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歇楞了一下,道:“为何?”

    李园神秘一笑,道:“君上难道忘了,能否扳倒君上其实并不是那昭景屈三家所能够决定的事情。真正的决策者,乃是如今吾等之楚国大王啊!”

    黄歇闷闷的哼了一声,道:“吾当然知道大王才是那最关键之人,可问题在于大王如今被那三家之人进了许多谗言,早已经对吾疏远了。”

    李园笑道:“没错,粗粗一看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君上其实也是有翻盘机会的,不是吗?只需要君上能够对楚国作出功劳的话,那么大王自然也就会扭转对君上的印象,将昭景屈三家之谗言扔在一旁了。”

    顿了一顿之后,李园又刻意的压低了声音,说道:“而且君上莫非忘了,在王宫之中还有李夫人可为君上美言呢。”

    李夫人,楚王元最宠爱的夫人,更为楚王元诞下了麟儿,在现在的楚国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王后。

    不知为何,黄歇在听到李夫人的名字之后,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十分的古怪。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黄歇才道:“李夫人在大王面前为吾美言,吾自然是知道的,可是那事……”

    李园慌忙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轻声道:“君上,须防隔墙有耳啊!”

    说来也怪,刚刚还不怕昭景屈三家之人偷听的黄歇,这一次却十分听话的闭上了嘴巴,好一会才道:“那么汝可有何逆转之策?”

    李园想了想,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欲言又止。

    黄歇见状立刻催促道:“快快说来。”

    李园轻轻的出了一口气,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轻声对着黄歇说道:“君上,其实今日臣之所以来此,乃是有一件事情要禀告君上。”

    黄歇道:“何事?”

    李园再度压低了声音,轻声道:“君上,前日有一人名唤吕不韦,自称乃是秦国内史,作为秦王之使者秘密前来拜访我国。”

    “什么?”黄歇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突然有些怀疑的看了李园一眼,道:“为何秦国使者会找上汝,难道是汝和秦国人有所勾结?”

    在这一瞬间,黄歇的眼中清晰无比的闪过了一道杀机。

    李园将这道杀机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凛然,立刻就叫起了屈来:“君上误会了,这秦国使者之所以找上臣,正是因为希望通过臣来求见君上哪。”

    黄歇的脸色这才微微放松了一些,道:“这秦国使者前来,莫非是想要和大楚结盟?”

    李园点头道:“正是如此。”

    黄歇嘿的一下发出了一声冷笑:“这秦王未免也太过异想天开了罢!这秦楚之间如今难道还有结盟之可能性?”

    李园忙道:“君上,那秦国使者说,只要大楚愿意和秦国结盟,那么秦国愿意将所有武关以南的领土尽数归还大楚!”

    这句话一说出来,黄歇的脸色立刻就是微微一动,但马上又摇了摇头,道:“这秦国人素来言而无信……焉知不是欺骗大楚之托辞?”

    李园道:“君上,其实臣以为……这秦国使者之言,有极大可能性乃是真的。”

    “哦?”黄歇眉头一扬,道:“这又是为何?”

    李园道:“君上,昔年秦国之所以胆敢欺骗大楚,何也?无非是秦国已然足够强大,即便和大楚一战亦是无所畏惧。可如今秦国衰落,若是胆敢欺骗大楚,那么大楚只需联合赵、韩攻秦,秦必败无疑也。如此秦国又怎敢欺骗大楚?”

    黄歇摸了摸胡须,思考了半晌之后缓缓点头:“倒也是这个道理。但汝也知道,如今吾若是提出和秦国同盟,那昭景屈三家便第一个要跳出来和吾作对,这该如何是好?而且即便没有昭景屈三家,大楚之中反对秦楚同盟者亦必定十分众多啊。”

    李园按捺住性子劝道:“君上不如想想,即便是没有此事,难道那昭景屈三家就不反对君上了?君上现在所需要担心的并非是昭景屈三家的反对,而是尽快要做出一番功业来得到大王之认可啊!”

    黄歇还是有些犹豫:“即便要做出功业,那也未必就要和赵国作对罢?须知赵国乃是大楚盟友,而且如今赵国兵锋强劲,天下无人可当啊。”

    李园摇头道:“君上此言谬也。臣敢问君上,若是不攻赵国,那么君上何以建功立业?韩、魏两国如今乃是赵国盟友,秦国有武安君白起坐镇,齐国亦曾经击败过君上。为今之计,君上唯有连秦攻赵方有一线生机,否则的话便只能够坐等那昭景屈三家步步紧逼,最终对君上痛下杀手了呀!”

    李园这一番说辞无比恳切又合情合理,终于打动了黄歇。

    这位春申君将牙一咬,道:“既然如此,那么汝便将这秦国使者带进来罢。吾且先与他一谈,待到过两日有机会之时,再带他秘密进宫拜见大王!”

