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反攻记-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殿下首左手处的扶手椅中,坐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虽已是太妃。可她面容姣好,身姿端庄,瞧着。竟不像是宫里其它那几位太妃一般通身尽是了无生气的孤傲。

    浅笑着和她打了招呼,宛贵妃径自坐在了上首处,一边,将顺太妃介绍给了慕嫣然。

    顺太妃是开泰帝的妃嫔,开泰帝在世时。她的位份是顺昭仪。那时的顺昭仪,平日里态度温顺大方,对待宫里的妃嫔都甚为和睦,唯一的女儿,也在开泰帝在世时便出嫁了。后来开泰帝薨逝。三王爷登基,一向与人为善的顺昭仪。便被加封为顺太妃,成为后/宫里仅有的几位太妃之一。

    “嫣然见过顺太妃……”

    能在宛贵妃不在的时候进来漪兰宫,可见是宛贵妃平日里交好的人,慕嫣然态度大方的站起身,对着顺太妃行了半礼。

    “哀家常听宛贵妃提起你,真是个好孩子……”

    亲手扶起了慕嫣然,顺太妃顺手,将插在头上的一枚如意纹嵌南珠金钗取下来,簪在了慕嫣然头上,一边和声说道:“没想到能遇着你,所以倒是没准备什么礼物,这只珠钗,是哀家极喜欢的,平日里极少戴,今日便送了给你,可莫要嫌弃是哀家戴过的,其他书友正常看:。”

    俯身一福,慕嫣然温婉的笑道:“顺太妃人如其名,嫣然觉得,平安温顺才是最大的福气,今日能沾沾太妃的福气,也是嫣然前世修来的,怎会嫌弃?嫣然谢过太妃……”

    及至坐回座位,顺太妃仍旧面露赞赏的看着慕嫣然,一边,转过头去冲宛贵妃不住口的夸赞道:“平日里提起她,你十句话里,倒有九句都是夸她的,今日见了,哀家才着实觉得言之不虚,果真是个好孩子,你们娘儿俩凑在一起,倒真是彼此的福气呢。”

    点头应着,宛贵妃唤了宫婢,给顺太妃换了新茶。

    “太妃今儿过来,可是想取那本经文回去?你差个宫婢来就是了,还亲自跑一趟,好在是晌午,日头不毒。”

    闲聊的说着,宛贵妃吩咐了丹青,去内殿书架上,将早前从顺太妃那儿借来的经书取出来,又包了半斤新茶,一并交给了顺太妃身边的宫女。

    眉间有一丝舒展,顺太妃看着宛贵妃轻声叹道:“哀家自十四岁进宫,如今算来,在宫里也呆了有三十四年了,从前,盼着家里来人,如今,父母逝去,兄弟姐妹都零落各地,想要再见,也是空想了。平日里,也唯有诵诵经,祈愿身边的人安康而已。”

    眼中闪过了一抹留恋,顺太妃继续说道:“宫里的日子,哀家觉得已经过够了,再这么下去,怕是心里都要跟着空了。哀家已跟皇后报备了,下个月,去都城外的了尘庵住一阵子,若是在那儿住的习惯,剩下的日子,哀家可能就住在那儿了,如今,便算是提前跟你道个别了。”

    脸上浮起了一抹惊诧,宛贵妃疾声说道:“太妃,您这是……宫里住的好好儿的,做什么想起去了尘庵了?那可是出家人才住的地方,虽说宫里的贵人有时会去那儿小住几日,可也仅仅只是祈福啊,您……”

    斟酌着话语,宛贵妃挽留的说道:“太妃,虽说宫里的日子枯燥寂寥,可好歹有些相熟的面孔,想找人说话了,我还可以陪着您,便是倦了累了,您关起宫门,便有了一室清净,其他书友正常看:。这么多年了,不也过的好好儿的?去了了尘庵,素食布衣且不说,您就是病了,也没有宫里来的方便啊?”

