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鞑靼骑兵本就不善攻城,越拖到后来,阿克曼的防御越巩固,自己平定的难度也就越大。
所以,伊始兰·格莱伊认为现在就应该立即进兵阿克曼,打乱muhǎnmodé·格莱伊和巴耶济德的防御部署。
伊始兰·格莱伊可汗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乌曾贝伊和巴伦贝伊,这两位是伊始兰·格莱伊最忠诚的拥护者,推翻muhǎnmodé·格莱伊的谋划就是在这两个人的帮助下完成的。
听完伊始兰·格莱伊的话,年轻的乌曾贝伊率先说道:“伟大的汗,你是智慧的化身。”
这番马屁,无疑是代表乌曾贝伊对伊始兰·格莱伊计划的支持。
伊始兰·格莱伊笑了起来。他并非不知乌曾话里马屁的成分,可是他却很享受这样的吹捧。
伊始兰·格莱伊又看向了年迈的巴伦贝伊。这位老贝伊在伊始兰·格莱伊的父亲在位时期就为汗国效力,是真正的老臣,并且德高望重。
“汗,”满脸白胡子的巴伦贝伊说道:“我们的确应该派出一支部队在大军进发前赶往阿克曼扰乱敌人。可是这件事情不应该由汗你来做,我认为派出一名贝伊带领数千兵马即可。汗您还是应该在此等候所有汗国各地王公贵族的到达,毕竟这是您继承汗位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也是您即位以来第一次召集汗国的所有贵族。”
***·格莱伊明白老贝伊的意思。自己继承汗位不过数月的时间,虽然得到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的承认,可是却还没得到汗国各地贵族正式的立誓效忠{每位克里米亚可汗即位,汗国的贵族都要汇聚到贝格齐萨莱向新可汗宣誓,伊始兰·格莱伊由于匆忙发动政变,几个月来又一直忙于镇压都城内地反对者,所以一直没有进行此项仪式}。这一次自己以可汗的名义召集汗国的贵族参加远征,正式一次举行即位仪式的大好机会。odé·格莱伊就成了真正的废汗,再无威信可言了。
“还是老贝伊您考虑周全。”伊始兰·格莱伊赞道。
巴伦贝伊坐着的身子微微屈身,谢过了可汗的赞扬。
如此一来,伊始兰·格莱伊最终决定由乌曾贝伊率领三千牧人兵先行,扫荡阿克曼周边。
当然,过分的劫掠同样也会造成伊始兰·格莱伊所率领的大部队补给匮乏,所以伊始兰·格莱伊专门给予了乌曾贝伊一份“箭筒钱”,并在地图上专门划定了几块区域分配给乌曾贝伊,以避免自己行军路上征集不到物资。
克里米亚鞑靼战士继承了他们蒙古先祖的优良传统。他们随身带的食物不多,在极端条件下,8磅烤过的小米和少量的奶酪和熏肉就是他们单兵50天的随身口粮。在做出决定的当天下午,乌曾贝伊便带着三千牧人军出发了。
而在阿克曼,彻辰也准备登船前往卡法。
克里斯蒂娜在码头上和他告别。这一次。彻辰只带了法蒂玛和黑森子爵以及一百雇佣兵,其他的人都留给了克里斯蒂娜。
之所以将绝大部分的人留下,也是源于对阿克曼防守的不放心。毕竟要面对超过五万的牧人军,阿克曼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比起彻辰的紧张,克里斯蒂娜倒显得轻松很多。
“放心吧,姐姐知道分寸的。我去看过巴耶济德汗的仓库,里面堆满了粮食和huoyào,足够我们使用半年以上的。我还在里面发现了六门火炮,虽然是老式的弗朗机,拿来对付没有火炮的鞑靼人应该是够的了。再说,如果真的事不可为了,我们还可用从海上撤退。”
“阿克曼还有火炮?那为什么他们进攻码头的时候没有使用?”彻辰惊讶道。
佣兵团的战车虽然能够防御子弹和弓箭,可却挡不住炮弹,哪怕是xiǎokoujing的火炮炮弹。如果当时这些鞑靼人用弗朗机炮轰开一个缺口,哪怕不能攻下码头,在码头的黑森雇佣兵们伤亡绝对不会如此的轻微。
