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噢?怎么样?”
“新四军已同意了我军的条件,退出滁州,向东部的来安县发展。”刘向辉说道。
李学坤眼睛一亮,新四军退出了滁洲,这也意味着,自己将完全拥有滁洲和全椒的控制权,滁洲和全椒,以后就是自己的了。
新四军向来安发展,想来也是无奈之举,向东发展,将面临强大日军的围攻,不过向西发展的话,又会与自己冲突,新四军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让人把枪给新四军送去,新四军即然这么仗义,那咱们也不能太过分,友军嘛,就是要相互支持啊。”李学坤说道。
“好的,我这就让人去办。”刘向辉点了点头。
李学坤长出了一口气,新四军的事是他的一块心病,如今这件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倒也是不错的,只是,未来,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武汉会战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始了,到时,日军将大举入侵武汉,自己自然也不能闲着,一定要帮帮忙才是,这段时间的任务,就是养精蓄锐,扩充实力,当然,自己不能向新四军那样无限制的发展,那样对后勤的压力太大,不过,在武汉会战之前,将自己所部扩张到五千人左右,还是有可能的,这段时间,自己要进行大练兵,尽快提升战力,以做到有备无患。
李学坤陷入了沉思之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学坤所部在滁洲完全沉默了下来,很是低调,李学坤只是默默的发展实力,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
而此时的中国,在徐州会战之后,也陷入了一段相对平静期,由于日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失败,日军军部恼羞成怒,本来定于1939年发动了武汉会战被提前了,日军不断抽调兵力进入中国,准备进攻武汉,企图凭此一战,一举催毁国民政府,将国民政府降为地方政府。
而蒋委员长也利用这段难得的缓冲期加紧扩充兵力,在前一年的战争之中,蒋委员长的部队损失惨重,他的嫡系二十个德式师已损失殆尽,参战主力大多伤亡惨重,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蒋委员长拼命扩充军力,只是,随着中德的断交,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无援,只有苏联对中国进行了有限的援助,而且,苏联所援助的武器,都是国际正规武器价格的五倍,并且要以黄金支付。
中国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同意苏联的霸王条款,贫穷的中国,此时,只能任人宰割,弱国无外交,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学坤知道,历史只给自己一个月的平静时间,然后就会爆发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之后,抗战将会进入相持期,到了那时,才是自己发展时机真正的到来。
一个月,能做些什么?李学坤开展了大练兵活动,亲手编写了练兵纲要,发给刘向辉,让他主持练兵,而李学坤主要的精力,则放在了侦察队的训练上。
首先,李学坤先扩大了侦察队,将侦察队由五十人扩大到了一百人,正式改名为特种大队,依然由杨明任大队长,不过,李学坤将江峰提拔起来,做特种大队的副大队长,由周卫强和徐少华、张华分别任第一至第三中队的队长,特种部队的训练,由李学坤亲自主持,其项目包罗万象,甚至包括手语和开动装甲车等,特别是小队战术,李学坤更是作为重点,进行了全方面的训练。
在李学坤的精心训练之下,特种大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已然有了现代特种部队的稚形。
而与此同时,刘向辉所主持的军队整训在李学坤的指导下也开始的有声有色,李学坤将主力部队进行了整编,大约有四千人左右,编成了一个旅,下辖三个大队,一个炮兵中队,一个特种大队,一个大刀队,一个警卫连,一个宪兵队,一个通讯队,一个医务队,由赵大海任第一大队大队长,鲁达任第二大队大队长,刘向辉为参谋长,韩云飞为第三大队大队长,姜大牙为炮兵中队队长,杨明为特种大队队长,崔明瀚为大刀队队长,牛刚为警卫连连长,薛寒梅为宪兵队队长,赵光为通讯队队长,爱因斯坦为医务队队长,徐曼曼为医务队副队长。
经过李学坤的整训之后,他的铁血抗日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而且编制灵活机动,为下一步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就要李学坤积极备战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了,合肥失陷了。
1938年4月29日,日军攻占徐州。5月,敌军从含山、巢县进攻合肥,准备从侧翼包围武汉。合肥原属桂系十一、二十一两集团军防区,后因徐州会战,两集团军相继他移。当时驻军仅有合肥警备司令宋世科新募民团千余人,空虚者久之。至是,始调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率部布防。敌军于11日从肥东进攻,12日夜,战事迫近城郊。交战仅一日,徐部主力即撤往岗集。
14日晨,东、南、北三门均受敌军火力封锁,出路仅水西门一线,国民党地方党政人员纷纷由此逃逸。城内一片混乱。兵民相杂,仓皇四奔。14日上午,敌军在飞机低飞掩护下,分别从德胜门、小南门进据合肥城,合肥失陷。
合肥失陷,使李学坤夺下滁洲后安徽的大好抗战形势遭到逆转,日军从此在安徽占据了优势,随后,日军准备以合肥为根据地,进行武汉会战。
合肥失陷,滁洲城的战略地位更加突显了出来,为了拔掉这根钉子,日军华中派遣军细俊六大将决定,将对滁州进行讨伐,由第六师团抽调兵力进行。
第六师团又名熊本师团,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代号“明”。和第二师团(仙台)并称为日本陆军中最强悍最有战斗力的两支劲旅: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曾参与南京大屠杀。
第六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共计两万五千人,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炮兵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师团长稻叶四郎。步兵第11旅团:旅团长圾井德太郎少将,步兵第36旅团:旅团长牛岛满少将。
在接到细俊六大将的命令之后,稻叶四郎立即派出了牛岛满的第36旅团第13熊本联队,加上骑兵第六联队,辎重兵第六联队第一大队,野炮第一大队,共计六千余人。
日军第13熊本联队,是第六师团的主力,总人数约为三千八百人,再加上骑兵联队的四百多人,辎重兵大队的一千多人,野炮大队的一千多人,日军总计参战部队六千余人,将近半个旅团,由牛鸟满少将新自带领,前往攻打滁洲,大战即将打响,山雨欲来风满楼。
此时在滁洲的李学坤,已接到了日军36旅团将要进攻滁洲的消息,李学坤不由一咬牙,36旅团,这可是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一啊,即然来了,也就别想再走了!
