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是完全不能干涉。”林有德首先开口,而约瑟芬则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她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林有德:西方的女性也一样懂得相夫这种事。
“我们有钱。”林有德说,“电令长江一线的林记支部,开始抢购战略物资,尤其是粮食、被服,革命党在山东经营的时间不长,不可能有稳定的粮食供应,今年是旱年,山东直隶的收成都不好,袁世凯和革命党都需要粮食来供应军队。”
没错,林记没有北伐的力量,但却可以用手中的金钱和物资,来左右北方那浓密的战云。
。
第72章 庚子风云(2)()
10月17日,清廷山东驻军剩下的最后力量——原淮军一部七个营,向济南发动了试探性攻击。济南外围的所谓革命军队,实际上和上个时空的义和团武装程度相当。战斗意志虽然比乌合之众的义和团要坚强,却没有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军官,组织程度基本为零,因此很快便陷入了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的境地。
但是很快,起义的清廷军队和由革命志士组成的义勇队便从济南杀出。清廷山东驻军大部分为曾国藩、李鸿章的老底子,军事素养自然了得,而革命义勇队虽然单兵战术素养不行,但军官全都是日本陆士毕业的年轻人,军官素养极高。以这些部队为核心,溃散的民团再次组织起来,迅速包围了进攻的清军,加上倒向革命派的山东神姬营的鼎力相助,山东地区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清军被消灭在了鲁西南地区。
率领清军发动反击的总兵吴兆有以身殉国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袁世凯正在和唐绍仪等心腹对着地图研究华北形式。听完报告后,袁世凯背起双手,缓缓的离开地图桌,踱到书房另一侧的书桌旁,随手抚摸着摆在桌上线装书的封面,很久没有说话。
终于,他叹了口,北洋新军的大帅用沉重的口吻说道:“当年我在庆字营门下,得到吴兆有和张光前两位前辈多方照应,后在朝鲜立下功勋,方得朝廷重用。后来张光前在甲午战死,我痛哭三天,但那终究是丧于敌寇之手,作为军人,是莫大的荣耀。现今吴兆有老前辈,以七十一岁高龄死于乱党之手,可惜啊,可惜。”
书房里其他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万一大帅其实心底是在暗爽怎么办?
最后还是唐绍仪仗着自己是袁世凯至交,说了一句:“大帅,请节哀顺变。”
“嗯,事到如今,哭鼻子也没有用。”袁世凯抬起头看着天花板,还用力抽了几下鼻子,好像刚刚他真在为故去的友人垂泪一般,“关键在于,如何让济南的乱党付出代价。”
这边王士珍已经站起来了。
“大帅,我部粮草弹药充足,士兵战意高昂,愿为先锋。”
袁世凯扫了眼这个瘦高个,稍微等了一会儿才慢悠悠的说道:“别急嘛,仗,当然是要打的,但是怎么打,还要斟酌一下。士珍啊,平时最稳重的就是你,这次主动请战可不像你啊。”
“大帅,”王士珍用一如既往的沉稳口吻答道,“这乱党背后站着日本人,我与日寇势不两立。”
在上个时空,王士珍初露头角便是在甲午,这位后来的北洋三杰之首,在清廷退位的时候为了表示忠心也卸甲归田,后来坐看袁世凯卖国,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整一个清廷遗老的做派。但当年,他确实怀着一腔热血,奋战在抗击日军的第一线。
而在这边,清军在甲午的表现普遍高于上个时空,王士珍在朝鲜也立下了主动出击伏击日军山县有朋军团先锋的大功,随后在旅顺更亲自督军,死守炮台七昼夜,迫使日军不得不转移攻击方向,包抄王士珍部侧后。
甲午战败之后,王士珍本来准备以死殉国,刚好这时候袁世凯经王士珍的恩师推荐找上门来,一句“殉国易,雪耻难”便将这员猛将收归门下。
所以这种时候王士珍要不求战,袁世凯反而会觉得有问题。。
现在王士珍起了头,袁世凯便从容接了过去,他环视书房内众人,唐绍仪、段祺瑞、冯国璋,这些都是日后在中国北方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国近代史上出过三个批次的将才,刘永福、聂士成这一群,算是一批,后来黄埔前后那一拨,是第三批,这第二批将才的大部分,就都集中在袁世凯手上了。
和南洋那边林有德那个小小的幕僚班子比起来,袁世凯的军官团实在是豪华太多了。
“诸位,士珍所言,我也感同身受,我也想要尽早开拔,将这些日寇支持的乱臣贼子一网打尽啊。但是发兵与否,不在我袁某人,这是朝廷的事情。我们作为军人,只能依令而行。”
王士珍扭头看看冯国璋和段祺瑞,此时这三人关系亲如兄弟,完全无法想象日后那争权夺利的样子。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一致认为大帅准备按兵不动,等朝廷给开条件,于是王士珍不动声响的就坐下了。
接着整个书房陷入了沉默之中。
袁世凯似乎对这种沉默没什么意见,他当着众部下的面,拿起摆在搁物架上的山核桃,一边在手里转着玩一边在书房那不大的空间里踱起了方步,悠然自得的紧。
众将互相交换眼神,谁也不敢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徐世昌急匆匆的进了书房。
