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出这么多利润,杨潮认为是值得的,不仅仅是摩根将英法的军火订单交到自己手里,老实说目前英法基本上还没有采购军火呢,主要是杨潮需要撇清自己跟战争的关系,要知道现在德国人已经开始不高兴了,德国人一不高兴,青岛就不会高兴,青岛不高兴,山东重工业生产一半以上的份额就要受影响。

    虽然杨潮的军队控制了青岛,向青岛殖民政府中也派遣了大量的官员,但是一时还接手不了青岛,还需要德国殖民当局的配合。

    可是这时候,德国人抵制了,德国官员抵制没用,德国企业主抵制才可怕。

    青岛可是有5千多家德资企业,其中5000家以上是新建的大型重工业企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都在为军工生产服务,虽然还没有完全投产,大半还在紧张的施工中,可这也是最紧要的时候,如果他们此时抵制,可是会影响工期的。

    就是那已经投产的企业,也出现了大批的抵制潮,他们抵制的理由很简单,杨潮在利用青岛的工业生产,正在武装德国的敌人。

    杨潮卖给俄国人武器的事情,这可瞒不住德国人。

    “我国有句古话,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你拿刀子杀了人,能说杀人的是刀不是你吗?”

    面对德国人的抵制。工厂大面积停工,杨潮立刻召见了德国总督,现在的青岛市政府顾问瓦德克,对他进行说服工作。

    尽管名义上已经不是青岛总督。但是青岛的德国人还是听瓦德克的,所以说服瓦德克至关重要。

    “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瓦德克随意应承着。

    杨潮叹道:“所以,枪械无罪,有罪的是扣动扳机的人。我们生产军火有什么罪,有罪的是发动战争的人。”

    瓦德克耸耸肩:“我们德国人也是发动战争的人之一。所以我们也是有罪的。”

    接着他声音严肃起来:“但哪怕是有罪的人,他也知道不该把刀子递给他民族的敌人,让他的敌人拿刀子来杀自己的同胞!”

    瓦德克的肃然正气,让杨潮也不由一凛,心中竟然升起一些惭愧来,想到后世中国大把为日货辩解的人,摆出一副中立者的姿态,日货是无罪的,但是日货背后的人却是敌人,他们赚取的利润。就是中国人递给日本的刀子。

    “好吧。我保证不再卖给俄国人武器了。但是德资工厂必须立刻恢复生产,你要知道,我们随时都可能跟日本打仗。如果我们打输了,青岛就是日本人的了。”

    瓦德克点头:“当然,日本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青岛德国同胞很乐意帮助您生产武器,很乐意看到我们的武器拿在您的军队手里,与我们共同的敌人战斗。”

    日本已经向德国宣战,两国目前是战争状态,反倒是中国还没有向日本宣战呢,袁世凯现在完全把杨潮扔到一边。冷眼看着杨潮跟日本人死磕,日本人也没有向中国宣战,而是游说袁世凯一起收拾杨潮,怂恿北洋军进攻山东。

    “不过我要求德国顾问团随时都有检查每一笔军火动向的权力。我们会组织专门的团队进驻各家工厂。并且随时有权力跟随这笔军火的运送,监督武器的使用情况。”

    瓦德克接着提出一个要求。

    德国青岛殖民当局现在也只是名义上解散了,但是大多数殖民官员都以顾问的身份继续留在殖民地政府中,杨潮只是在一点一点的塞人进去,塞进去这些人目前还被德国人架空,想要一下子控制青岛。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然,这么做是应该的。”

    面对瓦德克的要求,杨潮心里虽然恼怒异常,但是脸上却很平静。

    不过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仅限于武器!”

    瓦德克摇头道:“一切跟战争有关的生产,都必须在德国顾问团的监督之下。我们必须保证青岛工业的每一份力量,都不能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对立面。”

    杨潮哼道:“瓦德克先生,这已经是我的底线了。你该知道,战争打的不光是武器。还有钱。如果德资工厂全都不做生意了,那么我从哪里收税,我从哪里挣钱。我又如何打仗。正常的贸易往来,哪怕是跟俄国的往来,这也跟战争无关。我最后的让步,你可以考虑,但不能改变!”

    两人都明白,杨潮说的是与战争有关,但又不是武器生产的那些企业,比如齐柏林的飞艇,那可不能算武器,最多算可用于军事的装备,还有德华系的一些棉纺、毛纺织工厂,完全可以生产军装和军靴,还有齐柏林橡胶工厂,除了生产气囊,还可以生产防毒面具啊。

    “但齐柏林飞艇不在其中!”

    瓦德克思虑一番道。

    他决不能答应,齐柏林的飞艇用于对德国的作战,那是一种耻辱,因为齐柏林可是德国工业的象征之一。

    杨潮知道齐柏林飞艇太敏感了,德国人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所以也做了让步。

    “好的。这一点我也同意。”

    送走瓦德克,杨潮立刻把李富安叫过来。

    “德国人的事情你也知道,非常麻烦。比想象中还要麻烦。所以从现在开始,我需要你制定一分秘密计划。你现在立刻开始秘密筛选德资工厂中那些可以替代德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华人员工,如果没有的,秘密安插合适的人进去。通过应聘也后,通过派遣监督人员也好。反正要尽快组建一个可以接收德资企业的团队,做好一旦德国人全部b工,我们可以撑起青岛工业基本运转的准备。”

    李富安面色沉重起来,李思第管理的战时工业局的事情他是很清楚的,战时工业局也只是将5千多家工厂串联起来,管理人员还用的是工厂的管理力量,可就那样李思第也从他的工业局中抽走了大量的骨干力量。

