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布衣派的廉颇得以率军前往长平,和秦国左庶长王龁率领的秦军对抗。

    也就是说,一开始这布衣派是占得先机的。

    但随着廉颇在长平方向的战事不利,几个月来不但损兵折将而且还丢了两道防线,此消彼长之下公族派这边的声音自然就大了起来,并且强烈请求赵丹换将!

    换谁?当然就是换上此刻公族派之中最负盛名的一员大将,马服君之子——赵括!

    其实想想就知道了,如果不是有着相邦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以及上大夫楼昌这些赵国大人物的鼎力支持,历史上的那位赵孝成王纵使心中再有不满,又怎可能在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因为区区几句谣言而撤下廉颇这种名满天下的大将呢?

    要知道此刻廉颇的职位可是赵国的大将军,这个大将军可不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它是一个官职,用后世的话来称呼就是“赵国陆军总司令”。

    一个陆军总司令,这是能说换就换的吗?

    更何况廉颇也不是朝中无人的,在“负荆请罪”那个著名的典故之后,廉颇和赵国上卿蔺相如就结成了政治上的同盟,而且是牢不可破、直到蔺相如死去都没有丝毫改变的那种铁杆同盟!

    后世之人大部分都将目光聚焦在了赵孝成王赵丹、廉颇以及赵括这三位主角身上,却往往忽略在这换将之事的背后,整个赵国高层所有大人物都卷入其中的、关于公族和布衣两派之间的政治博弈。

    而今天,正是两派的这一场关于换将的政治博弈来到最高潮的那一刻。

    布衣派的领袖人物,赵国上卿蔺相如咳嗽一声,心知此刻己方正处劣势,必须主动出击,于是便强撑病体先行开口了。

    “大王,换将之事,万不可行!若行之,则我军必败也!”

第三章 争论() 
?    蔺相如话音刚落,赵胜赵豹以及楼昌纷纷面露不屑,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赵胜甚至用鼻孔狠狠的哼了一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赵丹稳坐王位,不急不忙的看着蔺相如,道:“不知蔺卿何出此言?”

    蔺相如朝着赵丹一拱手,道:“以臣所见,今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此何能令我军获胜哉?故赵括不可为将。”

    由于融合了记忆,所以赵丹很容易就明白了蔺相如的话,翻译成白话就是:“大王你因为赵括有一点虚名而让他去替换廉颇,这简直就是拿着透明胶去黏住琴弦,还弹个串串啊。赵括这货吧脑子非常死板,充其量也就是那种打打电脑AI的水准,要是上战场和王龁对刚绝对被虐啊,还是别让他去了。”

    蔺相如话音一落,平原君赵胜就开口了:“上卿此言谬也,括乃马服君之子,将门之后,言兵事则天下莫能当。而今长平廉颇屡败于秦将王龁,不如换将赵括,必能获胜。”

    赵胜的意思也很明显,人家赵括可是大名鼎鼎的马服君、当年赵国的第一名将赵奢的儿子,是正儿八经的将门虎子,讨论起兵法来更是天下无敌。

    现在你蔺相如的铁杆廉颇在长平被秦国的王龁打得好像孙子一样,所以你也别BB了,还是赶紧让你的小伙伴廉颇滚犊子,让这赵括上去试试吧。

    仅仅两段话,赵国的公族和布衣两派之间围绕着换将一事的矛盾就昭然若揭。

    在蔺相如和赵胜两大BOSS开口之后,赵豹、楼昌、虞信也纷纷发言,力挺自家的BOSS。

    但是总的来说,公族派这边人数更多、声音更大而且也更占理,毕竟布衣派的廉颇在长平连战连败、损兵折将那是明摆着的事实,说起话来没底气啊。

    一番争论之后,大家自觉的停了下来,等待着身为国君的赵丹最终一锤定音。

    在公族派的心中,他们是觉得自己必胜无疑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在几天前,身为国君的赵丹刚刚下令撤掉了都平君田单的相邦之位,而取代田单接任相邦的人正是公族派的领袖,赵丹的叔叔平原君赵胜。

    之前的相邦都平君田单是个齐国人,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权力,相邦的权力当时实际上是由平原君赵胜和上卿蔺相如共同执掌。

    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公族派领袖赵胜成功上位第三次出任赵国相邦,直接挤掉了布衣派领袖蔺相如,独自一人掌握了整个相权。

    这里面的政治信号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

    然而心中窃喜的公族派们并不知道的是,虽然上面坐着的赵丹确实还是那个赵丹,但是这具身体里面却多了一个来自两千多年之后的灵魂。

    赵丹环视了一眼在场的诸大臣,缓缓的说出了心中早就已经想好的结论。

    “寡人以为,换将之事,暂不可行!”

    赵丹话音一落,大厅之中所有人的脸上都出现了惊讶的神情。

    赵丹的决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竟然——不换了?

    赵丹看着面前这五张惊讶的脸庞,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换将?换个屁啊!

    我可是从后世来的人好吧,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好吧。

    换赵括?脑子被踢了才换赵括。

    赵丹的这一个决定让本以为必败的蔺相如喜出望外,连赞大王英明,但另外一边的平原君赵胜可就坐不住了,忙起身道:“大王,臣以为——”

    赵丹摆了摆手,打断了平原君的话:“我意已决,平原君不必多言。”

    赵胜楞了一下,还想要再说些什么,但此刻身边的平阳君赵豹突然拉了一下赵胜的袖子,赵胜只好无奈的坐下,但脸上那种不服的表情却是一望可知。

    赵丹看了一眼赵胜,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个目光短浅的叔父心中不满?但如今可是国家大事,赵丹还真是懒得去理会赵胜的这点小情绪。

    其实赵胜还是运气好,如果赵丹提早几天穿越,赵胜这个相邦都没得当呢。

    但很显然,公族派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认输的,只见赵丹的另外一名叔叔平阳君赵豹在劝阻了赵胜之后,自己开口了:“大王,今若不换将,而廉颇亦死守不肯出战,则此局何解?”

