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众仕子顿时面面相觑,卫峥说的让他们哑口无言,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应答。
……
第95章 用贤方略()
——
能够说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卫峥足以证明其胸怀,又岂是惜吝一官半职的君主?清楚的阐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实行专业对口也是双重之利,有利于士子也有利于国,说的也是非常有道理。
站在卫峥身旁沉默不语的苏秦心中连连点头,君侯一出言果然还是如往常一般,不但总会说出奇言妙语,更对要处理的事情莫不深切要害且言简意赅。
对于一众仕子们的这般反应,实际上早在卫峥的预料之中,士子有气节也有傲骨不假,但万事都可有回旋的余地,其中的道道并不复杂,更不会说毫无回旋之地。
目前的状况说白了就是一种相互妥协的变相谈判,对于卫峥而言士子们所学专长能不能对口时次要的,主要的是要听从国府的安排,而士子们也不愿堕了气节和傲骨,至少明面上不能,否则卫峥相信要是处理的不好所有人都会离去。
就是死要面子也得活受罪的那种。
问题的本质弄明白了事情就好办了,那就妥协一下,给他们一个台阶走下来。
毕竟来到这里的列国士子是想要来寻求仕途的,卫峥同样也需要他们,如此各取所需事情就不难办了。
现在,你来我往了一遭,士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气节和傲骨,卫峥也因此做出了妥协,说出了道理,众人也无法反驳,若是还一点都不予以退让那就列国士子们有失君子风范了。
现在卫峥一番话等同于作为一国之君亲自搬来了台阶摆在你们跟前,要不要下来就只能看士子们怎么想了。
事情并没有出乎卫峥的意料,列国士子的沉默没有持续太久,只见同样是一位来自齐国的寒士旋即起身朝卫峥行以一礼,而后不卑不亢的询问道:“在下敢问卫侯,依卫侯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方为妥善?”
贤士阁内的一众列国士子纷纷遥望着座上的卫峥,后者闻此一言旋即郑重的面向众人合手,道:“列国贤士们,《招贤令》明示我卫国必‘唯才是用、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即刻起卫峥于此地立下君诏,列位如若佐士于卫国之际,若有任职不当者,若有违背《招贤令》之初衷,列位皆可于廷前鸣鼓,若属实卫峥定当亲自以礼谢罪!”
此话一出,一众仕子面面相觑,看出了各自眼中的意外的神色。
末了,那名叫璟仓的士人出列再行一拜礼,长身一躬之后便说道:“卫侯如此礼贤待仕,璟仓钦佩万分,还望卫侯不计璟仓先前无礼之举。”
“哎!先生此言差矣!”卫峥连忙罢手看向那来自齐国的璟仓,又微笑的环视众人道:“有道是论证不诛心,只有列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言,如此方能进行利弊权衡,以便择选出最优方案,求得上上之策嘛!”
“卫侯有如此胸怀,璟仓羞愧,若卫侯不介怀璟仓愿尊卫侯之意,作书一封呈与右丞相审批,并随时等候右丞相作答治国考校之书。”说罢,璟仓旋即长身一躬。
卫峥连忙从座上出列亲自扶起了璟仓,笑道:“先生快且免礼!先生实乃忠言逆耳,卫峥岂能介怀?”
有了第一个自然就会有第二个,对于璟仓的表现卫峥是非常满意,不禁对这个来自齐国的寒门士子高看了一眼,别看璟仓这番举动有意无意,有时候细不可查的举动便能看出一人的能力、处世之道等能力。
而在场的人只有只有卫峥和苏秦两人第一时间看出了璟仓此人的一番举动其用意之所在。显而易见,璟仓心里的小心思瞒不过卫峥,这么一来顿时让卫国之君对他印象深刻,之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止得体,尺度分寸的把握皆得当。
把这个能力用在治理国家上来,这便是才!
