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山东,以功擢梅勒额真。顺治元年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本年再从豫王多铎南下,克扬州,下江宁,分兵定苏、松诸郡。豫亲王多铎命李率泰以刑部侍郎兼梅勒章京驻防苏州。
在五月底,曾有太湖的义匪白头军首领吴易与南明总兵吴志葵的联军攻打过苏州城。当时,明军骁将福山总兵鲁之玙领着三百勇士冲进城门,最后中了李率泰的伏击身死。随后吴志葵不战而退,吴易为首的太湖义军也无所作为,官匪联军进攻苏州的行动一败涂地。
苏州是江南重镇,不仅关系江南的安危,而且苏州也是江南的漕运中心,如果苏州一失,南北的漕运就被截断,后果极为严重。要是让那高旭与第一镇的徐玉扬在昆山会师,趁着江南兵力空虚的时候破了苏州城,那江南的局势就更加糜烂。正因为此,博洛才马不停蹄地抢在高旭之前,捷足先登进入苏州,占据这座兵家要地。
苏州的地位如此重要,但它低矮的城墙却让博洛不堪入目。博洛问其故,李率泰应道:“回贝勒,当年明朝开国时,张士诚据苏州城,明太祖朱元璋来攻,数十万大军历经十个月的苦战才破城。自此之后,朱元璋不仅大拆苏州的城墙,而且加重苏州的赋税以示惩罚。”
博洛沉吟一下,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不仅有太湖的水匪在侧窥探,那崇明的海盗也对江南虎视眈眈,所以,李额真,你立即调拨民夫修缮城墙,加高加固,势必要让苏州城之坚固若金汤。”
“末将遵命。”
李率泰沉声道。
随后的数日里,博洛下榻苏州城内最着名的园林拙政园,调集大量的民夫修缮苏州城墙,增强城防。又任命各地投诚的官吏,加强满清在占领地的统治。同时,密切关注着清军与同盟军在江阴、常熟、嘉定、吴淞各地的战况。
继续刘良佐征讨江阴的是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则在镇江筹建清军水师。让博洛惊诧的是,在孔有德数万之众的围攻下,仍然撼动不了小小的江阴城。江阴在两个名叫阎应元、陈明遇的典吏的主持下,攻守有度,清军竟然丝毫奈何不得。当时进攻明军督师史可法守卫的扬州也没这么费劲过。两个不入流的微末典吏不禁让博洛刮目相看。
除了江阴,清军攻击常熟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常熟,博洛布置了满将拜音图、汉旗军佟图赖以及绿营降将土国宝三部人马,数日的进攻竟然也毫无进展。同盟军第一镇徐玉扬徐疯子的大名终于传到博洛的耳朵里。他的疯子营竟然敢与清兵在城外野战,数日来屡败屡战,屡战屡勇,毫不惜命。自南下过江以来,博洛还没碰到过一支敢于野战的明军,到是那个疯子营倒是第一支。
江阴、常熟两城没有进展,博洛也沉得住气。无论这两城无论如何垂死挣扎,但都只是孤城而已,影响不了大局。他目前最关注的是同盟军魁首高旭的动向。以博洛的计划,平定江南的关键还是那个高旭,以及他身后的崇明高氏。
那高旭在桃丰坞夜袭之后,就率部据守吴淞千户所城。大修工事,积极备战。尼堪领着满将阿哈尼堪、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以及数万新降的浙兵,猛攻吴淞所城十余天,也是寸土未得。再加上吴淞城离江岸不足二里,同盟军的水师舰炮能直接打到吴淞城下,攻城的清军不仅要冒着城内的炮击,还要顶着来自江上的炮击。想要攻陷吴淞千户所城,并非一朝一夕之间。