    方才还面带笑容的顺太妃,听了宛贵妃的挽留话语,眼中突然显出了一抹悲痛。

    迟疑了许久,她低声叹道:“从前,想着宫里锦衣玉食,就这样过完剩下的小半辈子,这一生,也算是平安康泰了。可……昨日,宫外递了信进来,哀家的女儿,允雅去了……”

    虽未见过允雅公主,可瞧着顺太妃的模样,便知晓那允雅公主如今也就三十多岁的模样,这么早便故去,若不是因病,就是事出有因,可无论是哪一个原因,顺太妃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的哀痛,怕是无人能够体会的。

    神情一僵,宛贵妃的脸上,也浮起了一抹难过的惋惜。

    一时间,三人相对无语。

    过了好一会儿,宛贵妃才低声叹道:“太妃,您节哀顺变吧,允雅公主已去,若是在天有灵,看到您这样为她伤心难过,她心里定然也不好受的。”

    拿起帕子将眼角渗出的泪擦拭干净,顺太妃哽咽着说道:“从前,想着哀家还有个女儿在,即便是为了她,哀家也要好好儿活着,如今,她竟这样早的去了,哀家着实生无可恋。”

    说着,顺太妃的话语中,带出了一丝坚决:“哀家虽是前朝妃嫔,可能在今朝活二十年,也不是谁都能像哀家一般的。伤了我的允雅,那人想如此轻易的逃过,却是没那么容易的,哀家已递了口信出去,定要那人在允雅坟前自裁谢罪,否则,哀家死后就是化成厉鬼,也绝不会放过那人。”

    殿内浮起了一抹阴冷的气息,宛贵妃和慕嫣然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惶然,其他书友正常看:。

    “既如此,太妃怕是已做了安排,我便不拦着太妃了,明日到毓秀宫,我定然会请求皇后娘娘早日准许太妃出宫静养。”

    顺太妃心意已定,他人再多挽留也是徒劳,宛贵妃想透这些,便再无多言,只能尽自己的薄力,帮她早日达成心愿。

    安慰的笑着,顺太妃轻呼了口气关切的问道:“你晌午去永寿宫,太后没为难你吧?”

    缓缓的摇了摇头,宛贵妃无奈的笑道:“这么多年了,太后本就厌极了我,可每次不得已碰了面,翻来覆去,说的还都是那么多年以前的老话儿了,我也都听习惯了。老人都说,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所以,我问心无愧,便随她去说吧。”

    话锋一转,宛贵妃话音清冷的说道:“不过太后今儿说了,等我死后,是不许葬进陵寝的。她得多怨恨我啊,竟要我做孤魂野鬼?哈哈,也好,这一辈子都囚禁在这个笼子里,下一世,我倒是来去自由了,但愿,她的梦里不会有我。”

    这样的话,慕嫣然还是第一次听闻,强自忍住了心内的震惊,她正要开口,却听见一旁顺太妃嗤笑着劝慰道:“谁先走一步,明眼人都瞧得出来,你也犯不着跟她生气,何况,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当年的事与你并无干系,只不过她总是跟她自己个儿别扭罢了,你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了,犯不着再去招惹她。”

    “如今,她不但把先恒王的死归到了我身上,还将她这些年在宫里的不得意,也归咎成了我的过错,我张口闭口都已说不清楚了。”

    无奈的笑着,宛贵妃喟然的说道。

    先恒王?

    慕嫣然的脸上,泛起了一抹不可抑制的惊诧,抬眼去看,却见顺太妃一脸的稀疏平常,慕嫣然张了张嘴,终究什么都没说。

 第二百七十三章 旧闻

    有顺太妃和宛贵妃在,慕嫣然作为晚辈,在她们说话的时候自然不好随意插嘴,是故,她便乖巧的坐在一旁,听她们二人说话。~

    待到顺太妃将要叮嘱的事情都说完,已将近午时,宛贵妃挽留再三,顺太妃仍旧执意回自己宫里去用膳,便离开了漪兰宫。

    而慕嫣然心里有事,便借着贺启暄要回瑞安宫用午膳的理由,慢一步的出了正殿。

    刚出了漪兰宫正殿,便看见前面的花丛处,顺太妃缓步走着,不时的还回头张望一下,显然,是在等人。

    面色微赧,慕嫣然迎上去低声说道:“太妃可是在等嫣然?”

