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守宏满含深意的看了庞炳勋一眼,随后说道:“这些事情可以先放一放,重要的是防守克鲁伦。就算无法守住,我们也不能给倭国人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立刻发出命令,再从暂编师中抽调四个师的兵力驰援克鲁伦,务必挡住倭军进攻,直到我们击溃罗刹军对乌拉尔山区的进攻。如果一个星期内援军无法到达,我就枪毙主官。”
赵守宏留下这句话之后,扭头离开了参谋本部,留下了满屋大眼瞪小眼的军官。“看来这次我们要好好谋划一番了,倭国人来者不善啊。”始终没说话的蒋方震叹了口气,这次他算是遇到大麻烦了。
“钱壮飞吗,我怀疑政府和军方上层有倭国间谍。你给我彻查一下。但是不要声张,务必不能让对方警觉。”赵守宏回到自己的书房,首先给情报总局的局长钱壮飞挂了电话。赵守宏对这位历史上的红色特工之王很有信心,只要有他出手,间谍的问题会很快水落石出的。
“老爷,今天脸色怎么如此难看。”见到赵守宏脸色铁青,红菊关心的上前问道。
“没什么,有些不顺心的事情,不过已经解决了。”赵守宏不想让家人担心,只是将问题轻轻带过。
“难道是战况不利吗?”沈若雪娥眉微蹙,她本来就不同意这次的对罗刹作战,因为这样严重影响了西部特区工业在这个窗口期,向西大陆倾销商品的力度。
“罗刹国人最凶猛的攻势,我们已经顶住了。但现在的问题是,倭国人参战了,他们正在进攻匈奴。”赵守宏叹气道。
“什么?”众女皆失声惊叫。
“我们要两面受敌了吗?还是两个列强国家?”沈若雪倒吸了一口凉气。
孙玉婷闻之色变:“我们顶得住吗?”
赵守宏眼睛微微眯起:“当然顶得住,所谓富贵险中求,这次我就和他们卯上了,难道我赵守宏十年准备,还不足以打败这两个二流强国吗?”除了沈若雪之外的众女都有些吃惊,她们不知道赵守宏哪里来的勇气,竟然敢单独撼动两大强国。
匈奴卫戍师的防守是非常艰难的,就算以吴禄贞之能也无法可想。作为卫戍部队,每个师并不配备如野战部队那般的榴弹炮团,这就使得卫戍部队的火力大大减弱,连带着兵力也降低到只有一万出头。
以缺乏火炮的一万步兵,想要阻挡倭国最为精锐的三个师团,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尽管知道事不可为,但吴禄贞还是使出浑身的解数,竭力阻挡着倭军一波接一波的进攻。
克鲁伦是东路军的后勤基地,这里的弹药相当充足,卫戍师不计消耗的用机枪火力封锁前线,这才能暂时抵挡住倭军的进攻。
“根据参谋本部的情报,华兰人的援军最多只需要七天时间就能抵达,我们不能浪费任何时间。”新上任的第二师团师团长河内礼藏中将忧心忡忡的说道。
“不错,陛下将这么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就必须要完成。我提议从明日开始,每个师团轮换进攻,我们以全线冲锋打垮对方的意志。”说话的是栗田直八郎中将,他也是小仓师团的师团长。
“栗田君不要冲动,华兰军队的火力已经今非昔比,今天的战斗还不够明显吗?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再出任何差错。”第六师团的师团长明石元二郎沉声说道。
“哼,明石元君恐怕是被华兰人吓破胆了吧。就算华兰人机枪多了些,也会一样会被我大倭国武士的精神所摧垮。”栗田直八郎中将就是个战争狂人,他满脑子都是乃木希典那一套蛮干的打法。
