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劓(yì):古代的一种刑法,割去了受刑人的鼻子。
遥荡:逍遥放荡。恣睢:放任不拘。转徙:辗转变化。塗:通作“途”,道路的意思。
藩:篱笆。
与:赞许、赏鉴。
瞽(gǔ):瞎眼。一般地说,“盲者”、“瞽者”都指瞎子,细分之,“盲”指有眼无珠,“瞽”指眼瞎而无视力。
黼(fǔ)黻(fú):古代礼服上绣制的花纹。
无庄:虚构的古代美人之名,寓含不装饰的意思。传说她闻道之后不再装饰而自忘其美。
据梁:虚构的古代勇夫之名,寓含强梁之意。
炉捶:冶炼锻打。
息:养息。
乘:载。成:备。“乘成”的意思就是,托载精神的身躯不再残缺。
赍:给予。
泽:恩泽。
益:多,增加,进步。
坐忘:端坐静心而物我两忘。
蹴(cù)然:惊奇不安的样子。
堕:废弃。
黜:退除。
去:抛弃。
无常:不执滞于常理。
霖:阴雨三日以上。“霖雨”即连绵不断地下雨。
殆:恐怕,大概。病:困乏潦倒。
裹饭:用东西包着饭食。
食之:给他吃。“食”字旧读去声。
鼓琴:弹琴。
任:堪。“不任其声”是说声音衰微,禁不住内心感情的表达。
趋:急促。“趋举其诗”是说急促地吐露出歌词。
skbshge
第1102章 庄子的大宗师教我们如何做人(一)()
庄子《大宗师》主题释义应该是:以此为师,人生无大过。
孔子曾经感叹:加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可以说,读懂了庄子的“大宗师”,以此文为师,“可以无大过矣”,以后就不要再去读《易》了。
《易》只是占卜之书,只是在不能确定最后结果的情况下,才求告于天地神灵的一种心灵的安慰。最终结果如何,是不可能预料的。
占卜!只是给自己坚定一下信念而已。
智者占卜,其实心中早已有了几种可能的结果。只是!不知道最终结果。因为!事物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为了坚定自己的信念,或者!坚定大家的信心,才去占卜的。
如果盲目地相信占卜的结果,那就迷信了。
其实!无论占卜的最终结果如何!智者都有了应对之策。凶有应对凶的办法,平有应对平的办法,大吉有应对大吉的办法。只有庸俗之人,只盼望占卜占出大吉之卦,而害怕大凶之卦。
扯远了!回归正题。
再从头撸一遍庄子的内七篇,以便我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解读这篇《大宗师》。
庄子内篇第一篇逍遥游讲人生境界,如何灵活用“大与小”、“有用与无用”等等来达到逍遥游人生。其实!不仅仅是善用“大与小”、“有用与无用”,而是!要我们选择正确地人生观。人生观选择正确了,你的人生就可以逍遥游。
第二篇“齐物论”主要教我们如何提升境界。庄子讲:提升认知境界要站在道的认知高度上,而不是人与社会关系这个狭窄的高度上。要站在人与自然、天地、道的关系上,然后再回归现实。
在第二篇“齐物论”里,还讲了什么是道。但主要还是讲人与天地、自然、道之间的关系。还讲了道家的生死观,以及物化。
什么叫物化?就是人与万物一样都来源于道,来源于自然界,死后又回归到自然界中去,物化成另外一个物种。
物化,也就是进化、变化的意思。作为任何一个物种或者说是物质,此物死彼物生,是永远存在的。
当然!物化讲的是一种认知的境界!教你要有这种认知的高度。而并不是说,人死了就变成另外一种物了而人的意识还存在,并不是这个意思。可道教和信仰迷信的人会这么认为的,古代人大多数人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毕竟那个时候人类的知识还是有限的,要别人都唯物主义,是不可能地。
而作为真正地道家,不是这么认为的。
作为道家,是要有这种认知的境界、高度,要认识到这一点。你不能达到这个认知的高度、境界,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懂得道家学说。
因为!道家学说或者说是庄子学说是唯物论的,不是唯心论也不是消极虚无主义。解读者带着自己的认知成见去解读,就无法读懂。只有真正理解了道家的道,才能读懂老庄哲学。
总之!带着“成见”去解读,你就永远无法读懂。
关于“成见”,庄子在“齐物论”篇里也解读了。一个人不改变成见,就无法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就只能永远做一个“从众者”,人云亦云,糊里糊涂地生活着,过影子一般的人生。
影子的人生,庄子也在“齐物论”里讲了。
所以说!庄子内篇第二篇《齐物论》非常重要,没有读懂齐物论,后面的文章你就无法读了。
庄子内篇第三篇《养生主》,讲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讲社会的关系,从理论上讲的。庄子把社会比喻成牛,庖丁解的是牛,而庄子解的是社会。如果你理解了社会关系,社会在你面前就简单多了。
在庄子面前,社会是很简单的,并不是世人所认为的那样:社会是很复杂地。
因为!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的人组合而成。你只要搞好与周围人的关系了,社会、国家、组织、企业等等,在你面前就瓦解了。
庖丁解牛,把一头整牛都解散了,了不起。而庄子一样了不起,他把社会化整为零,化为一个个个体,社会、国家也一样解散了。
养生主讲养生,庄子告诉我们,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凡是有利于生存的知识,我们就去学习。凡是不利于生存的事,我们都不去做,让自己活到终老,照顾好家人,你的人生就很了不起了。
说得更直白一些,养生主告诉我们的是:在任何环境下,在任何时期、任何朝代你都能活下去,你就是一个懂得养生的人。
然后!在第三篇养生主的后面,庄子解释了一下,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其实!在第二篇“齐物论”里面,庄子就讲了生死观了。在这里,只是重复了一下。
庄子内篇第四篇《人间世》,讲人在社会中的具体事例。第三篇“养生主”是讲养生,讲解了一下社会关系,把社会比喻成牛,错综复杂。而到了第四篇“人间世”,是把我们放置到社会关系中,让我们处世,其实也就是如何实践?
