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太子除去。
“我不信!你不可能用这么点花费就修好了御道,你在撒谎!”黄子澄气急败坏。
朱桂呵呵一笑,冲着石匠道:“你们取两块石头,也让黄大人开开眼界,好好看看,咱们是如何施工的。”
石匠领命,他们将两块石头撬出来,摆在黄子澄的面前。
黄子澄伏身看去,表面没什么,只是底下那一面坑坑洼洼,竟然是各种的碎石子,只不过这些碎石子不是散落的,反而被什么粘合剂粘在了一起。
“这怎么可能?”
黄子澄用手去掰,却没有掰动,但是掰不动不等于他不愤怒。
虽然他不知道朱桂用了什么样的粘合剂,可这是御道啊,御道上的采石长短规制,礼书上都有写。是可以用碎石子粘上充数的吗,简直可恶!
黄子澄伸手去抓朱桂,嘴里愤怒道:“你竟然敢用碎石子。走,咱们去陛下那里论理!”
没等黄子澄转身,而聂迈步走了过来,他微微一笑,“黄大人,我看此事不用惊动陛下了。”
任何事物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明代的宦官也是这样。明太祖朱元璋坐上大明王朝的交椅后,“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以历史上宦官祸国乱政为鉴戒,曾感慨系之地说:“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因此他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阶不得超过四品,政府各部门不得与宦官公文往来,等等。朱元璋仍不放心,又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十几个大字,以示震慑。洪武四年五月,有个宦官因久侍内廷,仗着老资格,议论政事,结果当天就被朱元璋打发回老家,下令终身永不叙用。
但是,宦官的发展,是不以朱元璋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当朱元璋不可能给武将重权,又很快发现大青巾与自家利益不一致。使用宦官便不可避免了。
比如朱元璋知道“西番”向来产马,曾派文官去买,但因使用的货币不同,买到的马很少。仅仅只有几十匹。
但是后来朱元璋派尚膳太监而聂、司礼太监庆童赍敕到陕西、河州等卫,向所属番族宣谕,命令他们卖马,给以茶叶。结果,这次得马10340余匹,交换出去的茶叶达30余万斤。这些马后来被分配给河南、山西、陕西卫所的骑士。
文官办事,朝廷不给钱,就买不到马。朱元璋派出太监,一分银子不花,就得了一万多匹马。
可想而知,而聂这个太监在老朱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黄子澄是文臣。文臣什么的,更加看不上太监,所以他一瞪眼睛,一点儿面子也不留道:“怎么不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十三皇子偷工减料,欺瞒耍诈,要是不严惩,国法何在?”
黄子澄直接便上纲上线了。
而聂根本不吃黄子澄这一套。
“陛下吩咐,是整修御道,并非重建。既然是整修,经过他们的妙手,御道已经恢复了原样,就应该奖励功劳才是,没有道理问罪!”
黄子澄自以为自己占有大义,但是而聂却知道朱元璋的心思:老朱的孩子只要做事,就是好孩子。至于做事的结果,朱元璋是不在意的。
知道朱元璋心思的而聂,不要说朱桂把御道修的似模似样。就是朱桂修的不成样子,仅仅是动了一下土。而聂今个儿也会维护好朱桂,因为而聂是太监,是皇帝的家奴,他只对皇帝负责。
至于对与错……呵呵,真就那么重要?小孩才论对错,大人的世界只有利益。
从洪武四年杀功臣杀到二十五年的大明,这都不懂的奴才基本上已经死光光了。
而且陛下也不是派自己一个人来,知道太监压不住文官,这不把刘伯温刘大人也派来了吗?
而聂看向刘伯温。
刘伯温自然知道今天自己来这的原因,所以他也笑着走过来道:“黄大人,这个约书是我和殿下订的,如今百废待兴,处处用钱,能节约物力,是最好不过的。我以为殿下巧思匠心,手段高明,实在是朝廷官吏的表率。”
黄子澄惊讶地看向刘伯温,他一直以为刘伯温也是文官体系,万万没想到刘伯温竟然会偏向非太子的皇子。
刘伯温一看黄子澄的惊讶,便猜到黄子澄想歪了。他就不明白了,朱元璋已经立下了太子,他们为什么还要搞事。比起诸皇子争嫡,为什么不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二皇子喜欢吃,就让他吃好了。十三皇子喜欢建筑,就让他干建筑队……这总比盯上皇位要好吧!
可惜,大明就一个刘伯温,所以他的智慧真就没人理解了。
而一边的秦王早忍耐不住补刀道:“没错,区区2万贯就能做好的事情,却要用20万贯,也不知道多少钱被人中饱私囊了,本王看这个才应该好好查!”
“啊!”
黄子澄脸色铁青,浑身颤抖。
很显然,面对刘伯温与秦王,他明显处在下风,而且朱桂把御道修好,狠狠抽了他一巴掌,打得还真疼!
