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紫重直接对着太皇太后娘娘发威,告诉她:“昔日若非子善哥极力解救,紫重极力上书,奶奶您何以有今日?”
说得是啊。
当初外戚家族准备造反,顺势把太皇太后娘娘给拉下了水。
然后就是朱常禧冲进了宫去,杀了造反的两个大将。
皇上把太皇太后娘娘给囚禁了起来。
外戚就是太皇太后娘娘膝下的两个侄儿。
当初要是按照连坐的话,就算太皇太后娘娘没有反心,也应该连坐的。
可是皇上给了她老人家一个机会。
而朱常禧和顾紫重都做了很多工作。
太皇太后娘娘没了话说,毕竟这个把柄在顾紫重的手里捏着呢,人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也罢,也罢!
太皇太后娘娘准备出台。
再来一次吧,再出面,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面子还值多少钱。
太皇太后娘娘给皇上去了懿旨,希望皇上能看在大家都是朱家人的份上,放了朱常禧。
皇上压根儿就没接到懿旨。
下面东林党找人把书信给扣了。
可是纸包不住火的,皇上终究还是知道了。
而且崇祯这个家伙,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所以他要见的人可不光内阁那几个。
其他下面的官,他都要见一见。
所以想瞒他,是瞒不住的。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情。
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然后他在上朝的时候说了,主动承认错误的,可以从轻处罚。
然后没人站出来。
皇上生气了,命令人赶紧把哥哥给放了。
不放不要紧,一放,坏事了。
朱常禧很生气,扬言要找出来那个整他的人。
可是扬言归扬言,朱常禧也只能生闷气。
他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是谁干的。
反正兵部和刑部相互推卸责任。
他也来不及顾这个了,因为叛军再一次要打过来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个人分兵,准备再对京师发动进攻。
朝廷已经管不住了,很多地方都被叛军给吞了。
崇祯绝望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想抱哥哥的大腿。
朱常禧很生气。
不用朱常禧说,皇上首先承认,把朱常禧关起来的这件事情,皇上他从头到尾都不知道。
朱常禧顾不得追究这个了,他现在想的是如何把防线给建立起来。
虽然九边一战失败,可是金陵兵营并没有散了。
他出主意,说把金陵兵营给调回来,守卫京城。
崇祯本来是挺愿意的,可是这个时候却动摇了。
因为金陵兵营一回来,万一把他这个皇帝给赶下皇位呢?
他这个皇上没准就活不下去了。
还是保命要紧。
崇祯拒绝了朱常禧的请求。
朱常禧懵了,我来守卫京城,你为什么要拒绝我?
第九百七十章 感慨感叹
朱常禧有苦说不出,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带着兵马过来了,结果却是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
不过依照皇上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起了戒备之心了。
朱常禧好气啊,都这个时候了,还要这么想吗?
朱常禧倘若对皇位有觊觎之心,他早就动手了,何必非要等下去呢?
可是他再多的辩解也没有啥用处了,因为皇上根本就不听。
在皇上看来,可别叛军还没有来,自己家的兄弟先把自己给置于死地了。
所以皇上坚决不开城门,不过面子上为了避免尴尬,还是说是再等一等,等城内的事都安排妥当了,再让金陵兵营的人进来。
妥当个屁啊,原来不妥当吗?哪里不妥当了?
朱常禧急得跳起来,都蹦了三丈高。
他是一心想着要为大明的,所以这个时候自己有力使不上,自然要着急了。
这个时候吴一城被请进了京城去做客。
朱常禧一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这事了,更是吃醋。
皇上都不请我这个亲兄弟进去,居然请一个外姓的人。
虽然吴一城也是朱常禧的兄弟,可毕竟不是亲的。
他心里不平衡。
没过几个时辰,吴一城满面春光地从城里出来了,好像占了别人多大便宜一样。
这下子朱常禧的心里更不平衡了,吴一城你小子可以啊,在京城内居然关系这么硬呢。
朱常禧这个皇亲国戚都比不上。
所以朱常禧比较烦,他一开始只烦皇上,后来干脆连带着也烦吴一城。
所以吴一城进营帐去给他说事,他都是爱答不理的。
吴一城一开始不明白,后来想想,也是轻声笑了出来。
子善哥倘若真的起了嫉妒之心,大可直说嘛,何必这般小家子气?
女孩子生闷气的时候才这样呢。
既然你不主动说,那我就说了吧。
吴一城直言,是太后娘娘请他进去的。
朱常禧这才明白过来,话一下子就说开了。
吴一城原来在京城当五城兵马总都司的时候,就是跟着皇后娘娘混的。
当时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
当初要是没有皇后娘娘罩着,吴一城混不长时间。
所以受人之恩,涌泉相报。
吴一城作为皇上和朱常禧之间的信使,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大哥当初罩着小弟,现在小弟发达了,能忘了大哥吗?
