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守宏立刻认出了对方的身份,他眼前一亮惊呼道:“红菊。”
“是松下菊子。”沈若雪在一旁纠正道:“你当初曾经说过,当倭国军队离开华兰的国土时,就是你们的见面之日,现在你总该兑现诺言了吧。”
“是。”赵守宏只说了一个字就冲了过去,一把将松下菊子揽入怀中,伸手抚摸着她的秀发和香肩,神情间说不出的温柔。松下菊子就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缓缓闭起眼睛,享受着那片刻间的温存。
两人保持着这个动作足有十几秒钟,忽然听到了扑哧一声笑。笑声打破了那份静谧的气息,他们这才发觉客厅里还有许多人,两人当即尴尬的分了开来。
奥丽加女皇笑着走过来道:“孩子们都在这里,你们两个也应该收敛一些,晚上还怕没有机会拥抱吗?”
罗刹人比较开放,说话间也没有多少忌讳,不过这话落在松下菊子耳中却让她羞怯难耐。为了打破尴尬,赵守宏转头问道:“若雪,你说做了错事就是将菊子带回来吗?我曾经说过那样的话,你现在把她带回来也不算错啊。”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城市暴动()
“不是的。”沈若雪努着嘴笑道:“实际上菊子从未离开过,我没有让她走,这些年来她都住在距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什么?”赵守宏吃惊的看了看沈若雪,又看了看娇羞不已的松下菊子,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了国家和民族,赵守宏放弃了太多太多,当初他明明很喜欢松下菊子,也知道她没有做过危害自己的事情,但是为了西部特区的稳定,为了让部下不至于将他视为通敌卖国者,不得不忍痛做出那样的决定。
如今时过境迁,赵守宏已经是华兰国的实际掌控者,而倭国也成了无足轻重的仆从国,现在他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究竟失去了多少。现在赵守宏想要做的,只是尽量弥补自己所爱的人,不再让她们受到一点委屈。
“你真的一直住在我的身边?”赵守宏低头看着松下菊子轻声问道。
松下菊子羞怯的点了点头:“我就在对面的小楼内住,每天我都躲在窗帘后,看着你在院子前上车,这是我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有一次沈姐姐说你去前线了,半个多月没有在总领府出现,我担心你的安危又想念你,结果大病了一场。”
松下菊子的这番叙述,听得赵守宏心疼不已,他柔声道:“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再也不让你受到伤害了。华倭两家今后不会再有战争了,我们终于是一家人了。”
就在赵守宏好言安慰松下菊子的时候,一名随身参谋突然大步走了进来。“总统大人,有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赵守宏放开松下菊子,紧皱着眉头问道:“什么地方有情况?”
“我也不知道,是参谋次长说的,他在外面等着见大人。”随行参谋说道。
“让他进来。”赵守宏挥挥手让家人们退避,自己则坐到了椅子上。
“校长,接到参谋本部急电,杭州城爆发大规模武装暴动,现在光海城边疆区的部队正在紧急动员。第十五军张云峰部,光海第三卫戍师和九江卫戍师已经出动,正在合围杭州城,争取将暴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武装暴动?在杭州?”赵守宏问道:“是什么人带的头?”
“根据情报部门的侦察,是华兰共社党的叛徒,如今另立华兰社会工人党的张国寿。他利用杭州内共社党基础雄厚的便利条件,假借华兰共社党的名义,在工人中发动人手。根据情报显示,红联国的第三国际代表也参与其中,他还秘密从红联国走私了一批武器弹药到杭州湾,并从国民军溃兵手中,收购了大量武器,用以武装工人。”
赵守宏越听越是感觉内心沉重,最近他的进展太顺利了,难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统一了整个华兰国,又将倭国打得万劫不复,他有些飘飘然了,浑然忘记了刚刚占领的国内各省还是个军阀混战多年留下的烂摊子,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他居然只是宣布了铁路和公路的建设计划,以及教育和医疗扩展计划,竟然没有立刻对各地资本家和土豪劣绅进行整治,同时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救助饥寒交迫的百姓,实在是个大大的失策。
半个国家的百姓依然在嗷嗷待哺,红联国亡我之心不死,仍然在边境线上疯狂进攻,而南面的镇南关下,高卢人蠢蠢欲动,就等着华兰国衰弱的那一刻。这次大暴动让赵守宏彻底清醒了过来,现在还远不是功成名就的时候,他的面前依然有许多的考验要经历,国家仍然处在危机之中。
看着赵守宏阴晴不定的脸,白崇禧问道:“校长,我们该怎么办?是否命令各支部队迅速进剿,消灭一切反抗力量,对暴动者进行严厉镇压。”
“不,那些人受到资本家和地主的残酷盘剥,活不下去才起来反抗。他们没有错,错的是那些煽动者和我们办事不利的政府。”赵守宏抬起头来对着白崇禧道:“命令部队在杭州附近构筑工事围而不攻,尽量不与暴动者爆发大战。用飞机空投传单,宣传我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发布命令,所有新占领地区的驻军和政府配合,立刻在下辖所有地区开展土地改革。那些没有劣迹的地主富农就和平收买土地,如果是罪大恶极的劣绅就交由巡游法庭判罚,充公的土地都分给当地农民。对于遵守法规的资本家我们要大力褒奖,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对于那些我行我素的资本家给他们送去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立刻停业整顿,改善工作环境之后按照非法律执行,否则严惩不怠。”
