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玠:怪我咯?

    咳,卫玠和阳平公主的历史暂且不表。先说回阳平公主第二日随姑母、姐妹一起入宫,给晋武帝请安。

    前面的计划都如拓跋六修所言,进行的很顺利。

    阳平公主只是多自我发挥了一些,好比从出家,变成了带发修行。她觉得无论如何,没了头发都不好看。更好比心系父皇的安危,变成了母后托梦叮咛。

    司马衷当时也在一边陪着他的姐妹们,贾南风在时,很讨厌他和他的妹妹们来往,等嵇绍到了司马衷身边,司马衷这才开始珍视起了与妹妹们的情谊。听到阳平公主这么说后,司马衷也想起了几年前梦到的母后,有些酸酸的道:“怪不得这些年母后都不曾再入我的梦,原来都去看妹妹们了。”

    三位公主哭笑不得。

    晋武帝却因为司马衷这个纯天然无污染的托儿,而信了公主们的说辞,觉得这真是他妻子还放心不下他,一如多年前放心不下司马衷。

    所以,在替身一事上,晋武帝答应的别提多痛快了,并大方的表示绝不能亏待了这些替公主出家的世家女,不仅带发修行,一应出吃穿用度也要比同公主,并且是自愿报名。他一直念叨着他的皇后心善,最是见不得以权压人的事情。

    旨意一经颁发,自愿报名的世家女……多的超乎了卫玠的想象。

    “=口=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不想嫁?”

    “不是都不想嫁人,也有已经嫁过人的。丈夫早死,在夫家不好过,回娘家更不好过,有个机会替公主出家,何乐而不为呢?没孩子的无事一身轻,有孩子的还能为孩子拼个未来;也有的是为了单纯为了家族的,联姻是一种方式,出家也是一种方式,若家族不顾她的意愿订了个黄赌毒俱全的未婚夫婿,那自然是宁可出家,也不想嫁过去了。”

    再说这个出家的待遇简直好到吓人好吗?比同公主,有些小世家的娘子在家族里都未必能过上这样优渥生活,又怎么可能不愿意?

    她们只会害怕抢不上名额,不会害怕选上了怎么办。

    钟氏大概早就料到了这种局面,才会故意把事情闹大,她不仅没有害了无辜的人,反而是帮了不少急于摆脱现状的人。

    魏晋对女性也不公平,但魏晋比宋元明清好一点的地方是,这时的女性还有抗争的意识,还没有在封建礼教下被驯养成只知道斗斗斗的后宅小女人。比起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系于他人的施舍上,自然是自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更好。

    讲真,在魏晋出家真心没什么不好的。这个时候出家还能吃肉,生活上也分苦行与正常修行好几种方式,身边伺候的人不会少,除了服饰比较单调以外,反而比在家里自由。

    想发展个什么业余爱好,也不会有人阻止你。

    好比净检法师,她就喜欢医学,这才与晋疾医成为了忘年交,两人以医会友,偶尔还会聊些人生哲理,绘画插花,日子过的别提多惬意了。

    有了嫡公主和常山公主牵头之后,其他公主自然也紧跟了潮流,不仅晋武帝的姐妹、女儿,连他还活着的姑母们也表示了想要为晋武帝的健康尽一份心的意愿。最后硬是凑齐了五五(二十五个)之数。

    “出家人可以杀生吗?”卫玠突然想起来,他姐是要上战场的啊。

    【佛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在国家被侵略、生灵涂炭时,没有出家人,只有中国人。】少林武僧救唐王、明朝时僧兵抵抗倭寇的记载,更不用说抗日战争时期僧人、道人下山济世,这都是鲜明的例子。

