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农家奋斗史-第5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会坏到哪里去。

    几天后,夏梦梦的摄制组全员到齐了,进入工作状态的夏梦梦不像之前那么咋咋呼呼,口无遮拦,她变得非常专业严谨,拍摄素材的时候,安静地跟在刘好好的身边,尽量不去打扰她,从来不会设计剧本动作,让刘好好摆拍,很多时候刘好好甚至都忘记了他们的存在。

    当然他们还是会为了很多拍摄想法起冲突,很多场合夏梦梦执意想跟在刘好好身边拍摄,刘好好坚决不让他们拍摄,双方不停地进行拉锯,最后各退一步,互相妥协。

    而在这个磨合的过程中,夏梦梦对刘好好的了解更深入了,这个京大的传奇师姐不再是停留在众人口中和书本上的抽象人物,她坚毅、认真、一丝不苟,为了工作殚精竭虑,又敢于担当,夏梦梦很快就被她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成为她真正的脑残粉。

    而刘好好对夏梦梦也挺欣赏的,原来她不是个记者,而是一个出色的纪录片导演,不仅是科班出身,还在国外经过几年进修,接受了目前先进理念的教育,她看过一部分剪辑出来的片段,十分出色,这让她又动了一些其他的念头。

    “好好姐,我最好奇的是你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你这么忙,还把未未教得这么好,我真的很羡慕啊。”夏梦梦在一次采访中,终于问到了她最关心的问题。

    刘好好一点也不意外她会这么问,“我也很好奇,如果你今天采访的是庄立军,你会不会问他同样的问题?”

    夏梦梦愣了一下,“应该不会这么问吧,可能会换个方式,唔,我会问他工作这么忙,不能天天陪在妻子孩子身边,会不会对家庭产生愧疚之心?”

    “其实我一直很不赞同两个观点,一个是孩子和家庭是女人天然的责任,难道每一个职业女性都必须要去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吗?第二个是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工作忽视家庭,这是对妻子和孩子的不负责任。”刘好好毫不讳言道。

    夏梦梦瞪大双眼,这可是一直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刘好好自己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模范。

    “我的家庭,尤其是我的孩子,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割舍的牵挂,我怎么可能舍弃他?我更愿意兼顾小家和大家,当然这必须要付出很多。”

    “是的,我觉得你太累了,说实话,这段时间看着你,我都恐婚了。”夏梦梦小声地说。

    “累是必然的,付出也很辛苦,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快乐的,总的来说,就是累并快乐着。除了家庭会给人快乐的滋养之外,不舍小家,也是对家人的责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家里的责任都担不起,又怎么能够对这个社会有责任心?我生这个孩子出来,不是舍弃他来凸显自己的高尚的。”刘好好认真地说。

 第一千零四章 目标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夏梦梦第一次听到这么古怪的观点,而且是从刘好好这个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模范口中说出来的,最奇怪的是她觉得很有道理,根本没法反驳啊。

    “不能因为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就以恩人自居,想舍弃就舍弃,他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既然我们在没有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就有义务保护好他们,尽力给他们好的成长环境。养育孩子,并不是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这么简单。教养教养,‘教’字在‘养’字之前。我不赞同过分宣传‘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孩子是未来,如果大家一个个都舍弃小家,对孩子不闻不问,那我们的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夏梦梦无言以对,过了好半晌才讷讷开口,“好好姐,你的想法比我还超前,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这一段我还真不敢全放到纪录片里……”

    “没关系,你有你的取舍,我只是不想说违心的话,也不想给人造成误导,”刘好好笑了笑,“希望你不要把我塑造成不顾家庭的人。”

    “我明白你的意思。”夏梦梦若有所思地点头,其实她也不打算把刘好好拍成一个伟光正的英雄人物,现实中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过分宣传他们的奉献精神,容易给人带来很大的距离感,反倒让人不易接近。

    “好好姐,我还想问问你今年在制定目标计划的时候,把高水县和明仁县的脱贫纳入计划,你有信心让他们在年内脱贫吗?这两个县之前被点了名,不仅是因为贫困,更是因为风气,你一上来就大力整顿两个县的风气,一连打掉几个诈骗和造假团伙,两个县的风气是渐渐好转,但是老百姓又变穷了,他们找不到出路,脱贫的难度很大。”

    “当然要有信心,工作的难度是有的,但不可能找不到出路,只要努力想办法,就一定能走出一条路来。”刘好好坚定地说。

    “我发现你针对高水县和明仁县的脱贫方案完全不一样,我想问一下,问什么相近的两个县,差距会这么大?”