对与这个疑问,克里斯蒂娜也想不明白。她只能归结于阿儿浑米儿咱太托大了。
其实,巴耶济德汗和阿儿浑米儿咱托大轻敌的确是原因之一,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缺乏使用火炮的技术人员。巴耶济德汗以为dǎpào就像使用火枪般的容易,可却没想到,要将炮弹打得远、打得准,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是做不到的。而克里米亚汗国普遍缺乏这样的人才,他们一直是借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炮兵作战的。
彻辰、法蒂玛和克里斯蒂娜等留在阿克曼的同伴互道了一声珍重,便登上了前往卡法的帆船。odé·格莱伊复国的任务。
而在千里之外的华沙,另外一场战争也正在慢慢地拉开序幕。
第四百二十一章再战华沙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正当彻辰扬帆远航,前往卡法的时候,在华沙城下,卡尔十世以及弗雷德里克·威廉选帝侯的军队正与卡齐米日国王率领的波兰共和国的军队展开一场空前的大会战。全本小说网;HTTPS://。m;
在夺回华沙后,卡齐米日国王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授予了吕保玛茨基共和国大元帅,也即是伟大王冠盖特曼的头衔。获得了这一职务,吕保玛茨基基本相当于全国军队总司令了,他的权势威望仅次于国王本人,并拥有了如下的权力:
一、在和平期间留在首都华沙参与政治,负责保护军队的利益和策划军队战略。
二、策划和指挥军事行动;
三、招募和组织训练常备军和雇佣军;
四、监督已注册加rulián邦的扎波罗热哥萨克人和哥萨克酋长,哥萨克酋长被伟大王冠盖特曼任命,任期两年{这项职权随着哥萨克的叛变,已经有名无实了};
五、随意提名和晋升官员;
六、选择军队从哪里征收军需;
七、监督军队财政包括军饷;
八、完全掌控军事法庭,可以颁布军规;
九、承认所有文职人员对军队的投诉并给出赔偿;
成为伟大王冠盖特曼意味着吕保玛茨基大元帅已经是无可置疑的共和国的二号人物,即便是国王也需要敬他三分。而他的权力还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伟大王冠盖特曼还可以直接派遣使者前往邻国,以获取最新的外交情报。虽然理论上伟大王冠盖特曼无权命令王家卫队或国王的直属军队,但通常后者都很自愿的听从前者的调遣。
也正因为如此,卡齐米日国王在授予了吕保玛茨基这一职务后,又马上授予了萨佩加和恰尔涅茨基二人领地王冠盖特曼的职务。
领地盖特曼又叫“菲尔德盖特曼”,是仅次于伟大王冠盖特曼的。而领地盖特曼的权力虽然没有伟大王冠盖特曼那么大,但却在战争期间可以主要负责某一边境或某一地区的全权军事行动。
这在明眼人一看,就是国王在分吕保玛茨基的权力了。
萨佩加统领和恰尔涅茨基总兵同样都是战功卓著的军人,而且卡齐米日国王如此举措也并非对吕保玛茨基违背了自己当初的承诺,并且在收复华沙,国王声势高涨的今时今日,吕保玛茨基即使心中有怨言,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不过,自那以后,吕保玛茨基每天都在手上玩弄着他在任职时得到的那把被称为布拉瓦的圆杖,这柄圆杖是作为大元帅最高军事权力的象征,当然特殊情况下也能用它砸碎敌人的脑袋,效果拔群。
