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梦设计师-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来观乐山大佛,感应到此地的不同寻常,叶超是益发佩服当初那位海通禅师了。

    不错,此同阴气过重,修大佛坐镇是合理的。

    虽然,此举历时过久,看起来也劳民伤财,但有大佛镇压,此处不再是船家的噩梦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话,也许那位海通禅师有资格来为叶超指点迷津,可惜,末法时代,高人难遇。

    假高人倒是有不少,但这种人骗骗普通人还行,要骗精通心魔术的叶超那是不可能的。

    乐山大佛呢,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这个大佛呢,是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

    但是,它镇压此处,靠的可不仅仅是佛像的威严哦,这个大佛本身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还可以缓解此处的水势。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

    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

    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这个大佛的确是让人震撼。

    可惜,佛像仍在,但当然主持修像佛的那位海通禅师已经不在了。

    临走之前,叶超看到了石壁上有“回头是岸”四个字,“回头是岸,的确是不错,可是,回头是岸,看到的只是彼岸。彼岸,那是想当之遥远啊,见岸不一定能上岸啊。”

    叶超说的彼岸,也就是佛说的来世福报,今生苦难,勤加修持的话,来世一定有好的果报。

    来世,不就是彼岸吗?

    纵横能看得到彼岸,但今天你能达到吗?所以说,即使能看得见彼岸,见岸也不一定能上岸。

    佛说,回头是岸,但是,他没说见了岸,就一定可以上岸呀。

    所以,叶超才会说,回头是岸,但见岸不一定能上岸。(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85章:飞翔的梦想

    (全本小说网,。)

    他这样一位修成了魔道之心的大魔头如此说法,自然有它的道理。

    有些事情,那是知其暗才能守其明,作为一个魔道大成者,对于走上了一条能不能回头,容不容易回头,体会比那些只会说大道理的人要深刻得多。

    此地,暗能量丰富,在临走之前,叶超还为当地人做了一件好事——呃,他吸光了此地的暗能量,至少,短时间内此地是不会有大量暗能量存在的啦。

    他一个魔头,做了和乐山大佛差不多的事情。

    佛像,是镇江,他呢,吸走此地的暗能量,做的可也是好事啊。

    “如是我闻……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

    “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降伏其心呀……呵呵呵呵……”

    这是《金刚经》中的经文片段,云何降伏其心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何降伏其心。

    这是用来须菩提问佛的话。

    叶超的声音在江水中荡漾,他离开了,不再是乘船,而是放开心魔术,迷幻了一下周围的人,然后用能量隐身,展示恶魔之翼就在乐山大佛的面前飞走了。

    他也想知道,要如何降伏其心。

    无奈,不得其法。

    佛在金刚经中的办法,叶超试过了,不适合他这个大魔头用来“降伏其心”。

    不适合,对于他来说,就是没有用。

    由于在乐山大佛周边水域吸收到了大量的暗能量,叶超好好地体验了一把飞行的乐趣。

    关于飞行,叶超记得李白有首诗,说他“欲上青天揽明月”!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虽然是诗仙,但他飞行的梦想可能都是通过喝醉了酒才得已实现的。

    但是叶超就不同啦,他不用喝酒,不用依然飞行器也能实现作为一个人类想要翱翔于天空之上的梦想。

    因为他有恶魔之翼。

    说到飞翔……

    其实,人类很早就有了憧憬像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梦想哦。

    但想归想,人类总是飞不起来。

    正因为如此,我们人类总是把飞行视为一件超凡的、只有神祇才会具备的能力。

    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其崇拜的诸神大都会展翅飞翔。

    那些优美的传说和神话不仅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结晶,也包含了人类对飞行的最初构思,我们今天在航空航天上的伟大成就正是在这些美好梦想的激励和启迪下取得的。

    鸟儿有一对灵巧的翅膀,可以飞上天空。

    所以,最初幻想飞行的人们最直接的希望就是能有一对类似的羽翼。因此,传说中的飞行大都是借助了翅膀的,这在西方的传说中特别明显。

    西方人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万能的,而上帝的使者即天使(angel)担负着将上帝的福音和教导传给人类的使命,即要在天与地之间来回穿梭,所以,天使都长着一对翅膀,能在天空中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而那个赤裸着身子、蒙着眼睛、手执弓箭的小男孩丘比特,他身后也长着一对肉翅,这使他能飞来飞去,看到哪一对男女有夫妻缘,就用金箭射穿他们的心,从此使他们黏到一起。

    有趣的是,在我们中国的神话故事中,也有飞人的形象,最为人称道的当数各路神仙和飞天了。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几乎所有的仙女都是能飞的。

    在所有想象出来的飞人中,最有名的应该算是中国的飞天了。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在佛经里称为天歌神、天乐神、散花神。

    传说中飞天能歌善舞,每当佛在讲法时,她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全身还会散发出芬芳馥郁的香气,所以又称之为“香音神”。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敦煌的莫高窟里,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其中出现最多的人物当数飞天。

    据统计,在敦煌的550多个石窟里,有4000余个飞天,她们都是清一色的少女,体型苗条,面部丰满,神态潇洒,表情温柔。她们身披长巾飘带,奏乐、散花、飞舞,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中国的飞天身上不长翅膀,也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又不依靠云彩,大多是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

    而中国的其他神话传说里的飞人形象也大多如此,他们或者是腾云驾雾,或者是靠自己轻盈的体态,自由地在空中飞行。这与西方的飞人形象有很大的差别。

    其他民族也都各有自己的飞天之梦,他们的飞翔方式与前面介绍的不完全相同,也有借助于其他工具来飞行的。

    手指细长、鼻子尖直、发如枯草、头戴尖顶小帽、骑在扫帚上从一家屋顶飞到另一家屋顶,这是中世纪西方女巫的经典形象。这是西方神话中的另一类飞人的形象。

    而在阿拉伯神话里,他们的英雄则乘一块编织精美、可飞可落的毛毯在天空中飞行。

    还有,传说波斯国王卡考斯曾把几只雄鹰套在他的御座上,让雄鹰带着他威风凛凛地飞行。

    再有,波兰的黑衣魔术师瓦尔多夫斯基伯爵则骑在雄鸡背上飞上了月亮。

    另有一个小男孩尼尔斯?豪格尔森,他骑在一只大白鹅的背上完成了环游瑞典的旅行。希腊神话里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火焰战车则是由体强力壮、背生双翼的骏马拉动的。

    然而,我们的轩辕黄帝呢,他是骑着龙飞上天的。

    这些关于“飞”的神话、故事,无不注入了人类想飞上天的深切而又美好的愿望。

    真正能飞的人有几个?

    在全世界的各民族的飞天梦之中,其实最有趣的,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飞天梦了。

    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古人真的很牛叉。

    在我们中国的明代,曾经有一个万户飞天的故事——这可是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升空试验哦!

    没错,他就是世界史上航天第一人。

    在航天飞行中,能够载人飞行才标志一国航天技术的先进和成熟。现代载人航天距今只有几十年时间,而早在中国明代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载人飞行试验。

    这个航天人据说名叫万户,也有人称为“万虎”。

    现代航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