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檎髡祝裰荼阑抵觥�
这才让赵王慢慢看到了夺回按理说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于是在朝廷的警惕放松之后,暗中积蓄力量,招纳奇人异士、厉兵秣马,意图有一天东山再起。
所以,目前掌权的藩王吧,也就以燕王、赵王两个了。
只不过,一个是明面上的,一个是表面上看起来安安分分,背地里可就不知道在干什么了。
至于其他的藩王,林沐白倒不放在心上,大多都是一些贪图享乐、骄奢淫逸之徒。
有能力者,少。
只是那个光武帝的四儿子,越王朱炆,万年老好人一个。
看起来是胆小怕事,一副混吃等死的样子,实际上却是明哲保身、洞彻一切。
而且,朱炆从小就与太子要好,自从当年困龙原之战爆发,朱炆就一直觉得事有蹊跷,于是暗地里也在着手搜集证据,想要给太子翻案。
林沐白虽然没跟越王打过交道,但是也觉得这个人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初步想了一下,林沐白觉得,困龙原通敌一案的凶手吧,应该不是太子干的,很有可能就是这几个藩王。
至于是哪一个,林沐白现在倒还不能妄自论断,还得等自己观察勘探一番,看看有什么发现没有。
除了这两件事情,林沐白还在考虑秦仙的事情,关于她的这把秘银匕首,还有她的身份。
自己不可能一直保密,自己也没权利替帝室做决定,像这些事,应该由帝室宗禄府来处理。
第281章经略大人的礼节()
第281章经略大人的礼节
事关重大,林沐白决定还是等自己这边的事情解决了,回京城给寿王先说一下为妥。
想了一会儿,林沐白感觉头脑昏涨,心情烦躁,便倒在床上昏昏睡去了。
翌日清晨,军中号角一响,林沐白就醒了,随即收拾行装,点齐兵马,以正常行军速度向杭州而去。
只不过,路线不同,与平常到杭州的路不一样。
因为,林沐白的目的是沿路巡查新政实施情况,还有赈灾事宜结束后,目前江北一带的民生情况。
林沐白一行,走了大半天,临近黄昏之时,才到了一座小县城。
此县名为通河,不大,但是一直风调雨顺,县令虽老,但是也是一个正直之人,故而在任期间,县内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百姓也是极为安定、富庶。
但是很不幸的是,去年扬州洪灾百年难遇,通河县更是重灾区,洪水几乎乱走了城内的大部分钱财、百姓的家当。
所以林沐白决定,去这个县城看一下;林沐白一行刚到城外,几个城楼上的兵卒就先看到了,看到那林立的黑底白字的官牌,什么总督、钦差、经略。
这些个粗人虽然不懂,但是也听自家老爷说过啊,那可是大官啊!
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猪跑?
当下,当值的伍长就慌了,连滚带爬的下了城楼,飞快的朝县衙跑去,到了县衙跟前,慌忙地叫喊道:“老爷!上头来人了!”
县令是个老头子,本来正坐在县衙大堂里,看一些文书,听兵长这么一喊,忙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揉了一下浑浊的老眼,怔怔道:“怎么啦?谁来了?”
兵士语无伦次,道:“大、大人,我在城楼当值守班,来了一伙人呀!官牌上写的什么新政总什么、还有一个江北经略啥的,其他的我没记下,于是就赶紧来汇报了!”
“什么?”县令吓得不轻,急忙跑到这个兵士跟前,道:“传命,打扫县衙,让主簿、县丞等都跟我去迎!”
说完,县令就准备出去,结果发现官帽不在,于是又急忙四下寻找官帽,把桌上的竹简、布帛还有一些文书撒了一地,在一堆东西里翻了半天,才把官帽找到。
“找到了!找到了!”县令如释重负,手忙脚乱的戴上,就跑出去了。
林沐白这时,已经在城门口驻足,让守城的兵士验了官牌,正在等候,几个正在检查过往行人的兵士已经站在林沐白跟前,哆哆嗦嗦道:“大人稍后……,下官、官已经差人去禀报老爷了,诸位大人随我进城吧。”
林沐白淡淡一笑,道:“不急,等你们家县令到了,我再进城,否则也有违礼数。”
兵士急忙点头,憨笑道:“大人说的是,说的是……”
这可不是林沐白做作,而是一种没写在纸上的规矩。
再大的官儿,到了别人的辖区,在城外等候,乃是一种礼节,除非提前通知了,别人在城门迎你不必之外。
其他情况,都要在外等候,一是礼节,二是等这个地方的主政者来迎,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尊重,反正杂七杂八的,不好说,林沐白也讲不清楚,只知道这么做,有很多的好处。
不大一会儿,城门口就来了一群在官差、兵士簇拥下的人,不用多猜,就是这个县管事儿的。
林沐白定睛一看,细细地瞧了一下他们的官服,发现,来的人还是非常齐的。
上至县令、县丞、县尉,县按察使,下到里正、兵长、主簿等等都来了,还有一些没有穿官服,都是一些寻常富户的装束。
比如,身穿开衫长袍,头戴帽子,或是大拇指带着扳指,束发穿簪,步伐稳健。
不用多想,林沐白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是当地的士绅。
士绅在封建社会中,作用很大,他们不但是一方望族,而且还在这个地方具有教化作用,教化老百姓,甚至替官府维持治安、代收赋税、募集兵员、壮丁等等。
可以说,是皇权社会的基层统治力量。
而且,士绅阶层嘛,一般特征有仨,地主,读书,官场有关系。
这仨特征其实可以合成一个,官场有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即使当不成官,也因科举有当官的关系,甚至是官员预备队,所以读书和官场有人是一回事。
