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史-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领事使归国,约毋再来。白走日本,入漳州,与英人克令细仔俱投太平军,后为左宗棠所获。福州美领事庆乐索之,宗棠不与,致之苏州,及兰溪,舟覆而死。

    中国初与外国交涉,恒不愿其直达『政府』,一则沿袭旧见,以示体制之严,一亦以交涉每多棘手,多其层次,可为延宕转圜之计,并可掩耳盗铃,以全体面也。迨咸丰八年(1858)戊午英约,第五款订明,特简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与英国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商办各事,乃不得不一变旧习。十年(1860)十月,设总署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命恭亲王奕囗、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司员于内阁部院军机处挑取八员)。又以崇厚办理三口通商大臣,驻扎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通商事务。其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及内江三口,『潮』州、琼州、台湾、淡水各口,命江苏巡抚薛焕办理。新立各口,惟牛庄归山海关监督经管,其余各口,由各督抚会同崇厚、薛焕,派员管理。各国照会,随时奏报,并将原照会一并呈览。吉、黑边界事件,由将军等据实奏报,一面咨礼部,转致总理衙门。各将军督抚,仍互相知照。案咸丰八年(1858),钦差大臣关防,由粤督接管,此时归诸苏抚者,以英人要免黄宗汉也。及同治四年(1865),乃以此职归诸两江总督,谓之南洋大臣,拨江海关税二成,粤海、山海、闽海、沪尾、打狗各关税四成。江浙厘金20万,湖北、广东、福建、江西各15万,为筹办海防,添制船炮军械之用。九年(1870),天津教案既结,署三口通商大臣『毛』昶熙以为徒挠督臣之权,奏请并归直督办理,命李鸿章议复。鸿章赞之,于是以直督兼北洋大臣,冰泮移驻天津,冰合仍回保定,增设海关道一,管理交涉。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谕,向来沿海沿江通商省份,交涉事务本繁,及内地各省,亦时有教案,应行核办。各省将军、督抚,往往因事隶总理衙门,不免意存诿卸。总理衙门亦以事难悬断,未便径行,以致往还转折,不无延误。嗣后各省将军督抚,均着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仍随时与总理衙门王大臣,和衷商办,以期中外一气相生,遇事悉臻妥洽。及二十七年(1901)六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乃谕该衙门已改为外务部,各将军督抚即着毋庸兼衔,惟交涉一切,关系繁重,皆地方大吏分内应办之事,该将军督抚仍当加意讲求,持平商办,用副委任云。

    咸丰庚申条约既定,各国均遣公使驻京。同治十年(1871),日本来议约,曾国藩、李鸿章请立约后遣使日本,未报。十三年(1874),台湾之案既结,李鸿章再以为请,并请公使到后,再于长崎、箱馆各处,酌设领事,以理赋讼。并请派员出驻泰西各国,总署乃议许之。

第14章 讲义(13)() 
总理衙门之立,奏请饬广东、上海,挑选专习英、法、美三国文字语言之人,来京差委,挑选八旗子弟学习。除俄罗斯章程由该馆遵旨酌议外,其英、法、美教习及学习之人,薪水奖励,应仿照俄罗斯馆议定之例办理。此特以备翻译而已。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抚苏,奏设广方言馆于上海(后移并制造局,译出西书颇多)。三年(1864),又在上海设制造局,五、六年(1866、1867)间,左宗棠奏请在福建设船厂,命沈葆桢(时丁忧在籍)司其事。六年(1867),设同文馆于京师。十年(1871),曾国藩、李鸿章始派学生赴美国游学。十一年(1872),设轮船招商局,筹办铁甲兵船。光绪二年(1876),设船政学堂于福州。六年(1880),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南北洋电报。七年(1881),设开平矿务局。十三年(1887),又开漠河金矿。十五年(1889),总署请造铁路,张之洞请先筑卢汉线,迨二十二年(1896),乃以盛宣怀督办其事。是年又设邮政局,此戊戌以前所办新政之大略也。皆一支一节,无与大计,然反对者犹甚多,主持其事者,必几费笔舌心力,乃克排众议而底于成。此以见图新之不易矣(李鸿章要筑津沽铁路,难者纷然,谓京通大道,自此无险可守。鸿章驳之曰,敌兵至,并拆毁铁轨而无其人,虽无铁路,又何守焉。同文馆之设也,御史张盛藻请毋庸招集正途。奉批: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知,不得目为机巧。大学士倭仁上疏曰:“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且夷人,吾仇也。咸丰十年〈1860〉,称兵犯顺,冯陵我畿甸,震惊我宗社,焚毁我园囿,戕害我臣民,此我朝二百年来未有之辱,学士大夫,无不痛心疾首,饮憾至今,朝廷亦不得已而与之和耳,能一日忘此仇耻哉?议和以来,耶稣之教盛行,无识愚民,半为煽『惑』,所恃读书之士,讲明义理,或可维持人心。今复举聪明隽秀,国家所培养而储以有用者,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气因而弥炽,数年以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伏读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谕大学士九卿科道云,西洋各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仰见圣虑深远,虽用其法,实恶其人。今天下已受其害矣,复扬其波而张其焰邪?闻夷人传教,常以读书人不肯习教为恨,今令正途学习,恐所学未必能精,而读书人已为所『惑』,适堕其术中耳。”当时守旧大臣,其见解如此)。