波兰共和国一方,对此次以波兰共和国的主力与瑞典—普鲁士联军决战,在以卡齐米日国王为首、三盖特曼组成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中,恰尔涅茨基总兵是极不赞成的。这位共和国的名将早在夺取华沙前就曾建议卡齐米日国王,在卡尔十世率领大军返回后,共和国应该主动地放弃华沙,并做大踏步的后撤。
恰尔涅茨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在士兵的素质和将领的指挥能力上,共和国和瑞典王国是存在很大地差距的,想在一场主力会战中打败卡尔十世是很难很难的。共和国只有以空间换时间,将敌人拖入到人民战争的g大海,用游击战术消耗瑞典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败瑞典军队。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号召:“只要还活着,就应当骑上马{去打击敌人}。
在以往,卡齐米日国王或许会赞同恰尔涅茨基的建议。可是华沙的收复却让卡齐米日国王和吕保玛茨基元帅等人的自信心膨胀了起来。甚至连萨佩加统领也认为,将瑞典人赶回到斯堪迪维亚纳半岛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他们以三比一否决了总兵的建议,转而做出了在华沙城下给予卡尔十世以决定性的打击的决定。
在自己的方案被否决了之后,心忧国家安危的恰尔涅茨基又先后去找了路德维卡王后、波托茨基和雅努什三人。恰尔涅茨基希望通过三人的影响力劝服卡齐米日国王改变主意。可这三人出于各自不同的理由反过来劝说恰尔涅茨基,说卡齐米日国王和两位盖特曼做出的在华沙城下决战的策略是正确的。
这其中,波托茨基告诉恰尔涅茨基,丹麦、奥地利、沙皇俄国等国都为共和国收复华沙发来了恭贺的书信。波托茨基老大人相信,只要共和国再取得一次胜利,这些国家一定会站到波兰共和国一边,对瑞典人的包围网就能形成了。
眼见自己说服不了任何人,恰尔涅茨基只得落寞而去。
毕竟在历史的任何时候,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一方的。
也因为恰尔涅茨基的反对,卡齐米日国王将其排斥出了华沙之战的名单中,而将其派给了吕保玛茨基元帅,去阻击由立陶宛方向而来的布拉厄·威兴斯堡。
卡齐米日国王留下了对自己忠心耿耿却是立陶宛大统领的的萨佩加共同分享击败卡尔十世的荣耀{想象中的},却派吕保玛茨基和恰尔涅茨基去阻击由立陶宛方向而来的布拉厄·威兴斯堡,其独占功劳的想法已是昭然若揭了。
对于卡齐米日国王分兵的这一决定,米哈乌骑士就直言不讳地对安杰伊和皮德罗说道:“我不知道国王陛下是如何想的,可是我们既然要在华沙城下和卡尔十世的军队决战,那么不应该把所有的力量握成一个拳头吗?布拉厄·威兴斯堡的大军是一支偏师,并且不到万人。可是我们却派出了两位名将和一万人的大军去阻止他。这些军人要是留在这儿该多好啊,我们将会拥有更多兵力。”
可是小个子骑士的话是人微言轻的。并且,卡齐米日国王作为一名政治家不仅要算军事账,还要算政治仗。让瑞典人的军队肆虐立陶宛,这是他在政治上所承受不起的。
波兰军队上层做出的主力决战的决定,无疑是称了卡尔十世的心意的,卡尔十世国王率瑞典军队的主力返回华沙,本就是旨在再次拿下华沙的同时,以此机会消灭波兰军主力。
他认为凭借着瑞典—普鲁士联军的2万大军,一定能够消灭波兰军队的主力,活捉卡齐米日。
虽然通过侦查和被卡齐米日释放的瑞典军官,卡尔十世已经知道此时波兰军主力已经在兵力上要强于自己了——在会战开始前,卡尔十世的军队总计有瑞典骑兵7500人,包括作为王牌的瑞典阻击枪骑兵500人,此外还有弗雷德里克·威廉选帝侯带来的黑衫骑兵5000人;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