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杨潮说服了皇帝、张之洞和袁世凯,上面有人顶着,地方上支持自己,还有上面难办的?

    载沣笑道:“爱卿做事,朕放心。”

    但是没有麻烦的话,也证明不了自己的辛苦。

    杨潮道:“只一件事,洋人太过蛮横多事,甚不好办。”

    载沣轻轻点头:“洋人是蛮横了一些,爱卿费心了。”

    话说道这里,杨潮才轻松下来,明白这次载沣不是找麻烦的,连会党那样的事情都可以压的住,其他事情都不是问题了。

    “为国尽忠,臣万死不辞。”

    载沣笑了笑:“爱卿忠心,朕心甚慰。上回周馥奏你救灾有功,朕一直都没想到该如何赏你,这次诏你来,第一就是把这事办了。”

    说完载沣抬了抬手,旁边的小太监立刻就端起一个盘子。

    “杨潮领赏,圣上赏上品朝珠一挂,玉带一条。”

    小太监尖厉的声音响起。

    杨潮赶紧离座谢恩。但是不由奇怪,就为了赏一条玉带,一挂朝珠就将自己喊道北京来,是不是有些太小题大做了。

    只见小太监继续喊着:“赏黄马褂,赐紫禁城骑马!”

    这是很大的荣誉,一般只有立下很大功勋的人才可以,比如在镇压太平天国成功之后,李鸿章和一些主要将领就获得过。其他能穿黄马褂的,有御前侍卫、出访使者,还有打猎时候奖励的,但是这些黄马褂都跟职业有关,平时是不能穿的,否则就是大罪。

    不过这种赏赐的黄马褂则不同,你想怎么穿就怎么穿,但是一般大臣只会在正式场合穿着,因为坏了可没地方买去,比如在出席酒会的时候,李鸿章有时候就会穿。

    至于赐紫禁城骑马,这是赏黄马褂附带的,赏赐黄马褂的都会饶紫禁城一圈。但是赐紫禁城骑马的未必会有黄马褂,比如盛宣怀也在紫禁城骑过马。

    但这种东西,荣誉大过实际,杨潮并不怎么在乎。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用,比如遇到比自己官大的人,穿着黄马褂可以不行礼。

    杨潮刚要谢恩,但是没想到小太监还在喊着。

    “擢升杨潮为山东商务大臣,专办山东洋务,秩正二品。”

    杨潮不由一愣,载沣这是什么意思?商务大臣往往都是兼职,北洋是直隶总督兼任,南方是两江总督兼任,一般并不单算品级,现在载沣给杨潮一个商务大臣的职务,还加到正二品。山东巡抚才是正二品,自己以后在山东不是跟巡抚周馥平起平坐了吗?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山东的通商、洋务一直都是北洋大臣管理的,也就是袁世凯在管,现在让自己分了袁世凯的权,而且还跟周馥起争执?

    不过这对杨潮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今后他可以在山东随心所欲的办理洋务了,想建工厂建工厂,想修铁路修铁路。

    但是以前有周馥罩着,自己已经是想做就做了,如今载沣的做法,完全起不到任何用处,只能是让周馥和袁世凯跟自己起争执,难道这就是载沣想要做的?挑拨离间!

    “不不。还有拉拢我?”

    怎么看载沣都是扩大了杨潮手里的权力,而且品级也增加了,还赏赐颇重,这自然是拉拢重要的意思,可是在杨潮看来,依然没有实际用处。

    除非:“启禀皇上,臣办洋务,可否引入洋股?”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如果不吸引投资,单靠自己来积累,工业化速度太慢了,而如果可以引入外资,杨潮有信心复制改革开放的成绩。

    如果没有这个权力,那么载沣给杨潮的官职,没有任何意义。

    “引入洋股?”

    载沣不由皱眉。

    杨潮立刻游说他道:“启奏皇上。洋人投资他国比比皆是,英国人在美国有大量投资,甚至美国人之所以强大,修铁路、办工厂,最先皆为英人办理。”

    载沣问道:“若开平煤矿,英人所占,侵我利权!”

    英国人取得开平煤矿手段极为下作,利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机会,借口给义和团报信,逮捕了开平矿务督办张翼,张翼被逼迫之下答应租借开平煤矿给英国人,但是签合同的时候英国人玩手段,把租字改成‘卖’字,张翼这昏官根本不细看直接就签字了,于是开平煤矿成了英国人的产业了,而当时代办这件事的人叫胡佛,此人后来当了美国总统,此时给英国公司做事。

第八十节 滨海工业区() 
而且洋人在中国开矿,总伴随着各种威胁手段,比如强迫抢夺矿权等等,让清朝官员跟洋人合作十分抵触。

    杨潮道:“臣只办厂,不开矿。不办厂,则无利,办厂尚能分利。”

    载沣叹道:“洋人多事,且蛮横无礼,若允洋人参股,必与民争地、争利,若有冲突,岂不又是祸端。”

    洋人在中国办厂已经不罕见了,上海就有不少洋人的纱厂、缫丝厂,而中国人也终于学着办理,这就是带动作用,可是重工业中国自己的力量还办不起来,不提其中投资高昂,技术也不具备。

    而且洋人在中国办理重工业的意愿本就不高,他们只想搞一些见效快的产业,捞一把快钱就走,因此集中在轻工业和矿业中。

    至于重工业只能自己办,但是最好能引入洋股,引入洋人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否则至少还得积累很多年,民国时期工业之所以有黄金十年,除了国际形势外,还有就是人才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该到了喷薄的时候了。

    但杨潮不想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就希望有一个不错的重工业基础。

    可是如果不让载沣放心,载沣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可载沣担心洋人跟华人争斗,若是洋人大量进来,自然会引起麻烦,洋人又有治外法权,很容易受到袒护,民间积怨就会起来,所以这真的是一件麻烦事。

    除非能将洋人隔绝开,比如让德国人在青岛办厂,可是那样就失去了控制力,杨潮却又不太放心。

    将洋人隔开?

