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禳摇了摇头,脸色苦涩。倒不是京东东路没有荒地,那里都有荒地的。问题是没有钱财开发!首先土地首要的就是水源,没有水源怎么浇地啊?这水源还得选好位置,如果下游有不少田地,你分流了这水去,可就得罪不少人!

    另外刚刚开垦的田地,因为这地还不熟,产量很低,多的不过是七成,少的只有六成。因此非但不能够收税,还得接济这些农户。还有当地房屋、开挖水渠、修建道路等问题,林林总总下来,这得多少钱财啊?

    钱彦远这次倒是露出一些政治觉悟了,苦笑道:“这王孝先虽然被贬职,但那西夏蛮子不安分,下了一个什么秃发令,官家听闻有意让王校先回到朝廷担任要职!而新任枢密使王(曙)晦叔刚刚接任,便听闻什么旧疾复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怕是要以王孝先接此位了!如此情况下,王爷万万不能够太过得罪王家人,要不然东府、西府携手,王爷怕是有难了!”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赵禳也很是憋屈。这王孝先便是王曾的字,当初范讽也强行从他家中拉了几千石粮食出来,到了现在,赵禳却是要坐视他们为非作歹,而不能够有所动作。

    在一边的公孙玄虚想了半响,要来纸张,在上方提笔龙飞凤舞,边写边道:“贫道没有什么能耐,只是记得往日看过一古文,认为可用于古往今来!想来对于王爷也有大用!”

    赵禳一听,登时好奇了!听公孙玄虚说的,这古文岂不是相当于万金油吗?这得多么牛逼啊!

    仔细看向公孙玄虚提笔写下的标题——《六条诏书》。

    赵禳怔了怔,隐隐约约记得自己好像看过这样的一篇古文,不过有些记不住其中内容。

    只是看下去,赵禳却有些不以为然了,因为这古文太过空洞,说出来看似有道理,实际上不过是废话!

    只见其上如此写着……

    其一,治身心;

    其二,敦教化;

    其三,尽地利;

    其四,擢贤良;

    其五,恤狱讼;

    其六,均赋役;

    赵禳摇了摇头,道:“不过空洞之言,有什么用处呢?”

    公孙玄虚摇头,道:“王爷只是看出其表面,没有看出其核心。”

    钱彦远也一正脸色,道:“王爷岂可有此言呢?此乃令绰公所作,儒家经典也!”

    赵禳怔了怔,有些不以为意,又有几分惊讶的问道:“令绰公?他是什么人啊?怎么本王没有听说他的名声的!”

    公孙玄虚也好,钱彦远正统儒家子弟出身也好,脸色都黑了。赵禳登时有些底气不足了,这什么令绰公难道很牛逼吗?怎么那么多人崇拜的?

    “宇文泰之所以定霸北方,全赖令绰公也!”钱彦远黑着脸给赵禳补习历史。

    宇文泰赵禳倒是认识了,那是南北朝中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的奠基人。如果说这有些陌生,那么因为唐朝而闻名天下的府兵制,想来不少人都知道一些。府兵制虽然闻名于唐朝,实际上却是宇文泰发明的。

    而且宇文泰建立西魏,而当时北方还有东魏,双方同出北魏朝,以黄河、潼关中分北方。虽然大致疆土差不多,实际上人口和兵马差距都很大。

    当时东魏占据富裕的河北、中原,人口逾二千万,兵强马壮,实际掌权者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而西魏占据的是自从东汉末年开始已经破败的关中,国土虽然不小,但多为穷山恶水,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不过最后宇文泰却战胜了高欢,宇文泰是一代了得的枭雄!

    赵禳想到这里,忽然说道:“莫非是宇文泰的谋主,苏绰?”

    钱彦远点头道:“正是!令绰乃令绰公之字!”

    赵禳脸色也变得认真很多了,苏绰此人在历史上虽然不特别出名,但实际上此人的智慧可以用鬼神莫测来形容。当初宇文泰情况如此危急,最后靠的还是苏绰安定后方,这才让宇文泰得以击败东魏。

    收拾心态,赵禳一本正经的对公孙玄虚拱手道:“请指教!”

第169章 治心身,敦教化() 
第168章治心身,敦教化

    公孙玄虚脸上虽然不动声色,心中却对赵禳这个态度很是佩服和满意。为君者需要的不是明察秋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最需要的一颗海纳百川的心,拥有决断的能力,用于承认错误的决心。

    之前对苏绰赵禳流露出不屑,但当知道苏绰本人后,立刻改变态度。一点也没有因此而顾忌自己的面子上不好看。

    这是多少人所不能够做到的!

    公孙玄虚指着第一条,说道:“王爷如何看待治心身?”

    赵禳思索一番道:“可是要为君者,以身作则?”

    公孙玄虚道:“说对一半!治心身,实际上是治心和治身。心者!民心也!正所谓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带着真理治理百姓,百姓怎么可能不会顺从)”

    赵禳说道:“至公之理说的倒是容易,但如何行之?”

    公孙玄虚说道:“至公之理说的就是公道!虽然大户有贱买、趁火打劫的因素在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双方情愿的情况下买卖田地的!贫道认为王爷需要的,便是派人劝说大户,晓之利害,使其再出一笔钱财安抚百姓!相信大户为了息事宁人,或多或少也会出一些。”

    赵禳恍然大悟,道:“百姓虽然叫的厉害,但说到底他们底气也不足,不过是心中一股怨气作怪。虽然得了一些小钱财,但心中怨气怎么也消去一些,想来也不会再作无用功之事!”

