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通开始调整兵马,一边从各中队抽调精干的士兵,重组骑兵,一边派士兵到附近村庄与各交通之路张贴布告,招募参军。
这次重新调整,熙让所属的小队,小队头肖队头和队员小军小福,与别的中队的一些精明士兵,都编到骑兵营中去了。由于熙谨受伤,不宜骑马,暂时还留在步队营中。但他的上级已经被编到骑兵之中,所以他暂时没有小队上司。
这是纪通的安排。纪通早有心升迁熙谨,但见熙谨拒绝了中队头,就想安排熙谨一个小队头,但原小队的小队头是肖队头,就算把肖队头调走,还有小军小福比熙谨资格老,只怕他们不服熙谨,所以纪通另从别的小队抽调过来两个新军,安排到熙谨手下听差。
纪通即通兵法,也谙官场,深知虽是小队兵营,仍有政治,所以为了升迁提拔熙谨,才做此安排。
熙谨成为了小队头,仍然编在一大队。大队头仍是刘队头,中队头是仍是胡队头。
二大队马队头与其骑兵队在突袭辽国是被辽人杀害,大队头提拔了那个脸带骇人刀疤的孔江。
两个大队各抽十人,训练为骑兵队。
熙谨成为小队头,接到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到附近各村和交通之路,张贴布告,招募新兵。
第五十三章:再遇辽兵()
两个新队员一个又高又胖,一个又矮又瘦,身形相形成趣,偏偏又高又胖的姓朱,又矮又瘦的姓侯。姓朱的叫朱大同,姓侯的叫侯小仙。
朱大同肥肥胖胖,行动臃肿迟缓,看着蠢笨,实则十分精明,尤其擅长算术,还写得一手好书法,颇有文采。一笑起来,一张胖脸上肥肉颤动,一双小眼睛眯成两道弯月,看来十分灿烂,甚是讨喜。
侯小仙长得精瘦干巴,尖嘴猴腮,身高只到朱大同的腋下,但一双眼睛甚是灵活机警,心眼比朱大同更多,朱大同虽然精明,却常常上他的当,被他当枪使,等回味过来为时已晚。
朱大同和侯小仙的家人都在战乱中遇难,两人自小孤苦无依,在山野间流浪。他们性格虽然差异很大,但几年前无意中相遇之后,竟然相处甚好,当下结伴而行,相依为命,可说是患难之交。长大之后,为了混口饭吃,混点军饷,就投了宋营,当了宋兵。两人刚入营不久,与所在小队还没混熟,就被分到熙谨的小队,算起来两人比熙谨早入伍不过十天半月。
两人刚投到熙谨小队的时侯,见熙谨比他们年龄还小一两岁,曾想摆一下老资格,捉弄一下熙谨,可熙谨人虽恭谨老实,实则甚是聪明,并不上当,却也不反过来捉弄两人,仍然对他们以诚相待,待之如兄弟,并不以上司自居。两人几次捉弄无功,又见熙谨诚实聪明,也不再捉弄,诚心跟随熙谨。
招募布告都是朱大同所写,写的龙飞凤舞,文采飞扬。布告中一边痛骂辽兵惨无人道,人神共愤;一边又夸宋营待遇丰厚,好像只要当了宋兵即可升官发财,以利诱之。
布告竟然颇见效果,没过几日,就有数十位精壮汉子来投宋营,比以前更为壮大。纪都头大喜,赞赏了熙谨三人,令三人多加努力,多招新兵。
熙谨对于张贴布告这等差事,颇有些不以为然,但上司所差,不得不办,而且还要办好。他知道这是纪都头照顾他有伤在身,不忍让他操练劳累,所以才安排这个轻松些的差事给他。但他认为,身为一名军人,锻炼体魄,操练武艺才是正业,是以他白天去外边张贴布告,晚上回来就缠着一些老兵学习兵器枪械之类。
朱大同和侯小仙却无心上战场杀敌,他们参军,本来就没想过要杀敌报国,只想着混吃等喝,蒙些军饷。在军营操练太苦了,去外边张贴布告正好可以偷懒,都乐而为之,回营之后,见熙谨又去操练,他们只推说太累,回宿营倒头大睡。
这一日,熙谨又带着朱大同和侯小仙,出军营到外边张贴布告,离开军营渐行渐远。
到下午时分,看看日头渐渐西沉,三人又累又饿,所带干粮清水早已吃完。熙谨和侯小仙尚可忍受,朱大同却忍受不住,他身材肥胖,食量太大,每次都是把自己那份吃完还不饱,熙谨和侯小仙还要把自己的大半分给他,仍嫌不够。这才刚吃过不到两个时辰,朱大同又感腹中饥饿,就嚷嚷着要回去。
熙谨看着日头西沉,也该回去了,就带着两人准备向回走。
忽然,北方尖头大起,数十名百姓惊惶失措地奔跑而来,拖儿携女,仓皇而逃。
熙谨大惊,连忙迎上前,拦住一百姓问道:“大叔,出什么事了?”