古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说着玩的,林沐白回想了一下,在自己那个世界,明清之时已经落实到法定层面,所以地主未必是士绅阶层,比如衙役关系或者大族也可以有地主,士绅阶层必定是地主,所以地主这个特征其实也可以归于第三点“官场有人有关系”。
补充一下,这里的官场是古代传统概念,尤其指通过读书科考做官的“正途官”,捐官勋贵做官太监皇权之类的权力都不包含,更不要说低贱的吏权,古代衙役,有权有实利但社会地位被故意压低,所以土豪是没资格称乡绅的。
士绅阶层最重要的属性是体制面前有“人权”。
古代官本位人治,百姓是木有人权的,一丁点人权都木有,别说县太爷,就是随便一个衙役进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比鬼子进村还恐怖。
简单说,封建社会的老百姓是泥,无论哪个世界一个衙役的帮闲就可以随便踩,而士绅阶层有人权,不再是泥,而是石头,这块石头的大小,取决于官场关系的大小。
所以在古代官本位人治秩序中,士绅就是泥巴地上的一层石头,和宗族一起成为百姓这个泥巴地的唯一保护层,五百废之所以看士绅特别不顺眼,反而看衙役土豪相对比较顺眼,就是因为五百废中很多其实是体制内苦逼的衙役角色,天生跟士绅阶层不对付。
第282章脸上笑嘻嘻()
第282章脸上笑嘻嘻
林沐白在这个世界也待了一段时间了,差不多清楚,基层秩序就是衙役土豪和宗族和士绅阶层三方之间的相互制衡,这种制衡的效果,就基本决定了古代基层秩序的水平。
只不过,士绅代表教化的代表道德势力的,官府一般跟这些人关系都挺不多。
大小事情都会请这些士绅商量,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县令要带着这些在本县内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了。
想到这,林沐白哭笑不得,我特么就只是过来看看,你们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
老远,县令瞧见了那官牌上写的字,认定身份之后就代表本县的官员发言恭迎林沐白了。
县令颤颤巍巍地跪下,行了一个叩首大礼,苍老的声音声如黄钟大吕,颇有仪态的喝道:“下官范本文!携通河县主簿、里正、按察使及父老乡亲,拜见江北经略、新政总督大臣、内阁大臣、千户林沐白林大人!下官未能远迎!死罪死罪!……”
这么一嗓子,倒是让林沐白心里一动,还有点儿紧张了,想了一会儿,林沐白也不知道怎么回话。
但是你不回话,别人就不能起身呀,县令这些人还在地上跪着呢!难不成你让别人一直跪着啊,这么多人,贼尴尬嘛。
想了半天,林沐白轻咳两声,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别紧张,钦差大人都做了,皇帝都见了,难不成今天还虚场合嗦?
顿了一下,林沐白下马,快步上前走去,同时,林沐白的几个随从也纷纷下马,陪伴在林沐白左右,与他一同上前。
“呵呵。”林沐白和蔼一笑,把县令扶起来,淡淡一笑声:“各位不必多礼,都起来吧,地上怪冷的。”
老县令颤巍巍的起身,边说道:“下官惶恐。”
“诶。”林沐白打断他,但是看县令突然不说话了,就知道,那些士绅要代表通河的士绅发言了。
于是心里哀叹一声,心道,看你们要说什么,本差再斟酌言辞。
果然,一个看起来年过六旬的老者,须发皆白,但是脊梁端正,并不驼背,长发由簪而束,端端地站立,看起来极为威严。
想必,也是某望族的长者。
老者起身之后,没有再跪,因为按礼法,身有功名的读书人不拜官,年过七旬的老人也不用跪地,只需躬身即可。
看样子,这个老者应该是七十多岁,林沐白道,自己还猜错了?
就在林沐白臆想之时,长者微微欠身,随后起身,铿锵开口道:“老朽陈种闻,通河陈家长者,老朽不才,受众之托,今日特代表通河士绅,恭迎林上差!”
林沐白微微一笑,伸手虚托,道:“老先生不必多礼。”
老者顿了顿,应该是在准备措辞,林沐白一见礼后,老者继续开口,道:“老朽听闻经略大人文韬武略冠绝天下,乃当世不二之雄才,无双之国士。
经略大人于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南平两江水患、东克三生贼乱、北立新政改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谓戡乱以武,力挽狂澜!
而经略大人之大才又何止武功耶?
文治天下,经略大人亦乃当世第一,如今大商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此功唯赖吾大商皇帝陛下之德,及经略大人安邦之策也!
经略大人之横空出世,真乃此乱世百姓之幸,亦是我皇我朝万民之幸也!”
这一把马屁杀伤力就大了,听得林沐白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旁边狱卒司的档头还有大理寺几个差吏头子忍不住了,急忙把头扭到一边,差点儿就当场笑出来了。
马屁归马屁,也不用这么赤裸裸吧……
林沐白现在很为难,怎么答这话?自己一个当官的,还是朝廷大员,总不能说两句好吧,多谢吧这类的言辞吧。
不然有损朝廷威严、为官者形象,等你走了,别人还说,嘿你不是钦差大人嘛!怎么两句顺坦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