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4751(庚戌)十五年

    前4750(辛亥)十六年

    前4749(壬子)十七年

    前4748(癸丑)十八年

    前4747(甲寅)十九年

    前4746(乙卯)二十年

    前4745(丙辰)二十一年

    前4744(丁巳)二十二年

    前4743(戊午)二十三年

    前4742(己未)二十四年

    前4741(庚申)二十五年

    前4740(辛酉)二十六年

    前4739(壬戌)二十七年

    前4738(癸亥)二十八年

    前4737(甲子)二十九年

    前4736(乙丑)三十年

    前4735(丙寅)三十一年

    前4734(丁卯)三十二年

    前4733(戊辰)三十三年

第98章 炎帝临魁() 
在位起讫:前4733前4692年。

    生卒年:前4756前4692年。

    出生地:具茨(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立都: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

    年号:临魁元年(己巳,前4732)。

    炎帝临魁,男。姓姜,名临魁,又名雨、大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二任帝。他的父亲是首任炎帝神农,母亲是莽水氏之女听谈。

    听谈与神农结婚后,神农在具茨山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处别宫,他也经常居住在那里,与夫人共度美好时光。后来听谈有了身孕,于神农十年(乙巳,前4756)在具茨山宫中生下了长子临魁。此后姜临魁便一直和母亲居住在具茨山别宫。

    公元前4733年,帝神农中毒身亡,遗命传位于长子临魁。

    姜临魁称帝后,认为宛丘是伏羲氏的亡国之都,住在那里不吉利,便重新把帝都迁回了陈留(又作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

    帝神农共有三子,长子临魁初封为烈山氏,帝神农命他迁居关中西部(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和四川部分地区),在那里发展神农氏的势力。次子名叫姜居,被帝神农封为连山氏,命他迁居江南,在江南推广炎帝族的政治主张。三子名叫姜石年,帝神农封他为伊耆氏(又称伊祁氏),命他迁居渭水以西至秦岭一带(今陕西渭南市至宝鸡市),领导当地部落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姜石年后来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专门从事医学研究,使神农氏的医药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

    姜临魁执政时期正值炎帝神农氏政权的黄金时代,史书上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攻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子。通策)可见当时社会环境良好,思想文化和物资生产都有很大进步。

    在文化教育方面,神农氏依然使用的是上古符号文字,这种文字结构简单,易于书写,写书记事极为方便。当时还没有纸张,文字主要刻写在陶片上,这种用来写书的陶片,我们今天称它为“陶书”。用来刻写文字的工具称作“刀笔”。当时的刀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质地坚硬的岩石磨制而成,一种是用稀有的铜片制成。笔锋坚利,刻写出来的文字很优美。

    上古符号文字为我国的远古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遗憾的是到了黄帝政权时期,黄帝推广使用仓颉氏总结民间文字所创造的图形文字,废弃了符号文字,使中国文字由简单变得复杂。符号文字最初还在民间部分地区流传,但由于执政者不提倡,懂得符号文的人也越来越少,最终便失传了。

    在农业方面,神农氏时期基本上废除了原始的火耕。火耕就是用石斧将成片的树林砍倒,晒得半干时用火焚烧,树木烧尽后便在灰烬下埋入种子,小苗出土后,定期用石刀除掉小苗周围的杂草,然后只等秋天收成。这样的种植方法,每年收获的粮食很有限,后来人们发明了用竹子、硬木、石片、兽骨等制成用来锄草和松土的工具,铲除田间杂草,让农作物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使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到了神农氏时期又发明了用犁耕地,把土地打成垅,在垅上种庄稼,即便于田间管理又能防旱排涝,使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使原始农业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男人和女人的分工逐渐明显起来。由于农业生产多是些重体力劳动,身体比较强壮的男人便成了主要劳动者,女人逐渐退居二线,专门从事体力较轻的手工业和饲养业。这时候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居民,已经开始大量饲养猪、狗、牛、羊、鸡等畜禽,有的地区还开始养马和驴,随着家畜饲养业的增长,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骨器加工。有许多地方陆续建起了专门加工骨器的作坊。人们把大量兽骨加工成生产和生活用品,如骨锄、骨刀、骨针、骨产、骨勺、骨筷子等。此时陶器已在各地广泛生产,不仅品种多样,而且有的工艺水平相当高超。在北方还出现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已经有铜制的武器出现,如铜矛、铜枪、铜剑等。

    物质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包装自己。爱美的女性开始注意梳洗打扮,在公共场所里不再有人赤裸着身体。衣服的需求已经上升到重要地位,这就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纺织业已经大量兴起。此时所生产的布多数是用麻类织成,布的质量很粗糙。从事纺织业的基本上都是女人,中国的男耕女织时代也基本上是从此时开始。

    劳动的分工逐渐把男人和女人分割开来,男人逐渐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女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母系氏族社会女人的崇高地位逐渐成为远去的历史。