那百姓看到熙谨所穿的宋兵服装,喘息着说道:“你是当兵的?大部队来了吗?那帮辽狗又来打草谷了,你们大部队要是来了,就去打辽兵,要是只有你们三个,还是快逃命吧……”
百姓话没说完,就快步逃跑而去。
熙谨一皱眉头,抽出腰刀,快步向前行去。
朱大同和侯小仙大惊,连忙拦住熙谨。
朱大同惊惶地说道:“队头,你要干什么去?”
熙谨说道:“辽兵又来侵略我国,当然是去打辽兵。”
侯小仙连忙说道:“只有我们三个人,怎么打?”
熙谨昂然道:“别说三个人,就是一个人,也不能害怕退缩。我们身为军人,就要保护百姓平安,现在眼看辽兵侵略,难道要袖手旁观吗?”
侯小仙勉强笑道:“我们不是袖手旁观,只不过人手太少,不如我们回去禀报都头,带领全营的兄弟一起来打辽兵。”
熙谨说道:“辽兵已经迫近,我们距离军营太远,等回去报信,辽兵早跑了。如果你们害怕,你们回去禀报都头,我一个人去。”
熙谨说完,快步向前而去。
朱大同和侯小仙站在那里,面面相觑。
朱大同为难地说道:“现在怎么办?咱们回去吗?”
侯小仙皱着眉头:“让队头一个人去打辽狗,那多没义气。算了,咱们跟着过去,见机行事。”
侯小仙说完,快步向熙谨跑去。朱大同也一咬牙,快步跑去。
熙谨听到背后脚步声响,一回头,看到二人跟来,笑了笑,又加快了脚步。
熙谨三人让过逃命的百姓,快步向前迎去。没多久,就看到前面尘头大起,十余骑辽兵正在追杀宋国百姓。
百姓惊惶奔跑,辽兵纵骑而来,只要追上百姓,就举起兵器当头砸下,杀死百姓,哈哈狂笑声中,又去追杀别的百姓。
这支辽兵这次侵袭,是来报复韩德让被杀之仇,所以主要目的不是抢掠,而是以杀虐为主。
一个年轻妇女正抱着怀中的幼儿奔逃,惊惶之下,脚下被石块一绊,倒在地上。一个辽兵纵马赶来,一狼牙棒砸下,砸烂年轻妇女的脑袋,那幼儿哇哇大哭。辽兵在马背上一伸手,把幼儿拎到手中,狂笑声中,又猛地把幼儿扔了出去,摔在一块大石上,幼儿登时脑浆迸裂而死。
熙谨看得热血沸腾,不顾危险,大喝一声,快步向那辽兵迎去。
那辽兵看到熙谨穿着宋兵服饰,骂了声“宋狗”,挥舞着狼牙棒纵马而来,挟带劲风,向熙谨猛地砸下。
熙谨如何敢硬挡那辽兵这凶猛的一击,他举起钢刀,看似要架挡辽兵的狼牙棒,但却忽然一矮身子,避开狼牙棒,忽然一刀,砍中辽兵胯下的战马前脚。
战马凄叫一声,前蹄一软跪倒在地,把那辽兵从马背上摔了出去。
第五十四章:神箭手()
辽兵被摔得昏头转向,刚刚站起,熙谨已经从后面赶到,一刀捅入这辽兵的后心,辽兵惨叫一声死去。
这时,另一辽兵骑马已经冲到熙谨的背后。熙谨的钢刀还没来得从辽兵的体内拔出,后面的辽兵纵马已经赶到,手中的金钢杵猛然向熙谨的头顶砸下,眼看就要砸中熙谨的后脑。
熙谨大急,但已经抵挡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那金钢杵挟着劲风,迎头击下。
