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封疆万里-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司马懿脸上满是恳切,但在曹植的心里却并非是那么回事,曹植知道,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不过是司马懿想要摆脱和杨修一同出征的托词罢了。

    通过之前的出兵,曹植早已经得知,若是有杨修和司马懿一同出兵,虽然杨修很可能会因为司马懿在军事才能上碾压自己而对其产生愤恨的心理,但是杨修对于魏国和曹植的忠诚并没有任何问题,这就会导致往往在司马懿做出重大的军士决策的时候,杨修并不会真正的横加干涉。

    但有杨修的存在,司马懿只能好生指挥军士作战,想要在军中行那些拉帮结伙之事,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在曹植心中,杨修是最为称职的监军,但如今司马懿以可能贻误战机为由,当先就想要将杨修与其一同出征这条路堵死,虽然其心中真正所想曹植并不知道,但曹植的心中却并不乐意。

    不乐意归不乐意,曹植却也清楚,司马懿之所以第一个就将这个条件拿了出来,并且之前有言在先,摆明了就是若不答应此事他便只能在府中继续教他的两个儿子读书,这让曹植心中充满了无奈,他不知道没了杨修在战场上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他会不会出现比之在颍川之地与那些隐藏在暗中的势力勾连更加恶劣的行径。

    但转念又是一想,他所担心的不过是仅有的一丝可能性罢了,更何况军中的其他将领包括张辽,许褚,李典,乐进等人全部都是跟随曹操征战半生的良将,对于曹氏一族的忠心是绝无问题的,司马懿就算是想要有什么小动作,也绝不会瞒过所有人的眼睛,更何况自己此时的当务之急是先从刘封的手中将已经失去的声望和士气争夺过来,等到局势改变回来之后,再言其他也是不迟。

    于是,曹植面上微微显出了一丝笑意,爽朗的言道:“仲达此举实在是小肚鸡肠了一些,你与德祖二人,皆是为我魏国鞠躬尽瘁的贤臣,不过是所长之处有所不同罢了,前次让你二人携手出征,也不过是想要缓和一下你二人之间的关系,既然适得其反,那此番以仲达为主出兵,德祖不去也罢!但你二人在朝堂之上,可是不能一直针锋相对下去,若是百官人人如此,我魏国的朝堂之上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曹植虽然说出了一番夹枪带棒的话,但是其中的意思却显然是同意了他不会在司马懿领兵出征的时候让杨修做监军之职,这一步,显然司马懿是走对了,为了能够从刘封的手中占到一些便宜,曹植已经开始了让步。

    司马懿通过这一次有些冒险的试探,算是成功的探到了一些曹植此番前来的底线,他的心中微微一喜,面上却依旧是一副恭敬的神色拜道:“主公格局果然远非我等可比,我与德祖定能承主公之言,今后好生相处。但不知主公心中可有打算,此番再次发兵荆州,何时出兵为好,出兵多少为好?”

    司马懿没有再次提出什么要求,而是如此快的就切入了出兵的正题,倒是让曹植心中吃了一惊,但却也并没有多想,也是将思路转换到了出兵的问题上。

    这数日的时间,眼看着荆州细作传回的情报表明刘封在荆州与益州之地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少与荆州毗邻之处的百姓都是拖家带口的迁往荆州,只因刘封在荆州与益州等地赦免了一整年的各类杂税。

    曹植知道,若是任凭这样的情况持续上一年半载而不采取任何的错失,无形中对于魏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东汉末年本就是民不聊生,连年的战乱让中原的户口之数较之数十年前少了许多,若不能通过一场大战让刘封声名扫地,魏国的优势定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刘封一点点的蚕食殆尽。

    鉴于此,曹植心中的确是已经圈定了一个大体的发兵时间,而此时既然司马懿也已经答应了做魏军的主帅,他将此事在此与司马懿商议一番自然也并无不可。

    “刘封既已称帝,此时定然是起心中最为膨胀,行为最为乖张之时,加之他所辖之地的百姓对其有着盲目的追捧,刘封此时的心态多半已经不如之前,故而我魏国理应抓住这样的良机,若是用兵得当,定然能够给刘封以当头一棒,让其认清此番贸然称帝是多么愚蠢的举动,故而以半月之期准备,且上次给了德祖三十万大军,这一次,仲达自然也是领兵三十万,朝中将领,你尽可以随意挑选,不知仲达以为如何?”

    “就如主公之言便可,但三十万大军,目标过大,行动不便,且粮草消耗十分之巨大,一旦刘封固守不出,我等也是难以为继,主公给我调拨二十万精兵即可,至于上一次已经随德祖出征的那些军士,想来士气也不会太高,就让他们在邺城周边驻守便罢!”

    曹植听了此言,眉头紧皱沉思了起来,刘封在南阳的守军,没有十万也总会有七八万之多,二十万大军前去攻取,在曹植的心中着实是有些少了,但看着司马懿的眼中所透漏出的强烈自信,加之之前消耗的十数万大军也的确让曹植有些肉疼,转念一想倒不如就从了司马懿之言,也算是多保留一些机动之兵以备不时之需。

第474章 颍川邓艾() 
“既然我心中已是笃定由仲达任此番出征之主帅,这等事自然可由仲达决定,但不论如何,半月之内定要出兵,此事拖延不得,明日朝堂上我便在百官面前宣布此事,而后仲达当好生准备,莫要辜负了我魏国百官与百姓的期许!”