再过数日,让博洛欣慰的战报终于来到。
满将图赖日夜强攻嘉定城,守将淮海总兵张鹏翼的部下变节,暗自打开城门迎降。张鹏翼领亲兵巷战,不屈,战死。
嘉定城破,清军第二次屠城。
第132章 吴淞所城()
第132章 吴淞所城
高旭从桃丰坞夜袭成功之后,缴获着千余马匹,以及大量的盔甲器械离开,在史战部水师的接应下,从黄浦江溯江而下,来到吴淞口。
在吴淞口至崇明的江面上,驻扎着高老头为首的同盟舰队。那艘俘获的西班牙三级风帆战舰已被任命为“同盟号”,作为高老头的旗舰。另外两艘主力舰分别为史战的“箭鱼号”,以及赵明月的“明月号”。黄蜚部二万水师的溃败,大约有百余艘战船逃出黄浦江,投奔崇明岛,从而大大增强了同盟舰队的实力。
相对南明官军黄蜚、吴志葵部的兵败被俘不同,高旭在桃丰坞夜袭战的胜利,更让建军不久的同盟军声名远扬。就在松江府各地的乡民绝望的时候,桃丰坞的胜利又鼓舞了沉沦的民心。但高旭没有任何沾沾自喜的心思,桃丰坞夜袭战的胜利最终还是归功于李元胤。
高旭在“同盟号”上拜见了高老头之后,便登陆上岸,来到离江岸不过一里多远的吴淞所城。
随同高旭到吴淞城的有赵天武的海盗支队,邬含蓄的庄丁支队。至于赵明月,则是回到了她的座舰“明月号”,这些日来,她与高旭的关系变得特别异常,她需要躲在自己的窝里冷静一下。当然,像影子一般的高老庄管家老家伙,也一直跟随着高旭。在物资调度、情报获取方面,高旭需要老家伙卓绝的执行力。
来到吴淞所城外,迎接高旭的有提前一天驻入城内的徐鸿的旭卫营、马三炮的工匠支队,此外还有昆山诸生顾炎武、归庄,以及夏完淳兄妹等人。
高旭从江上遥望吴淞所城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其实不应该称之为“城”,而应该称之为“堡垒”。吴淞所城呈四方形,周长七百三十丈,也就是每面城墙大约六百多米长,相当于一里多。
吴淞所城,全名是吴淞口守御千户所城。所谓千户所,自然驻兵只有一千多人,其实是一个沿江要塞型的大兵营。
走近吴淞所城,高旭才发觉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吴淞所城设东南西北四门,另有西北水关。城墙高达二丈四,并有内、外护城河,内外城河都宽二丈左右,深一丈上下。城头上筑有雉碟将近一千二百余垛,除了四门城楼之外,了望台也有九处。进入吴淞所城,其中总兵府、军器局、营房、校场、军仓、鼓楼井然有序。
趁着蒙古旗富喇克塔部的覆灭,以及新降的得力干将李元胤的重伤,使尼堪不得不在上海休整的期间,高旭开始争分夺秒地修缮加强吴淞城的防御。
在火炮时代,那种老式的城墙和城楼已无法抵御火炮的攻击。自从清兵入关之后,凡遇到攻克不下的坚城,只要把红夷大炮运到城下后一番狂轰滥炸之后,那种旧式高大屏障式的城墙也只有倒塌的份,坚固险要如潼关也是一样的下场。
高旭自然知道棱堡这种新体系防御才是真正的固若金汤。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倒想把吴淞城改造成一个棱堡要塞,问题是没有时间。所以,他只有事急从权,将原来的城楼与了望台都临时改建成棱堡,收缩易攻不易守的四个城角,又在关键地段加修一些棱堡的外围简易工事和防御工事。
改建棱堡倒不需要砖石,只需土本结构的版筑,因为砖石在火炮的攻击之下不仅容易损毁,而且容易产生跳弹,从而造成更大的杀伤。而夯实的泥土和木头结合起来对实心铁弹的破坏力反而有不错的抵御效果。
