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运的是,一位善良的老农救了他。老农无妻无子,将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将他拉扯到十几岁之后,老农因为劳累过度,积劳而死。老农一生都是佃户,自己无田,死后,除了一间茅草屋,什么也没给他留下来,于是,他再一次地开始了在江湖中的漂泊转徙。
然而,江湖多风雨,一个什么凭借都没有的少年想要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比什么都难。无奈之下,他投入了道门,当了一名砍柴做饭的小道士,聊以为生。
他投身的道观很小,就他和师父两个人。闲来无事,老道人便教他一些经戒、斋仪、打醮之类的手段。后来,师父老死了,便将整个道观留给了他。随着道教逐渐被统治者所重视,他的道观里的香火也越来越好,生活日渐富足起来。可是每晚数完钱躺下之后,他总是想起自己母亲被处死,自己被赶出家门的那一幕一幕。他知道,自己心里还有一个结,一个成为秘者的梦想。
当他的钱财攒得足够多,他终于背起了行囊,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小道观,再次来到了江湖之中,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岁了。
与往日不同的是,江湖之中多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帮派,整个江湖的势力得到了重新而有效的划分,因此,江湖中也安定了很多。方连的师父在江湖中游历了许久,竟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故。当然,他穷道士的身份起到了成功地掩护,一是看他没钱,二是江湖中一直都流传着不招惹道士、和尚和女人的说法,所以没有哪个匪徒喜欢对他动手。
游历期间,他曾经回过自己的家族一次,当然只是在家族附近转转,没有人认出他来。经过打听,他知道,自己那暴虐的父亲因为得罪了一个秘界的大门,早已在一次争斗中死去,自己的弟弟如今已经做了族长,却没有报仇的打算,只是不断地挥霍着所剩不多的家底,家族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已经沦为某个秘界小门的附庸。不过,这样的一个家族现在却更加跋扈,绝对不可能容得下他这个所谓的废人。于是,他在祖居前转悠了一圈并祭拜了母亲的孤坟后,又黯然离开。
江湖夜雨十年灯,不知不觉,他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他遍访名山大川,也曾遇到一两位半吊子的秘界。可尽管收了他的财务,可这些人都对他无法凝聚秘旋的事实无能为力。成为一名秘者的梦想就像是晴日里蒸腾的水汽,离他越来越远。
当他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在江湖中漂泊了二十年,已经两鬓星星,华发苍颜了。对于这样的漂泊,却还是乐此不疲。不过,他游历的重心却发生改变,以往是对秘界的痴迷,如今却变成了单纯对自然的欣赏,对风物的热爱。没有钱了,便以算卦卖字为生,倒也自得其乐。
自己幼年的遭遇,为他造就了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五十岁之后,他在游历的路上陆续收养了三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方连是第一个。第二个也是男孩,名叫吴振,第三个则是女孩,名叫上官敏。虽然方连跟随师父稍早,但是年龄却和吴振一样,只是比上官敏稍长两岁。
方连的师父带着三个收养的孩子继续浪迹江湖。由于添了三张等饭吃的嘴,他们的生活清苦了许多。但是,方连的师父却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毕竟,他一生中除了六岁之前的日子,竟然没有享受过任何天伦之乐,如今有了三个孩子整日在自己的身边嬉闹,觉得十分开心。三个孩子自从走到一起之后,也是互助互爱,结成了比亲兄妹还深的感情。
为了三个孩子的发展,方连的师父教会了他们识字,还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请人教他们武艺。三个孩子也由衷地尊重和感激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恩人,虽然他们名为师徒,实则情同父子、父女。
第404章 往事二
三个孩子渐渐地长大了,吴振和方连都相继成为了大小伙子,上官敏更是出落得如同花一般。此时,他们的师父已经老了,那颗向往成为秘者的梦也慢慢地彻底磨灭。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了三个孩子身上,梦想着早一天让他们成家立业,过上稳定的日子。实际上,两个小伙子都偷偷地喜欢着他们的师妹。可是,两人之间情同手足,都不愿意表白,心里都觉得师妹喜欢的是另一个。虽然自己心中十分苦涩,但是也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哪怕是师妹喜欢的是自己,一旦说出来,也伤了另一个人的心。就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误会中,三个人之间的感情慢慢地增添了一丝悲剧的色彩。不管结果如何,都会有一个人受到伤害。
在他们的师父老得快要动不了的时候,三个徒弟商定,要一起带着师父游一游他一直希望去的北方大草原,然后四人找个僻静的地方隐居,三人共同侍奉师父,让他安享晚年。
北方大草原属于北汉,但却与蛮人生存的极北之地接壤。极北苦寒,少有树木,无法耕作,放牧也只能在苔原之上,因此常有蛮人在此出没掳掠。另外,这里还有生活在荒漠的黑蛮国人往来。所以,北方大草原虽然丰饶,但并不太平。师徒敌人一路行去,虽然兴趣盎然,但是也战战兢兢。好在一路虽有纷扰,但是都无惊无险。