    温和的笑着,顺太妃点了点头答道:“哀家知道你心里有疑惑,等过些日子哀家就要出宫了,到了那时候,你就是想问也没机会了,索性今儿都告诉你。”

    两人漫步朝前走着,顺太妃轻声问道:“你可是想知道太后娘娘为什么不喜欢宛贵妃,而宛贵妃和先恒王,又有怎样的渊源?”

    毫不掩饰的点了点头,慕嫣然带着一丝歉意的说道:“嫣然知晓这样不够尊重母妃,可是前些日子,父亲有位学生,如今和先恒王有牵连,而太后又摆明了要抬举他,所以,嫣然怕以后发生什么事,所以,才想问个清楚。”

    释然的笑着,顺太妃牵起慕嫣然的手轻柔的拍了拍说道:“你是个好孩子,哀家知晓,再说了,事无不可对人言,这件事,与你母妃并无干系,只是那个人的怨念而已,你听了,自然就会知晓了。”

    正午的日光·照耀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泛起了一抹灿烂的金光,随着波纹的摆动,弯折出一道道绚丽的光华·愈发让人睁不开眼。

    眯着眼睛看向远处的绿树,顺太妃讲述着往事的话语中,也透出了一股岁月积淀的轻柔。

    “你母妃十三岁时,便认识了当时的三皇子,现在的皇上。那是,先帝已为三皇子议定了亲事,三皇妃·也就是如今的皇后娘娘,却是你母妃的堂姐。三皇子非你母妃不娶,后来,不知怎么说动了先帝,便同意等三皇妃过门一年后,让你母妃进三王府为侧妃。”

    “先恒王不知在何处见了你母妃,心中念念不忘,可那时·先恒王已娶了恒王妃,认识你母妃时,你母妃并未许给三皇子·是故,先恒王便向文府提了亲,可那时的文府,已出了一位皇妃,怎可能再把女儿●嫁给大皇子,遭三皇子忌讳?要知道,文府可是一向拥立三皇子的,哪怕大皇子是正宫皇后所出,文府也并未有所撼动。

    说着,顺太妃看向慕嫣然轻声说道:“文府的老太爷·一向目光如炬,他一早就断定,先帝绝不会立先恒王为储君,因为先恒王性格多疑而又冲动,并不适合做天子。

    无奈的笑着,慕嫣然揣测的说道:“可太后娘娘却因为此事·对母妃颇有怨言,觉得母妃摇摆于先恒王和三皇子之间,造成了他们兄弟间的不和?”

    点了点头,顺太妃继续说道:“儿女间的情事,做父母的,又岂会知晓?先恒王比三皇子大三岁,可十六岁时,却被封了恒王,而三皇子,却一直未有封号,所以那时,朝中众臣都大致心内清楚,先帝是准备将帝位传给三皇子了。”

    大梁储君,并未有立嫡或是立长这一说,先帝的做法,摆明了就是要立贤。

    似乎是想到了慕嫣然心中的猜想,顺太妃柔声说道:“可不是因为如今胜负已定,哀家才这么说的。三皇子自幼便天资聪慧,五六岁时,当时的贵妃,哦,也就是帝师秦老大人的妹妹秦贵妃,便请了秦老大人做三皇子的启蒙恩师。这一做,就是十几年,直到皇上登基,秦老大人才归家养老。”■

    伸手拂开摇曳在头顶的柳枝,顺太妃继续说道:“三皇子不但聪wn颖,而且性格极为温和,小小年纪便跟着各部的大人去地方上巡视,每每归来,必会交上一份详细的卷宗给皇上,陈述各地利弊。你说,这样的皇子,先帝又怎么会不喜欢?”

    “是呢,嫣然平日里常去漪兰宫,有时候皇上也会在,用罢晚膳,坐在院落里的树下,他和殿下所聊的,也都是政务。”

    附和的说着,慕嫣然的眼前,出现了漪兰宫的院落,昏暗的天色中,那个仔细的看着奏章,浑然不觉身边有蚊虫环绕的永成帝,和坐在身旁替他摇扇的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