    卫熠也不是嗜血杀人狂,她只是想用她所学的,保护一方百姓的平安,若没有人叛乱,她自然也不会主动挑事。

    如果历史还是照常发生,她则会尽己所能的保护下她所能保护的人。

    一夜之间,他们就仿佛都长大了。

    曾经吃货七娘与卫玠一起被卫璪和卫熠监督着背《逍遥游》的朗朗童音,仿佛还在廊下回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众人食之,完。”卫玠那个时候突然想起微博上的一个段子,就说起自然的说了出来。

    七娘傻,真的以为这就完了,还好开心的。

    结果被繁昌公主打了手心。没有纠正的卫璪、卫熠,以及起了坏头的卫玠,也都没被王氏放过,罚抄了无数遍《逍遥游》,手都快断了。但他们依旧很快乐,笑声被微风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如今……他们也会努力让自己快乐下去的,哪怕成长很操…蛋,但他们早晚会喜欢它的。

第85章 古代八十五点都不友好:() 
替公主出家的人员选择,最后发展成了两个渠道,要么由公主推荐心仪的人选,要么就是世家女自愿报名,然后择八字相合者。

    总共就二十五个人,还有至少一半是公主自己推荐,所以统计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卫玠在得知名单时,发现了另外一件神奇的事情,卫熠竟然不是里面地位最高的。

    告诉卫玠这个八卦的,自然是枣哥,他之前下线了一段时间,不知道去捣鼓什么,如今又马力全开,开始发挥起了他走之前最后的余热,恨不能把他知道的,都和卫玠事无巨细的讲个两三遍:“我之前觉得阿贤已经够想不开的了,没想到还有比她更想不开的。”

    “==不想嫁人不代表想不开,谢谢。”

    卫玠不得不打断卫璪,主要是为了卫璪的生命安全着想,他用眼神告诉不作不死的枣哥,旁边的熠姐已经在飙眼刀子了,锋利又凶狠。

    连拓跋六修都忍不住道:【卫璪真的有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和卫熠两个人去外地单独相处好多年的自觉吗?】

    熠姐真的会打人的!打的枣哥生活不能自理什么的都是小菜!

    卫璪这才意识到他说了什么,缓慢的扭头时都仿佛能听到那咔咔的僵硬声,冲卫熠尴尬一笑:“我没说不想结婚不好。”

    卫熠给了卫璪一个“谅你也不敢”的眼神,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只是帮他扯回了正题:“还有谁?”她也挺好奇比她地位还高的能有谁,不是卫熠自视甚高,她祖父是八公之一,外祖父是另外一个八公之一,舅舅官拜大将军,父亲大小也是个正三品了,她在洛京未嫁的世家娘子圈已经算是顶级的天之骄女了。

    而这个年代皇亲宗室的地位,并没有世家高。

    “王家的大娘!”王景风!

    前面提过的,王衍有两个引以为傲的嫡女,姐姐景风貌美,妹妹惠风性烈,如白玫瑰与红玫瑰,是王衍的掌上明珠,也是王衍那个视财如命的妻子郭氏,想要与广陵王联姻的工具。王郭氏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只不过她爱孩子的方式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她觉得好的事情,她的女儿们却并不这么觉得。

    大女儿景风既不喜欢嫁给广陵王,也不喜欢备选的鲁公贾谧。

    在出了广陵王“淘宝爆款”的羊脂玉之后,深觉侮辱的王衍,回家后就坚定否决了妻子想要与广陵王联姻的想法。没有为什么,只敦促妻子早点给两个女儿找到更适合的夫婿。

    王郭氏本来是想闹的,但见连家族里地位超然的王戎都发话了,她也就闭嘴了。

    竹林七贤里,如今也就王戎还活着了。

    于是,放弃了广陵王的王郭氏,最近就又看上了与楚王世子司马范走的极近的鲁公贾谧。

    “……”卫玠表示,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幸运e吧。

    拓跋六修对此却有不一样的想法:【这应该是历史的惯性。历史上,王景风就嫁给了贾谧。因为王景风的母亲郭氏,正是贾南风母亲郭槐的亲侄女。又或者这么说,郭氏与贾南风、贾午是有血缘关系的表姐妹。当时广陵王最先想娶的,其实是贾午和韩寿的女儿,就是那个被你收拾了的贾珍。历史上她随父亲姓韩,这辈子从封地回来后反而已经改姓了贾。】

