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拔营前往徐州驻防,密切注视清军动向,防范清军南下,但要切记一点,清军若非主动出击兵发徐州,你大可置之不理,用这段时间好好将新军整练好,什么时候全面进攻,等朕的旨意。”

    “臣遵旨。”黄得功大声道:“还请陛下为真州大营新军赐名。”

    “赐名啊。”朱慈炯本就有此意,新军之名就是一军番号,军队的番号也是凝聚军队荣誉感的一种方式,就好像这次林森前往汉口大营抚平左良玉部,现在只要提起逐日军看到身穿暗红色军服的官兵谁不侧目,相比之下其余三军就要逊色不少,这也让顾骏、杨衡无比郁闷,尤其是杨衡,前两次任务好事全让雷承占了,好不容易摊上一次任务,还什么状况都没遇上,人家顾骏去扬州好歹还遇上了些许反抗,他去平刘良佐部,根本就是去淮安旅游转了一圈

    “就叫奋武军吧”。朱慈炯道:“奋武军整编完成后,各卫统带编制上报军部备档,再去被服厂领五万套青蓝色军服和各级肩章,至于军旗嘛,被服厂现有各种猛兽图案,你自己去选一个中意的便是。”

    “臣遵旨。”黄得功眼中掩饰不住的喜色,增加一万三千新军火枪兵,他这奋武军的战力提升了何止一个档次,如此强军在手,不管面对何种敌人,他又有何惧哉!

    “徐州一线朕就交给你了。”朱慈炯凝视黄得功道,切莫让朕失望!

    黄得功神色一凝,也不多言,只是狠狠点了点头。

第一百一十二章驻军() 
安排完黄得功奋武军扩编驻防之事,朱慈炯目光看向右边各军正副都指挥,开口道:“如今四镇已平,大明得真正可用之兵二十余万,拨给黄将军一万还余近二十万,如何分配这二十万兵力,朕意如下,各位新军少将。”

    林森等四人立即站起道:“末将在。”

    “逐日、望月、星辰和神武四军现在每军编制五卫一万三千余官兵,第一步自然是要扩编,将每军原先五卫扩编至十五卫,每军加上医护兵再配以骑军一千,如此共约四万人马便可分驻各地。”

    “林森率逐日军进驻淮安大营,整练新军官兵,注视山东之清军动向,无诏不得轻动。”

    “末将领命!”林森高声道。

    “杨衡率望月军进驻武昌,防守武昌至寿州一线,要将顺贼死死拦在河南境内,不要让李自成一兵一卒迈过淮河!”

    “末将领命!”杨衡身体站的更加笔直。

    “雷承率星辰军驻守岳阳,防御岳阳长沙一线,记住若是清军进攻潼关,一旦潼关被破,朕料定李自成必然放弃西安溃逃,你需派出精锐之士,时刻打探李自成溃逃路线,尤其是往九宫山一带更要密切关注,若时机成熟,可无需等待诏令派兵征剿,朕在万民祠前可还给李贼留下了个位置!”

    雷承脸色肃然大声领命。

    “顾骏,你率神武军分兵驻守贵阳昆明一带,西贼不动你也不动,神武军多为新兵,整练士卒乃是你第一要务,你只需严防死守,随时等待朕之诏令,在这之前你不要让张献忠朝贵州云南逃窜便可。”

    顾骏领命,五人中他要防御的地盘最大,军中新丁最多,看起来任务很重,可听天子的语气,似乎张献忠短时间内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不大,如此他的任务反倒是最轻松的了,他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将神武军好好操练操练。

    “剩下十万兵力,再编三军,每军十卫,李丰领十卫兵组建尚武军,驻防和州,许景领十卫兵组建英武军,驻防扬州,赵吉祥领十卫兵组建备武军,驻守滁州,余下人马尽数编入朕之近卫军,由金恩泽少将整编操练。”