棱堡的改建虽然只需土木,但还要大量的人力,幸好,人口稠密的江南从来不缺人力。数个昼夜的拼命赶工,高旭在吴淞城的北、西、南三城门的两旁分别开出二个缺口,再加上四个收缩的城角,修建了十个相对宽阔的棱型炮台。至于东门,因为一里之外便是长江,清军如果从东门进攻,就必须承受江上舰炮的轰击。其实在北门与南门,都在江上舰炮的射程之内,只有西门,才是清军重点进攻之处。
棱型炮台修建完毕之后,就是布置火力。
得不到江面舰队火力支援的西城将是清军的主攻方向,高旭把十数门从江阴运来的缴获自清军的红夷大炮布置在西城的棱型炮台上,另外则是高旭力所能及能搜罗到的的诸如虎蹲炮、小型将军炮、大口径火铳以及火箭之类的火器。还有一部分火炮来自高氏工坊。高旭甚至不顾高老头的捶胸顿足,从他的“同盟号”风帆战舰上拆下二十多门西式舰炮。最终,小小的吴淞所城让高旭布置了近百门大小不一、五花八门的火炮火箭。
至于火炮手,则是从海盗、工匠中精选出技能精湛者,并由马三炮组建火炮营,管理操作所有的火炮。
除了火炮,还需要火枪。
在江阴,高旭从刘良佐部缴获了大量的火绳枪鸟铳。但高旭急需的是战力更上一层的燧发枪。从西班牙海盗手里,缴获了一千三百多支西式燧发枪,再加上这些日里,高氏工坊出品了近百只燧发式的自生火铳,燧发式火枪总共不足一千五百来支。那毕拐子虽然工艺精湛,但自生火铳的生产进度太慢了,无奈之下,高旭要老家伙派人到澳门,设法向葡萄人买入一批西式燧发枪。
经过城西北的水关,城内外交通自如,物资进出川流不息,毫无乏粮之危。将来清军虽然攻的是面前这个小小的吴淞城,但它通过水路连结崇明岛上五百平方公里、二十多万人口的人力物力。如今清军卷土重来,各地尚存忠义之心的仁人志士们不肯剃发易服,但又无法在陆上立足,只得纷纷从水路逃往崇明躲避兵祸,崇明的人力物力之盛更胜以前。
在加强吴淞城防御的同时,高旭又下令在吴淞城外坚壁清野。以吴淞为中心,方圆数里之内的居民一律迁到崇明岛上,所有的民房尽行焚毁。又在吴淞江、黄浦江上广布哨船,史战的水师随时待命,一旦探到尼堪从上海渡江来攻的消息,就伺机骚扰偷袭。
民壮、工匠在日夜赶工,守城的军卒也在紧张地操练。
主守吴淞城的是徐鸿的旭卫营。经过小石湾、嘉定两次战斗的磨砺,再加上徐鸿坚持不懈的操练,旭卫营已成为同盟军中继徐玉扬的疯子营、何常的蟑螂营之后第三支主力营。尽管旭卫营没有疯子营那般攻得犀利无比,也没有蟑螂营那般守得不动如山,但胜在攻守兼备。
这显然与主将的性格有关。徐玉扬疯魔成性,何常是个偏执狂,而徐鸿生性沉稳,一步一个脚印,他行事绝不偏颇,而且他也不是徐玉扬这样的粗人,也还是何常那样的文盲,他自小熟读兵书,能理解并实践高旭提出的来自现代的军训方法,并且能与戚继光的练兵纪要结合起来。正因为这点,在诸将之中,高旭对徐鸿也最为倚重。
休整了数日后,尼堪领着满将阿哈尼堪、蒙古旗的另一个固山额真马喇希总共二千多满蒙精兵,以及二万多南明新附绿营兵倾力来攻吴淞城。尼堪虽然来得气势汹汹,但吴淞却像一只刺猬一般卧在江畔,不光城内火炮犀利,守兵顽强,而且江上同盟舰队的舰炮也极是猛烈。
尼堪料不到小小的吴淞如此辣手,又因为准备不足,在他手中没有攻城重炮,只靠新附绿营兵以云梯来蚁附攻城,死伤极大。在吴淞城下,这些绿营兵成为名副其实的炮灰。那同样是蒙古旗的固山额真马喇希要为同僚富喇克塔报仇,攻城越是奋勇,蒙旗兵的伤亡就越发惨重。尼堪手下只有一千来满旗兵,不到最后关头,他舍不得拿出去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