    第十九章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

    中国当明代,受倭患甚深,故康熙时,虽开海禁,仍只准我国商船前往,而禁日本船之来,且所以防之者颇密(康熙时风闻日人将为边患,尝遣织造马林达麦尔森,改扮商人往探,归报,极言其懦弱恭顺,遂不介意。雍正六年〈1728〉,苏州洋商余姓,言日本将军出重聘,请内地人教演弓箭藤牌,偷买盔甲式样。初有福州王应如,受其万金,为教阵法。复荐广东年满千总,每年受倭数千金,为钉造战舰二百余号,习学水师。又洋商钟觐天、沈顺昌,久领倭照贸易,钟复带去杭城武举张灿若,教习弓箭,每年得银数千。沈亦带去苏州兽医宋姓,疗治马匹。又商人费赞侯,荐一绍兴革退书办,在倭讲解律例,复因不能通晓,逐归。浙督李卫,请严边备,密饬沿海文武,各口税关,借盘诘米谷甲器,严查出洋包箱,悉令开验。水手舵工商人奴仆附客,俱着落牙行,查明籍贯年貌,取具保结,限期回籍,返棹进口,点验人数,阙少者拿究。命卫兼辖江南沿海,卫请密饬闽、广、山东、天津、锦州访察,嗣访得别无狡谋,且与天主教世仇,备乃稍弛。卫又奏,会同江南督抚范时绎、尹继善,于各商中择身家殷实者,立为商总。内地往贩之船,责令保结,各船人货,即令稽查夹带违禁货物,及到彼通同作『奸』,令其首报,于出入口岸密拿,徇隐一体连坐。以上见《柔远记》。广东年满千总,后查明为沈大成,杭州武举,后审出名张恒囗)。同治中,日本既维新,乃于九年(1870),遣使至上海请立约,并致书总署,总署议驳。十年(1871),复遣柳原前光至天津,谒三口通商大臣成林、直隶总督李鸿章,请立约。前光上书成林,略言:“泰西各国,皆有公使领事,驻日本保护商民,中国独无,西人竟令华民归其管辖,外务卿函致上海道,请将华民暂归地方官约束,得覆允行,然终不免西人横议者,以未立约故也。日商至上海,亦无约故,依荷兰领事介绍,中东两国利权,均为西人侵占。特先遣员通款,为派使换约之地。”成林等闻于朝,总署令其另派大臣,再与商议。疆臣或以明代倭寇为辞,奏请拒绝。朝命曾国藩、李鸿章筹议。国藩言:“道光间,与西人立约,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厥后屡次换约,亦多在兵戎扰攘之际,动虑决裂,故所缔条约,未能熟思审处。日本与我无嫌,今见泰西各国,皆与中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其理甚顺。若拒之太甚,无论彼或转求西国介绍,势难终却,且使外国前后参观,疑我中国交际之道,遂而胁之则易,顺而求之则难,既令其特派大员再商,岂可复加拒绝?惟约中不可载明比照泰西各国通例办理,尤不可载恩施利益,一体均沾等语。逐条备载,每国详书,有何不可?”鸿章奏略同。并请定议后,由南洋大臣就近遴员,往驻该国京师,借以侦探动静,设法联络。是年六月,日派伊达宗城为使,前光副之,诣津订约。以李鸿章为全权大臣。鸿章奏江苏按察使应宝时、津海关道陈钦随同议订。凡立修好条规十八条、通商章程三十三款。第一款载明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据原奏,系隐为朝鲜等国预留地步。内地通商一条,于通商章程第十四、十五条,明定禁止(十四款云:“中国商货进日本国通商各口,在海关完清税项后,中国人不准运入日本国内地;其日本国商货,进中国通商各口,在海关完清税项后,任凭中国人转运中国内地各处售卖,逢关纳税,遇卡抽厘,日本人不准运入中国内地。违者货均入官,并将该商交理事官惩办。”十五款云:“两国商民,准在彼此通商各口,购买各土产,及别国货物,报关查验完税,装运出口。不准赴各内地买货物,如有入各内地自行买货者,货均入官,并将该商交理事官惩办。”以上两款,系因两国各有指定口岸,故须明定限制。原奏云:“此条为洋人必争之利,而实我内地受病之深,是以论从前通商之弊,此为最重。名为指定口岸,而洋商运洋货入内地,暨赴内地买土货,条约既有明文,逮后定子口税章,由海关给领单照前往,沿途免再征收税厘,经过内地关卡验放,又只以有无完过税单为凭,不问其人之是华是洋。由此而内地各处,皆可以为通商之地,内地商民皆可以冒洋商之名,流弊滋多。然西洋之成局,无如何矣。内外通商及地方衙门,且互相维持,思所以补救于万一。今安得又听日本之无端滥入耶?其人贫而多贪,诈而鲜信,其国与中土相近,往还便捷,其形貌文字,悉与华同。以此攫取我内地之利,浸移我内地之民,『操』术愈工,滋害必愈甚,更非西洋比也。臣故知此次议约,以杜绝内地通商为最要,只以相习既久,相形见绌,能否独为禁阻,实未敢预期有何把握。兹经明定限制,尤望各海关临时办理,妥设范围,将来或值修改章程,仍须重申界限耳。”)。领事裁判权,彼此皆有(《修好条规》第八、第九、第十三)。《修好条规》第十五条:“两国与别国用兵,应防各口岸,一经布知,便应暂停贸易及船只出入。平时日本人在中国,中国人在日本,指定口岸及附近洋面,均不准与不和之国,互相争斗抢劫。”第十六条:“两国理事官均不得兼作贸易,亦不准兼摄无约各国理事。如办事不合众心,确有实据,彼此均可行文知照秉权大臣,查明撤回。”通商章程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