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农家日常-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处大殿的偏殿内,杜锦宁见到了冯学正。

    冯学正六十来岁年纪,头发和胡子花白,面容清瘦,一脸严肃。

    见得杜锦宁和关嘉泽恭敬地行礼,他微微颔首,然后就打量两人:“谁是杜锦宁?”

    杜锦宁一愕,看了关乐和一眼,见关乐和也面露诧异之色,她这才垂眸道:“学生是杜锦宁。”

    冯学正捏着胡子,皱着眉头打量了杜锦宁一眼,没有说话。

    好一会儿,他才收回目光,指了指殿内一侧几个案几和蒲团:“坐。”见关嘉泽犹豫,又看向他,“你也一起。”

    杜锦宁和关嘉泽这才走到那边坐下。

    不待冯学正吩咐,一个斋夫打扮的男子走了过去,给杜锦宁和关嘉泽面前各放了两张卷子,以及每人一套文房四宝。

    “咱们太学采用的是‘三舍法’,即学子按水平,分为上舍、内舍与外舍。你们新入学,自然是要进外舍,不过外舍也是有门槛的,你们把那张卷子做一做吧。”

    每个书院都有入门考试的,不光太学,便是桂省漓水县的博阅书院都有入门考,当初杜锦宁考的时候,还被严家刁难过一回呢。所以对于冯学正要考他们这事,杜锦宁和关嘉泽都能理解。

    反倒是关乐和,皱着眉头,轻瞥了冯学正一眼,似乎有些不悦。

    冯学正远远地望着杜锦宁和关嘉泽他们,一脸严肃,似乎根本没看到关乐和的目光。关乐和只得坐在一旁默然不语。

    太学既是最高学府,地位等同于后世的大学,招收学生的方式,跟府学类似。即除了一小部分没中举人便进来学习的“预科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举人。

    所以这张试卷上出的题目便是会试题型,即以《四书》中的经义一句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很平实,也不限制文章形式。这是让应考者自由发挥,在放松之时露出最真实的写文水平、处世风格与政治倾向。

    杜锦宁看着题目,慢悠悠地磨着墨,思索着冯学正刚才的举动。

    刚才冯学正特意问她的名字,很显然是知道她这么个人的。而她虽才从桂省入京没几日,认识的人不多,但说起来,这京里她有不少得罪过的人哩。

    比如博阅书院的严家,比如说祁远道的徒子徒孙,比如说她在乡试时拒绝过拉拢她与向她提亲的潘义庭。这个潘义庭还是周东平的老师。

    这些人要是知道她来了京城,并且打算入太学,叫人来为难自己,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既然这样,她这篇文章就不能追求出彩,不能追求风格,而应该踏踏实实,不露出半点漏洞,让冯学正没办法挑刺。

    打定了主意,她提笔开始写了起来。

    刚才发完试卷,那位斋夫就在旁边点了一柱香,示意他们这篇文章必须一柱香的时间内写完。

    杜锦宁写文章向来极快,尤其像这样的文章,她是不需要打草稿的。凭她的记忆力与写作水平,一气呵成就能写出一篇锦绣文章。

    可为了不让冯学正挑刺,为了追求稳,杜锦宁还是老老实实打了个草稿。不过为了节省时间,她没有整篇文章都写出来再抄上去,而是在草稿纸上理了一下思路,把她要写的几个观点和写作思路一一罗列下来,又盯着草稿纸打了个腹稿,这才提笔开始在试卷上写了起来。

    关乐和是用午歇时间来的,此时太学里也正是午歇时间,大概是为了不耽误下午的事,也为了测试杜锦宁和关嘉泽的水平,那柱香并不长。等杜锦宁把一篇文章不紧不慢地写完,那柱香也差不多燃到头了。

    太学隶属于国子监。比如唐代的国子监,就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学校。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身份有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招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招生。

    宋朝虽有改制,但变化不大。

    关嘉泽原先是在国子监下面的四门学里上学,只待乡试中了举后就入太学念书。作为关家嫡子,中了举后他是有资格进太学读书的,只要不是考得太差,他就能顺利入学。所以他写起文章来相对轻松。他性子虽有些大大咧咧,却也感觉到了冯学正对杜锦宁的不喜,因此在写文章的速度上便有意照顾杜锦宁。

    此时见杜锦宁放了笔,他也赶紧写完了最后一行,匆匆检查了一遍便率先交了卷。

    在这些老夫子眼里,提前交卷是浮躁、不谦虚、不谨慎的表现。关嘉泽交了卷后,杜锦宁仍坐着没动,而是将文章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斋夫出声:“时间到。”她这才起身交了试卷。

    7

 第588章 来找茬

    第588章 来找茬

    冯学正坐在那里端然不动,等到杜锦宁将试卷放到他面前,并恭敬地垂头后退两步,他这才慢腾腾地提了提衣袖,拿起试卷看了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

    关乐和虽提着一颗心,恨不得凑到冯学正旁边去一起看,但他还是按捺住了心里的焦躁,坐在一旁等着。

    自家弟子是什么水平,他即便隔了两年没教导杜锦宁,却也是知道的。因为师生两人书信来往间,也时常会谈学问。杜锦宁会把她的一些文章寄给他,让他指点。

    他只担心冯学正鸡蛋里挑骨头。

    只要有心找岔,想要挑刺真是太容易了。如果你写了八股文,不管写得再好,冯学正也可以训斥你不走正道,阿谀逢迎;如果你写得特别有文采,他也可以说你太追求形式,哗众取宠,不是一个能踏实做学问的;如果写得太过平实,他又能说你没有文采,古板无才。

