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农家日常-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商户人家就不一样了,因为身份地位不高,即便杜锦宁不在,有方少华、许成源以及鲁小北在,也完全可以震慑他们。身为商家又有个好处,那就是衣食无忧。

    要是帮陈立说一个家境一般的举人或秀才,没准人家花了你的嫁妆来读书过日子,转头考上了进士就将你弃如敝履,另攀高枝。就算顾及方少华等人和名声不敢休糟糠之妻,可多纳几个美妾,也够陈立喝一壶的了。

    所以像这种人口简单、为人厚道的商户人家,是最适合陈立的。

    杜锦宁和陈氏对于商户,完全没有门第之见。

    “那家人叫什么名字?你告诉我,我派人再去调查一下。”杜锦宁道。

    秦老六虽把那群人派往了各处,但手头上还留了四个最顶尖的人才,为杜锦宁所用。让他们去查这种普通人家,简直不要太容易。

    “叫唐闻,他哥哥叫唐闯,就住在前面那条街最西边的那户人家。”

    “好。”杜锦宁点头。

    回到自己院子,她写了一封信,让青木亲自送去给秦老六。

    秦老六在京城的栖身之地,同样是一个三教九流都光顾的普通茶馆。不过后日杜锦宁去润州,秦老六会带着四个手下扮成普通客商,与杜锦宁一行一前一后的同行。到了润州后他会再盘下一个茶馆,作为杜锦宁手里的一步暗棋,帮她做一些不能摆在明面上的事情。

    本来给秦老六送信一直是姚书棋亲为的,但他已提前动身去润州,因此送信的任务就落到了青木身上。

    青木一直练着武功,而且这么多年跟在杜锦宁身边,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杜锦宁用他用得很放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秦老六手下的四人都是十分得力的,查这么点小事简直手到擒来,接到杜锦宁的消息后跑到唐家屋顶呆上一个半时辰,第二天再在附近茶馆、瓦肆等地方不露声色地打听一番,到得第二日午时,唐家的大大小小的事,甚至其祖上及去世的父母的事,都被打听了出来。这其中包括唐家发迹的过程,唐闯夫妻子女的品行与亲密度,唐闻从小到大的一些事件,都被秦老六以书面形式汇报到杜锦宁这里。

    除了唐闯与其妻子身边的大丫鬟有些眉来眼去的暧昧,以及唐闯的小儿子脾气有些娇纵之外,唐家似乎没什么大毛病。唐闻很懂事,品行端正,为人也勤勉。倒跟陈氏打听到的消息一样。

    “行,就这家吧。”杜锦宁对陈氏道,“既是纪夫人来提的这门亲事,那就拜托她做个媒,帮着去唐家撮合撮合。”

    这门亲事成了,杜锦宁领赵明月的情。当然,纪家的猪头谢媒礼也是少不了的。

    陈氏知道杜锦宁急于去润州上任,当即立刻动身去纪家。

    纪夫人之所以提唐家,也是因为这是鲁国长公主下的命令,而唐家正好跟她沾亲带故,彼此知根知底,觉得这门亲事能令双方满意,不会让长公主对她的办事能力不满。

    唐闻之所以拖到十七岁还没说亲,也是因为他想娶一个知书达理的识字的妻子。但以他们商户且又不是特别有钱的家世,想娶一个书香门第的姑娘有点难,读书人即便穷死也不大看得起商户,所以一直没寻到合适的。

    陈立虽不姓杜,但却是新科状元杜锦宁的亲表妹,这几年陈氏请了女先生来教她读书识字,学些琴棋书画,倒比那些秀才或举人之女还强些。当初赵明月觉得她不漂亮,是相对于宫里的那些美人而言,配唐闻却是绰绰有余的,正好适合居家过日子——像唐家这种小富人家,娶的妻子太漂亮容易招祸。

    陈立性子温柔,嫁妆则比照当初杜方苓出嫁时的标准来,有田地有铺面还有压箱底银子,衣服首饰家俱等一应俱全,跟唐家的家境也十分相配。

    至于陈立与杜锦宁的婚事,纪夫人也将其中前前后后的原委告诉唐家了,唐闻表示并不在意。

    于是这门亲事,当即就订了下来。

    给陈立的田地铺面,当初将财产过户给三个姐姐的时候,杜锦宁是一并办理了的,等陈立出嫁时,方少华在户部那里添上一个备注就完事。她的衣服首饰等东西则让下人们打包,连同陈立本人,在那天晚上一并送到了杜方苓家里。出嫁时的家俱,自有梁先宽那里办理,到时候杜锦宁写封信,梁先宽派人去量尺寸一做就是,不需杜锦宁再操心。

    陈氏怕陈立多想,对她道:“等你成亲的时候,我会回来的。反正也不远,一天的路程。”

    陈立感激地跪到地上给陈氏磕了三个响头。

    对于姑母将她从火炕里救出来,让她过上好日子,又费心费力地给她寻了这么一门好亲事,她唯有感激。

    那天晚上,齐慕远、关嘉泽一行人替杜锦宁践行。

    关嘉泽十分伤感,看到齐慕远还是跟以往一样面无表情,似乎并不伤心,他不由得用力拍了齐慕远一下:“你这个没良心的,杜锦宁离京你都没有一点不舍得。”

    大家的目光都落到了齐慕远身上。

    齐慕远笑笑:“我又不比你们,在各部里呆着,每日点卯上衙下衙,除了沐休日,一步也离不开京城。我这个职位是灵活机动的,四处跑着查案的时间倒比呆在大理寺多些,想去看杜锦宁,也就是抬脚就走的事。”

    这话说得大家十分羡慕。

    关嘉泽叹道:“当初你们两人从翰林院出来,我还劝过你们。现在看来你们是对的,至少不像我们,按步就班的每天混日子,想要升职就只能熬着。”

