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算对当地当地官府做出了贡献。
田州长站在山头眺望着,这边几万亩桃园,那边几万亩枸杞,都是一望无垠啊。仿佛看到了几年之后,硕果累累,财源滚滚。
陪同田州长视察的,还有红水县的两位县官,和桃花仙公司的秦伟民和姜海波。
去年引进的项目,今年就看到了收获,高兴啊。
田青山:“咱们公司,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州里解决的吗?”
秦伟民看了姜海波一眼,然后对田青山说:“缺人啊。棉花的采收和花生的采收,都集中在一起了,需要大量季节性临时工。”
田青山看向了石光南和丁长河,说道:“这是好事啊。你们红水县如果解决不了,我就从别的地方调人过来了。”
丁长河看了石光南一眼,赶紧说:“我们红水县自己能解决,能解决。今年主要是估计不足,明年一定及早调度安排。”
上泉乡和下泉乡的村民,很多都成为了桃花仙公司的正式员工,再招临时工,的确比较难。主要是秋收季节相对集中,各家各户也都忙着自家田呢,没什么富余劳动力了。
金秋十月。
收获的季节。
国庆节,是桃花仙公司最忙碌的季节,各地公司都没有安排放假,反而加班加点地干活。
李东文回到了凉州,也加入了劳动的大军。
金珠传说
第452章:劳动最美(求月票)
国庆节。全本小说网,HTTPS://。m;
凉州武安桃花仙农场正在进行秋收。
张红霞正在组织各个大队和各个小队,开展秋收劳动竞赛,主要竞赛项目是摘棉花和拔花生。
李东文看着大家紧张繁忙地劳动,一时心血来潮,也加入了拔花生比赛。
老板愿意玩这个,下属们自然是积极配合。张红霞安排了一组中层和基层的领导,和李东文一起竞赛,还给李大老板上了劳动保护,一副白色线手套。
沙土地的花生,比较容易拔,但不能太用力,拔断了花生秧,花生就留在地里了。
花生垄是比较宽的,有一米多了,每个人卡着一垄地站好,张红霞一声哨响,比赛开始。
李东文也没客气,甩开膀子就开始拔花生。
拔出来的花生是连着花生杆的,放在地里晾晒两三天,摇一摇,能听见花生的声音了,就算晒干了,然后再运出去,摘花生。
李东文尽量压着速度,一个小时不到,就拔完了五百多米长的一垄地,甩出大部队好远。
张红霞一直跟在李东文的后面,检查着竞赛质量,发现没有一株花生是拔断了的,而且拔出来的花生秧,排列得整整齐齐,分布均匀。
“您这是练过?专业拔花生的?”张红霞很是好奇。
后面这一组人很是沮丧,本来想在老板面前露个脸的,结果被老板完虐了。有人甚至怀疑,老板拔的那垄地,是不是提前安排好的,已经拔过了一遍。
李东文拔完一垄地,也就没心思在这里虐菜了,起身去了渡假村。
国庆的游客,比五一又多了一些,很多吃货都是慕名而来,到这里贴秋膘来了。
深秋的瓜果熟得越发甘甜,尤其是葡萄和哈密瓜。鸡肥鸭肥牛羊肥,鱼鳖虾蟹也肥美,连老倭瓜都熟透了,红的透亮。
大雁陆续南飞,野鸭和鸳鸯也开始迁徙了,湖面似乎清静了一些,饲养的麻鸭和大白鹅,有一种收复了领地的感觉,肆意地追逐湖里肥美的鱼虾。
燕子飞走了,成群的麻雀尽情占领天空,青稞地是它们的最爱,它们肥的已经飞不高了,飞一会就要停下来。
李东文有些怀疑,松鼠和夜枭那两只惫懒的家伙,并没有恪尽职守。
将近晚饭的时候,有两个大吃货来拜访李东文,省地电公司的老总耿树江和总工曹工。
“晚上吃点羊肉?”李东文客气了一句。
“可别吃羊了,吃一秋天了,来点湖里的吧。”
鱼鳖虾蟹,做法简单,虾蟹清蒸,老鳖炖汤,鱼嘛,可烧可炖可蒸可煎,一桌湖鲜很快就弄好了。
葡萄酒还没有酿好,还是喝桃花仙酒。
酒过三巡,几个人边吃边聊着。
耿树江剥了一只虾,说道:“咱们的风电厂,开始赚钱了……省里很重视,也很支持,希望再接再厉,扩大战果……”
曹工也剥了一只虾:“红水县的农电电网,我们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明年就可以切换过来……”
李东文拆开一只螃蟹:“省里支持,那你们就干呗……”
耿树江也扯过来一只螃蟹:“省里的支持,哪比得上李老板您的支持……”
曹工也扯过来一只螃蟹:“我们想请李老板再选一个发电的地方……您只要选好了,土地我们负责搞定,建厂我们还是合资,我们已经搞定了建行的贷款,这回是真金白银地出钱,不用发债券了……”
耿树江掰下来一只螃蟹腿:“咱们还搞风电,风电赚钱啊……”
地点我来选?地点还用选吗?
随便哪里,只要够大就行,无非布个阵嘛。李东文很想这样说。
李东文剥开一只螃蟹腿,蘸了点酱料:“找机会吧。”
曹工捏着一条螃蟹腿,一愣。
怎么能是找机会呢?不应该是找地方吗?这和机会不机会,有啥关系?
