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后世中的什么娱乐,什么精神享受对于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吃饱,就是他们最为渴望的事情,而洪天的政策显然是让他们向着这个梦想迈进,这就够了,就算要叫洪天亲爹也无所谓。
对于这些洪天是清楚的,他在穿越之前也是个穷人,自然知道生活的艰辛,这个年代的穷人更是遍地都是。
免除粮赋可以减轻的百姓的负担,而且也能让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而疲惫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让遭受破坏的社会恢复正常,另外这还是笼络人心的妙招,洪天自然大力执行了,而这一招的成效十分显著。
洪天的大军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轻松取得数省地盘,除了太平军的战力强大,上层人士的支持之外,底层百姓欢欣鼓舞,毫不抵抗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洪天得民心,所以得天下,这是后世的历史学家们一致认同的,就算那些极其敌视洪天之人,也无法反驳。
第96章 淮北风云起()
洪天得民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有很大部分是他“演戏”的功劳,但是他的确也办了很多事实。
如果百姓没有感受到生活状况在好转,他们绝对不会如此敬重洪天的,就算洪天的演戏天分再高明一万倍也无用。
而在武昌期间,他就带着太平军修缮在战火中破坏的民房,甚至不惜亲自动手,当然这有作秀的嫌疑,他只是搬了几块砖头就下来了,而他亲自为百姓修缮民房的消息,则传遍太平天国统治区域,甚至连满清统治区也满是他的传说。
不过,民房的确被修建好了,百姓也被安置妥当。
而为了进一步拉拢民心,洪天还专门建立天侯信箱,在武昌的各条大街之上都建了一个,让人可以向里面投信,直接给他提建议。
而他则按照里面的建议酌情办理,其中很多申冤的案件就是从这些信箱发现并处理的,在后来除了直达洪天的信箱外,市长信箱、高官信箱也建立了起来。
这也成了以后太平天国官员及时得知民间状况,和保持廉政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太平天国在洪天的努力下,慢慢变得团结起来,长期的战争创伤渐渐被抚平,太平天国日益繁荣富庶。
余溪口,位于安徽省凤阳府宿州北部的一个小村寨,东部则江苏省徐州的萧县,西部则是河南省归德府的永城,是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交界处。
这个平时人烟稀少的所在,如今却大军云集,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部和捻军的张宗禹部、陈大喜部皆汇聚于此。
联军帐篷中,赖文光、张宗禹和陈大喜,以及众将皆在此。
“僧格林沁部将要赶至,这里也不是安全的所在,但是南下的道路一直被他封锁住,我们根本就无法杀出重围!”赖文光一脸疲惫,一路征战过来,不断向南冲击,却无法冲破僧格林沁部的防线。
虽然已经杀出河南抵达皖北,但是离淮河还远呢!现在已经伤亡惨重了,如果真继续这样対耗下去,恐怕全军覆没都未能和南方的太平军汇合。
“不是听闻天王陛下,已经派部队北上了吗?怎么现在还不到?”张宗禹有些不满道。
这也是自然的,洪天虽然命人北上,但是自己却率领主力西进,显然是将西北太平军和捻军的性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之上,这怎么能让心高气傲的张宗禹感到痛快。
要知道他可是带着数万部众和赖文光合并一出,为的不就是给捻军找一条出路,结果却被人轻视。
陈大喜闻言道:“梁王不必如此,或许是他们还未到而已,而且南部皆是清妖,要杀上来也不是难事。”
陈大喜的姿态倒是放得挺低,他知道自从捻军大汉盟主张乐行死后,原本纪律就松散之极的捻军,就成了一盘散沙,如果没有太平天国支持,被满清剿灭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张宗禹闻言没有吭声,他也明白这个道理,否则怎么还会和赖文光在一起,而且事事以赖文光为主呢!只是他心中依旧有些不忿,想当初捻军鼎盛之时,太平天国也要礼让三分,就算受命也是听封不听调的,现在倒好了,他们的败军来了,自己还要听从他的号令。
赖文光见到张宗禹的神色松了一口气,他清楚在这个时候可不能和捻军闹翻,否则自己是无法独自面对僧格林沁的围剿的。
不过,他对于南方的援军并不是太过期待,因为他得到的消息,南方援军是由曾国荃率领的。
曾国荃是什么人?原湘军巨头之一,和太平天国交战多年,虽然不知道因何而投降太平天国,而且似乎还甚为得到陛下重用,但是这样的降将怎会为太平天国尽心办事?!甚至冒险杀破僧格林沁部的封锁救自己?赖文光充满了忧虑。
就在他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外面传来了消息,一部人马快速的向着这边靠近。
场中众将闻言,几乎都是腾的站起,神色紧张万分。
惊弓之鸟,虽然此时的赖文光部和捻军众将还不至于到这样的程度,但是也相差不多了,时刻面临着僧格林沁的围剿,他们可谓度日如年,情况一日不如一日,整支联军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捻军皆处于一种失望的状况中。
如果不是知道南方太平军重振,解开了天京之围,大破苏南淮军,进展皖中、皖南和江西,甚至还兵进湖广,声势比起太平天国鼎盛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他们生出了一种希望,他们的士气恐怕会更加糟糕。
此时听闻有部队靠近,他们心中自然惊惧,担心是僧格林沁部赶至了,他们想得也有道理,南部已经被封锁了,曾国荃部岂是轻易可以过来的,不是僧格林沁部还有谁呢?所以他们第一时间警觉,然后命令探马继续查探,而他们则召集部曲怎办逃跑,不!应该是革命部队的战略撤退。
不过,他们最终并没有撤退,因为他们从后来的探马口中,得到了更为准确的消息,来的不是清军,而是太平军!
