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厄兰岛是10,000年前,后冰河时代以后从海面浮升出来的陆地。厄兰岛曾经是海底,也正是由于此,其主要组成部分为石灰岩和页岩。
厄兰岛南部的南部由一片巨大的石灰石高地构成,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在这里居住了上千年的居民却完全的适应了这里,并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
也正因此“南厄兰岛的农业风景区”在2000年被联合国收录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行政上,与邻近小岛组成瑞典最小的传统省分。四周为石灰岩和沙脊,几乎是不毛之地。有少数小河和赫恩舍湖。
狭窄的冲积海岸带种有甜菜、黑麦和马铃薯,另有畜牧业。工业有采石、水泥和榨糖。公元一世纪,做为日尔曼部落的哥特人从该岛南渡来到欧洲大陆。
775年以後该岛在斯堪的那维亚历史上曾占重要地位,多次成为瑞典与丹麦之间的战场。)是岛上唯一的大镇,留有瑞典最好城堡及最坚固的要塞之一的废墟。
著名的夏季旅游地。
厄兰岛10%的面积覆盖着森林,大部分是松柏目和落叶植物。厄兰岛的北部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和高大的森林。北部海岸线还有不少块沙质细腻的优良海滩。
厄兰岛的农业集中在岛屿的中部,因此,中部有大量的草场和小落叶林场。
厄兰岛的南部主要是大草原。南部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厄兰岛的魅力与独特。春季和初夏是这里的黄金季节,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五颜六色的花朵覆盖了大地,鸟儿成千上万的聚集在这里,欢愉的歌唱,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丰富的食物。
这里还有很多稀有植物,如岩石玫瑰,是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物种。厄兰岛有着传统的农业景观。风车是厄兰岛最重要的标志。
这里曾经有2000多架风车,现存400多架,已经称为文化古迹,得到保护。
南厄兰岛的南半部位于波罗的海,它的南部是一片广阔的石灰岩高地,人们已经此居住了几千年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逐渐适应了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
在南厄兰岛中长久保留着线型排列的村庄,在村庄之间有着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在村庄外围有着石头搭起的围墙,用于防止食草动物进入,分离牧区和农田。
因此,岛上的风景显得极为独特,从史前一直到近代,岛上的居民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踪迹。(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19章:皇后岛与耶夫勒
(全本小说网,。)
要说到岛,瑞典呢,其实还有一座“岛”也是很出名的,那就是皇后岛。
皇后岛属于瑞典皇家领地,距离市中心15公里,因它的建设受法国凡尔赛宫的启发,故有“瑞典的凡尔赛”之称,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点。
其内景点包括皇后岛宫、宫廷剧院、中国宫和花园。
皇后岛宫是这片皇室领地的核心。
剧院的黄金时代是古斯塔夫三世在位时,后来古斯塔夫三世在剧院举行的舞会上遇刺身亡,从此剧院关闭。1922年经整修,按照以前的原样重新演出,现在剧院仍旧举行古典剧目的演出。
中国宫包括有一座宫殿和两座亭子,内外都采用了中国和亚洲的艺术风格。皇后岛宫最早建于十六世纪,毁于一场大火。到了十七世纪,瑞典当时最有名的建筑设计师尼克姆德斯父子负责重建的工程,融合了瑞典民族风格和其它如巴洛克风格等因素,小凡尔赛之称。
中国宫……
中国宫(kina slott)。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由当时国王福雷德里克为庆祝王后乌尔里卡7月24日生日而建造的。
说是中国其实一点都不是中国风格,倒是有点土耳其风格。或许设计师也是按照他想象中的中国设计的吧。
里面陈设倒的确是充满中国风情。如屏风、瓷花瓶、漆盆、象牙宝塔、泥人、宫灯、文房四宝和茶具等,还有两套清朝人的服饰,四壁墙面上则挂满了中国山水花鸟鱼虫之类的画轴。
1792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剧院举行的舞会上遇刺身亡,从此剧院关闭。1922年经整修,一百多年前使用的各种道具、装置、设备和剧台按照以前的原样重新演出,现在剧院仍旧举行古典剧目的演出。
也许剧院太古老了,因此必须由讲解员带领才可以参观,我们当然选择了英语讲解。讲解员的英语很不流利,感觉是业余打工的。
但是言语中充满了对剧院的崇敬,她经常说“想象一下,在200年前…”之类的句子。还让一名游客和她一起到后台表演了风声和马蹄声。
这些声效装置都是机械的,不是电子的。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历经200多年没有什么变化的剧场,因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这座剧院、皇后岛宫和中国宫一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瑞典以旅游业闻名于世哦,所以大多数人去瑞典一般都不会错过皇后岛。
再说在波罗的海遨游的叶超吧……
离开了南厄岛,过足了漂流之瘾的叶超,再一次靠岸了。
当然,他没有重复以前的行程。
这一次他到的地方是,耶夫勒。
耶夫勒是瑞典中部海港城市,耶夫勒堡省的首府,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西北161公里,居民8。1万,是瑞典北部最古老的城市。
临耶夫勒河及波罗的海伸向内陆的耶夫勒湾,由于地处高纬度,夏季日照时间较长,风景极其秀丽;冬季日照时间较短。
港口冬季有3个月封冻。为铁路枢纽。有造船、木材、纸浆、造纸、纺织和鱼罐头等工业。输出科帕尔贝里的铁,以及木材、纸浆、纸、钢;输入煤、焦炭、石油、肥料。城南是古代北欧海盗的基地之一。