黄子澄突然把头转向了朱桂,“好!好!十三皇子不合礼书,不按规制制石,其他人本官管不了,但本官食大明之俸,是必然上奏陛下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5章、太监能参一股吗
(全本小说网,。)
朱桂还没出声,秦王却又道:“老十三,不要怕他。一芝麻绿豆大的官儿,敢管咱们的闲事。就是叫父皇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元璋的儿子们很牛比,基本上没人怕文官。这秦王也是,他被夺过国,剥过宗人令,甚至朱元璋亲自召其回京骂他,但是那又如何,他一直故我。
不过按照历史,他的寿命已经不多了。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受命率领平羌将军宁正前往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征伐叛番,多有擒获,叛番畏惧于是投降。朱元璋十分高兴,对其赏赐甚多。朱樉在征伐过程中多次露宿山野时得瘴疠,同年三月,朱樉去世,年四十,在位二十七年。
黄子澄这时候的老脸一阵红,一阵白,一阵青,一阵黑,脖子都鼓起来了。
在文官的立场,再大的战功也不是对他们不敬的理由,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本就是儒学的处世观。功,永远是不能与对“我”的态度相比。即便是全国人民的大英雄,对“我”不好了,也是我的“寇仇”。
在黄子澄看来,如果不是有皇帝百般维护,秦王与十三皇子早圈养起来,而太监也敢瞎比比,真该打死……
总之他们对自己不敬,就是最大的恶,是应该“依法严惩”的。
而黄子澄从未想过,如果不是太子罩着他。他才早让人嫩死。
然而他不懂,“世界围着自己打转的世界”,又有几人舍得坏了它呢?哪怕明知道是虚假的。甚至如果真有人嫩死他,他也只会认为错的是世界,不是他。
沉默了好一会儿,黄子澄突然仰天大笑,红着眼睛道:“好,好!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得意到什么时候!”
说完,他转身上马,带着手下离开。
望着黄子澄的背影,秦王轻蔑一笑:“不知所谓!如果这是本王的属官,本王非抽死他不可。也不知道太子哥是怎么受的了的。”
黄子澄的身份,也就是太子属官,代表了太子,所以才听他瞎比比。所以他转身离开,自然也没人留他。连朝廷希望花小钱办大事的情况都不了解的蠢货,留他干什么?留下来恶心自己吗?
相反,没有了黄子澄添乱,其他人检查了御道工程,他们都很满意。花钱不多,只用了五百工匠,没有惊动百姓,就把工程做好了,应当给朱桂记上一功。
“说吧,小十三,要什么赏赐,本王去和陛下讨要。”秦王拍胸脯保证道。
朱桂笑了笑,说:“二哥,我与父王是订了约书的,拿钱做事,干干脆脆,怎么能再要赏赐呢!不过……若是觉得我们做的不错,能不能给写两句话,几个字就行。”
检查的细节自然是手下人在做。大佬们只要听下结果就好。所以一边等结果,一边闲聊的功夫,朱桂已经知道对面三人的身份。知道王袍的是秦王,太监是而聂,文官是刘伯温。
这三人,前两个还无所谓,但是刘伯温,朱桂还是很有兴趣的。
刘伯温原名刘基,是明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诸葛亮差不多,他开始也是隐居的,还是朱元璋请他出山,才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关于他是如何触怒朱元璋的故事咱们不过多赘述,朱桂关注的是他的那四大预言。
1、烧饼歌。别看这《烧饼歌》名字平平无奇,其实他预测了明朝往后发展的轨迹,总共40多首歌,基本上与之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完全吻合……
2、金陵塔碑文。这金陵塔碑文其实也蕴含着对未来事件的预测,关乎到后来的几次大战,全部应验。
3、铁冠数。说的是关于刘伯温与铁冠僧人的对话,关于王朝更替要历经二百七十劫。
4、救劫碑文。说的是未来将要发生的种种灾难,也几乎全部应验。
不管刘伯温是怎么办到的。以系统的能力,朱桂相信只要可以收集到资料,点亮玄幻侧的技能,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而聂听了,皱眉头道:“殿下,你让我们写什么?”
只不过朱桂的要求太奇怪,三人有的听,没的懂。
“就是写你的评价,觉得我们做得怎么样,哪里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全都写下来,下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朱桂当然知道他直接开口要,刘伯温恐怕不会给,就是他要拜师,刘伯温估计也不会答应。所以今天说什么,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了,以及留下一个好印象。
听朱桂的话,而聂写的是“聪慧有礼”,秦王写的是“治财有物”。
一看就知道,而聂在拍马屁。秦王在瞎写什么几巴的大实话。
倒是刘伯温公道,写的是:匠心机敏,进展神速。
写完,他递给朱桂。
“这样行吗?”
朱桂看了看,笑着说道:“多谢刘大人好评。”
说完,朱桂扭头,把三份评交给了手下工匠,吩咐道:“去,给裱好了,挂在咱们的客厅里,回头谁再来谈生意,就让他看看大人们的评价!”
手下人立刻笑嘻嘻点头,“请殿下放心,就冲着这些字,也要涨一成工钱!”手下人扭头跑了。
朱桂已经暗示的近乎明示了。作为朱元璋的谋主,把实力最弱,长的还溘渗人的朱元璋送上皇帝宝座的刘伯温,瞬间便明白了朱桂的打算。
刘伯温一直觉得自己脑袋足够聪明,数一数二,可就在眼皮子底下,愣是让朱桂给坑了八个字,老脸无光啊!
更重要的是,他这是头一回发现十三皇子的厚颜无耻。这样的事,也干的出来?
刘伯温仰天长叹,这一世英名就给朱桂毁了!
倒是而聂,他微微一笑,这个十三皇子,还真是个妙人。
对太监这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