    另外一名公族派的上大夫楼昌也道:“大王,今国中之粮不过可供全军半年之食,若仍坚守不出,则秦军不必出,我军自败也。”

    赵豹和楼昌说的其实就是一回事,那就是赵国的另外一大危机——没粮了。

    这里就要说一说赵国这个国家内部的情况了。

    相较于其他六国来说,赵国的国土虽然这时候并不小,仅仅位于秦、楚两国之后,是战国七雄之中第三大的,但是赵国能够用来种粮食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先看北边,赵国北边的五原、九原、云中、雁门以及代郡这五个郡都是从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就是楼烦和林胡手中夺来的,这些地方都是草原,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是整个赵国面积的一半,但只适合游牧部族养马,不适合耕种。

    而赵国的中部,则是有“天下屋脊”之称的太行山,在山上种粮食?这想得有点多。

    剩下来的地方,也就是赵国国都邯郸所在的东南部平原,这一带才是赵国的主要粮产区,而且由于面积的缘故,产量也相当的有限。

    除了地形之外,赵国的国民也不喜欢农耕,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明明白白的说了,赵国人是“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盐铁论》里面也称赵地“民淫好末,侈糜而不务本”。

    这翻译成白话,那就是赵国人脑子只有打架和做生意这种东西,而且追求享受,不喜欢脚踏实地的干农活。

    所以赵国的工商业在六国之中是非常发达的,赵国的军力在六国之中也是非常强盛,强盛到能够和秦国来一场势均力敌、不到最后分不出谁胜谁负的长平之战,但是赵国的农业就差点意思了。

    事实上赵国的农业就是战国七雄之中倒数的。

    耕地少,种田的人也少,哪来的粮,从天上掉下来吗?

    这还不算完,依照之前的计划,赵括不仅要替换下廉颇的位置,而且还要带上二十万大军去到长平前线,和秦军来一场决战,那么前线的赵军就达到了四十五万人。

    现在整个赵国才三百多万人,先把男女对半开再除去老弱病残,赵国的成年青壮男子撑死了也就七八十万。

    青壮是国家的主要劳动力同时也是士兵的来源,四十五万这个数字就意味着整个赵国的一大半青壮都被派去了长平前线。

    都在前线了,后方的收割怎么办?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今年赵国的秋收肯定是要黄了。

    这秋收一黄,那么下一次再有粮就要等到明年的秋收了。这样的话别说是前线将士的粮草供应了,就是赵国其他平民百姓的口粮都要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这么一来赵国就是整整一年多没有粮食入库,发生饥荒、粮价飞涨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

    到时候赵国就是前线四十五万张嘴,后面两百多万张嘴都要吃饭,都没有饭吃。

    三个字——完犊子!

    所以公族派的大臣们意思也很明显了,既然大王你不同意派上主动出击的赵括,而是依旧坚持用坚守不出的廉颇,那粮食的问题你就先给我解决了吧。

第四章 借粮() 
?    在提到了粮草之后,不仅是公族派,就连布衣派的两位大臣蔺相如和虞信都将目光看向了赵丹。

    本来廉颇的战败和粮草的不足就是公族派的两大王牌,布衣派正是因为没有办法应对这两大王牌,这才无可奈何的让出了长平前线总指挥官的位置。

    赵丹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道:“粮草之事,诸卿不必担心。”

    “哦?”这时候已经缓过气来的平原君赵胜不免好奇道:“敢问大王欲从何处借粮?”

    现在的事情很明显,赵国是绝对没粮了,那么要想得到粮草,那就肯定得向其他的国家去借。

    除去正在交战的秦国,赵国想要借粮,只能从其他五国着手。

    首先是和赵国同为三晋之一的韩国。

    长平之战就是因为秦国想要夺取韩国上党郡而爆发的,韩国在秦国兵锋的逼迫之下甚至被迫做出了祸水东引,献上党于赵的举动,这是一个被秦国打怕了的国家,所以不管它有没有粮,那都是不可能、也不敢借的。

    然后是三晋中的另外一个国家魏国。

    魏国这个时候是赵国的盟友,又曾经被秦国夺取了大片土地,和赵国可以说是同仇敌忾。如果不是还没有穿越之前的那个赵丹愚蠢的派出使节去秦国求和的话,魏国恐怕早就出兵助赵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事的缘故,总之前阵子赵丹派人去借粮的时候,魏国国君一口拒绝了借粮的要求。

    然后是赵国北边的燕国。

    虽然说燕国的在任国君燕武成王是赵丹的妹夫,但是燕国却是秦国的铁杆盟友,而且在历史上燕国还趁着赵国长平大战失败之后趁机进攻过赵国,所以向燕国借粮那也是活在梦里。

    接下来再说说此时赵国的另外一个盟友楚国。

    历史上赵国长平之战失败之后就是楚国和魏国同时发兵来救,才有了邯郸之战的大败秦军,所以找楚国可能是有戏的。

    只不过楚国问题在于——它是其他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