李学坤心中暗暗发狠,一定要给第六师团一个厉害,让他们也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第六十七章 铁路伏击()
滁洲城开始紧急动员起来,各乡各村的大排队开始集结,保安团开始集结,而李学坤的正规部队也停止了整训,四千余人全部集结到位。
当李学坤得到日军出动的是第13联队时,不由吸了一口冷气,李学坤知道,熊本人生于贫困之地,百姓好战,以从军为出人头地的捷径,在二战之中,日军最为凶悍的联队,就是这个第13联队,这个联队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当初,在雨花台,与自己交手的,正是这个第六师团,这个牛岛满,曾经在南京杀了两千战俘,看来,遇到老对手了,兄弟们,你们的仇,我要报了!李学坤咬了咬牙。
李学坤理性的分析了一下双方实力的对比,日军参战人数是一个半联队,大约六千人,而且配备有十几门大炮,火力强大,对方又是日军的常备师团,无论从人员素质还是装备来说,都拥有着优势,而自己的正规部队只有四千人,刚刚进行完整训,士气正旺,人员素质得到了提升,新编入军中的部队虽不如日军的素质过硬,但自己带回来的两千百战老兵,其素质却在日军之上,而且,自己还有一千多人的保安队,以及三千多人的大排队,这些人虽然素质与装备差,但是也经过了军事训练,在守城上可以顶上用场,从这一点上来说,自己的实力与日军有的一拼。
只是,自己缺少重火力,尤其是炮兵很缺乏,日军有十几门大炮,而自己只有二十门迫击炮,这一点,也是日军占优。
所以,李学坤认为,战斗的胜负,主要取决于能否打掉日军的大炮,只要打掉日军的大炮,自己就有希望与日军一较长短,如果搞不掉日军的大炮,那么,战斗就会很困难。
李学坤认为,凭借日军的实力,如果两军正面对攻,打败两个中国师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正面打的话自己必败无疑,所以要想取胜,只能打巧仗,所以,李学坤进行了相应的布置。
南京开往滁州的铁路上,气笛隆隆,牛岛满坐在车厢里,志得意满,第六师团虽然战功卓著,但因为来自贫困地区,所以,日军军部并没有给配备最好的武器,但是,第六师团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战斗的勇气成为了日军中最凶悍的部队,牛岛满为此而感到很是自豪,他以自己能身为第六师团的一员而骄傲。
“将军阁下,再有两天,就可以进入滁州城了。”一个参谋说道。
“呦西,加快行进速度,告诉士兵们,只要打下滁洲,给他们放假三天!”牛岛满说道。
“将军阁下,滁州城的李学坤不可轻视,他曾多次击败大日本皇军,第13师团,第10师团都曾经是他的手下败将,我们不可大意啊。”那参谋说道。
“李学坤?呦西,我可不是矶谷廉介那个笨蛋,战败了还有脸逃回去,要是我,早就切腹自尽了,真是丢尽了大日本皇军的脸!支那军队,怎么能与大日本皇军相提并论?就算是蒋委员长的德式师,不也被我们打败了吗?更何况小小的一支地方部队!
细俊大将太过于小题大作了,这样一支地方部队,只需要一个大队就可以扫平了,根本不需要我们出动如此多的兵力!”牛岛满摇了摇头说道。
牛岛满的自负是以战果为基础的,自从日军侵华以来,他的部队,击败了数以十万的中国军队,未逢对手,只是在南京雨花台下,被朱赤打了一下,不过损失也是有限,他还真没把中国的地方军队看在眼里。
“将军阁下,这个李学坤,与普通的支那将领不同,他擅长于特种作战,运动战,与皇军作战多次,无一败绩,可见对皇军有着深刻的了解,将军阁下不能等闲视之。”那参谋说道。
“哈哈哈”牛岛满放声大笑,口中说道:“小牧君,你太长李学坤的志气了,在我第六师团的铁骑之下,将会催枯拉朽,击破所有敢于阻挡的支那军队!”
此时,滁州的李学坤却有些苦笑不得,日军为了对付自己,竟然在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