    公孙玄虚点头,道:“正是!此乃治心也!”

    顿了顿,公孙玄虚接着说道:“治身,便是王爷之前说的为君者,当以身作则!君之不行,民之何行?(你当君主的行为不好,叫百姓怎么学好呢?)”

    钱彦远在一边插口道:“下官记得当初对此,令绰公对此如此定下细则。”

    说着,钱彦远已经摇头晃脑的背诵道:“为人君者,必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平,躬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行此八者,以训其民。”

    公孙玄虚哈哈一笑,道:“这不过是表面功夫,王爷哪怕白日宣淫,只需要不传于外,何足道哉?”

    钱彦远却对此颇为不满,认为公孙玄虚不趁机指导赵禳走上圣人之途,乃是有奸佞之举。不过公孙玄虚展露出来的才华,使得钱彦远此时也不敢指责其,这才忍住心中的不满,没有发作出来。

    在边上的赵禳反而对公孙玄虚的话大涨好感。人之所以求权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可以得到满足感,可以掌控他人的人生,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那些什么躬行仁义、俭约的,是圣人的行为。如果赵禳这样做,那他还不如回去做个逍遥王爷来的自在。

    不过赵禳也看出钱彦远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不满,岔开这个话题,问道:“第二条敦教化,想来便是多兴学舍,使得百姓明公理,辨是非吧!”

    公孙玄虚点头道:“此正解也!不过尚未足释其奥义。王爷兴学舍,其所出士子自然对王爷有一份感恩、一份崇敬,如此可自成一党!”

    钱彦远这次忍不住了,呵斥道:“君子不群不党,此乃乱国之行!先生怎么可以如此为王爷献策呢?”

    公孙玄虚也不发作,只是冷冰冰的回应道:“君子不党,故君子不足成事!汝观当今朝廷,形形色色的党派林立,其中以吕坦夫最为大,此方贬谪半年便重新起用之基础!汝如此,岂可辅助王爷成事?”

    赵禳看了钱彦远一眼,淡淡然的说道:“本王不是君子。”

    赵禳一句看似没头没尾的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钱彦远咬了咬牙关,沉默不知怎言,心中的信仰不由自主动摇了。一个略带书生气的士大夫正在远离……

    过了半响,赵禳问道:“这敦教化说的容易,只是钱粮那里来呢?另外得请来大儒,不知道公孙先生对此有何见解?”

    公孙玄虚早有腹稿,从容道:“对此贫道认为,不需要大兴学舍,毕竟衣不果腹,百姓如何有些习礼教呢?但也不可以对此无视,应该先把架子搭建起来,请来一名大儒,收留益都城一带的大户子弟习文,为日后奠基。”

    赵禳想了想,说道:“大户虽然重要,但本王认为,寒门子弟更会感恩。这次大旱,不知道导致多少户百姓破家,应该收留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学习。一方面可以笼络其心,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彰显朝廷之恩威!”

    实际上赵禳心中还有一层打算,这些孤儿因为失去了父母、家园,正处于心灵脆弱的时候。自己如果这个时候向他们宣传对自己的忠义,为他们树立人生观念,岂不是事半功倍?那些大户子弟则不然,只是能够添加几分好感罢了!

    势大可依之,势穷,还是得靠自身!

    公孙玄虚朝赵禳拱手,感慨道:“王爷所见,贫道所不足也!”

    赵禳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道:“不过是缝缝补补罢了!只是对于大儒,你认为应该请谁好呢?”

    “有四人之选!”公孙玄虚微笑道。

    赵禳登时有些惊讶了,公孙玄虚作为他属官已经大半年了。赵禳也对公孙玄虚有一些熟悉,公孙玄虚好奇,做事也比较激进,对于士大夫也颇为仇视。这大概和公孙玄虚的经历有关系。

    正因为如此,公孙玄虚所推荐的人,定然是他有几分佩服的人,并且合适自己。要不然就说范仲淹、晏殊二人,他们都足以担当此任,问题他们可能会屈居赵禳吗?石介倒也算合适,大儒的身份,而且官位不高,请来也容易。问题他是赵禳的死对头,双方见面都恨不得掐死对方,甭提邀请了。

    如此一来,合适的人选自然不可能多了!在这个情况下,居然还有四人,怎么叫赵禳不惊讶呢?

第170章 四大儒() 
第169章四大儒

    公孙玄虚从容说道:“此一,青州李之才,字挺之。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现任卫州获嘉主簿、权共城令。精通象数易学、古文,尤精《易》!”

    赵禳不置可否的微微颌首,心中却有所认同。这个李之才的名字,赵禳也听说过,毕竟他在青州当父母官,青州出去的人才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家中境况只能够算是小富,本出身于寒门,想来对于寒门子弟的教育不会有所歧视。

    而《易》虽然算是道家的玩意,实际上包含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还有数学这些。对于培养庶务的胥吏、书记官等人才很是合适。

    公孙玄虚见赵禳似乎不怎么感兴趣,很知情识趣的把话题转移到第二个要推荐的人那里。“此二,曹州定陶刘潜,字仲方。年轻的时候卓逸有大志,好为古文。天圣年间进士出身,现为淄州军事推官。此人与范讽、石介、张轞、李冠、徐遁等京东名士为至交,时人称之为东州逸党。喜豪放剧饮,不循礼法,京东两路的后生多慕之。只要王爷聘请其来,当有立竿见影之效!”

    顿了顿,公孙玄虚补充道:“虽然其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