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谷县长微微一愣,“水窖?你确定这不是水库?”
开什么玩笑,你见过这么大的水窖?这是你这水利局长给出的定义?
于局长也是苦笑,“桃花仙公司,当初申报的时候,是叫水窖。申报水库的话,咱们县里没权利批啊。”
谷县长:“这个,不是修建在河流上,能不能算是人工湖?”
于局长:“这么大的湖,这么大的蓄水量,客观上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迟早要上报的。堰塞湖也是湖啊。”
于局长只是个科级干部,这么大的安全隐患,他的小肩膀肯定扛不住的。
当初之所以审批能通过,是因为大家谁也没想到真有这么大的蓄水量,以为最多也就是个大点的水池子,能有多大事。现在看来,不上报是不行了。
得知这么大一个隐患,谷县长也就没心情再视察了,赶紧带领一干人马回去想对策。
桃花仙公司的“水窖”,已经拿到建设批文了,县里批过了,验收也验收过了,责任就不能归人家企业了。
当然,验收的时候,还是个干坑,没有蓄水。
谷县长和于局长等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还是先上报州里,让州水利局也一起帮着抗雷,咱们实话实说,请州里下来考察。
“东华州长好,我是谷春吉。我们县新修建了一批水窖,想请您和水利局的领导来视察一下,您看什么时候方便……”谷春吉拨通了庆州州长岳东华的电话。
庆州州长岳东华来视察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下旬了。
站在水库大坝上,看着眼前的湖水,岳东华问谷春吉:“这就是你说的水窖?!”
第131章:花开两朵
孙晓琰带着胡楚月和李琳,在西北农林大学折腾了半个多月,终于有了一些眉目。//全本小说网,HTTPS://。)//主要是学校在放假,各院系只留守了少数值班的,想找人不容易。
养蚕育种,要找的是动物研究学院昆虫系,而李琳所在的学院是资源环境学院,跨了学院的。
李琳从系里找到学院的领导,又经学院指点,找到了校里负责的部门:对外交流合作处。涉及到具体合作项目,这个部门只负责牵线搭桥,还是要与具体的院系领导洽谈。
昆虫系在动物学院里是一个较小的系,李琳他们找上门来的时候,系里只有一名老师在值班。听到有企业愿意与系里合作,值班老师很是高兴,立刻向系领导汇报。
昆虫系系主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瘦小老头,周教授,博士生导师,头发花白,还没退休。据说是昆虫系的专业人才短缺,周教授还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周教授看着孙晓琰和胡楚月两个女娃娃如此年轻,有点将信将疑,建设培育蚕种基地,这么大的事,你们能做主吗?
孙晓琰挥舞着空头支票,承诺首先赞助昆虫系里五十万奖学金,另外支付五十万技术人才引进费用,还有免费的学生实习基地,实习生实习期间,免食宿,还发放基本工资,另外,动物学院的毕业生择业,桃花仙公司优先录用。
只要求系里帮着组建养蚕育种基地,如果再能教授一下农民如何养蚕,那就更好了。
基建设备费用和技术人员工资,一律由桃花仙公司承担,系里带队的专业科研人员,公司另外支付咨询顾问费。
大体合作框架谈定了,双方约定了具体签约时间,并欢迎系里派人到公司考察,交通食宿公司全包。
学校还没有开学,昆虫系组织的考察团就来到了通远。说是考察团,其实只有三个人,周教授带着两名研究生来的。
看来这件事,校方还是很慎重的,一定要亲自过来看一看,而且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轻装简从地来了三人,但是做为系主任的周教授亲自带队来了。
桃花仙公司方面,何安江张俊茹孙晓琰亲自出面接待。
周教授首先参观了纺织厂,看着直皱眉头,就是一个纺毛线的,没啥技术含量。
然后周教授要求看一下桑树种植情况,何安江就开始皱眉头。
“周教授,我们这没有桑树,但是有榛子树……”何安江尽量说明重点。
“榛子树?那就去看一看吧……”周教授越来越觉得这事不靠谱,没听说通远有什么榛子林。
何安江带领一行人向山上进发。
周教授望着满目苍翠,郁郁葱葱,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通远县的自然生态,这么好了吗?这里比江南水乡,也不遑多让吧?
天空湛蓝,空气异常清新,绿化率如此之高?