听到栗田直八郎的调侃,明石元二郎猛然站了起来怒视着对方。明石元二郎在倭国军界声望甚隆,否则也不会让他做这次进攻的总指挥了。看到对方愤怒的眼神,栗田直八郎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他当即闭嘴不再出声了。
见到栗田直八郎闭嘴,明石元二郎也不想过于追究,他看着作战地图道:“我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集合三个师团的骑兵联队,向北向西派出侦骑,不能让华兰人的援军打咱们一个措手不及。就算华兰人将注意力都放在了罗刹国人身上,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哈依。”另外两位师团长都点头表示同意。明石元二郎道:“从明天开始,第二师团佯攻克鲁伦,第六和第十四师团向两翼进攻,我们去抄尼布楚的后路。”
吴禄贞始终没有睡觉,他忧心忡忡的看着地图,却始终找不出胜利之法。一天的战斗就让卫戍师减员两千多人,照这么打下去,用不了几天他就成为光杆司令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吴禄贞已经命令工兵在各个仓库内安装炸药,随时准备同归于尽。
为了鼓舞士气,吴禄贞亲临一线指挥战斗,趴在战壕里鼓舞士气。这是匈奴卫戍师自成军以来的第二次苦战,而这一次比上次对付李纯还要困难。如果不是倭军也没有大口径火炮,恐怕卫戍师的防线早就崩溃了。
第二天的进攻,倭国人更加疯狂了,虽然只剩下第二师团发动进攻,但第六和第十四师团离开的时候,都将自己的野炮联队留了下来,以加强第二师团的攻城火力。没有明石元二郎的掣肘,河内礼藏中将也放开了手脚。倭军的火炮开始不停歇的狂轰西特军阵地,誓要将它们从地球上抹去。
第六百三十二章被迫后撤()
阵地上接二连三的响起爆炸声和烟尘,因为己方火炮过少,难以压制倭军的炮击。仅仅半天时间,两米深的战壕就被削去将近半米。原本被冻得梆硬的土地如今已经是冒着热气的松土了。
再次避过倭军的一次炮击,被土埋住的吴禄贞努力拱了出来。看看一片狼藉的阵地,和满地垂头丧气的战士,他抄起一柄工兵铲道:“弟兄们,现在是和倭国人抢时间的时候。他们想打垮我们的防线,咱们就再修起来。倭国人用得是昂贵的炮弹,我们只需要卖卖力气就可以了,这笔买卖划算啊。”
吴禄贞的话在战士们之中引起一阵哄笑,看到师长在亲自挖掘战壕,大家都动作了起来。战壕很快被加深加固,凭借着战士们高涨的热情,阵地被重新修复,气得倭军指挥官跳脚骂娘却毫无办法。
在西大陆的战场上,各国陆军都是每次集中上千门大口径火炮,进行不间断的覆盖射击。只有进行大口径火炮的反复轰击,才能彻底摧毁土木结构的工事。可是在这里,倭国仅有的几百门火炮,口径只有七十五毫米,用来轰击阵地根本就不够看。每次倭国炮兵咬着牙用上一两个基数的炮弹,等到步兵冲上去华兰军队的火力依旧,河内礼藏中将是彻底没辙了。
“师长,侦骑的最新情报,倭国人的主力兵分两路,正在合围我们,切断主力部队的退路。”警卫员拿来了一份最新的电报。
“什么?”吴禄贞登时色变,一旦克鲁伦的后路被抄,他坚守阵地就没有意义了。“立刻给大部队发报,请示下一步的作战方略。”
接到这份电报的指挥部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我们好不容易打到了这里,怎么可以退回去。”田颂尧反对撤退,对外战争开疆扩土是每一个军人的理想,如今他们攻入罗刹国境内,占领了当年割让出去的土地,如果再退回去就前功尽弃了。