吴一城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把朱常禧给说哭了。
好兄弟,好样的,你重情重义,哥哥我佩服你。
然后朱常禧就不恨吴一城了,相反,他却是对吴一城更加的佩服了。
吴一城把话说开了以后,也便再接下去道:“子善哥,皇上他不是不相信我们,其实他就是为了京师的正常秩序。”
其实就是不相信你们。
那话说的,好像朱常禧带着金陵兵营的人进了京城以后,就扰乱秩序,就要烧杀抢掠似的。
弄得朱常禧很郁闷。
他本来就是出于保护京城的目的,结果这个时候却被皇上怀疑。
士为知己者死,这个人不知己,别说为他死了,就是和他相见,也是讨厌他的。
他真想闯进乾清宫里,指着皇上的鼻子臭骂。
可是没有机会了,皇上紧闭城门,就是不愿意放你进来。
也就是顾及兄弟情面,所以皇上不把话说开。
说话留余地,日后好相见。
朱常禧苦,朱常禧闷,朱常禧想要撞墙。
可是都没有办法,他的兵营在京师之外驻扎了十天,结果京师紧闭城门。
山海关那边却出事了。
清兵再次南下,准备一举攻破山海关,冲入京师。
又是“一举攻破”,不知道“一举”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这样。
朝廷也就是像平常一样着一着急,然后再让武将们都准备好。
毕竟吴三桂在山海关,大家还是很放心的。
吴三桂这个货打起仗来不要命,是个爷们儿的。
所以大家都很放心,也就是表面上着一着急,然后让吴三桂顶住。
吴三桂却说顶不住了,八旗兵太厉害了,光人都能把山海关给撞倒。
这也太夸张了吧。
朝廷急了。
最急的人是崇祯。
崇祯好失望啊,自从自己登基以来,自我感觉挺良好的,杀了魏忠贤,杀了袁崇焕,重新掌控了朝政。
可是自我感觉良好之下,却是另外一个自己。
别的不说,杀袁崇焕就是不对的。
到了现在他才发现自己多么渺小,就好像沙滩上的一粒尘埃,很小很小。怎么形容呢,就是很小。
他对外面的事简直无能为力。
八旗兵打过来了,他没有办法,该怂还得怂,一方面派人去和皇太极说和,另外一方面派吴一城去和朱常禧说好听话。
朱常禧却不干了,你让我来我就来,你让我走我就走?
他本来还念及兄弟情呢,可是关键的时候皇上就把他给孤立起来了。
朱常禧最郁闷了,我打了十多年的仗了,没风光过。
不过生气归生气,活儿该干还得干。
毕竟八旗兵一旦冲破山海关,大明就危在旦夕了。
朱常禧好歹也是朱姓子孙,不能任由国破家亡啊。
他乖乖上路了。
结果他一去,八旗兵跑了。
也不知道皇太极这小子耍什么花招,跟他爹一个样,就好玩人。
不得不承认,努尔哈赤勇猛,是一代名将。可是这小子也没少干这忽悠人的事。
暂时是安全了吧。
可是坏了,李自成带着人马向京师去了。
虽然山海关和京师相邻,可是朱常禧也不是说瞬间就能飞过去的。
而且皇上对朱常禧还不放心。
朱常禧要回救京师,这不扯的吗?
崇祯彻底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渺小。
重要的感慨叹三遍!!!
他也就是年轻气盛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啊。
这个时候他想念自己的哥哥朱常禧了,特别地想。
还好京师有卢象昇保卫着。
这个年迈的老爷子,依旧征战。
朝廷里能打的武将,也就是卢象昇了。
祖大寿去了九边,镇守着边关呢。虽然九边失守了一次,可是不能丢了。
第九百七十一章 叛军攻城
朝廷里现在的武将,掰开了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祖大寿,卢象昇,吴三桂,尚可喜,洪承畴。
可是就这五个人里,尚可喜还已经投了。
投降了清兵。
也就这几个老将了。
朱常禧和燕平南是为数不多的皇亲国戚,还是武将。
朱常禧不用说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没有含糊过。
燕平南那货这个时候隐身了,不在服务区,
崇祯找不到他。
唉,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方恨更少。
可是八旗那些人,像什么皇太极,鳌拜,多尔衮等等,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李自成和张献忠更别提了,提了就闹心。
现在李自成打到了京师城下,崇祯彻底慌了。
京城那边慌了,南方也不好受,
顾紫重还在家里悠闲悠闲的呢,结果有来报说,张献忠带着人又朝着金陵这边过来了。
这货锲而不舍啊。
顾紫重去问都指挥使大人,这事怎么办。
都指挥使大人却在顾紫重面前很镇定,说他可以调来五千精兵,坐守城池。
闹呢吧,叛军都快把金陵城给包围了,上哪里去弄五千人去?
五千人都难,更别说五千精兵了。
顾紫重有些仗二的和尚,没摸清楚套路,然后稀里糊涂地回去了。
等她一会朱家,她的眼线就来向她报告了:“少夫人,都指挥使大人已经决定好了,城内百姓全民皆兵,大家伙儿一定要拧成一股绳,这样才有可能击退叛军。”
不是吧,让百姓都放开了膀子去干?
这就是都指挥使大人口中的“五千精兵”啊?
顾紫重都笑了,都到了全民皆兵的时候了,这得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
她也只有感叹了,现在子善哥和哥哥都不在,金陵城也就没有了往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