“是,我立刻发出命令。”白崇禧知道赵守宏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唯有这样才能将暴动的社会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还有。”赵守宏又喊住了白崇禧:“命令西部军区、中部军区、东部军区和北部军区抽调陆空兵力集结乌拉尔地区,现在该是和红联人算算总账的时候了。”
“明白。”白崇禧兴奋的大步离开了。
占领中心城市以壮大自身,同时扩大本党的影响力,继而鼓动其他城市一起发动起义,最终达到控制全国的目的。这个作战计划是红联人马林为张国寿制定的,这也是布党夺取罗刹国政权的方式。只可惜马林并非军事家,他只懂得政治,对军事只能生搬硬套,根本不了解华兰的国情就乱出主意。
张国寿是死硬的红联派分子,无条件支持红联国的一切指挥和命令,马林的计划他是无条件执行的。利用华兰军队的松懈,他们在杭州城内暗藏了数万武器,很快武装起一支大军。
在控制了整个杭州城之后,张国寿率领着大批工人纠察队积极布置街垒,希望犹如当年罗刹国的起义那样,借用城市复杂的地形和巷战,打败包围上来的华兰军,这样才能让起义军站稳脚跟。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城中抢粮()
张国寿万万没有想到,他自认为尽善尽美的方案,对方却没有按照剧本施行。华兰国防军并未进攻杭州城,而是直接将整座城市包围以后就开始了土木作业。他们围绕着城市外围,一圈圈的挖掘工事堑壕,大有长期驻守的架势。
除此之外,华兰军也没有闲着,空军的轰炸机天天在空中转,向城内投下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借以宣传华兰先锋党的各项政策,以及如今国内开展土地改革和遵纪守法商业行为的活动,并附有照片和真人介绍,其真实性很难辩驳。
张国寿万万没有想到,华兰军会用这样的软刀子对付自己,眼看着城中粮食将尽,城外包围的军队却越来越多,他的心在往下沉。在空投传单出现之初,张国寿就命令自己的亲信进行收缴,避免让这些传单落入普通战士手中。可是传单天天投,他们根本缴不胜缴,很快不光是士兵,就连军官也开始暗藏传单了。
“我们必须尽快突围,否则就算政府军不打咱们,大家也会饿死的。”张国寿在开军事会议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是绝对不行的,占领大城市,扩大社会工人党影响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我们长期占据着城市,就会造成巨大的轰动效应,就能鼓动更多的人起来反抗。”第三国际代表马林反对道:“饿死是绝对不会的,城内刁民实在太多了,他们宁可把粮食藏起来,也不用来支援革命。对于这些思想守旧的小资产阶级市民,我们最好的解放方式就是余粮征集制度。将他们多余的粮食强制争做军粮,至少能够让工人纠察队多坚持几个月。”
马林才不会管华兰人的死活,他接到的命令是尽量搅乱华兰国内部,最好是发动大量地区发动起义,牵制华兰军的力量。只有占据大城市,造成足够的轰动效应,才能让华兰国乱起来,至于张国寿和他的社会工人党会遭受的损失,那是可以忍受的。
张国寿紧皱着眉头,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他不希望自己手下的这些亲信,在无谓的战斗中受到损失。如果有可能,张国寿更愿意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发动起义,利用华兰国政府统治的薄弱,慢慢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到自己的势力有了一定基础,再向较为富庶的地区发展,这才是成功之道。
比起颇有军事才能的张国寿,马林却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他一直搞得就是乌托邦主义宣传,对军事一窍不通。如今要他执掌华兰国内乌托邦主义组织的军事活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照搬红联国经验。从攻取中心城市到余粮征集制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而迷信第三国际的张国寿却只能同意。
党内的军事会议根本没有什么民主可言,在第三国际的压力下,整个社会工人党成了马林的一言堂,大家只能围绕着他的提议展开讨论。在这种生搬硬套的模式下,方向的错误已经在所难免。
社会工人党组建的工人纠察队很快深入住宅区,开始挨家挨户的进行余粮征集。在出动之前,为了让工人们卖力抢粮,马林还做了一次演讲。他将当前的严峻形势对全军做了通报,并告诉那些武装工人,要想吃饭就自己抢,否则大家一起饿肚子。他甚至开出了奖励条件,各个纠察队抢来的的粮食可以自己留下一成,作为私粮使用,其他的粮食才上缴党部,统一进行分配。
张国寿紧皱着眉头,听完了马林这篇更像是土匪动员的讲话,心中很不是滋味。他知道马林的意思是激励大家,尽可能多的征集粮食,让社会工人党的武装坚持更长时间。可是现在粮食将尽,工人们都已经饿急了,在这种情况下开出奖励条件,事态会发生到何种程度就难以控制了。
张国寿担心的完全有道理,事实证明情况也在向着他所预料之中最坏的方向发展。在短时间内,社会工人党不可能将所有起义队伍都用乌托邦主义思想武装起来,让他们拥有多么高的阶级觉悟。
这些工人多半都是受压迫受剥削,让家人吃不上饭才被迫造反的。现在严峻的情况摆在眼前,如果不下手抢夺,他们自己就要饿肚子,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保持善良。工人纠察队很快以班为单位,深入到各个居民区中,他们也不看当地居民是否富裕,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