周教授随手拔起几丛野草,这是今年才长出来的?黄土里没什么腐殖质,但野草的根,都扎得很深。
何安江带领周教授来到榛树林,周教授深入林子仔细查看。
榛树已经长的很高,多数齐肩了,树叶很大很绿很肥。
“老师,这里有蚕茧!好大的蚕茧!”一个学生发出惊呼。
周教授闻声赶去。
白白胖胖的蚕茧,长度超过了五厘米,直径达到了三厘米。
蚕茧不是一颗两颗,而是一大片,挂在枝条上,阳光洒落,银光闪闪,很是好看。
“这是野生的蚕,好像是传说中的天蚕,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具体是什么品种,还要详细鉴定才知道。”周教授边看边说。
“如果能够育种成功,将改变中国丝绸乃至世界丝绸的历史。”周教授还处于兴奋状态。
“你们多采一些,带回学校去研究。”周教授吩咐他的两个学生。
“不,少采一些,让它们先自然繁殖。把这里保护起来……”周教授有些激动。
“老师,那边林子里还有,好多呢……”另一个学生提醒周教授。
这些蚕当然不是野生的,是李东文悄悄放养的,就是为了让专家发现。
李东文没敢放养太多,他怕这些家伙把林子吃光了。这帮家伙的繁殖能力太强大了,食量也很大。
周教授大致了解了一下榛树林的规模,有两三万亩,能养不少蚕了。
“这里榛树太密集了,不利于生长,可以移植一些到别处,扩大一下规模。”周教授建议。
周教授他们采集了几百枚蚕茧,准备马上带回学校研究。
“这些枚蚕茧已经开始发黄,变软,这是马上要羽化成蛾破茧而出的了。必须抓紧时间送回去。”周教授显得很急迫。
周教授并不是一个人返校的,桃花仙公司派出了五人工作组,随行的有张俊茹及两名律师,何安江孙晓琰等人,是准备与西北农林大学签约的。
张俊茹团队作为专业律师,指出了一个核心点,蚕种的所有权问题,蚕种是在桃花仙公司的林场发现的,所有权属于桃花仙公司,周教授等人今后的科研成果,只能算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桃花仙公司可以有偿使用。
这边的工作组刚刚出发,孙运圣就带了一男一女两个蚕种培育专家来到了通远。
女的叫詹一鸣,二十七八岁,挺清秀的。
男的叫甘德强,四十来岁,身材挺高挺壮的,身高一米八以上,体重至少一百八。
这俩人是孙运圣从市里的育种基地高薪聘请来的。
孙运圣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年薪十万,终于打动了俩人。
甘德强是基地的二把手,蚕种厂副厂长,技术派。
詹一鸣是他的助手。
甘德强和詹一鸣之间是有故事的,这故事在年初一场醉酒之后,变成了“事故”,被甘德强的老婆知道了,哭喊着闹离婚。
沸沸扬扬的,两人最终还是离了,甘德强净身出户。
詹一鸣是未婚,事故一出,她背了一个“小三”的骂名,在单位也待不下去了,就申请停薪留职。
甘德强也想换个环境,换个活法,正巧孙运圣找上门来,甘德强索性就带着詹一鸣来到了通远。
第132章:甩锅背锅
孙运圣三人来的不巧,负责这事的人都出差了,公司这边是由何安江的助理廖寒风接待的,先安排在县城宾馆休息。/全本小说网/https://。/
第二天上午,廖助理安排了两人去榛树林现场考察。
看到白白胖胖的蚕茧,甘德强和詹一鸣同样感到震惊。这么好的蚕种,如果培育成功,那是为全国蚕农造福,今后只卖蚕种,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甘德强开始梦想着打败所有育种基地,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孙运圣来通远,肯定要向李东文报到的。
李东文正陪着庆州州长岳东华,在桃花仙“水窖”大坝上视察。
见到孙运圣,李东文想起一件事来,“你送点茶叶和酒过来,嗯,干脆在通远开一家专卖店吧,公司招待用起来方便。”
李东文觉得当地的酒水实在难以下咽,大公司招待客人,要有个大公司的样子。
通远县开专卖店,基本上是公司内部消费了,这小地方,哪有什么高消费的能力。
老大交办的事情,那必须是头等大事。
孙运圣在县城最繁华的街口,买下了两层小楼,一楼做为店面,二楼做仓库用。
这里的房子真是便宜,临街两层楼,每层小两百平米,总价不到一百二十万。
岳东华州长站上大坝,就知道自己掉坑里了,准确地说,是掉进“窖”里了。
面对碧波千倾的“大坑”,如果不考虑潜在风险的话,岳东华反而感觉有点……与有荣焉。
庆州,荒山野岭的庆州,在我的治下,如今也能“高山出平湖”了。
这个大坝,看起来挺坚固的嘛。
当然,出了这么大的隐患,该打的板子还是要打的。
面对岳州长的质询,谷县长是这样回答的:“今年夏季,通远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才导致这个蓄水量严重超标。是我们对自然灾害估计严重不足造成的,这个水窖两侧都修建了导流渠,可以随时向下游排水,减少蓄水量,确保下游安全。上游没有河流汇入,蓄水量还是可控的。”
岳州长又问身边的州水利局局长:“你怎么看?”
水利局长明知道谷县长在甩锅,岳州长更不可能背锅,这个锅还需要他这个水利局长来处理。
指望县水利局来背这么大的锅是不现实的,一个科级单位,怎么能背的动这么重的锅?
“重新做一套申报材料吧,由我们局上报省厅。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很关键,至少用省级的,最好由省水利厅指定,这样容易过批。”
水利局长给这个“锅”设计了一条安全着陆轨迹。
“重新申报的相关费用,你们县里出吧,别给企业再增加负担。”岳州长最后拍板。
这种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现在由企业出钱做了,官府应该感到……欣慰吧。
甘德强和詹一鸣在宾馆里也没闲着,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甘德强列了一份清单,是筹建育种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和材料,然后画了一张图纸,参照他原来的单位,做了一份育种基地的基础建设规划。
几天之后,何安江张俊茹孙晓琰等人,从西北农林大学返回通远。
周教授没有回来,他留在了学校,专心研究带回去的那批蚕种。
跟何安江等人一起过来通远的,有一位40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