在15世纪,铜、铁等金属开始从耶夫勒的港口出口,贸易随之迅速发展。为了保证所有的交易都通过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完成,产品从耶夫勒直接运往国外被禁止。
到了16世纪,耶夫勒成为瑞典最重要的港口和商业城市之一,拥有众多航运公司和船厂。1787年,耶夫勒获得了“自由和不受限”地进出外国港口的权利。
这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当地建筑、工业、商业和造船业的发展。时至今日,耶付勒已经基本没有了航运公司或者造船厂,但是重要的港口依然保留。
耶夫勒港如今依然是瑞典十大常用港口之一。
信耶夫勒的名称来源于单词gavel,在古瑞典语里意思是河岸。l;garna,意即“gavel的所有者”。
这个名称被简化为gavle,随后变化为gefle,最后定名为g&;auml;vle。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耶夫勒只有一些零散的、低矮的木屋组成的建筑群。
直到18世纪,城镇开始围绕着几个最重要的建筑(教堂,地区宫殿、市政大厅)建设。
在过去的300年中,耶夫勒遭遇过3次重大火灾。在1776年的火灾之后,城镇重建了笔直的马路和长方形的街区,用石块和砖建筑的房子也逐渐增多。
最大的火灾发生在1869年,在近万名居民中有8000人失去了住所,350个农场被毁。在耶夫勒河北岸的整个城镇几乎全部损毁,仅南岸的建筑得以幸免,老城中博物馆和图书馆之间的地区得以作为历史遗迹保存至今。
在经历火灾的创伤后,耶夫勒开始独特的规划和发展。城市中有大片的绿地和宽阔的大道,其背后的理念即是防止未来的城市大火。
1950年开始,城市中心区域开始了全方位的再建设。p;aring;nge、hedesunda和hille自治市,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城市圈。
新的郊区,如stigslund、s&;auml;tra、andersberg和bhus都正在不断发展中。
这座城市呢有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夫勒山羊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1966年。tstet)放置巨型的瑞典传统圣诞稻草山羊的想法。1966年12月1日,一个13米高、7米长、3吨重的稻草山羊被树立在广场上。
在除夕午夜,山羊着火。从此,山羊几乎每年都会被烧毁。2005年山羊第22次被烧。
在耶夫勒,烧毁山羊是一种非法行为,而且当地多数居民并不支持,但毫无疑问,这种行为使得耶夫勒山羊变得远近闻名。在2006年,山羊的表面被敷上了一种防火涂料,从而保证山羊能够度过整个寒冬。
耶夫勒以当地的gevalia(gevalia是耶夫勒的拉丁语名称)咖啡而闻名,该咖啡以麦克斯韦尔的商标出口。
当地较著名的特色还有l&;auml;kerol牌润喉片、车形的软糖“ahlgrens”、以及当地的冰球队bryn&;auml;s if。
耶夫勒从1999年开始出产一种名叫mackmyra whisky的威士忌酒,该酒厂是全瑞典唯一的威士忌蒸馏厂。
这座海港城市,有一座大学,叫耶夫勒大学,它成立于1977年。
学校注册学生约13000人,教职人员约800人。学校成立以来,科研和教学水平发展迅速,是瑞典一所教学水平优秀的国立大学。
学校主要覆盖的学术领域有: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师培训,卫生服务……(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20章:波罗的海三国之立陶宛
(全本小说网,。)
叶超上岸,在瑞典的海港城市耶夫勒呆了一段时间。
他觉得瑞典已经走得差不多啦,虽然没有足迹没有能踏遍瑞典的每一寸国土,但是,他现在想去别的地方看上一看啦。
重新出了波罗地海,叶超听说,波罗的海三国的风光很不错,决定要光临一下,支持一下他们的旅游业。
他首先到的,是立陶宛。
立陶宛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历史古国,自古以来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和东欧争雄,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
一战后独立,但在二战时又遭苏联吞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再次独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才承认其独立。后加入欧盟和北约。
立陶宛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11年立陶宛国内生产总值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人均gdp约合13253美元。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交通物流、生物技术、激光技术为立陶宛的优势产业。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成为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此时恰逢欧元诞生15年纪念日。
旧石器时代起,立陶宛就有人类定居。公元5—6世纪出现阶级社会。
12世纪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
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
13世纪,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大部在西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1558—1583年,立陶宛参加了反俄国的立窝尼亚战争。
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
1795—1815年整个立陶宛(除克莱佩达边区外)并入俄国。立陶宛人民参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兰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