    “末将领命!”四将同时站起挺起胸膛高声喊了一句。

    朱慈炯的目光落在杨衡脸上一瞬,杨衡心中一凝,他现在可不是以前的一个寻常铁匠了,身为一军主帅,他不但有自己的幕僚,还有参谋处按天子旨意分到军中的参谋长和几名参谋,其实在各大军中将领眼里,这参谋部与其说是给军事战略提意见的,倒不如说是天子安插在军中的耳目,有点类似于以前的监军,只不过身份不是太监而已。

    而他自行招募的几名幕僚曾经和他说过,他杨衡在军中的地位最为特殊,虽说他和顾骏一样都属外戚,但他不但是外戚,而且还有两个拜把弟兄在军中身居要职,现在天下大战迟早都要爆发,纯以军功论,他的两个兄弟迟早也能坐上一军都指挥的位置,如今大战未起,他们三兄弟就已经掌握了近十万军力,天子会不会忌惮?如今中宫无主,天子会不会迫于军中压力,让他妹妹坐上皇后宝座?如果真到那一天,他们三兄弟真的就离大祸不远了。

    现在天子这意味深长的一眼,是什么意思?警告还是宽慰?杨衡心里没底,只想着回去以后赶紧和幕僚商讨一番。

    朱慈炯的这一眼当然没杨衡想的哪方面意思,他掌控民心军心根本不怕统兵大将起兵作乱,大将想谋反也得有兵响应啊,军中骨干不提杨衡三兄弟本人,就是其余的中高级将官谁没受朱慈炯的活命大恩,想谋反?只怕刚有这意思就要被手下将领拿下押来见自己了。

    至于皇后之位按照明代帝王防患外戚专权于未然的基本策略,都不可能让领兵武臣的家属坐上中宫之位,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后代,汉代外戚专权之祸不可不防啊。

    朱慈炯看杨衡这一眼,纯粹是因为各地驻防兵马,杨衡这一路责任最重,按照历史规律,清廷会在今年年底发动对李自成的全面战争,李自成被打败后也会朝湖北遁逃,清兵衔尾追击的路线就在杨衡防御的这一条线上,不管是否能够擒住李自成还是挡住清军铁骑,杨衡的压力都不会小到哪去,至于清廷主力南下,还要到明年三月,而且因为自己的原因,历史会不会发生改变,朱慈炯把握不住,但按照目前形势来看,至少大势应该不会改动太大多。

    这才是朱慈炯最大的底气所在,因为他还有充足的时间来整军备战。

    朱慈炯道:“各地驻军朕暂时就这么安排,军部各处会全力保障驻军的一应供给,让你们不会有一点后顾之忧,但是切记不得扰民,这是原则无从商榷!”

    各将无不凛然,玄武门外两万多颗脑袋把地都给染红了,驻军扰民?谁敢?那是和自己脑袋过不去吧。

    “各位还有什么要说要补充的?”朱慈炯问道。

    “陛下。”史可法出列道:“陛下要军部保证驻军的军械粮饷供给乃是常理,只是老臣想问,如今八卦洲上军工厂,即便连老臣也无法进出,对于枪械制造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军械处要调配不免存在问题,此事不解决何谈军械之正常调拨呢?”

    “此事不需多议。”朱慈炯目光微寒,道:“新式火枪弹药乃军国重器,关系到千千万万将士百姓的生死存亡,也是朕战胜西贼、顺贼和鞑虏的最大依仗,朕绝不允许制造工艺和弹药配方有一丝一毫泄露的风险,后勤处只需保证粮草药品的正常供应,军械处也如往常一样,只需保证兵甲刀枪的输送,至于各地驻军的枪械弹药运送,由朕之近卫军全权负责,无需军部插手。”

