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科洛夫元帅希望通过清剿,切断游击队和“圣战者”的外援渠道,歼灭游击队的有生力量。“清剿”的重点地区,包括潘杰希尔谷地、库纳尔哈、霍斯特、坎大哈等地区。其中,对潘杰希尔的大规模“清剿”,前后达8次之多。
最严重的一次是,第40集团军出动1个摩步师,配属各特种作战旅团,作战群总兵力约2万余人,采取全面封锁、饱和轰炸、分进合击、机降突袭等战术,在飞机、坦克、大炮等重装备掩护下,向北方的潘杰希尔山谷内的马苏德游击队根据地,发起猛烈进攻。
在重点清剿期间,北极熊在国际社会压力下,勉强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日内瓦间接会谈。喀布尔政权和清真之国政府代表,已经先后举行多轮日内瓦间接会谈,但未能在实质性问题上达成任何协议。
经过近四年战斗,抵抗组织日益发展壮大,武器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明显提高。至1983年10月,北极熊第40集团军投入总兵力达12万人,喀布尔政府军兵力为7万人,而抵抗组织则发展到了约10万人左右。
在正面大规模进攻的同时,索科洛夫元帅命第40集团军迅速改变战术,以格鲁乌斯贝茨纳兹部队为主,以各师旅团纷纷成立的侦察部队为辅,就象当年中国共产***下的东北人民解放军,派出若干小部队进深山老林剿匪一样,以小部队对小部队,以游击战对游击战,全面展开专门针对抵抗者或“圣战者”的隐秘、定点清剿活动。
这一战术的成功实施,对我军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它是装甲集群作战大师索科洛夫元帅,在高原战场非传统作战形势下,对军队编制、战术等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也是第40集团军这支钢铁洪流,不断适应战场形势变化的产物。
1979年12月至1980年2月,第40集团军迅速控制山人***共和国境内主要城市、军事基地和战略设施后,先后建立起24个大战区和101个小战区。每个师的防区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每个团的防区达7-8万平方公里。
在莫斯科眼里,战争应该到此为止。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外国军队出现在这个***国家后,反倒激起该国民众空前的团结和反抗精神。越来越多的抵抗组织和“圣战者”,在当地居民帮助下袭扰驻防占领军,山地、峡谷、葡萄园都成了天然的战场。
当第40集团军的机械化洪流,步履蹒跚地出现在兴都库什山地和南部荒漠时,抵抗组织可以从这些隐蔽的大山中,随时发起攻击。当占领军空中力量来袭时,他们又可以迅速钻入这些连绵的大山,变得无影无踪。
而第40集团军建在道路边的两条输油管,是钢铁大军的“生命线”,虽然设立了无数兵站保卫,但油管太长,区域太大,不时被袭击、截断。当地居民,也纷纷偷偷地截断油管,疯狂盗取油料。
第40集团军遭受的首次重创,是在1980年初春的萨朗隧道。
当时一支得到坦克加强的补给车队,刚好从乌兹别克斯坦开来。开出隧道口时突遭伏击,化作小股部队的抵抗者,埋伏在隘口和大路两旁。人数众多的第40集团军的行军纵队无论如何反击,对方都始终控制制高点,然后轻松逃走。
萨朗隧道战失利,暴露了第40集团军正规军面对非传统作战的无奈。到底是世界第一流武装力量,第40集团军迅速反应,快速调整原有编制和作战方式。
从1980年7月起,第40集团军撤回国一批多余的部队,留在战区的部队则进行大规模编制调整和战术整合,将结构臃肿的机械化步兵师,全部改编为旅。旅下设灵活机动并能独立作战的营战斗群,并以营为基本战斗单位,提高反应速度和作战灵活性。
为应对突发事件,第40集团军还将加强营改造为作战值班分队,它们装备较多的装甲车辆,以保证人员和武器输送,人员编制则根据需要随时增减。
但营规模的作战行动,仍无法面对战场变化。
第40集团军占领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而抵抗组织或“圣战者”发动的游击战争几乎控制了80%的乡村地区。由于主要是游击战,且都具有突发性、突然性和跨跃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占领军必须具备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skbshge
第四十四章 不寻常的冬天()
于是,为适应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第40集团军各师、旅、团,都迅速成立专门的侦察兵部队,主动寻找并摧毁隐蔽在暗处的敌人。
因此,从1980年夏起,第40集团军所属3个摩步师、3个独立**旅,全部组建了侦察营。隶属于3个摩步师的共10个摩步团,则全部成立侦察连。直属第40集团军司令部的3个摩步团,则配属隶属格鲁乌的斯贝茨纳兹特战营。
这些特种侦察部队,负责搜集战场情报,从事特种攻击和定点清剿。
在小规模突袭行动中,侦察排是这些侦察分队最常出动的单位。一个排通常要携带1-2挺LPO-25“黄蜂”式*****,2-3挺AGS-17自动**发射器。这些重武器被拆却下来,将零部件分装到几个人的口袋里,使用时即迅速组装,提高了小分队的反应速度。