其他的士子反应迟疑,等明白了璟仓的用意之后也为时已晚,心中不免暗叹可惜错过了在卫侯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会,来自列国的士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表示愿意谨遵卫峥的法子。
见此情形的卫峥心中总算是微微松了一口气,文人都是不好伺候的主儿啊,偏偏还不能来硬的,只能靠嘴巴做到以理服人这一条办法,要给他们来硬的,这些个士子“疯起来”就敢当着你的面便是拔刀自刎的主儿,以死成就名节而让自个儿还落得个坏名声。
好在众人现在都心服口服。
为了对来到朝歌城的列国士子以示国君的礼待,卫峥继续留在贤士阁并以国宾之礼大摆筵席与列国士子把酒言欢。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一国之君亲自屈身而来应酬你们,这么重视了列国士子自然是对卫峥赞叹不已,同时也收获不少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士子都选择留下来,希望能够在卫国谋求个一官半职,国君如此礼贤下士,再说了在卫国做官的俸禄非常丰厚,对于寒门士子而言这里简直是他们佐士的大好去处。
苏秦总揽贤士阁之事,这段时间顿时忙乎不已,列国士子前前后后作书送到左丞相府中,依照卫峥的意思,列国士子各自在自荐一书当中阐述自己的才能、所学之长,及其想要任职何官等等由苏秦审阅。
这是第一步骤,其大致目的和初步效果就是要对来自列国的士子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骤自然是由卫峥和苏秦商议出一道治国大策的问卷让一众仕子各抒己见、酣畅作答再送与左丞相府邸由苏秦审阅。
最后一步则确定他们的去向,是用?还是不用?又如何用之?用之何处等等。
力主操办此事的苏秦对于卫峥此等招贤纳士的方略感到非常吃惊,他从这些蛛丝马迹中看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从此事当中似乎隐隐的猜测到了卫峥今后的求贤方略。
自古以来,明君明主招贤纳士都是看准了一个贤士大才之后便亲自踏寻访求以礼贤下士,其贤才若是应允便认主出山,随后便能领政辅佐其主,典型如周文王得太公望便是如此。
而像卫峥这样招贤纳士却是如此不循古法,反其道而行之,既不是作为一国之君亲自访求也不是由他人举荐,而是让仕人亲自前来求官拜爵,实属空前。
洞悉敏锐的苏秦察觉到了卫峥不仅仅只是想要启用外来仕子制衡国内卿族旧贵这么简单。他当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卫峥今此求贤手段,其《招贤令》正是带着科举制度的影子,以寒门士子为依托,给这些没有家族势力的人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有寒门士子的存在,未来推行新的择官制度提供了支撑。
显而易见,这样的改变将会打破家族势力垄断官员人才的局面,对于遏制世族做大和裙带关系有着不俗的打击能力,也定然有人会反对,但也有人支持,支持者便是寒门士子,有人支持就不是问题了。
新的择官制度必然要伴随造纸术同行,这些都是后面的布局了。
……
第96章 赏罚二柄()
——
随着来自天下列国的寒门士子陆陆续续来到卫都城朝歌想要谋求个一官半职,其结果便是进一步挤压卫国世卿世族的生存空间,反又不敢反,想要暗地里阴奉阳违现在又有外地人跟你抢饭碗,卫国的老世族这一次是切身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从未有过的紧迫感。
卫峥不断的推出新策来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内有剧辛的法犹若利剑高悬头顶,外有面临来自列国寒士对他们头顶上的“乌纱帽”形成严峻挑战,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保住荣华富贵,不想丢官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恪守本分并为国君尽心尽力的办事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有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卫峥一步步对他们进行逼迫,同时又给他们留下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出路,老世族们不变也得变,不变就只能黯然隐退。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总揽贤士阁的苏秦这段时间异常繁忙,而付出的心血也终有回报,苏秦从贤士阁这边陆陆续续的为剧辛输送中基层的人才,有了外来人才入卫国佐士,夷灭六卿而产生大量空置的职位也逐渐被补齐。
尤其是地方的官职。
《招贤令》虽然没有求来如乐毅那等大才,但现在卫峥帐下根本不缺大才,文有苏秦、剧辛、姜牧、武有白起,卫峥本人也善于带兵打仗。
卫国暂时不缺高尖人才,急缺的是中低层的人才,《招贤令》正好解决了卫国的燃眉之急。
这一日,朝歌城尤为热闹,城内多处地点都汇聚了无数的卫国百姓。
“国君诏令,举国变法始于今日,凡我臣民今日起,知新法、尊新法,从新政……”朝歌东城一带汇聚大量的庶民百姓好奇的看着官府的吏员。
“卫国也要变法?”
“哎,老哥哥可知是何新法?”
“我又不是官家人,怎知新法?”
“哎,快看那是什么?”
汇聚成群的老百姓听了官家的话顿时开始议论纷纷。只见几个甲士取来一块硕大的锦帛悬挂在外,上面写着大量的文字,赫然便是新法的内容。
老百姓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都大字不识一个,但这并不妨碍把新法逐渐灌输道他们脑海中,那吏员旋即看向锦帛的开篇,大声念道:“……君侯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卫国要变,法必当先,法莫如一而固,万民以知之……”
随着吏员不断的朗诵法令内容,汇聚在周围的庶民百姓由好奇的面色逐渐变得心惊肉跳,眼神中乃至伴随着恐惧。
犯死罪者不是腰斩就是车裂,犯活罪者不是割手指就是割鼻耳,从那吏员口中而出法令中以刑止刑的暴力手段绝不是所谓草莽剑客身上体现的快意恩仇,而是整个国家意志的全面贯彻,法令中的每一个文字仿佛不是用墨水勾画形成的,而是淋漓的鲜血。
乱世用重典,新法中的“罚”无不在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神,寒冷的刺骨。
但紧随而至的“赏”顷刻间把所有人从那彻骨的冰山中拉入了烈焰之内,几乎每一个平民听闻者的心开始火热起来,而人群中不乏一些贵族,这些人和庶民百姓截然相反,他们仿佛堕入了另一个冰窟之中。
废井田制、广分均田;军功激赏制。
而军功激赏制度明确申令在战场上杀多少敌军士卒、甲士,就能相应的换多少赏赐,换多少富贵。
吏员刚刚把这两条法令读出来,几乎每一个庶民百姓都把兴趣盯在了军功上面,废了卫国从西周延续至今的井田古制,采用的新法制度,庶民百姓并没有得到多少田亩,一个壮年明明可以种三十亩地,但分得的基本土地却没有那么多,同时也刚好吃不饱也饿不死。
大有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跟废不废井田制对庶民百姓没有多大的利益增收。
但紧随而至的军功激赏制度一出来,瞬间让老百姓们的眼睛迸发精光,这条法令无不在向每一个老百姓发出强烈的信号:想要更多土地?想要富贵?跟随国君去打仗!然后用军功换土地!
战国!战国!天下战国这个时代,不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