    史可法不说话了,天子说的这么慎重,他多少也知道新军之强全在新式火器,天子不愿意让别人去插手军工厂之事也能理解,无关信任只是不愿冒泄密的风险罢了。

    一直端坐在位的军械处长也就是原先兵仗局主事苏嶆看了眼史可法,最后很是不甘心的呡了呡嘴。

第一百一十三章检察() 
皇城午门左侧围了数百人,看着新建的举告台,对着举告台上的那只举告箱和那面巨大的举告鼓窃窃私语。

    举告制度是朱慈炯七月十五日大朝会时便定下的新制,之所以拖了一个多月才正式施行,倒不是内阁有意拖延,建举告台放举告箱不费事,但这举告状可是能直达天子的,不能不慎重,何况天子自己也知道,要是真由他自己独面万民举告,再强的精力也不够应付,所以又专门成立了一个独立于刑部之外的新部门,天子赐名‘检察院’,还在午门外新建了一座新衙门,名叫‘大明人民最高检察院’

    检察院的主要职责就是应对百姓举告,小到鸡毛蒜皮大到以民告官,百姓只要想告就可以朝举告箱中投告状纸,负责举告箱的士卒每日会将举告状送往检察院进行梳理审讯。

    但是百姓也不是说投举告状就投举告状的,只有在应天府衙或者刑部衙门状告过后,对于审讯结果不满意的才具备举告资格,一旦检察院受理了举告状,并且在完成调查审讯之后,如果举告状最终结果和应天府、刑部审理的结果差不多,那么举告百姓将会受到罚银甚至坐监的惩罚,但如果审理结果一旦查出刑部或应天府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那么检察院会将结果呈报天子,如何处置将由天子亲自定夺。

    百姓要举告箱投举告状是正常申诉途径,也可以说是司法部门的一个延伸,也有非正常途径,那就是举告鼓,朱慈炯派官军宣布举告制度以后,百姓更愿意称这面鼓为沉冤鼓,一旦举告鼓被敲响,不论是谁都会被带至宫内,先由专管此事的太监聆听冤情,然后报给天子,如果天子觉得确实存在重大冤案,那么就会亲自受理接见敲鼓百姓。

    举告鼓听起来和登闻鼓有点类似,都能直达天听,但是也有区别,击登闻鼓要敌兵来围城,谋反等重大事由才能击鼓,一旦鼓响,皇帝必须立即临朝,主要面向的是官员,而举告鼓则主要面向百姓,但天下冤情何其之多,皇帝都管那能管的过来,所以但凡敲击登闻鼓之百姓,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最轻的都要坐满三年苦役,如此一来那些冤情不大的敲鼓百姓之前就要考虑清楚,敲举告鼓到底值不值得了。

    如今专门负责举告鼓的太监,乃是内廷第三号人物秉笔太监丁卫甲,而之所以举告制度到八月下旬才得以正式实施,原因却在朱慈炯本人,因为吏部拟定的检察院主官人选,朱慈炯都不满意,最后也不知道天子从哪里弄来一个叫陈则的举人担任所谓的检察院长,这才让这个新衙门正式成立,举告制度得以正式实施。

    让一个小小的还没有半点资历的举人坐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自然引起内阁及吏部官员的强烈不满,这检察院看起来只是相当于天子和百姓之间的一个传声筒,可谁也不敢小瞧其职能,这可是等于监督刑部和应天府的衙门啊,而且随时可以直面天子上书言事,这更是一般大臣都不具备的权利,谁敢等闲视之?

    天子似乎是为了平息官员怨气,规定检察院一应官员无品无级,可官员并不怎么买账,无品无级?内阁官员一开始时候才几品,还不是位高权重,谁又敢因为内阁官员品及不高,就不把阁臣放在眼里?

    但是天子一意孤行,百官也无可奈何,现在南京的官员基本已经摸清了天子的脾性,那就是但凡新政就绝不能死硬对着干,得想办法迂回侧击摸清天子对新政的支持力度,非要对着干之前先看看鲁之同等盐政官员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为官之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做什么事能不能让自己得到好处使利益最大化,检察院成立既然已经无可阻挡,也没有理由反驳,否则天子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