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农家日常-第5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拢了拢她身上的白狐裘衣,与她十指相扣:“走罢,咱们回房去。”又叮嘱,“那劳什子书,又不急用,你别劳累。上午写半个时辰,下午写半个时辰便好。要是觉得累,不写也罢。”

    杜锦宁抬起头来,冲他嫣然一笑,温顺点头:“好。”

    齐慕远禁不住停下脚步,将她的脸对着自己,深深地吻了下去。

    第二年春天,杜锦宁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麒麟儿。

    因他这一辈名字里要带个“自”,杜锦宁跟齐慕远商量了之后,给他取名为齐自蹊。意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希望他做一个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不用宣传就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的人。

    “不生了,不生了,有这一个就够了。”

    虽然杜锦宁的生产十分顺利,但齐慕远仍然坚持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苏氏在生他的时候很顺利,但生齐慕霖的时候差点丢了性命。所以对于生孩子,齐慕远是十分抗拒的。

    失去杜锦宁,这是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要不是齐伯昆眼巴巴地想抱曾孙,杜锦宁也坚持要生孩子,齐慕远绝不会让她冒这个险。

    现在有了个儿子,也算给齐家一个交代了,齐慕远再不想让杜锦宁冒险。

    这一回杜锦宁没有拒绝。

    在她看来,生得多不如养得好。齐自蹊小朋友,她一定会好好培养的。

    “快快快,孩子呢,抱出来给我瞧瞧。”屋外传来齐伯昆的声音。

    杜锦宁跟齐慕远相视一笑,对他道:“抱出去给祖父看。”

    孩子刚抱出去,外面又传来一阵喧哗声。

    陈氏掀帘走了进来,道:“皇上刚刚下了旨,封小公子为郡王。特地吩咐了,你身体不便,无需出去领旨。”

    “多谢皇上。”杜锦宁道。

    写完这章后在电脑前坐了一个小时,怎么想都觉得这是写完了,接下去我不知道写什么了,再写下去就没意思了,所以咱们就这样结局吧。不过鉴于大家不怎么能接受,我打算把番外的内容写进来,也让大家缓一缓。番外的具体的情节我还要斟酌,所以如果明天没有更新,请不要催,我希望写得有趣一点。

    7

 第889章 齐自蹊

    第889章 齐自蹊

    鸿庆十年秋天,杜锦宁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了回来。(全本小说网,https://。)

    今年南方水涝,杜锦宁在水灾退去的时候去了南方,指挥灾民兴建水利。

    她前世的研究方向虽是农业种植这一块,但水利与种植息息相关,她对水利建议多少有所了解,至少比这个时代的人强许多。所以在这方面的人才还没有带出来之前,她都得亲自上阵,去勘探地型,与工部的官员定出水利建议大致的方位与类型。

    交通不便,再加上在那里呆了一个月,等她回来,已离家差不多四个月了。

    进了公主府直奔后院,刚刚到了垂花门,就看到几个人簇拥着一个小豆丁站在那里。

    齐自蹊小朋友是鸿庆七年春天出生的,到现在已经三半岁了。

    杜锦宁和齐慕远都是高颜值高智商的人,齐自蹊小朋友丝毫没有辜负父母的遗传基因,长得那叫一个粉雕玉琢,智商也打小表现出了不凡,说话的时间倒跟别的孩子差不多,但打一开始说话,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明确。大人的话他也听得懂,而且说了一遍之后,他都能记住。

    这让齐伯昆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要不是赵晤一再挽留,又有个亲家母恨不得住在公主府里,他都想致仕回家带曾孙子了。

    小孩子的记忆力短暂,小半年不见,此时见齐自蹊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自己,杜锦宁就知道他差不多把自己给忘了。

    府里的丫鬟婆子知道自家公主的性子,自打得知她进府,就有人飞快地去了厨房,用铜盆端了水、拿了毛巾,此时便送到了杜锦宁面前。

    杜锦宁洗了手脸,这才走到一直一瞬不瞬盯着自己的齐自蹊面前,唤了一声:“儿砸。”

    只有杜锦宁会这样唤他,其他人要不就是唤他“小郡王”,要不就是“蹊儿”。

    于是这一声好像某个按键开关,就见齐自蹊的小脸上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跟颗小炮弹似的冲了过来,扑进杜锦宁的怀里,脆生生地唤了一声:“娘。”声音里有着欣喜,还有一丝委曲。

    小半年没看到亲亲娘亲,小孩儿是很委曲的了。

    杜锦宁蹲下身体,亲了亲他肉嘟嘟的脸颊,微笑着问道:“蹊儿在家里做了什么呀?”

    “刚才在玩球球。”齐自蹊奶声奶气地道。

    燕姑姑这才走了上来,笑着解释道:“上午太后娘娘派人接小郡王去宫里了,他看到五皇子玩球,也想要,太后娘娘就送了一个给他。”

    因为齐自蹊聪明可爱,郑太后喜欢他喜欢的不行,时不时地派人接他去宫里。

    至于五皇子,是郑太后嫁进宫里的侄女所出,今年四岁半。因为年纪相近,郑太后经常叫两人一块儿玩。

    “娘,娘。”齐自蹊扯了扯杜锦宁的衣袖,待她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后,他才道,“太后外祖母说,蹊儿比五皇子哥哥聪明。”

    说完这句话,他转过头去,睁着大眼睛望向燕姑姑,示意她补充说明详情。

    燕姑姑便笑道:“太后娘娘教五皇子认字儿,教了两遍五皇子都记不住,咱家小郡王在旁边却记住了,直接说了出来,太后娘娘就夸小郡王聪明。”

    齐自蹊便很得意地看向杜锦宁,希望娘亲能夸夸他。

    杜锦宁只得道:“我们小蹊儿就是聪明。”

    齐自蹊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扑进杜锦宁怀里。

    杜锦宁下马车前特意换了干净衣服的,此时把他抱了起来,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太后外祖母夸蹊儿的时候,五皇子哥哥是不是很难过?”