随后消息一个接一个,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神色变得惊喜交加,特别是赖文光更是哭了起来,因为赶到此处的不是僧格林沁部,也不是曾国荃部,而是陈得才部,赖文光的老上司!
赖文光、张宗禹和陈大喜相当有礼貌的迎接了陈得才,毕竟陈得才可是这支太平天国和捻军联合部队主脑赖文光的老上司,地位自然比他们更加高了。
双方见面自然是一番寒暄,其中赖文光和陈得才相拥而哭,也不知道是战友重逢高兴致使的,还是双方感叹命运坎坷,有感而发。
而张宗禹和陈大喜则极力劝慰,赖文光和陈得才的哭声才渐渐止住,众人进入大帐中会面。
认识的要重新认识一番,不认识的也要好生相熟,陈得才部很快就融入了这支联军当中,而他也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这支联军的统帅。
第97章 僧格林沁的心思()
陈得才部众将在帐中得知南方太平军的消息,神色都相当难看。
他们为了快速的远离成大吉部,和赖文光部汇合,行进迅速,而且为了躲避可能跟来的追兵,不断的转向行军,路线七拐八弯的,部队诡秘之极,结果追兵倒是没有甩掉,因为根本就没有,反而将洪天的传令兵给甩得晕头转向。
结果直到刚才他们才得到南方太平军的消息,这原本是一件很让人振奋的事情,天京之围已解,苏南收复,皖南、皖中和江西落入太平军手中,并且还兵进湖北和湖南,这是天大的喜事。
可是他们怎么都高兴不起来,错过了消息让他们无头无脑的艰难行军,虽然尽量避免但是依旧和清军遭遇了数次,死伤相当惨重,对他们部队伤害极大,他们心中都心痛不已,这是无谓是伤亡,如果得到消息,谁会冒险来这里啊!
直接南下武汉,就能建立功勋,东进皖中,就可以归入天国,安享和平,偏偏北上了,损兵折将,真是倒霉透了!
幸亏他们此时还不知道成大吉当时就投降了太平军,以为成大吉撤退是回援武昌的清军,否则他们肯定会气得吐血,这真是白折腾了!
三军联合在一起,虽然皆是败军之将,但是士气还是稍微振作了一些,而且兵力也有近十万,即便里面老弱病残有些多,但是也能充充门面了,而其中三、四万的精锐,也算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陈得才成为这支联合军统领后,这支部队的核心更为明确,比起赖文光管理的时候更加严密。
也是,赖文光虽然也算是太平军悍将,但是威望还是不够的,张宗禹和陈大喜等虽然表面上服从他,但是真没有太多的尊重意味在,他们在捻军也算是一号人物,在张乐行死后他们几乎可以说无人可管束了。
赖文光不过是天国忠王陈玉成的一个部将而已,虽然有个王爵在身上,但是张宗禹也是梁王啊,而且太平天国后期王爵乱封,早就成了大白菜了,所以双方地位可以说是平等的,加上这里又是捻军的地盘,是龙也应该装成蛇一样盘着才对。
也是张宗禹和陈大喜顾念大局,否则根本不可能听从张宗禹的号令。
而陈得才就不同了,是西北太平军的最高统帅,而且还是英王陈玉成的堂叔,战功彪炳,地位尊崇之极,陈玉成死后,他在陈玉成昔日旧将中有很高的威望,对于他的统领张宗禹和陈大喜就较为信服了,至于赖文光更加不用说了,他原本就是陈得才部众,此时更是以陈得才马首是瞻了。
诸军整合在一起,兵力增加的同时,士气也大振起来,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发捻合流!
1857年春,张乐行率领捻军渡淮河南征,与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军会师霍丘和正阳关。从此以听分封不听调用为条件,接受太平天国领导,配合太平军作战,形成初步的发捻联合后,发捻合流的趋势,就被满清所警惕。
而现在张乐行死了,捻军群龙无首,终于被太平天国所趁,得到了最高的领导权,发捻正式合流。
这原本在历史上应该算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事实上也得到了后世人的重视,不过放在大环境1864年和1865年这两年内,此事有变得无比寻常了。
毕竟这回发捻正式合流,虽然让西北太平军和捻军融合在了一起,但是实力依旧有限,比起洪天在天京之战中胜利,将持续两年之久的天京之围解开,以及横扫江宁,大破苏南,解除东面之敌,并且西进皖中、皖南、江西,更是兵控湖北、湖南两省,开拓出近四个省的地盘这样的壮举来说,真是相形见拙。
而且西北太平军陈得才部、赖文光部和捻军张宗禹、陈大喜部捻军,刚刚整合在一起,就面对了绝大的危机。
僧格林沁部来了!
十数万精锐八旗兵,以及河南、皖南、苏北的绿营和团练二十万部众,将他们团团围困!
清军的总兵力达致三十余万,可以说差不多是僧格林沁在此时能抽调的总兵力了,为的就是要将西北太平军和捻军的主力,皆歼灭在这里。
僧格林沁中军大营中,恒龄依旧陪同在侧。
僧格林沁有些神思不属,显得怔怔的,而恒龄并没有打扰僧格林沁思索。
恒龄是明白的,僧格林沁是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