    不过当他看到自家弟子朝自己眨了一下眼睛,并且露出一个安慰性的笑容时,他的心就奇迹一般安宁下来。

    杜锦宁是个特别神奇的孩子,只要她表示没问题,那不管再难解决的难题,都不足为惧。

    安定下来,关乐和便有闲心端起茶来,细细品味了。

    而那头,正想挑刺的冯学正的眉头却皱得越来越紧。

    他眼前的这篇文章,并不是以八股文的形式来写的,所以在写作形式上挑不出毛病——从古到今的文章都是这么写的,奉为经典的四书五经也是这么写的,你敢说不以八股形式写的文章就有毛病吗?他真敢昧着良心这么说,孔子孟子老子等人非得从地下爬起来狂揍他一顿不可,天下读书人也得让他滚出太学去。那种话,便是八股文的狂热倡导者潘义庭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所以,写作形式上没毛病。

    不能从写作形式上挑刺,那从写作手法上挑刺准没错了吧?你写得太过华丽,自然就要挑这个刺;反之,你写得不华丽,那也可以挑刺。

    可偏偏眼前这篇文章你真不好在这方面说出不足来。

    它在行文上很平实,逻辑相当严谨,有些地方还用了数据和史实来做依据,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行文平实严谨得如同刑部写的案件报告,没有一处虚假夸张的地方。

    可你说这文缺乏文采吧,那也不能。要知道,这篇文章光是引经据典都用了不下十几处。而“用典”,本就是写文章时增加文采、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一大手法,且引用的那些句子,还都是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的,这使得这篇不过五百字的文章,一眼看过去十分的有文采。

    冯学正不由得抬起眼来,好好地打量了杜锦宁一番。

    这孩子不过才十四五岁的孩子,怎么这么鸡贼?还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增加文章文采?

    不对,不可能啊。这孩子年纪不大,而且是小地方来的,就算有人提点,也不要能知道他今天要挑刺,所以故意这样写文章吧?

    再者,这样的文章,严谨里带着斐然文采,真是这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写出来的吗?他想要夸赞这篇文章,赞美词语能半个时辰都说不完;可要挑这篇文章的刺,却是任他来回看了这文章好几遍,愣是一点刺都挑不出来。

    他抚着胡须,皱眉思忖。

    他这一思忖不要紧,关乐和那边就急了。

    文章到底怎么样,倒是说话啊。现在皱着眉头望着杜锦宁,一言不发的,是几个意思?

    杜锦宁却十分沉得住气,站在那里微垂着头,目光直视地面,丝毫不见慌张。

    半晌,冯学正抬起头来,开口道:“我出一题,你再写一篇文章。”

    在场的几人都愕然抬起头来,望向冯学正。

    关乐和连忙道;“冯学正?一篇文章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再写?”

    冯学正慢条斯理地道:“我想再看他写一篇文章。”

    “……”

    好吧,你是大佬你有理。

    关乐和转头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此时已垂下眼睑了。

    她仍一脸平静,上前一步对冯学正作了个揖:“请学正出题。”

    对于杜锦宁干脆利索的表现,冯学正很是满意,心里倒对她生出了好感。

    “听好。”冯学正清了清嗓子,“《易经》有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你便以这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杜锦宁拱了拱手,便转身去了案几旁坐下,伸手开始磨墨。

    斋夫连忙跟了过去,拿出两张空白的试卷纸,放到杜锦宁面前。

    关嘉泽站在原地,忙问:“学正,我呢?”

    冯学正抽出他刚才写的那篇文章,草草看了一遍,便点头道:“你不必再写,在一旁坐着就行。”说着,指了指关嘉泽最开始来时的座位。

    关嘉泽转头跟关乐和对视一眼,在他的示意下回转身,走到座位上坐了下来。

    冯学正这时候对关乐和说话,倒是变得和言悦色起来。

    他温声道:“关大人下午衙门里可有事忙?要是你急着回去,不妨先走。放心,只要杜锦宁现在所写的文章跟他刚才的风格一致,他入太学的事就没问题了。”

    关乐和始终没搞懂冯学正今儿个的态度大变是为了什么。这会子听到这话,他的心倒是稳定了下来。

    看来冯学正对杜锦宁刚才的那篇文章很是满意啊。

    “倒是没什么急事,耽搁一下没甚打紧。”关乐和说着,吩咐关嘉泽,“你出去一趟,跟阿观说,让他回衙门里给我请半个时辰的假。”

    “是。”关嘉泽答应一声,起身出去。

    其实衙门里上班并不是特别严格,不像现代的一些公司还得上下班都打卡。古人生活节奏本来就慢,大家又没有手表这东西,虽有滴漏、日昝,也不过是看个大致的时辰。关乐和迟上一两刻钟去衙门,没人会在意。

    可关乐和见冯学正对他们不友好,自然不愿意将这个把柄落到冯学正手里,干脆就让小厮跑一趟。

    7

 第589章 惊艳

    第589章 惊艳

    看着关嘉泽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关乐和这才道:“刚才锦宁的文章,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冯学正便将那篇文章递给他。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关乐和一目十行的将文章先看了一遍,抬起头来望向杜锦宁的目光就满是震惊。

    他知道自家弟子惊才绝艳,可没想到竟然让他惊艳到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