每个摩步团一般都派出30-40人的侦察分队,除单兵武器外,还装备两辆BMP-2步兵战车,一挺AGS-17自动**发射器,一门“瓦西里克”82毫米高速追击炮。由于侦察兵们个人素质过硬,又熟悉作战环境,在这一时期,抵抗组织和“圣战者”曾经受到毁灭性打击。
第40集团军在每个师、旅、团指挥部里都设立侦察处,集团军专门建立了两个直属的侦察指挥所和一个侦察中心,负责组织侦察分队进行战场侦察和谍报侦察。从1980年底开始,还组建无线电通信侦察系统(COMINT),并装备可移动式“撞锤”无线电监听系统,可直接安装在MTLB-U装甲车上。
至此,通过“圣战者”抵抗组织的无线电信号,第40集团军频频探测出他们的方位和行动路线,并给予定点打击和定点清剿。
与特种作战配套的,是实施“交通线要塞”战略。第40集团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战场建设,他们在各辖区内布设了862个关卡和哨所,其中包括186个警戒哨和184个观察哨,如果加上那些简易的前沿侦察点的话,总数超过1100个。
这些哨所,编制从排到连都有,哨所内保存着油料、粮食和弹药,哨所最主要的任务是侦察、警戒和防御。大型哨所成为要塞,不但能容纳坦克、火炮和装甲车,同时还能接待运输车队过夜,当过往车辆遭受“圣战者”打击时,哨所还能派出援兵。
如设在铁尔梅兹至喀布尔公路上的第23号哨所,驻有一个迫击炮排、一个坦克连、一个炮兵排和侦察排,共193人。更多偏远的小哨所却生活艰苦,它们远离大部队,不仅处于敌人打击范围内,还经常缺水缺粮,白天被炙热的太阳煎烤,晚上又冻得直发抖。
哨所周围一般都呈放射状分布几个观察点,它们大多处于山顶或高地上,这样不仅为哨所筑起一道安全线,还扩大了观察范围。为提高侦察效果,每个观察点都配备望远镜、夜视仪,后来还装备信号侦察系统。
各主要哨所都配备信号侦察系统,如“黑眼睛”红外系统,主要由一个传感器网组成,大量微型红外传感器部署在重要目标、道路和山口附近,不论白天还是夜间,一旦有发热物体或金属物体(包括士兵携带的枪支)接近,这些传感器能迅速将信息传递给指挥中心。
另一种高效的信号系统,是名字叫“现实”的侦察系统。它采用震动原理,能测出非常细微的地面震动,包括人走路时产生的震动。
当敌人靠近传感器时,传感器立刻将地面震动信号传递给控制台,控制人员通过信号类型可以判断敌人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以及是否有机动车辆。各哨所主要将传感器撒布到道路、战壕等处,即可以准确捕捉“圣战者”进攻的方向。
除了监视周围环境外,观察哨所还是特种作战小组的驿站,为他们提供弹药、食物等补给品,为他们提供休息的场所。当发现敌人时,观察哨还可通知炮兵和航空兵部队,并引导他们对敌进行火力突击。
特种作战和要塞堡垒战术,让“圣战者”和其它抵抗组织付出了惨重代价。
西面从坎大哈至清真之国奎达市的战略通道基本被切断,霍贾克大峡谷、杰曼和博兰山口等地势险要之处,已经被第40集团军侦察分队牢牢控制。而东面的开伯尔山口,也被第40集团军直属的斯贝茨纳兹第154分队,基本截断。
“重点清剿”和“定点清剿”的成功实施,使大量军用物资滞留在白沙瓦和奎达这两个边境城市。即将到来的1983年冬天,对山人***共和国内的游击队和“圣战者”来说,是一个命运不可莫测的恐怖季节。喀布尔和坎大哈的抵抗组织,已经在准备撤到清真之国,以躲避“严寒”。
但阿拉伯一家电视台,却以《今年的冬天不寻常》为题,发表了阿拉伯语社评。文中分析说,“一股神秘的、强大的力量,正在左右着白沙瓦的夜晚,那里的夜晚已经不象过去那么恐怖。或许,1983年的兴都库什山脉,其寒冷的冬天,也不再会象过去一样寒冷……”
全世界各大通讯社,几乎都转播了这条社评。
CNN和BBC还都加了编者按,BBC信誓旦旦地说,“这股神秘力量,世人都知道,正是万能的CIA。‘秘密战争’比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还要有成效。经历过‘澜沧秘密战争’洗礼的中情局,已经面貌一新,在与克格勃的新一轮较量中,中情局再拔头筹。”
这篇新闻稿中有很多新的内容,所谓“星球大战”计划,即M国总统尼根于1983年3月发布的“发展拦截敌军**技术的提案”。它被世界媒体简称《星球大战计划》或“星球大战”,是M国和北极熊冷战的最新产物,掀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序幕。
而所谓“澜沧秘密战争”,指中情局在越战时期,在澜沧组织的以王宝为首的苗族“特种部队”,从澜沧境内打击“胡志明小道”,从而让北越付出重大代价的旧事。M国中央情报局,正是从哪时开始,摇身一变,从一个仅能刺探情报的“非武装情报组织”,变成一个拥有无限权力、拥有大量隐密军事资源、世界最大的军事情报组织。
毛彦恺没有受这些消息影响,他已经将目光紧紧地盯着开伯尔山口。
“闪电”仍藏匿在白沙瓦的秘战小组,已经完全销声匿迹,彻底冬眠了起来。想找到已经故意冬眠的“闪电”,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干脆,将出击的方向,确定为开伯尔山口。等“闪电”小组耐不住了,出来搞破坏时,再来收拾他们不迟。
只几天时间,毛虫按照毛彦恺的指示,已经送来了一车冬季作战专用装备。阿巴尔贸易商社的国际贸易极其繁忙,雇佣了几十名各个国籍的白领,也有五六名清真之国当地的男青年。商社办公地点,就在庄园中央的四层红楼。
左边三层红楼,是毛彦恺MLH小组的老巢,也是他下榻的地方。
右边的黄楼,则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