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让一介庶民直接成新军都指挥,文官任命好歹最低也是秀才,两相比较,比起今上用人时饥不择食何止强了一星半点。

第五百二十五章内阁(1)() 
另外五省移民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当中,只不过收效甚微,大半年来愿意移民五省的百姓总计还不超过二十万,可谓杯水车薪,这一点受人口制约,急也急不来。

    其次要忙的自然是三大工程,三大工程可不是招标结束就彻底了结,只等完工放炮庆祝了事的,这里面材料供应、质量监查人员的配置、财政预算、资金分配、工程款的分期决算等等全都是工部、财政部乃至银行的事,最后汇总到内阁,五位阁臣就是最后的把关者,任何一处出了大问题,各部都要背负连带责任,内阁同样难辞其咎!

    史可法不仅是首辅还是军部尚书,他要处理的事情并不比号称内阁最忙的高弘图少到哪里去,军队的物资调运、军械的按需供给、军功核算、军田发放与安置、军饷与粮草的供应等等但凡与军队相关的一切,最后都要汇总到史可法手里签批,想忙里偷闲都不可能有机会

    大明自天启朝以来,文官集团或者说是东林君子党人和阉党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天启一朝,东林君子被魏忠贤整的只剩下一口气,好不容易熬到了崇祯朝,魏忠贤倒台阉党失势,东林君子对阉党开展了血腥清洗,一直到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阉党都没能恢复元气。

    圣武继位,重用大太监苗宣和韩赞周,本已经引起东林君子们的足够警惕,史可法作为东林领袖一直想要做的便是如何才能让圣武大帝失去对阉人的信任,彻底倚重东林君子,然而今上何等睿智,史可法的这一想法没等实施,就被今上御书房一次痛骂东林乃至整个文官群体,给彻底骂醒了,在今上没能重新倚重文官之前,想要扳倒阉党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现在的史可法已经对阉人的印象彻底改观,不为别的,就为苗宣主理的天下全民教育大计!此项大政的重要性和困难度,史可法即便没有亲身尝试,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难度,但此事便是被一个阉人彻头彻尾包办了,甚至从头到尾办的不仅有声有色,而且几乎挑不出瑕疵,内阁五老也不得不承认,教育一事如果交给文官督办,如果能办的有苗宣一半的成效都算是大功一件!

    尽管这个结论多少让五老有点泄气,但也充分说明了一点,真正能干又愿意干实事的阉人,其能力并不比当朝的文官差,甚至犹有过之!

    韩赞周是天子信任的第二号大太监,负责的是搜集全天下的情报,但官场中人明面上栽在天眼手里的官员屈指可数,史可法被刺对官场动刀,收到韩赞周的罪证名单,这些名单其实韩赞周早就掌握,但直到今上猜测到史可法要动手,才会浮出水面,否则就算今上要以名单惩治不法,也不知道要过上多久。

    凡此种种,内阁乃至官场对于阉党的观感渐渐已有所改变,至少不会再如天启、崇祯两朝那么敌对,毕竟史可法非常清楚,唯有内廷、外朝同心协力,才能保证大明开启圣武盛世,一如当年的张太岳和冯保

    除了这些大事以外,内阁千头万绪的小事一样多不胜数,大明最忙的一届内阁,这可是百官封的,因为天子能说出这番话,史可法多少有点感动,他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例如土改,论重要性远在盐改、矿改之上,也知道这是天子筹算很久,势必也要施行的一项大政!

    但史可法最担心的就是天子一时心急,强令内阁将土改尽快提上日程,然后要求内阁在几个月半年内完成大明境内的土改大政,好在只是虚惊一场,三年时间,可供操作安排的时间绰绰有余,可见天子对于土改也是极其谨慎,不容半点差错的。

    对于官制改革,这种事情涉及全天下的官员,圈子虽然大到无边,可并不牵扯太大的利益,虽然很麻烦但实际任务量也不算太重,无非就是改换名目核对官员名录耗费时日久一点罢了,这种事史可法若是放下手头上的事务,他有信心在一个月尽数完成!

    “圣武朝的内阁仅仅只有五位,是不是少了一点?”朱慈炯皱眉想了想,大明内阁一般由四五位大臣组成,不过也并非绝对,比如成祖朝的内阁最多时便是由七位阁臣组成,神宗朝初期,内阁更是仅有张居正一人,如今圣武朝内阁一直都是五人,马世英与王铎两人一人被罢官一人自请致仕以后,替补入阁的二陈,也仅仅只是将内阁补充到了五人,似乎成了一种定制。

    但是朱慈炯很清楚内阁的工作量有多繁重,以前可以说是为了考量文官的政事能力,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以后,内阁将他交代的事情办的还算的上是尽心尽力,朱慈炯多多少少对文官集团的印象有所改观。

    这种改观并不是说朱慈炯完全认可了儒家文臣的办事能力,在朱慈炯的眼里,儒家文臣就是驴子,不抽不走的典型,时不时还要让这头驴知道,如果不卖力的拉磨,很有可能就要面临卸磨杀驴的下场。

    但是,圣武朝内阁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年龄,高弘图今年已经六十有四,身兼财政部、税务部两部大权,还要做好内阁的部分统筹工作,精力难免不济,姜曰广仅比高弘图小一岁,也已六十三岁高龄,陈子壮五十一,史可法四十有六,陈邦彦最小也已四十四

    高、姜二人用不了几年必然致仕,余下的三人都是年富力强,如果不出意外还能掌控朝政大局起码二十年,于是现在至少有两个问题摆在朱慈炯的眼前。

    一个是三位年纪还算不老的阁臣如果把持朝政太多年,会不会对大明未来的政局产生不利的影响,毕竟要让新学人才脱颖而出,甚至攀上部阁高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段期间内能产生影响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门徒遍地结党营私,比如树大根深以权谋私,这种现象在舆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都无法避免,匡论是如今这个时代