    现实就是这么讽刺。历史上,广陵王想娶贾(韩)珍,但贾珍却看不上她,贾南风和贾午也不同意这门婚事;而如今的历史却是,贾珍费尽心机的想要嫁给广陵王,广陵王都不一定知道贾珍是谁。

    【正史里,娶不了贾珍的广陵王,后来就退而求其次的想要求娶王景风,毕竟王景风也要叫贾南风一声姨母。可是贾谧也看上了王景风的美色,于是,贾南风就把王景风许配给了贾谧,把王惠风嫁给了广陵王。广陵王对此颇有怨言。】

    如今,当这辈子王景风有了第三个选择时,她果断放弃了广陵王和贾谧,坚定不移的要带发修行。

    王郭氏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做了什么的时候,王景风已经求了阳平公主的大姐平阳公主(是的,这俩公主的封号是反着来的),助她一臂之力,平阳公主心软又心善,已经同意了。

    单从父亲的官职来对比,王衍嫡女的身份自然是更胜一筹的。

    王景风吸引的注意力也就比卫熠高了一截。

    王郭氏已经把家里闹了个天翻地覆,但偏偏她还不敢往外说,她能说什么呢?反对女儿为圣上祈福?她只能和丈夫撒泼:“我不管,要是我如花似玉的女儿剪了头去做劳什子的比丘尼,老娘就和你王衍拼了!”

    王景风躲在闺房里不愿意面对总是不顾她意愿的母亲。。

    王惠风倒是在一边帮着姐姐,对王郭氏道:“是带发修行,不会剪头发的。”

    “那不也一样还是要当比丘尼?二八的大姑娘,放着好好的表哥不嫁,偏偏要出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知道还以为是她有什么问题!这让我的脸往哪里搁啊!”王郭氏与姑母郭槐、表姐贾南风等人很像,尖酸刻薄,又彪悍泼辣,嘴里从不饶人,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您到底是在意阿姊,还是在意自己的脸面?”王惠风控制不住的顶了王郭氏一句。

    实在是王郭氏这话让人心寒,她关心的不是女儿为什么宁可出家,也不想嫁人,而是她的脸面怎么办,话里话外最重要的反而不是女儿终身的幸福。

    “你、你、你给我闭嘴!你是要气死我吗?你怎么生了你和你阿姊这么两个不孝的东西!”王郭氏这就要跳起来捶打王惠风。

    王澄本来只是在一边看戏,见事态发展到打孩子了,赶忙上前,出手相拦,把兄子护在了身后,高声问嫂子:“你闹够了没有?!”

    王澄和王郭氏的关系不睦,这是写进了史书的。

    王澄少时聪慧(介绍魏晋名士时,就几乎没有能不写这句的)。王郭氏则一直都很贪财吝啬,她曾想让婢子去街上挑粪(……)。王澄劝郭氏不要这样。郭氏却勃然大怒,对王澄说:“君姑(婆婆)临终前有交待,让你听我的话,而不是让我听你的话。”捉住王澄的衣服就要打他,王澄挣脱,跳窗逃了。

    自此,叔嫂关系就变得极其恶劣了。

    王郭氏对王澄横挑鼻子竖挑眼,王澄也是最乐意与王郭氏做对,只要她不开心,他就开心了。

    对于景风的做法,王澄本来是什么立场的,王郭氏这么一闹,王澄立刻站在了景风和惠风姐妹俩这边,护着王惠风和王郭氏玩起了老鹰捉小鸡。

    王惠风见有叔父撑腰,便躲在叔父身后乘胜追击,对母亲道:“卫家的阿贤也不想嫁人,您看看卫家是怎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