    姜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临魁四十一年(己酉,前4692),终年六十五岁。

    帝临魁死后,遗体葬在中原具茨山(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境内),尊号炎帝。

    临魁在位年表

    前4732(己巳)元年

    前4731(庚午)二年

    前4730(辛未)三年

    前4729(壬申)四年

    前4728(癸酉)五年

    前4727(甲戌)六年

    前4726(乙亥)七年

    前4725(丙子)八年

    前4724(丁丑)九年

    前4723(戊寅)十年

    前4722(己卯)十一年

    前4721(庚辰)十二年

    前4720(辛巳)十三年

    前4719(壬午)十四年

    前4718(癸未)十五年

    前4717(甲申)十六年

    前4716(乙酉)十七年

    前4715(丙戌)十八年

    前4714(丁亥)十九年

    前4713(戊子)二十年

    前4712(己丑)二十一年

    前4711(庚寅)二十二年

    前4710(辛卯)二十三年

    前4709(壬辰)二十四年

    前4708(癸巳)二十五年

    前4707(甲午)二十六年

    前4706(乙未)二十七年

    前4705(丙申)二十八年

    前4704(丁酉)二十九年

    前4703(戊戌)三十年

    前4702(己亥)三十一年

    前4701(庚子)三十二年

    前4700(辛丑)三十三年

    前4699(壬寅)三十四年

    前4698(癸卯)三十五年

    前4697(甲辰)三十六年

    前4696(乙巳)三十七年

    前4695(丙午)三十八年

    前4694(丁未)三十九年

    前4693(戊申)四十年

    前4692(己酉)四十一年

第99章 炎帝姜承() 
在位起讫:前4692前4655年。

    生卒年:前4711前4655年。

    出生地: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

    立都:穷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

    年号:帝承元年(庚戌,前4691)。

    炎帝姜承,男。姓姜,名承,又名号,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三任帝。

    姜承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首任帝神农,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二任帝姜临魁。

    姜承生于帝临魁二十二年(庚寅,前4711),出生在黄河以南的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陈留镇),是帝临魁的小儿子。

    帝临魁在位执政时期,对先帝神农制定的帝与民共同施行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进行了调整,准许帝与侯(部落酋长)多妻,从而开了一夫多妻制的先河。帝临魁本人就娶了三位妻子,先后生下了十几个儿女,但这些子女全都智力平平,唯有少妻生的小儿子姜承一枝独秀,从小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帝临魁认为他是继承帝业的最佳人选,晚年时便把他立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692年,帝临魁病死于承留宫中,姜承即位称帝,史称帝承。

    姜承执政时期,炎帝神农氏政权统治下的各部落族民逐渐开始分化,形成了富人和穷人两个阶层。那些执掌各部落的酋长、族长、村长,利用职权开始侵吞公共财物,村民们共同劳动所积累的财富(剩余价值)被他们占为己有。

    对于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帝姜承不但不加以制止和纠正,反而给予鼓励和支持。他认为:社会上的人类是不应该平等的,有穷有富才能体现出差别。有差别才能有竟争,有竞争社会才能进步。

    为了体现出这种差别,姜承即位后所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大兴土木。他认为父祖两代所建的帝都太寒酸了,不符合一国之主的身份。于是,他下令在山东境内的穷桑重建帝都。穷桑原是伏羲女娲政权帝少昊时所建的都城,如今故址虽在,旧城全无。姜承认为:这里是上古贤君立都的圣地,最适合建造新都,便从全国各地征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择吉日破土动工。

    帝承三年(壬子,前4689),新都建成。姜承迁都于新都穷桑。

    新都的王宫建造的宽敞豪华,主副房屋多达数十间,不仅有用于处理政务的议事大厅,和专门用于生活区的后宫,还建造了多处专供他和妻妾们游玩和休息的凉亭和高台。他效仿父亲帝临魁,也娶了三位妻子,每位妻子各居一套宅院。他的妻子们不但不参加劳动,而且还雇用了多名穷人家的女子侍候她们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廷用人”。姜承为了玩普摆阔,不仅把本部族积累的财富据为己有,还收受外族各部落所赠送的珍奇宝物。

    在姜承的带动和影响下,朝中大臣和各部落首领也都纷纷效仿,都在自己所占居的土地上修建高档次的宅院,借以显示自己的权力和富贵。但是,炎帝姜承有一项明文规定:朝中大臣和和各部落酋长所建宅院,不得超过帝宫,否则即视为叛逆,严加惩处。

    炎帝神农氏政权最初的治国原则:依然是劳动者“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分尊卑贵贱,天下人人平等。可是到了第三任炎帝姜承时,性质完全变了,族民开始两极分化,有职有权者逐渐演变成贵族,许多普通族民渐渐沦落为穷人。一些族民对此愤愤不平,他们不甘心受当权者剥削,纷纷提出抗议。姜承怕事情闹大引发族民暴乱,便假借天神之说,向人们广泛宣传唯心主义的天命论,说人间的富贵和贫穷都是由天神所决定,任何人都无法强求,更是无法改变。

    原始封闭的氏族村社生活,使族民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的世界观基本上是静止的,完全看不到社会的变化。在他们眼里,周围的世界过去如此,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