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嘛,说到险,长空栈道之险也足以吓哭上面那位诗人哦。
没错,时间多得蛋疼的叶超,他又去了华山的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
栈道分三段: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为上段。
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
再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须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长空栈道是华山险道中险中之险。
据说,长空栈道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
当叶超了解到这一事迹时,感叹道:“厉害了,在这么危险的地方造路修道,当真是想不成仙便成鬼啊……”
这么危险的地方,当初居然是一位道士的道场所经之路,这让人说什么好呢?只能说一句,道长,请收下我的膝盖吧……
长空栈道,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记述传世。
明代的李攀龙在《太华山记》中有记述:“出南天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索拦护,然阔不盈尺。行二十余丈方至尽头。下折为井,高约三丈,旁出复为栈。”
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
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屏气挪步,被誉为“华山第一天险”。
“第一天险也能玩出一条栈道来,厉害了……”叶超对于古人修道的决心更加佩服了。
传说,修这条栈道的那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
只不过,这历史上真实的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和叶超所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所说的建派祖师完全不是一人啊。
想到这里,叶超也是醉了。
都不知道应该说是武侠小说害人呢,还是应该说,其实,真实的华山派祖师爷,比小说中描述的那些祖师爷都还要厉害呢。
不过,现在这条号称第一天险的栈道,为了游客安全着想,也加固得更加安全得多了。
肯定不再是原汗原味的第一天险啦,不过,对于现代习惯于养尊处优的人们来说,它,依然很险。(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21章:华山险道
(全本小说网,。)
看完了长空栈道的险和奇,叶超对于华山的其他景色更加充满期待了。
这让他想起了他身边的女人,如果唐茹她们来的话,那可能比他还要喜欢华山,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的“险”!
黄山奇,泰山雄,华山险!
走过长空栈道,叶超还去了“千尺幢”。
千尺幢,这是一条峭壁上的大裂缝,陷在两旁的巨石之间,共370余级台阶,坡度极陡,每级台阶的宽度不过三分之一的脚掌。
俯视脚下,如临深渊。石级顶端有如井口,倘若把“井口”用铁盖盖住,通往华山的道路便被堵塞,所以称之为“太华咽喉”。
千尺幢位于回心石之上,是华山第一险境。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坡度为70°。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
“千尺幢”打通是在汉代。
原来的登山路不在今址,而在华山东侧的黄甫峪,即秦昭王令工施钩登华山处,至今在东峰博台下还留有两处石刻。
据《七修类编》载,莲峰之路本无路可通,因有人从北斗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崖隙间,探奇者循猴径而登,才发现了此条登山路。
杜甫诗中对“千尺幢”只是简单的提到过:“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
解放后游人逐年增多,道路曾作过两次大的修整。后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辟了一条复道,分别为上行道和下行道。
民间还有一传说,说的是元朝道士贺志真带领2个徒弟在华山开道凿洞,每凿一洞,就让给别人。这样天长日久,两徒弟就有些不高兴,认为,本想跟上师傅学点东西,现在不但没学到什么东西,而且天天吃苦凿洞,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这天,师徒三人在南天门外悬空造洞时,两徒弟心怀叵测,砍断绳索,眼看师傅坠入深渊。
两徒弟随即下山,可是,当他们走到“回心石”处时,竟与师傅相遇了……
这时,他们才知道师傅已经成仙,不是凡人了。
当下,悔恨不已,决心回心转意,又随师傅上山修炼。
后来,这两个徒弟也都修炼成仙了。
当叶超听到这个传说时,笑了,仔细分析一下,民间传说多有美化的成份,很多细节隐去不说,只留下最惊险和最美好的那一部分。
其实,就上面那个民间传说,如果往细了说,把前因、后果、经过都详细的说清楚的话,写下一本一百多万字的长篇故事不成问题。君不见,现在的网络小说动不动就几百万上千万字吗,实在是太能水了。
出千尺?不远是百尺峡,这里是登山第二道险关。
两壁高耸,中间夹有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上刻“惊心石”三个大字,游人要从石下小路穿过,确实惊心动魄。
此后还有仙人桥、俯渭崖、黑虎岭等小险处,就到了登山第三道险关老君犁沟,这是夹在陡峭石壁之间的一条沟状险道,深不可测,有石阶570有余。
“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