    齐自蹊歪着小脑袋想了好一会儿,这才点头:“五皇子哥哥笨。”又点了点自己,“蹊儿聪明。”

    “那蹊儿聪明还是娘亲聪明?”杜锦宁又问。

    齐自蹊瞅了瞅杜锦宁,想了想又瞅了她一眼,这才低下头,扭着小胖手,有些不情愿地承认:“娘亲聪明。”

    这是齐伯昆经常在齐自蹊面前夸杜锦宁聪明,所以齐自蹊就有了固有的印象,娘亲是世上最聪明的人。

    “蹊儿比娘笨呢,心里觉不觉得难过?”杜锦宁又问。

    齐自蹊皱起眉头,右手摸着胸脯——娘以前说过,心就在这里——好一会儿才不确定地道:“有一点点。”

    “所以呢,说别人笨,别人会很难过的,五皇子哥哥没准回宫去就偷偷哭鼻子了。以后,就算蹊儿知道自己比别人聪明,也别说出来,好不好?”杜锦宁耐心地道。

    齐自蹊点点小脑袋:“好。”

    “那蹊儿知不知道娘亲为什么这么聪明?”杜锦宁又问。

    “为什么?”齐自蹊瞪着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问道。

    “因为娘读了很多很多的书。”

    “蹊儿也要读多多的书。”齐自蹊立刻道。

    “想要读书,就得认字儿。蹊儿能不能做到每天认二十个字?”

    齐自蹊点点头,响亮地应道:“能。”

    燕姑姑一生没有孩子,虽说在宫里也伺候过几个小主子,但没有哪个像齐自蹊这样叫她疼爱的。

    闻言她很不赞成地道:“公主,郡王还小呢。”

    杜锦宁还没说话呢,齐自蹊就转过头去,十分不赞成地对燕姑姑道:“燕嬷嬷,我不小了,我三岁半了。爹爹说,我是大孩子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

    齐自蹊看看燕姑姑,又看看杜锦宁,抵着嘴十分不服气地道:“我昨天哭鼻子,爹爹就说,我是大孩子了,不能老哭鼻子。”

    说着,他挣扎着要下地:“爹爹还说,我长大了,要自己走路,不能老让人抱。”

    杜锦宁只得把他放了下来。

    齐自蹊的小手牵在娘亲手里,两只脚“踢踢踏踏”地一边走一边蹦跶,仰起小脸朝她甜甜一笑。

    杜锦宁看他那可爱的样子,心都要化了,只恨不得把他揉进心坎里去,打定主意在齐自蹊小的时候,还是多在家里陪他,少出远门。

    工部懂水利的官员不少,她多培养培养便可堪大用,用不着自己出去奔波。

    2019年了,祝新的一年大家平安健康,万事如意!

    高估了自己,感觉不会写小孩子,凑合看吧。

    7

 第890章 教育部尚书

    第890章 教育部尚书

    杜锦宁倒是想少公干,多陪自家的可家的小家伙,无奈她只在家里歇息了一日,就有人上门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来人是陆九渊三人。

    “您说什么?皇上封了您做教育部尚书?彭先生和史先生做了主事?”杜锦宁震惊得瞪圆了眼睛。

    坐在杜锦宁对面、乖乖跟娘亲学认字的齐自蹊见状,也跟着瞪圆了眼睛。

    他的眼睛本来就又大又圆,这一瞪,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似乎占了小半张脸,实在叫人忍俊不住,燕姑姑和春禾等人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杜锦宁这才看到儿子那可爱的模样,笑着伸出手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齐自蹊见娘亲笑了,也弯了弯眼睛,不过仍然好奇地看着陆九渊。

    陆九渊却顾不得逗弄齐自蹊,满脸复杂地点点头:“皇上说,教育部是公主你提议建立的,他也搞不懂应该怎么做。本来让你来做这个尚书最好不过,但你做了大司农,再做教育部尚书就不大好。所以把我赶鸭子上架,做这个尚书。我倒是推辞了,但皇上一言九鼎,不愿收回成命,我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不,就来跟你讨主意来了。”

    杜锦宁:“……”

    她终于知道什么叫厚颜无耻了。

    果然做老板的都是黑心肝,剥削劳动力不遗余力。

    她头疼的抚了抚额头,咬牙切齿地问道:“我不是早写了一个折子,把教育局的框架都写得明明白白了?”

    说实话,她也是看着大宋这教育的状况牙疼,这才劳心劳力地写了个折子,由《管子·权修》里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做引子,提出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论,然后把教育部的框架给赵晤写了下来。

    她觉得自己做到这一步,也就很可以了。至于如何执行,细节怎样,应该如何根据这时代的特点来改进,那都是赵晤和他智囊团的事,跟她再无干系。

    谁曾想赵晤竟然把主意打到陆九渊三人身上。

    不得不说杜锦宁和赵晤是互相成就。

    虽说杜锦宁许多高瞻远瞩的建议给赵晤带来了“鸿庆盛世”,但如果皇帝不是像赵晤这样开明且锐意进取的明君,杜锦宁也不会这样尽心尽力地替赵晤着想,给他出许多主意。

    陆九渊也知道这样不好,十分内疚地道:“要不,公主你求见皇上一面,替我们把这差事给推了。”

    “对对,我们也做不来。只是皇上那里,怎么推托他都有话说,唉。”彭士诚也道。

    杜锦宁就知道赵晤拿到了自己的软肋。只要涉及到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