“大帅,老佛爷刚刚下了决断,支持新法,建内阁设议会,并且提议由李鸿章李大人担任第一任内阁大总理。”
徐世昌的话让袁世凯步子稍稍放慢,北洋军的首脑把手里的山核桃换到左手,抬起空出的右手摸着他那颗大光头,没表态。
徐世昌接着说:“作为回应,康梁已经同意由李大人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但指名陆军大臣需由袁世凯袁大人担任。”
袁世凯的步伐骤然减速,然后又缓缓恢复了最初的步速,他依然摸着自己的大光头,只是“嗯”了一声作为回应。
接着袁世凯又在书房里转了两圈,才停下脚步,转向等候多时的众人。
“世昌你在朝廷上下活动辛苦了,不过还要劳烦你现在马上回紫禁城,打探一下神姬营将会调派哪一部协同我们作战。尽量不要让慰婷她们从广州回来,理由什么的好办,就说南洋乱党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策应山东在南方作乱。”
徐世昌简单的应了一声,便转身匆匆离去,并没有对最后附加的条件有任何疑问。神姬这东西最大的问题就是补充困难,袁慰婷部等于是袁世凯集团拥有的神姬部队,自然要尽量避免她们投入到这场注定要残酷异常的战端中。
“绍仪你洋文好,跟洋人交情大,你现在跑一趟东郊民巷,看看英美法德俄的风口,如果能争取到列强远东舰队的海上掩护,那就最好了。”
“好,我这就去。”唐绍仪说着站起身就要走,却被袁世凯直接拽住袍子留住了。
“还有,”袁世凯盯着唐绍仪,脸色整个沉了下来,“一定要搞清楚美国人的态度,我可不想仗打到一半美国的轮船在烟台或者青岛靠岸,卸下来大批武装到牙齿的南方灰皮军。”
“明白。”唐绍仪郑重点了三次头之后,袁世凯才放手让他离开。
两个弄文的走了以后,袁世凯转向留在屋里的武官们。
“士珍啊,之前让你去山东勘查地形要冲,你做的报告我看了,很好。现在我要你三天之内给我制订一个详细的进攻计划,能行不?”
“没问题。”王士珍站起来“啪”的立正敬礼,回答得那叫一个铿锵有力。
“祺瑞、国璋你们两个迅速赶回自己的部队,准备开拔。曹锟部离沧州还有多远?”
段祺瑞低头看了看表,答道:“如果没有遇到抵抗的话,应该已经到了,但是到山东的电报线多处被剪断,一时半会我们还收不到报告。”
“派骑兵传令,告诉曹锟务必守住沧州一线。另从大沽调将风一营,马步军三营支援曹锟部,准备完成即可开拔,不必向我报告了。”
“是!”
“你们都下去!”
部下们都带着军令离开后,袁世凯走到书房的大窗前,看着窗外已然显出些寒冬的萧索的庭园。方才自始至终都绷紧了脸的袁大帅在这无人关注的时刻,终于勾起了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哼,革命党,孙雯。好,好啊。你们要战,那便战。我练兵四年,正愁没人一战呢。”
。。
第73章 庚子风云(3)()
盛怀宣在颐和园正门前下了轿子,慢悠悠的向万寿山的方向踱步。
盛怀宣这几天过得提心吊胆,一度想要告老请辞回乡下老家避避风头。现在局势基本明朗,盛怀宣的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他不禁开始回想1899年春节到现在,帝都这大半年的风云变幻。
大半年前荣禄查封强学会,到处迫害维新党人,大有连盛怀宣之类的洋务派官员都一块连坐的意思,结果李鸿章被贬广州。这边的李鸿章把甲午的失败归咎于清廷守旧派暗中阻挠,毕竟他的淮军和北洋舰队都这样奋战了,也确实拿出了战果,那么赢不了肯定就是守旧派的错。
就在中央的洋务派思量着到拥有实力的地方同僚那里暂避的时候,倒向光绪的神姬营京师大营由帝姬亲自上阵突袭庆亲王府,斩杀当时在府内议事的大太监李莲英,囚禁奕匡,京师的风向一下子又倒向了维新。
所以盛怀宣留下了,静观其变。李莲英被斩杀后,后党一度缩卵,但帝党也没有胆子彻底清算后党,双方对峙三个月,荣禄靠着自己的关系山西、陕西等地调动过来的军队逐渐聚集到京师,从察哈尔调回的神姬营也抵达通州驻防,这城内的风向就又开始倒向后党。
旧洋务派的这些大臣作为中间派,被这来回变化的大风吹来吹去,颇为无奈。
本来帝党如果坚决一点,地方上像张之洞、刘坤一这些旧洋务派的大臣估计都会转向支持变法。本来洋务派的目的也是救亡图存,甲午一败说明不改制变法这路走不通,于是洋务派本身就产生了分化,一些仍然坚持祖宗旧制不能动的,就成了后党,更多的则变成了骑墙派,尤其是地方上的洋务大员们,一面阻止新法在自己的领地内推行,另一面又按兵不动,没有半点给后党帮腔的意思。
这边的时空,这种骑墙观望的态势更加的明显,但相应的,帝党的力量也更强。帝党要是有胆量用神姬营突袭颐和园,把慈禧太后和荣禄一锅端,那么观望中的洋务派十有八九会转向支持帝党。
盛怀宣心说我要是帝党就赌一把,将手里的神姬营全压上去。可惜光绪身边的人中,康梁二人无此魄力,谭嗣同虽有魄力胆识,却太年轻,不足以影响整个帝党的决策。
想到这盛怀宣轻蔑的哼了一声,嘀咕一句:“竖子小儿,难成大事。”
这时候盛怀宣转过一个拐角,昆明湖那粼粼的波光映入眼帘。
他一面欣赏着美景,一面继续回忆这些天的经历。
就在后党准备停当,京城开始草木皆兵的时候,山东革命党人起义了。这一下不管帝党还是后党都陷入了一片混乱,尤其是济南陷落的消息传来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这种时候,慈禧太后不知道是凭着她女人的直觉,还是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