就在这时,突然一支羽箭劲急飞来,正中那辽兵的咽喉。那辽兵正在骑马向前猛冲,这一箭射来,把辽兵的身子射得向后一摇,胯下的战马仍然向前奔驰,辽兵的身子却向后重重跌落,金钢杵摔在地上。
熙谨死里逃生,转眼去看是谁救了自己一命。
只见不远处一块突起的岩石上,站着一个白衣少年,正手执弓箭,射向另一个辽兵。那辽兵随即中箭而死。
白衣少年手中不停,每发一箭,必有一名辽兵应声落马,落马之后再不动弹,显然已死。
转霎之间,已有五六名辽兵被白衣少年射死。
熙谨心头大震,只看得热血沸腾。他从来没见过如此精绝的箭法。距离较远,他看不清那白衣少年的面貌,但见那少年站在石上,如渊停岳峙,衣袂飘飞,俨如天神。
十多余辽兵,转眼间已经被白衣少年射死一半,其他的辽兵大惧,但辽兵人人凶悍,虽然惧怕,但没人退缩,反而呐喊一声,纵马向那白衣少年围攻过去。其中一个辽兵一边纵马奔来,一边拿起挂在脖颈下的号角,呜呜吹响,召唤援兵。
熙谨大惊,连忙执刀向那白衣少年方向奔去,欲解白衣少年之围。但他距离较远,而且步行,比不上那些辽兵的马快,他只担心他还没赶到跟前,那白衣少年就会被众辽兵杀害。
那白衣少年虽然看到五六骑辽兵围攻过来,但毫不惊慌,并不转身逃跑或闪避,仍然峙立如山,继续射箭,每一箭必有一名辽兵倒下。眨眼间又是三四名辽兵被射死,只有两个辽兵还活着。
这时那两名辽兵已经冲到白衣少年面前。
前面的辽兵大吼一声,纵马而来,一枪向白衣少年的脸部捅去。这时白衣少年的右手刚拈起一支箭,搭到弓上,在辽兵手中枪还没捅到他脸部之前,手中箭已射出。箭比枪急,正中辽兵的咽喉,辽兵死去,手中枪跌落在白衣少年面前的地上。
白衣少年又伸手向箭壶中去拈起一支箭,但这时那唯一活着的辽兵已经纵马冲到近前,举起手中的大砍刀,大吼一声,向白衣少年的头顶砍下来。
这辽兵对白衣少年又惧又恨,这一刀蓄含了全部的力量,威势极猛,若被砍中,必能一刀把白衣少年从头顶劈成两半。
熙谨虽然想救白衣少年,迅速跑过来,但这时相距还有十多步远,无论如何救不了那白衣少年,不由心中大急,大喊道:“快躲开……”
辽兵的大砍刀只差半尺就要砍中白衣少年的头顶。
白衣少年神情仍然丝毫不变,双手稳如磐石,对于已经压顶而来逼近眉睫的劲风恍如不觉,动作也没比刚才加快半分,仍按以前的节奏和速度,有条不紊地搭弓,射箭……
辽兵的大砍刀已经砍到了白衣少年的头顶,相距不过三寸之时,白衣少年手中的弓箭也已经射出,近距离射中辽兵的咽喉,劲急的力道把辽兵的身体射飞出去。辽兵嘶吼一声,手中的大砍刀虽然已砍到白衣少年的头顶,却再也无力砍下半分,随着辽兵的身体向后摔去。辽兵倒在地上,挣动了两下,功亏一篑,含恨死去。
白衣少年毫发无伤,气静神闲,好像刚才那临头一刀对他毫无威胁一般。
熙谨看到辽兵死去,白衣少年无恙,这才松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