他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白云湖,这是草原上最大的湖泊,号称北方大草原上的明珠。这里风景秀美,令人心旷神怡。在无边宽广的白云湖的中间,则是一个巨大的岛屿,岛上是整个北方大草原上最大的山——白云山。相传,当年白云湖的土都堆在了一起,才形成了这样一座高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白云湖才这么大。
上官敏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刚刚学到的民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白云山不仅方圆极广,景色优美,相传还有仙人隐居在其中,这里常被大草原上的人们称为离天宫最近的地方。三人的师父一直梦想着去这里一游,可是他年轻力壮的时候,南唐和北汉常年开战,不能前去。再后来,北汉又与蛮人开战,北汉皇帝亲自驾临白云湖畔指挥,所以,他再次没有成行。如今,两国关系和好,北汉国内太平,他却老了。好在三个孩子能为他完成心愿,他十分高兴。
在山上游览,三人都十分尽兴。此时正值盛夏,整座山云雾缭绕,植被众多,很有仙家气派,更兼林壑优美,蔚然神秀,使人悠然往返。当师徒四人登上白云山绝顶之时,正是满天星斗的夜晚,站在此地,头上星光灼灼,几乎触手可摘,借着月光远眺,一览草原各部落,令人意气风发。师徒四人笑谈至深夜,方才尽兴而返。谁知道下山的路上,天公不作美,忽逢大雨,师徒四人躲进了一个山洞,却迎来了彻底改变四人命运的一件事。
在山洞躲雨的时候,自小就静不下来的方连因为蝈蝈的叫声大,睡不着觉,便在洞中的石缝间翻腾,想抓住不停鸣叫的蝈蝈。谁知道,他无意中打开了一个机关。狭小的空间里面有一具白骨坐化在蒲团之上,另有玉匣一个。
三个徒弟有点恐惧,倒是年迈的师父很冷静,毕竟他出自秘界世家,虽然最终没有凝出秘旋成为秘者,但是几十年游历江湖下来,也是见闻广博。一看到眼前的情景之后,他敏锐地意识到,蒲团上的这个人极有可能是在此闭关坐化的秘者,而且很有可能是练功时走火入魔而死的。至于玉匣中的东西,便一定与秘者的修炼有关了。毕竟这里是白云山,不会有个平头老百姓无故死在这里。
方连的师父马上将玉匣收好,将石洞恢复原样,连夜冒雨带着三个徒弟下山。
师徒四人晓行夜宿,不敢停留,一口气过了潘江,进入了南唐的地界才长舒一口气。当晚,师徒四人小心翼翼打开玉匣,发现里面有一丸火红色的丹药和一本破烂不堪的小册子。方连的师父翻看了一会小册子后,不由地欣喜若狂。原来,小册子里记载的竟然是中古时的秘术。再看册子后面,有用血写成的一段文字,乃是洞中坐化之人所写。
原来,这人与一位秘者朋友同游白云山,一起发现了这个玉匣,里面放着一丸丹药和一本小册子。册子乃是中古时期的秘者传下的,丹药旁附有一张纸,上面写有服食丹药的注意事项。二人得知,这丹药名唤火龙丹,虽然实际上与龙无关,但也是用一种极为罕见的火蛇的内胆辅以各种珍贵的药材炼制。由于火蛇内胆的燥热早已被药材中和,所以可以被普通的人直接服用。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让凡人直接凝出秘旋,成为一个秘者。唯一的要求是,要想凝出秘旋,服食丹药的人不能是虚性体质。一丸丹药尚且如此,小册子中的秘术就更不用说了,一定也是极为厉害的秘术。
二人有此收获,都是兴高采烈,相约下山喝酒庆祝一番后,再考虑两样东西的分配问题。这人在喝酒时,趁朋友不备,用秘器伤了自己的朋友,卷起两样宝贝便飞速地逃回了白云山,躲到洞中藏了起来,希望在这里偷偷服食火龙丹,再修炼成小册子上的法术,以便称霸天下。谁知道,他修建好自己的机关,盘腿坐下后,才发觉朋友早已事先在酒里下了剧毒。自己这一路狂奔,毒素竟然已经随着秘力布满全身,竟然是个必死的结果。
想到这里,这人大恨自己的贪心,觉得在发现这两件东西后直接将他们送给朋友,便没有了这杀人之祸,可是想到朋友,又满是不甘,觉得朋友先在酒中下毒,是他先对不起自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人精神忽然错乱,就是想不明白是自己不仁还是朋友不义,因此,将自己的遭遇和疑问写在了小册子后,溘然坐化,留待后人解答。
第405章 往事三
方连的师父手捧着中古时期的丹药与密卷,看着眼前三个乖巧伶俐的孩子,在垂垂老矣之际,年轻时的梦想竟然再度复苏,而且很快生根发芽长出枝叶,占满了他的心灵。自己老了,哪怕是强行凝出秘旋,也没有多少提升的空间。可是,自己不行并不代表眼前的三个孩子不行。
他本来就一直心忧于三个孩子的前途。自己现在已经囊空如洗,三个孩子还都没有成家立业。他早就看出了吴振和方连都对上官敏饱含情愫,可是感情这个东西,一旦与三角或者多角扯上关系,哪怕是智者,也难以应对。可是,若是三个孩子有一个能够去修炼,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哪怕是上官敏去,吴振和方连两个大小伙子也不愁找不到媳妇,而且凭他们的能力,在江湖中立足还是很有余地的。若是两个小伙子能有一个去修炼,那便更好了。若是他们能够在秘界有那么一点成就,不仅孩子的前途有了着落,能够让自己心里踏实一些,还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一生的夙愿。
可是,到底将这个机会给谁?他又踌躇起来。成为一名秘者和做一个凡人,那可是绝不相同的命运。而三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优秀,给了一个,都是对另外两个不公平。另外,服食丹药的人不能是虚性体质,这个也需要鉴别一二。
人的体质分为三类:平和体质、虚性体质和复杂体质。其中虚性体质又分为阴虚和阳虚。俗话说“虚不受补”。因为丹药中蕴含着太多的热力,即使这些热力已经很平和,可不算是阳虚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