    曹植见此事已经基本定了下来,也不想在这里和司马懿再行攀谈,生怕司马懿再提出什么自己不愿应允的条件。

    而出乎曹植意料的是,司马懿除了又向他表明了自己绝对会在战场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之后,并没有再提出任何其他条件,最终,曹植在司马懿的跪拜之下悠然的向自己的府中走去。

    在回府的路上,曹植仔细的回想着司马懿和自己所说出的每一句话,但最终发现除了他极力的想要将杨修排除出自己所率领的大军中之外,并没有什么要挟自己的要求,曹植在心中暗自揣测,一时间不知道是自己在颍川之事上错怪了司马懿,还是司马懿当真是将自己的心思隐藏的太深了。

    若是换成旁人,以曹植的性情多半是不会如此多疑的,但是司马懿此人,乃是曹操临终弥留之际千叮咛万嘱咐要特别注意的,曹操看人,向来是十分之准,故而曹植不得不对司马懿十分在意,若非自己实在是不能找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之人去对付刘封,他实在是不想一下子便给了原本被贬在家的司马懿如此之大的权力。

    另外,想到自己已经答应了司马懿不能让杨修跟随其一同前去攻打荆州之事,这监军的人员,一时间也是让曹植犯了难。

    此时魏国朝中的将领文臣,依旧是以跟随曹操征战的旧人为主,虽然曹植也提拔了不少并非是曹氏宗亲之人在朝中任紧要官职,但是这数年来曹植已经是渐渐的发觉,这些人的年岁有些大了起来。

    这一年,张辽,徐晃,许褚等对于曹植来说十分重要的武将,几乎无一不是已经年过五十,就连一直陪同自己的杨修,也已经是四十有五了,虽然其与四十一岁的司马懿都可以看成是正值盛年,但和二十八岁的自己年岁相仿的臣子却实在是太少了。

    可以说,魏国的朝堂上已经是开始显现出了一些青黄不接的苗头,并且自己之前因为曹丕的缘故而罢免的不少曹氏宗亲,其子孙也因为自己的缘故并没有自幼就在朝堂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此时再想要寻找可堪大任之人,已经是十分之难了。

    但转念一想,刘封麾下也不过是一些年过四十的谋臣武将,曹植的心中反倒是稍微好了一些,这些年连年战乱,给年轻人安心钻研的机会实在是太过稀少,所以人才比之汉末尚未发生大规模战乱之时少了不少,自然也是有情可原,曹植心中暗暗将此事记住,而后便又开始在心中物色此番在司马懿军中的监军人选之事了。

    但刘封的麾下,却并不是曹植心中所想那样,和他的魏国一般青黄不接。

    早在刘封在益州站稳脚跟的同时,他便命徐庶在益州与荆州范围内广泛的网罗那些因战乱而在此避祸且无甚依靠的少年,并且由专人加以培养,将表现出各种能力的人员分配到各个方向中去锻炼,到了此时,数年的时间已过,当初被刘封收纳的少年有些已经在飞羽卫之中崭露头角,有些在匠人营之中发出光彩,更有甚者,已经被刘封委派到一些县中任职,以求将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更加让刘封惊喜的是,在之前对颍川的那一次行动之中,一对由黎闯和影卫带回来的母子引发了刘封的注意,彼时那个少年不过是十七八岁年纪,但却异常孝顺,更为难得的是,颍川到成都如此长途的跋涉,那少年最为放不下的除了自己的母亲之外,竟然还有一大袋子的竹简,日日背在身上,唯恐其中的文字被风沙或是雨水侵蚀。

    这少年的举动,让偶然之间看到的刘封倍感惊奇,而当他上前相问那少年的名号之时,所得到的结果却是让刘封心中万分喜悦。

    当那少年还并未说出自己的名号之时,刘封的心中就已经有所察觉,因为那少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严重的口吃,在这个时代,口吃这种现象并不是十分常见,而既口吃又对自己的藏书珍视如命的人,又是十七八岁的年纪,那么他的名字呼之欲出。

    果然,让刘封没有失望的是,这少年称自己名曰邓艾,字士载,原本正是荆州人士,十二岁时与母亲被征调至颍川进行屯田之事,但虽然邓艾出身不高,又有口吃之症,但却并不妨碍其对读书的爱好,加之其喜爱军士,收藏了不少兵书战策,并且每经过一处山川,都要亲自去勘探地势,勾画营寨之所,他随身携带的那些书籍之中,也正是有不少他所记载的颍川地貌。

    虽然邓艾与其母出身贫寒,但因其少有才学,被颍川当地一望族征做了一门吏,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在那望族被杨修率军屠戮的时候和一部分人一同被黎闯救回。

    邓艾的名字,前世酷爱历史的刘封又怎能不知,若不是两世为人,正是邓艾在四十余年后一手将由刘禅主政的蜀国覆灭。但显然,如今的邓艾,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但在刘封麾下,等待他的将会是另一番良机。

    心中虽然十分欣喜,但刘封面上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将邓艾连同他的母亲一起暂时安置在了成都,并且建议其到自己所设立的讲学之处学习。

    但紧紧一载之后,邓艾的才学就已经表露无疑,并且每每能够在徐庶的面前口中说出让徐庶也是十分惊叹之言,徐庶在这数年之中已经是不下三次在刘封的面前提到邓艾之名。

    待得刘封迁都洛阳,准备应对杨修的攻击时,邓艾已然是到了二十一岁的年纪。此时的他,也已经在徐庶麾下承担起了不少管理匠人营的职责。

第475章 大战再临() 
就在刘封将成都朝臣们全部都迁至襄阳的行动中,邓艾母子终于在刘封的授意下和徐庶一同来到了襄阳,并且在杨修攻取南阳的战役之中,刘封将邓艾带至了宛城,虽然并未让其跟随军士们到阵前冲杀,但是每一次的防守,每一次的计谋,邓艾却全部都在旁观看。

    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