    天眼毕竟不是万能的,朱慈炯也不打算让天眼成为锦衣卫那样恐怖的密谍组织,那样的社会影响太过于恶劣,哪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有效遏制呢?朱慈炯想来想去唯有体制二字

第五百二十六章内阁(2)() 
现在的内阁制度,基本可以算是皇帝指派递进制,说起来也简单,皇帝看你顺眼、能力不错、资历足够等等方面都还算合格,并且满足了入阁的条件,就有可能将官员提拔入阁。

    这条件大致有两个,一个是硬性的,就是必须出身翰林院的庶吉士,比如张煌言中了状元以后,朱慈炯尽管已经为其安排好了将来的路,但还是要让其先去翰林院供职个一年半载,目的不是为了让张煌言入阁,而是给张煌言一个入阁的希望,毕竟入阁进入权力中枢可是有明一代所有官员集体奋斗的目标,张煌言若是连入阁的希望都没有,难免会被别人看轻,办起事来消极怠工可就非朱慈炯之所愿了。

    有明一代那么多阁臣,是否有非翰林而入阁的官员存在,朱慈炯并不是很清楚,但想来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不值得作为参考标准。

    第二点就是政绩,政绩的概念比较笼统,皇帝看得上你,你就算没政绩也能芝麻变成西瓜,凭空生出无数政绩,反之,皇帝看你不爽,你就算政绩惊天动地也是屁用没有,圣武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刑部尚书解学龙,这个老家伙用好听一点话说是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用难听一点的话说就是死板顽固、食古不化

    内阁走了两人以后,解学龙的资历原本二陈要强的多,史可法举荐的也是解学龙和陈邦彦,不过最终朱慈炯将解学龙换成了陈子壮,原因没别的,内阁一个高弘图就够朱慈炯头疼的了,再来一个喜欢抬杠的解学龙,朱慈炯还活不活了?

    这就是内阁举荐皇帝指派制度,一般情况下皇帝不太可能会反驳内阁大臣举荐的人选,已经有了那么一丝后世民主制度的风采,至于递进制则更简单,首辅退了次辅递进成首辅,三辅变次辅,四辅成三辅

    就好像当年高拱受首辅徐阶引荐入阁,干掉前面几个成为次辅,最后干掉徐阶成了首辅,张居正成为高拱的次辅,最终一顿猛弹,将高拱撵回老家,得以走上仕途巅峰一样。

    这递进制纯粹比的是资历,皇帝一般情况下不会干涉,而圣武朝则是朱慈炯没得干涉。

    史可法在历史上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但在执政能力上面却饱受诟病,朱慈炯一开始的打算只是让史可法在首辅的位置上坐上一年半载完成一个过渡,没想到的是史可法或许政治智慧一般,但办事能力还算符合他的心意,尤其是在被刺之后表现出的狠辣,更是让朱慈炯相当满意。

    当然最重要的是史可法脑子没有僵化,好歹还知道变通,朱慈炯以极其强硬的姿态或改或废了那么多祖制,史可法在其中斡旋开解可算是功不可没,若是解学龙做首辅这个位置,朱慈炯若是还想这么干,哪怕最后强行推动,只怕最后也只能是将解学龙开革回家了事。

    但这并非是说史可法贪栈权位或是没有原则,恰恰相反,史可法身上有一股绝大多数儒家文臣没有的果敢,当权者一是为了掌控更大的权柄,第二则是为了身后之名,所谓‘生晋太傅,死谥文正’,就是这个道理,史可法以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便做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这在大明历代都不多见,只要按部就班的干下去,晋升太傅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因此史可法身为儒家臣子,这辈子唯一的追求便只剩下死了以后能不能被谥‘文正’了,但死了以后谥文正的难度比活着时候晋太傅难度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古往今来,位极人臣甚至权控一朝的大官不知凡几,但死了以后有几个谥文正的?

    说白了,活着的时候你狠你说了算,牛到皇帝都要看脸色不敢轻易得罪的地步,可死了以后呢?终归还是活人说了算,本朝的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权倾朝野,李太后甚至以皇位威胁万历听张居正的话,最后张居正一死,铁三角缺了一角,然后没两年全族被清算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张居正活着能为死后谥号做主,弄个文正公岂非轻松至极?

    谥文正的难度有多大,看看大明三百年来那么多儒家大臣,最终只有三个就能一目了然了,差不多百年才出一个的概率何其的渺茫

    方孝孺的文正最是凄惨,那可是用自己被五马分尸外加十族的八百四十七条人命换来的,而且还是被圣武皇帝登基之初追封

    第二位是弘治朝人称‘伴食宰相’的李东阳,老好人一个,主持国政一十八年,赢得外朝、内廷、外戚、显贵乃至民间百姓的一致赞誉,最后被谥文正,与其性格有脱不开的关系。

    第三位是成华年间的谢木斋,被世人称为贤相,毕生致力与刘瑾斗争,只不过权倾朝野、恶名传万代的刘瑾又岂是那么容易被斗倒的,内廷与外朝的斗争最终以外朝满盘皆输而告终,直至刘瑾最终以谋逆罪倒台,谢迁才得以重返朝堂,一生对大明朝呕心沥血、居功至伟,最后被世宗皇帝谥为文正。

    因此史可法想要死后被谥文正的难度极其之大,他没有方孝孺的惨烈,没有李东阳会做人,也没有谢迁的人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