通过《人间世》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无论我们怎么做,都很难保全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到终老的。那么?怎么办呢?在文章的后面部分,庄子告诉我们:在不影响他人生存和不被他人影响的情况下,怎么有利生存,我们就怎么活。
有用有利于我们生存,我们就做一个有用之人。无用有利于生存,我们就做一个无用之人。
庄子内篇第五篇《德充符》,讲的是德。我们只有依据“道”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运用人德是不行的,因为境界太低了。“德充符”主要讲道德与人德,境界的不同,人生也就不一样。
而到了庄子内篇第六篇《大宗师》,具体讲人了,讲如何做人,如何做“真人”。真人!正确地解读是真正地人!只有这样地人才算人!才算做对了人!才对得起人,才不枉为人。
自然!到了庄子内篇第七篇《应帝王》,肯定是讲如何做才是真正地帝王!应该是这样地!这样!庄子内篇就形成了一个整体。
我们认真地从头撸一遍,就能撸出头绪来。也因此!再去看其他学者的解读,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解读都是胡说八道,整体连不起来。东拉西扯,人云亦云,恐怕那些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胡说些什么?
读完整个庄子内七篇,如果我们读懂了的话?我们会发现,整体内七篇是一个多么完整的整体,逻辑思维是多么地缜密、严谨,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遗漏的地方。任何一个理论,都是有根据的,你都可以从“齐物论”或者是其他篇章中找出来。
虽然庄子内七篇不是庄子亲笔写就的,是后世大能整理编辑而成的。可毕竟是把庄子的文章整合到了一起,能够做到这样,就很不简单了。由此可见!后世大能对庄子学说思想的理解,以及编辑、整合的认真,也充分体现了编者的学识有多渊博。
skbshge
第1103章 庄子的大宗师教我们如何做人(二)()
庄子《大宗师》主题释义应该是:以此为师,人生无大过。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算是人呢?
真人!正确地解读是真正地人!只有这样地人才算“人”!才算做对了“人”!才对得起“人”这个称谓,才不枉为“人”。
庄子在开篇就讲了: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什么是自然而然的自然之为,和知道什么是人为。一定要分清自然而为和人为。自然而为我们无法改变,人为我们是可以改变的。
其实这句话也不是就事论事的,古代的思维和表述方法与现代人不同,惜墨如金。结合下文,就引申出了这句话所要表述的是人和人类的来源的问题。
理解这一段话要结合前面“齐物论”等文章,要理解什么是道,以及道家的生死观。你没有读懂这些,你就无法理解了。
归纳一下!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和人类来源于天地之间,天地是我们的父母,万物与我们是兄弟姐妹。
也就是说!要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待人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不要境界太低了,站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等人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境界就低了。
不仅仅境界低,也由此带来了人生无尽的烦恼。
你要是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待人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和人类来源于天地之间,天地是我们的父母,万物与我们是兄弟姐妹的话?我们用这样地人生观来处世,就没有了人生烦恼。
其实!这一段就在给我们定调子,定衡量的标准:你的人生观、人生境界不同,你的人生命运就不同。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讲的,只是说明你明白了人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少不了麻烦的。
为什么呢?
接下来,庄子又具体解释了一下原因。说!并不是你明白了人生就没有烦恼了,因为!这个社会中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地关系,人与人相互之间是有来往和交结的。你是明白人生了,可别人没有明白人生别人会来侵犯你。所以说!你明白人生并不能彻底解决人生的烦恼,你一样有麻烦存在。
再接下来!庄子就开始讲什么是真人,真人在社会互动中的表现。
在第一段里,主要讲真人的处世基本原则!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