    齐慕远与杜锦宁笑而不语。

    7

 第714章 润州

    第714章 润州

    翌日,杜锦宁带着陈氏及一众下人、行李,在天蒙蒙亮、城门刚开时便离开了京城。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苏州的路可比桂省到京城的路好走多了。杜锦宁一行人中午在驿站打了个尖,再继续上路。到得傍晚,润州的城门赫然出现在了眼前。

    “到了到了,润州到了。”远远看到润州的城门,大家都十分激动,便是连马儿都精神了几分,跑起来更加有劲。

    “咦,看,那不是姚管家吗?”张松涛指着城门前站着的一个身影道。

    大家都朝那边望去,虽然有点远,还是能看到那个瘦高身材、长着两撇胡子的身影莫名熟悉。

    “啊呀,姚管家来接咱们了。”大家越发高兴。

    陈氏都忍不住掀开车帘朝外面张望。

    姚书棋想是也看到他们了,翻身上马就朝这边迎了上来,到了杜锦宁马前转了个弯,满脸欣喜地道:“少爷,你们终于来了。”又对着马车里的陈氏打了声招呼。

    “一切都安置妥当了?”杜锦宁问道。

    “是,买了宅子和田地。不过近城的田地一时半会儿买不到,因要赶农时,所以照着您的吩咐,尽管有些远也买下来了。差不多三百亩田地连成片,上等田、中等田和下等田都有,还有五六十亩旱地。这旱地是搭着八十亩上等田一起卖的,田地主人非要搭着,否则不卖,我便做主给买下来了。”

    姚书棋来时,杜锦宁就吩咐他买田地。她也知道买田地需得适逢其巧,否则很难遇上好的能连成片的田地。所以她曾告诉姚书棋,价格贵些也无妨,不连成片,就把中间的田地提价,务必一定要拿下三百亩。

    那些田地的主人也不是傻子,本来一亩上等田值十两银子,如果你出到十三、十五两,他们肯定会心动。大不了卖了这个,再去别处买就是了。这边卖一亩田,到那边可以买一亩半,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不干呢。

    当然,为妨有人恶意抬价,买这些田地就有技巧了。姚书棋原就是做生意出身,又跟在杜锦宁身边这么久,这点能力还是有的,杜锦宁十分放心。

    知道姚书棋把宅子和田地都买好了,杜锦宁便放下心来。

    第一年,她不准备大动干戈,只在自己的田地里研究稻种。

    其实从她手里有点余钱、还住在博阅书院后面的庄子上时,她就开始进行稻种研究了。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在杂交之前,还得培育出一种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的水稻做母本,然后培育出不育系和恢复系、保持系,情况相当复杂。所以,杜锦宁即便知道如何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也要有一个十分漫长的研究、培育过程。

    现在,她的试验已无限接近最后的成果了,才敢做三年计划。

    不过为了让赵晤知道这稻种来之不易,即便她获得了优良的杂交水稻种子,也打算到死遁前再交出去。而这三年,她的任务是水利建设,以及生态循环养殖体系的建设。等她运用这些提高了现有的粮食产量,让赵晤及朝庭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与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的好处后,再交出高产杂交稻种。

    姚书棋汇报了田地的情况,这才说及宅子:“宅子是好宅子,价钱也不贵,就是离衙门远了些,步行的话需得一顿饭功夫。”

    “无妨。”杜锦宁道,“衙门我很少去,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田地那边。”

    说话间,一行人已到了城门口。杜锦宁拿了路引及官府文书给守城的官兵,那里的校尉连忙跟杜锦宁见礼,挥手叫兵卒们立刻放行。

    待杜锦宁领着家人进了城门,一个小兵小声对校尉道:“奇怪,既是同知大人,怎的州衙不见人在此迎候?”

    校尉瞪了他一眼:“守好你的城门便是,这些事便是我都管不着,轮得到你管?”文官与武官,向来泾渭分明。

    小兵不敢再说话,吐了吐舌头,赶紧去守门去了。

    杜锦宁也早发现这情况了。只不过刚才进城时人多嘴杂,她不好问姚书棋。

    现在进了城,一直往里走,眼见得周围没人了,她这才问道:“我今日到润州的事,你通知了知州大人吗?”

    “通知了。”姚书棋道,“昨日收到消息,我便急急去了衙门,递了帖子进去,并告诉差役你今天到润州的事。差役拿着帖子进去,出来时说知州大人事忙,就不出来接待我了;您到润州的事他已知晓。”

    杜锦宁的眉头皱了起来。

    她是从六品同知,在这州衙里的官阶仅次于从五品的知州,而且还是从京里翰林院出来的。按理说,昨日姚书棋去通知,知州再如何也该派个师爷之类的人接待他一下,不应该直接让差役说一句“知道了”就打发他走;今天即便不来亲迎,他也应该派自己的师爷来迎。与她同级的同知、比她官阶低的判官、吏目等官吏,更应该来此亲迎才是。

    然而城门口除了姚书棋,再没半个衙门里的人。

    “这个曹鸿寿,与我有怨?”她问道。

    姚书棋如果遇到这样的事还不知道去打听,那真是枉在她身边呆这么多年。

    姚书棋暗自庆幸自己做了功课,一面道:“我派人去查了一下,发现他是京是那位工部陈主事的大舅子。”

    “……”

    这世界可真小。同时也诠释了那句话:冤家路窄。

    两人说话就在陈氏的马车旁,陈氏心里担忧,忍不住掀起车帘问杜锦宁:“那位陈主事跟你有怨?你在这里办事他岂不是给你添堵?”

    杜锦宁笑了起来,对陈氏解释道:“这位陈主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