第五百二十六章 纸(第四更)() 
?    就在陈城之中暗流涌动、矛头暗指赵国的时候,数百里之外的邯郸城之中,赵国的君臣对此暂时还一无所知。

    赵丹今天的心情极好。

    几年前就吩咐下去的造纸术,在赵国工匠们好几年的努力下,终于开始出现了突破。

    一张看上去比较黄、而且还有点粗糙的纸张就摆在赵丹的面前。

    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中国乃至是整个世界的文明进步都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赵丹的面前站着两名造纸工匠,这两名工匠是特地来给赵丹介绍造纸术的。

    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在如今这个战国时代,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已经相当普及。

    这时候的劳动人民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

    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

    这飘絮、脱胶的办法,对于赵国匠人们在造纸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赵丹面前的这张纸,就是这些赵国工匠们通过赵丹的介绍,再结合上面的办法,重复不停的实验了几年时间,改进了无数步骤之后才得来的。

    根据工匠们的介绍,这张纸是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最终制造而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比起绢帛纸也提高了很多。

    这实际上就是历史上蔡伦造出来的“蔡侯纸”。

    想要造出这种纸,大概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大功告成。

    赵丹在听完了介绍之后,迫不及待的拿起了毛笔,开始在纸上挥毫落墨,写下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八个大字。

    一口气写完之后,赵丹稍微的后退了两步,打量了一下自己穿越之后的这第一部“书法作品”。

    嗯,有待提升……

    赵丹咳嗽一声,收回了将这书法作品赐给面前这两位赵国大匠的打算,对着这两人笑道:“如此说来,这纸张便是由汝二人制成的?”

    两名匠人之中比较年老,已经有些两鬓斑白的那一位连忙说道:“回大王,这纸张乃是集众人之智慧而成,臣二人不敢贪功。”

    “很好。”赵丹笑了起来:“既然如此,那么汝等一会回去呈一个有功者名单上来,所有有功之人皆赐爵一级,赏金一千。汝等领导有功,赐爵两级,赏金一万,另赐酒食、绢布!”

    两名匠人闻言大喜,立刻跪下大礼参拜:“谢大王!”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匠人身份地位其实并不高,在“士农工商”之中也就比商人要高一点罢了,征调随军的时候也是制作一些投石机之类的攻城器具,或者修理铠甲弓箭什么的,能上战场立功的机会很少,获取爵位的可能性是低之又低。

    现在赵丹这一开口又是爵位又是钱,甚至还有酒食和布匹赐下,这对于工匠们来说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大好事啊。

    赵丹微笑着扶起了这两名工匠,拍着肩膀勉励道:“好好干,寡人以后还有许多东西要交给汝等,只要汝等能够做出来,那么这些功劳和赏赐是绝对不会少的!对了,记得眼下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将这种纸给大规模的制造出来,越多越好!”

    送走了两名千恩万谢的匠人,一直随侍在旁的韩非忍不住道:“大王,臣有一言,不知道当不当讲。”

    赵丹转头看了韩非一眼,含笑道:“说。”

    韩非道:“大王对于此等匠人,似乎过于优容,赏赐过重也。”

    “赏赐过重?”赵丹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将面前的纸张拿在手里,对着韩非示意了一下:“韩侍中,看来汝还是不明白这造纸术的重要性啊。”

    放眼整个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是知识!

    造纸术的出现和纸张的传播,就是为这种知识的普及带来了可能性。

    《庄子·天下》曾有言:“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于是后人便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很渊博。

    那么问题来了,学富五车里的这五辆马车的书,究竟有多少字呢?

    这其实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一般竹简长约25。5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1。5厘米,也就是说一个竹简的体积大约是1912。5立方厘米,而一册竹简一般仅有30余字,最多可达49字。

    在这个年代,车子的容积差不多是2米长,1。5米宽,深度0。4米左右,也就是容积大概是1200000立方厘米。

    以此计算的话,全部装满竹简可以放627。45个,5辆车的话,也就是不到3200个,即使按一个竹简50个字算,也才16万字不到。

    十六万字是什么概念?以后世网文的标准,一本书上架的字数是20万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网文读者读一本网文读到上架部分,那么他的阅读量就已经超过了这位“学富五车”的古人惠施了……

    这十六万字,用竹简来装要五车,可如果用后世的那种书籍的话,也就是一本普通厚度的书罢了。

    这就是纸张和竹简之间的巨大差距,更不要提纸张容易书写、方便携带等等其他优点了。

    有了纸,知识的传播就能够大大加快,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除此之外,之所以现在这些士人们这么牛皮哄哄,一个两个不甩国君们,那还不是因为这年代的知识掌握在士人和贵族阶层的手里么?

    说白了,官位多,但是有知识有能力胜任这些官位的士人们少,所以国君们才不得不一个个屈尊纡贵,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

    如果能够像后世那样大规模的培养出大量的文人,并且从这些文人之中通过竞争来选拔官吏的话,那么这士人们还会这么拽?

    到时候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哭着喊着要抱国君大腿的就是士人们了。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