“如果我们不后退,后路一旦被切断就麻烦了。”徐海清叹气道:“至少我认为,要退回国内以便利用铁路线获得补给。”
“我也同意撤回国内,倭国突然大举来袭绝不会善了。我看咱们要先应付倭军的进攻,再提进攻罗刹国的问题。”作为炮兵指挥官随队而来的齐燮元也支持徐海清的想法。
“现在不是我们能否切断北利亚大铁路的问题,而是一旦倭国切断铁路线,我们的补给就会枯竭。”徐海清耐心解释道,他的话终于得到了众多将领的认可,大家最终同意了撤军的决定。
“可是我们应该如何撤军?”齐燮元的眉头并未舒展开来,这些日子东路军之所以没有回援吴禄贞是有原因的。在得到倭军出兵的消息之后,罗刹远东总督库罗帕特金就集结了超过三十万大军,重新组建北利亚集团军,沿着北利亚大铁路压了过来。
为了配合远东军队的进攻,赤塔的罗刹军也派出仅有的三个师从西面夹击。东路军抗击着两路罗刹军的进攻,处境十分艰苦。如今想要全军撤退,去增援吴禄贞的防守,显然有许多困难。
徐海清道:“等到我们取得参谋本部的同意之后,大军就陆续撤退。最后一个防守部队要在夜间撤退,要布设大量的地雷,以防止罗刹军追击。”
在请示参谋本部之后,东路军全线后撤,以增援坚守克鲁伦的匈奴卫戍师。东路军将己方携带的所有地雷都布设了出去,果然阻止了罗刹军的进攻。没有排雷经验的罗刹军行进速度变得奇慢无比,结果错过了与倭国联手的机会。
实际上此时来自国内的增援已经陆续抵达了,利用国内便捷的铁路系统,两个暂编师被支援到温都尔。尽管武器装备缺编极多,这两个新兵师却依靠低劣的武器,成功挡住了倭军第六师团的进攻。
在受到有力的回击之后,倭军的进攻速度缓了下来,他们不得不与西特军展开了阵地战。随着东路军回师恰比尔嘎,西特军勉强在东匈奴省的边境线上构筑起一条完整的防线。
见到西特军准备不足,倭军大本营立刻命令增兵,在政府的催促下,秋山好古将手中的兵力全都压到了前线上,双方兵力几乎达到了二比一。尽管倭军装备差强人意,但在数量上和素质上都有优势,尤其是驻守温都尔的部队是新兵部队,他们的火炮几乎全部缺编,机枪也只有一半数量。面对拥有兵力优势的倭军进攻,他们苦苦支撑了三天之后被迫后撤。
驻守克鲁伦的匈奴卫戍师也快到了灯枯油尽的地步,在将大部分物资后撤之后,他们也后撤至呼伦贝尔防守。整条防线的后撤,加上罗刹军也从北面压了上来,迫使徐海清也不得不主动后撤。战线被推进到呼伦贝尔一线,东匈奴省最东面的数百公里铁路线也落入了倭军手中。
倭军同样很注重后勤运输线的修建,在掌控克鲁伦这个交通枢纽之后,倭国国内立刻派出一支工兵部队入侵罗刹国。他们不顾罗刹国的一再抗议,占据了北金以及从金洲里到博尔贾的铁路线。倭国工兵部队立刻开始修筑新的铁路,他们要将博尔贾和东匈奴省铁路的最东端额仁查布连接起来,这样倭军的后勤补给将会快捷许多。
随着倭国的孤注一掷,华兰冥北的倭国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个师团,这几乎是倭国全部的机动力量了。加上罗刹国的三十万大军,徐海清所要面对的敌军超过五十万。
面对这样强大的敌军,徐海清统一指挥着八个师的兵力,在东匈奴省部署防线。如今在乌拉尔的大战方兴未艾,西特军实在腾不出主力支援东线作战。蒋方震千方百计又抽调过来了五个师,但都是暂编师编制。他们的人数虽然也有一万出头,可惜武器太差战斗力也差强人意。
第六百三十三章罗刹骚乱()
“都督,我们的战斗已经很难打了。听说倭国正在进行全国总动员,他们会调集更多的陆军进入华兰的。”蒋方震紧皱着眉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