    “高水县底子差,基础差,各方面的资源条件都很差,无论是发展农业、渔业还是工商业,都有不足之处,老百姓继续困在这块土地上,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只能让他们走出去。我们对高水县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q市是古建安府,高水县有一个很大的驿站,明朝来建安求学的学子都会经过这里,久而久之,那里也发展出了驿站文化,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饮食上。这一套方便、节省又可口的驿站饮食传承下来,就形成了独特的高水菜,高水菜是建安菜的一部分,建安菜又在整个南省菜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高水菜以小吃为主,成本低廉,简单易上手,口味又好,我觉得它很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又能够打响我们q市的名声,所以我们会竭尽全力支持、帮助高水人走出去开建安饭馆。”

    “我手里有一个数字,截止目前为止,南省省内的建安饭馆就有一百五十家,省外的建安饭馆达到了三百多家,这个数字还在不停地上升。”

    刘好好启动这个计划没多久,就有这么多高水人走出去开饭馆,这工作力度不可谓不大,夏梦梦最佩服的就是她的行动力,她决定的事情,绝对是雷厉风行,半点不拖泥带水,在她的带领下,q市政府的工作效率是罕见的高,每个人都步履匆匆,陈彤和桑云华她们几个走路几乎都是用小跑的。

    “这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刘好好摇摇头,“高水县全县有十一万人口,一个小饭馆能够让一户人家脱贫,你算算看,还有多少人在贫困线挣扎?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加大力度,全力助推高水县的饮食服务业发展,必须先让老百姓的口袋里有钱了,再谈其他的。”

    “照这样算岂不是要开四五万个小饭馆,才能让高水县全县脱贫?”夏梦梦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的国家这么大,市场也是巨大的,像建安饭馆这样的苍蝇馆子,不是大酒店,门面小,门槛低,只要五毛钱就能进去吃一顿,越是这样的小馆子,市场需求量也就越大,四五万家根本就不算多,以后说不定单是我们省内就能开上四五万家,更别提全国的市场了。”

    夏梦梦听得一愣一愣的,她对这方面事情不了解,但也常听家里人说刘好好是搞经济的一把好手,觉得她做的都是别人想不到的,越听就越有趣味,“好好姐,你好像对历史文化特别有兴趣,一来q市就着手深挖这里的历史渊源,就连高水县的脱贫计划也是和历史文化有关。”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q市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它的历史,我一到q市就被这里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所吸引,历史不意味着糟粕,能够传承数百年的东西,那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可都是精华啊。”

    夏梦梦其实是不以为然的,她在皇城根脚下长大,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数百年的皇权传承留下来的物件,件件都是精品,实在看不出一个驿站留下来的吃食有什么值得大力宣传的。

    在刘好好看来,京城的历史文化自然有皇权的威严豪奢,q市的历史文化也有它独特的风情。

    当初她一到q市,发现这里的历史文化遗迹还保存得十分完好之后,就请了h大的专家对这里的遗迹进行调研,她不是行家,对调研报告有些拿不准,就直接把这份调研报告寄到了京大,交给了杨平和苏弘毅,立刻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交由与他们相熟的至交好友们研究,一拍即合,以很快的速度向上申请,组成了一个专家组从京城来到了q市。

 第一千零五章 价值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这个专家组集合了目前国内最优秀的建筑、历史、考古专家,不乏近代知名的大学问家,这些大师本来也就是国宝级的人物,他们一起出动,立刻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就连刘好好都没有想到能一下子请到这么多位大师,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杨平和苏弘毅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无论是在办公室里查阅文献,还是在遗迹考察历史,都是一副精力充沛,兴致盎然的样子。

    “这真是个宝库,之前只知道寻山先生在这里广收门生,没想到这个城市处处都有寻山先生当年留下的痕迹,连这么简单的一块饼都和他有关。”苏弘毅指着一块馅饼笑道。

    “这饼味道不错,有南省的特色,和我们在京城常吃的那些小吃完全不一样,尤其是他们的背后还有故事,这就更让人回味无穷了。”杨平一边小口地优雅地吃着饼,一边笑道。

    “是啊,这个饼我在京城的建安饭馆也吃过,那时候觉得这个饼干净卫生又不贵,和咱们京城的小吃不一样,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一段有趣的故事,现在吃在嘴里觉得味道更好了。”

    “毕竟这里是产地,口味也更正宗。”

    “不过这故事也就是民间传说,听着玩玩可以,当作历史,太过认真就不行了。”苏弘毅对着认真倾听的刘好好说道,“你可别把它当正史记下来。”

    “姥爷,有的时候民间传说比正史还更具有经济价值呢。”刘好好直笑,恨不得把这个故事印到饼上,四处宣扬,至于是正史,还是传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这脑袋瓜里又装了什么鬼点子?我们这些老家伙可不如你算得精。”苏弘毅大笑。

    “我以前没来过q市,之前只知道南省菜有名,却没想到建安菜也这么有特色,而且和传统意义上的南省菜完全不同,完全可以自成一派了。”杨平一边吃着q市当地的美食,一边赞不绝口。

    “依我看,建安菜比酸酸甜甜又多汤的南省菜还好吃。”

    “寻山先生是个美食家,他还写过一本食谱,他在建安当地这么多年,影响力又大,肯定会给建安菜带来很深刻的影响,现在我们吃的这些大都和他有关,我看这里头大有文章可做。”

    “这段历史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

    “这段时间好像京城开了不少建安饭馆,以后回到京城了,也可以去换换口味。”

    一桌子的专家兴奋地说个不停,刘好好也听得很认真,建安菜是南省菜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几十年后虽然称不上风靡一时,但也能在路边看到不少建安菜馆,还吸引了不少食客,虽然现在的建安菜还名不见经传,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