曹工:“我们也找了几个风大的地方,但都不是很稳定,季节性变化很大……要不,您什么时候有空,帮着看看?”
李东文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琢磨着哪里还缺电。想来想去,好像各个公司都有电用了,没什么缺电的地方了。
嗯?甘州?对!甘州!
怎么把那个地方给忽略了呢?
“甘州,我两个朋友,在那儿搞了个铁矿,那里风挺大的,改天有空去看看。”李东文说道。
曹工一听,赶紧放下螃蟹腿,说道:“甘州那地方,我们考察过,是有风,但是,季节性很强,冬季和春季风大,夏季和秋季就差不少。”
李东文一听,这是不信任啊。
“要不这样,我和几个朋友,先弄个自备电厂试一试……”
耿树江一听,这样好像更稳妥,就说:“也好。如果搞成了,我们省地电收购51份。”
“那如果搞不成呢?”李东文放下酒杯,看着这俩货。
是啊,搞不成,投资难道就当大风刮跑了吗?
地电公司也是国企,不是民营私企,国企投资都是需要评估的,决策失误是要连累官帽子的,谁也不愿意担这个风险,当然是收购现成的,更安全。
吃现成的,这就相当于把风险都转嫁给别人了。
但是,这俩货又都身在体制内,干的是公家的活,赚的钱也不能落自己口袋,赔了钱却要担责任,冒这么大风险,好像也值当。
耿树江弱弱地问了一句:“甘州那地方,搞成的几率有多大?”
李东文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说道:“患得患失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便有百分之一成功的几率,也有可能成功……即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几率,也有可能失败,不去做,谁又说得准呢?”
“唉……”
耿树江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仿佛身不由己。
李东文悠悠地说:“不过,万一我们搞成了,到时候收购价,可就是我们说了算了……你们不买,我们可以卖给国电,甚至直接卖给北网……”
“你,你这……”
“你……”
这俩货显得很为难,憋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风电厂尽管建设快,但没个一年半载的,也建不好,这事也急不来。
三人又喝了一会,就散了。
刚送走了地电的两位老总,甘州就传来了消息。
瞌睡来了,枕头就跟着来了。
第453章:2000亿的矿(求推荐)
电话是乔山打过来的,铁矿的已经一边勘探,一边开采,邀请李东文去甘州指导工作。全本小说网,HTTPS://。m;
甘州的裕县,安平矿业帮着圈了1000平方公里的地,桃花仙公司一直没有派人去打理,也不是个事。
甘州已经进入冬季了,这个季节,去了也没啥事可干,但迟早要派人去的。
派谁去呢?
李东文看着甘州的地图,自家距离那里最近的公司,就是凉州公司了。甘州和凉州相邻,位于凉州西面,但是,武安和裕县,并不接壤,距离还不近,还有一千多里呢。
李东文放下地图。如今已经是大老板了,不能啥事都自己操心。
“那个,小周,你通知张红霞过来一下。”
张红霞很快就赶来渡假村:“老板,您找我?”
李东文扯过来地图,说:“公司在甘州,又拿下了一片地,1000平方公里……你从凉州这边,抽调一些人手,先组建一个工作组,去熟悉一下情况。”
1000平方公里?150万亩了,可不小啊!
张红霞问:“什么时候出发?”
李东文:“我明天先去,你组织好队伍,随后出发。”
凉州公司,虽然人多,但也才成立三年多,还是新公司,领导干部到处都缺,现在又要抽调人手,张红霞也有些不舍得。
李东文到达甘州裕县的时候,谢安平已经提前到了。
安平矿业的这座铁矿,虽然是在镜铁山核心矿区外围的外围,但李东文在当初选址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交通问题,就选在了大路边上,十分便利。
镜铁山矿区已经开采多年,道路早就修建好了,甚至支线铁路都修了,从矿区直达钢铁厂。
安平矿业这个矿区,尽管没有铁路,但距离钢铁厂也不远,几十公里的路程,两个多小时,大货车都能跑一个来回了,节省了很多运输成本。
“这个矿,勘探结果已经出来了一部分……吸取上次铜矿的经验教训,我们只勘探了一小块面积,没敢往大里搞……”乔山跟李东文和谢安平说。
“什么结果?”谢安平迫切地问。
谢安平扯过来一张图纸,指给两人:“就这一平方公里,下面全是铁矿……埋藏很浅,只有三十多米,十几层楼高吧……”
“储量呢?测算出来没有?”谢安平又问。
乔山望着谢安平,笑道:“你着什么急,矿就在这里,又跑不了……矿脉厚度超过了100米,你自己算吧。”
“我算个毛线,别卖关子了,快说结果!”
“咱们的铁矿石,品位在65以上,密度在4以上,保守估计,储量有4亿吨。”乔山得意地伸出了四根手指。
4亿吨,是个什么概念,谢安平一时有些发懵。
“铁矿石什么价格?”谢安平接着问。
“咱们这个品位的,绝对是精铁矿了,现在的价格,最少能卖到每吨500元。”
每吨500元,4亿吨,2000个亿?
“沃靠!两千个亿!真的假的!?”谢安平有些激动。
乔山说:“别高兴太早……这2000个亿,至少要交1000个亿的税,开采成本也要500个亿,利润也就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500个亿,也不少了……”
乔山又打击谢安平:“你以为一天就能赚500个亿吗?起码要开采二十年,甚至更久,每年也就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