通过此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此处卡着的两块石头,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无恙,所以这颗石头也被称之为“平心石”。韩愈诗中有“俄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
远远望去,叶超笑了,这百尺峡,很像人体内某条曲径通幽的小道啊,“呃,邪恶了,邪恶了,出来游玩居然联想到了女人身上的某条通道……”
不过,真的是很像,那上面还卡着一块大石头,像什么……
呃,接下来,离此地不远,就到了老君犁沟。
老君犁沟位于群仙观上方,名字很有意思,一听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地名。
据传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李耳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被称为“老君犁沟”。
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
“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今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
用道教的话说,这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李耳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
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似犁沟,再加上华山又有卧牛石、岳庙青牛树以及北峰老君挂犁处的传说,所以人们便认为这里是“老君犁沟”无异了。
这地名,很有内涵。
有故事,又有仙气的,当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过,西岳华山本就有名。
老君犁沟是目前进出老君山景区的唯一通道。
与回心崖后的青牛洞互为照应,使老君山倍添神秘。在北峰擦耳崖前有卧牛石,旁边的对联值得品味:“天上本无稼穑事,莫怪闲卧;世上还多不平山,切莫歇鞭”。
过千尺幢经百尺峡就到了“老君犁沟”,其尽头是“猢狲愁”,顾名思义,连猴子都发愁,足以说明崖壁有多么陡峭。
过了“猢狲愁”就到了华山北峰。
至北峰,叶超心旷神怡,竟犹未尽。
夜晚,就近住宿在华山之下的酒店,贵是贵了点,但叶超现在已经不是只吃得起十块钱快餐的穷光蛋了,这点儿钱他不在乎。
第二天,叶超又至华山东峰,游了鹞子翻身。
鹞子翻身位于华山东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其路凿于东峰的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鹞子翻身”。
近年华山管理部门已对鹞子翻身险道全面整修,凿深脚窝、石阶,多处更换了铁索。
从视觉冲击上来看,鹞子翻身比不上长空栈道,但鹞子翻身的难度更大一些。
首先梯道倾斜,且向内倾斜。其次铁链太松动,左右摇摆度偏大,不易抓牢。再者人是从上往下攀缘,崖壁往里倾,眼睛看落脚点有点困难。
这就需要手、眼、脚、膝的全面配合了。在鹞子翻身的全途中,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手要抓紧,眼要看准,膝要顶住,脚要踩稳。全神贯注,集中精神。
论难度,这鹞子翻身比长空栈道要多一颗星。
小心翼翼,看不见就用脚来试探。一步一个坑的往下攀岩。有一小段只有一边的铁链可以抓握。这一段需要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度。
叶超去试了一下,果然还惊险,还好他现在也算是练过几手武功的人了,身手比常人要好。
这要是黎小夕、辰婉秋、唐茹等人来的话,就要比叶超经容易得多了。由此可见,现代社会,武功虽然不用来上阵杀敌了,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22章:奔波命
(全本小说网,。)
关键时刻,那可也是救命的本事啊。
游完老君犁沟,叶超顺势又去了“天下第一洞房”。
都说男人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天下第一洞房位于华山西峰,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山洞,啊不,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文景观哦。
相传在华山修行的吹箫人箫史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在双双驾鹤成仙之前,曾到西峰莲花洞点烛成婚,为姻缘而起的“天下第一洞房”便由此而来。
这是仙人成仙之前的洞房,难怪会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洞房呢。
所以华山是爱情山,是爱情的见证。
无论是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是初识的情人、恋人,一次携手华山之旅,必将情深意浓。现在的莲花洞题刻满目,文化氛围浓厚,是游人探寻甜蜜途中小憩的好地方。
近年来,景区管委会连续举办“华山作证”集体婚礼,先后有百余对新人在华山结为伉俪,使古老的爱情之山演绎了完美和时尚。
若是人生还有第二次婚姻,叶超决定,一定要到这天下第一洞房来举行下一场婚礼。如果不方便,再怎么说度蜜月之时也要来这里玩上一玩才行。
咳,其实说白,这,就只是一个山洞,呵呵。
以洞为房,称之为洞房。
前面说到华山祖修长空栈道,后来,叶超游到全真岩时,才知道这里才是这位高人的道场哦。
全真岩是华山著名人文景观,属华山十大未解之谜之一。
为松桧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