    杨潮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在盐碱荒滩上建工厂!”

    杨潮沉声说道。

    “其一,则可隔绝华洋两界相争;其二,又可引进列强实业。”

    这个理由很好,在海边那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不占用老百姓的耕地,跟洋人在哪里办工厂看似两不相侵,载沣的眼睛也亮了一下。

    “我天朝海疆万里,海边盐地荒滩何止千万亩,若能加以利用不但能实业强国,又能增加税赋,不出十载定可强国,一展我大清天威。”

    杨潮继续唱高调。

    载沣沉思了片刻:“此法颇似周馥开济南、周村以制青岛之法,然更利我国,卿不愧精通洋务之名。”

    山东巡抚周馥奏开了济南和周村两地为口岸,这是华人自办口岸,但同样招商贸易,华人洋人都能来开铺子,但是济南和周村两地开口岸,却不免干扰到这里百姓的生活,尽管也带去了发展,可是冲突也肯定有。杨潮提议的,在盐碱荒滩上办厂,基本上不跟百姓冲突,甚至很大程度上是不接触的,起码载沣是这样理解的。因此越听越觉得合理,至于收税的说法,他自动过滤了,因为实业发展到现在,在朝廷的心目中,就不是一个挣钱的买卖。

    几乎没过一段时间,就有官员出来弹劾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糜费太重”,应予停办之类的调子。洋务运动中的企业,除了开滦煤矿这样的,基本上就没有挣钱的。至于张謇这样的兴办轻工业的民族商人,其实才刚刚起步而已,荣氏兄弟去年才开始经营面粉厂。这些先驱才开始小心的试探、尝试,载沣有这个认识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洋人办的厂子,都集中在租界中,谁能去收他们的税?

    建立正规的对工业课税的制度,要到1931年创办棉纱、火柴、水泥等项统税才会开始,后来统税慢慢扩大卷烟、啤酒、棉纱、麦粉等行业。

    杨潮道:“皇上谬赞。微臣愧不敢当。只求尽微薄之力,辅佐皇上中兴我大清天朝。”

    载沣一听,心里很美,谁不想当中兴之主啊,开国之君那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后世君王顶多也就落个守成之君,而中兴二字,那尤胜于开国啊,那是力挽狂澜于既倒,重开天日的壮举。

    有句话说的好啊,有圣天子然后有贤良忠臣辅之。

    “卿不但是忠臣,亦是能臣。朕准卿所奏,行荒地开厂之法。”

    杨潮是忠臣载沣自然也就是圣天子了。

    “吾皇圣明!”

    杨潮赶紧叩谢,此时感到腿有些麻了,万恶的跪礼啊,迟早要废了它。

    然后愣了一下,场面冷清起来。

    小成子支吾道:“杨大人该谢恩了。”

    谢恩,谢什么恩?

    赏赐黄马褂、朝珠、玉带啊。

    杨潮连忙磕头:“臣叩谢天恩。”

    之后领了赏,由一个小太监牵马,杨潮慢慢悠悠沿着紫禁城转了一圈。

    回到皇宫,皇帝赏赐吃了一顿饭,两菜一汤,菜是一荤一素,汤是甜汤。

    清朝皇帝赐宴都极尽精简,倒不是皇帝每天就吃这样,而是要鼓励臣工懂得节俭,康熙当年经常玩这一套,后代皇帝也就继承了下来。

    吃完饭,出宫后,已经天黑了,黑牛、张国柱几人都在这里等着,马腾飞则去了教堂。

    等到第二天,小成子就送来了圣旨,内容很简单。

    “着山东通商大臣杨潮,择荒滩无人之地,兴办实业,华洋商人,一体对之。钦此。”

    这就足够了,允许杨潮开工厂,并且明确了华商、洋商都可以参与。

    杨潮心中的蓝图又扩充了一些,莱州湾那几百万亩盐碱荒滩此时在他脑子里,已经是工厂密布的一个滨海工业区了。

    “公公辛苦了!”

    悄悄拉着小成子的手,这次杨潮十分大方,塞了上千两银子的银票,小成子一看,咽了口唾沫。

    然后杨潮才悄悄问他:“不知皇上这次想招,到底有何深意,敢情公公明示。若会党一事是否让皇上不喜?”

    小成子是皇上身边的小太监,跟杨潮也见过几次了,每次都规规矩矩的送礼,也算是熟识,这次更是送上大礼,探听一下皇帝的口气。

    臣子们探听皇帝的心思,这已经不是什么大事情了,所以小成子一点避讳都没有,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第二天杨潮就迫不及待的要南下,但是火车刚刚到天津,就被一群人给拦下来了。

    袁世凯邀请。

    袁世凯打听到杨潮上火车不难,派人在天津火车站拦截也不难,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潮跟袁克定坐着轿子,晃晃悠悠的竟然来到火车站不远的军营,北洋军的军营。

    原来,袁世凯正在出操,数万大军列成方阵变换着各种队形,嘴里喊着各种口令。

    看着还真有点唬人,其实北洋军在袁世凯手里,还是很有战斗力的,远不是军阀混战那时候那么窝囊。

    袁世凯是个枭雄,对安身立命的本钱,那可是很看重的。

    他最初编制的北洋军,虽然只有七千兵力,可是各个都是全套德国装备,训练也是聘请的洋人教官。军纪十分严格,严禁各种不良作风,比如抽**的,袁世凯一旦发现,那是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