    现在还要直接接收超过5千家工厂,这可不仅仅是数量问题,这是一个工业体系,其中牵扯到了技术力量,管理力量,超出想象。

    “我知道这很困难。你可以跟李思第相互配合,他们两人之间的工作本就有重叠部分,这次干脆组成联合团队,扩充战时工业局的力量。管理能力你比李思第要强,只是他更有经验一些。不过李思第却很难胜任这么庞大的工业管理计划,所以我认为你更加合适。等团队成立后,就由你负责吧。”

    杨潮对李富安表达了信任。

    李富安这种人需要的就是这个,立刻表示他一定竭尽所能。

    手下两大骨干全都用到这个计划上,杨潮一点都不觉得小题大做,相反对于接收这个工业体系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这是一个投入了500亿马克,超过100亿美元的工业体系,美国人的工业产值也才260多亿美元,青岛这里可就占了美国工业产值的一半,能不重视吗?当然美国热的工业产值是战前的,战争中如果他们开动马力,超过500亿也不是问题。

    但是青岛的工业实力绝对超过美国的一成,整个山东的工业实力超过美国的五分之一,美国工业占世界的30%,山东能占据6%,这个水平跟法国平齐了,并列世界第五。

    而且青岛杨潮引进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重工业、制造工业,单论制造工业的话,山东远超法国、英国,仅次于美德两国,排在第三位。

    看似很夸张,但是这就是实际,从1906年开始杨潮大规模引进重工业,因为几千吨黄金的关系,在量级上,其实一点都不比后世的苏联五年计划来的差,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基本上也就是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了。

    当然这是不健康的,重工业的比例太重了,日本人哪怕是战争中,轻工业产值也占据7成以上,所以如果没有战争,杨潮打造的工业体系不是危机,不是破产,铁定直接崩溃。

    李富安充满斗志的去组建团队了,杨潮对他很有信心,只是看着李富安远比实际年龄要老的形态,杨潮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压榨这个人太狠了。

    时间到了1915年4月间,欧洲的战火依然熊熊燃烧,中国国内也涌动起一股暗流。

    袁世凯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顾问的鼓动下,竟然开始了当皇帝的运作。

    对于袁世凯当皇帝这件事,后世有骂的,也有粉的,有的说袁世凯当皇帝,是因为看到国家混乱,觉得得有一个绝对权力才能够遏制,杨潮感觉这完全就是乱粉,当大总统就不是绝对权力了?

    只能说袁世凯得了一种叫做不当皇帝就会死的病。(。)

第二百五十节 皇帝病() 
解散了国会后,袁世凯颁布了一部《?中华民国约法》作为宪法,《约法》规定,大总统总揽统治权,凡一切内政、外交、军事、制定宪法和官制、任免大权,统由大总统独揽,这样的大总统比过去的皇帝权力一点不少。

    但袁世凯就是想当皇帝。

    1月份他带着百官到孔庙祭孔后,北京就传出来袁世凯要当皇帝的说法,显然这是袁世凯放出来试探民情的,结果冯国璋立刻从江南赶到了北京,当面询问。

    袁世凯还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切都是谣言,他表示他大权独揽跟皇帝有什么区别,而且他们袁家人都短命,皇家又大都没有好结果,所以他不可能到死了给家人招灾引祸。

    所以袁世凯心里是清清楚楚的。

    袁世凯不断的做准备,比历史上更积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杨潮鼓动的结果。

    他的洋人顾问们纷纷在报纸上发表看法,表示中国这样的历史背景,最适合帝制,说这话的是他的美国顾问,日本人则表示中日两国国情接近,中国跟日本一样,都适合帝制,适合君主立宪,他们的说法也得到英国人的认同。

    除了造势之外,袁世凯就是跟洋人签订条约,出卖的是各地的路权、矿权,英国人连西藏修铁路的权力都要了,也不知道他们还真打算青藏铁路是怎么的。

    前条约自然为的是得到借款,但也有希望得到各国承认的目的,甚至后一种目的更强烈一些,为此袁世凯始终不肯跟日本交恶,甚至把一批从日本人手里抢走的工厂又还给了日本人。

    袁世凯还在地方上收买士绅,在各省都组建了什么请愿团,请求袁世凯早定国体,登基为帝。

    袁世凯要当皇帝的势头,全国都看清楚了。

    杨潮没想到袁世凯的渴望如此强烈,动作如此之快。为了配合袁世凯,他又放了日本人一马,暂时没有动手,打算等袁世凯登基的时候。给他一个大礼。

    袁克定5月份就到了山东,先是暗中试探杨潮的态度。

    杨潮早就猜到了袁克定的来意,甚至很恶心的穿上载沣当年赏赐的黄马甲来表示对帝制的支持。

    袁克定很快就由暗转明,挑明了如果袁世凯登基,杨潮会不会上表。

    杨潮表示当然会支持。

    袁克定又表示希望杨潮进京。这样是对他爹最好的支持。

    杨潮告诉袁克定他怕啊,袁大总统可是会搞暗杀的,不过如果袁大总统成了袁皇帝他就不怕了,他一定亲自去北京道贺,毕竟君无戏言吗,当了皇帝后袁皇帝就不可能搞暗杀了,那样太掉价。

    同时杨潮还假惺惺的劝说袁克定要优待清室,装作一个对满清怀有迁就的传统大臣。

    袁克定心满意足的走了,还带走了杨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