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群文化人的呼声越来越弱,也越来越没有底气。
是以到如今,华夏的诗歌还是以传统诗文为主导,这倒是与郭大路多出来的记忆中的世界有点不同,那个世界里非但古体诗的生存土壤已经消失,便是现代诗歌基本上也慢慢的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整个中国已经成了诗歌的荒漠。
每当看到这里,郭大路就庆幸好在自己这个世界还有着几千的诗文传承不曾断绝,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古体诗文被当代文人创作出来,质量虽然未必能比得上古人,但也不能说都比古人差。
所以现在文人对于诗词的欣赏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汤海望作为一代琵琶大师,自身的学识也很渊博,对于古体诗很有研究且极为喜爱。
当他第一次在视频里听到郭大路朗诵《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就已经被这首长诗所震撼。
真正的美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诗文尤其如此。
《春江花月夜》这首被另一个世界赞叹为“孤篇盖全唐”的著名诗篇,在这个世界依旧展露出它璀璨的光芒。
其实就郭大路本人来说,感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美则美矣,但要是说它“孤篇压全唐”未免有点过于夸大,但结合这首诗出现的时间与背景,却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这首诗出现在唐朝早期,当时乐府宫体诗横行,这首诗出现之后,另立新篇,开创出诗歌的新局面,一洗前朝脂粉气。
日后李杜、小李杜偶有涉及时空、时间、命运等感叹时,也很难脱此藩篱。
当然诗文这种东西主观性太强,每个人喜欢的风格都不尽相同,不然也不会有婉约派、豪放派等等派别了。
郭大路本人就喜欢富有浪漫色彩的豪放诗作,但喜欢别的风格就不代表对另外的诗文没有鉴赏能力。
总体来说,《春江花月夜》堪称唐诗中的一个高峰,如果编辑《唐诗文卷》时将它作为压篇之作,这点应该不会有人有异议。
此时听到汤海望对自己的赞誉之词,郭大路毫不客气的点头道:“留名青史?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
汤海望:“………”
吴青山“………”
白清羽:“嘿,郭先生果然自信!”
通过与郭大路这几天的接触,在场的几名老人都对他有了点粗浅的了解,知道郭大路性情豪放,最烦扭捏作态之辈,只是偶有惊人之语,却又显得过于自大,有点像是吹牛皮。
但人无完人,吹牛皮又不是什么大毛病,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基本上所有事情都看开了,只有对音乐的爱好难以割舍。
郭大路为人豪爽,快言快语,一言不合就是“干鸟毛”,在排练的时候,几个老人因为表演衔接的原因也被郭大路当面给怼过。
这对于他们来说,倒是一件极为新鲜的体验,倒不怎么生气,反倒对郭大路另眼相看,觉得此子有魏晋遗风,是真性情。
此时见他又开口说大话,几位老人哈哈一笑,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好笑之情。
旁边一名小青年走到郭大路身边,“郭爷,下一个节目该您了,您要做一下准备了!”
郭大路点了点头,冲身边的几位老人一拱手,“几位老人家慢慢聊,我先去准备一下哈!”
此时舞台上两名师生的美声合唱刚刚结束,在掌声中宋倩与王小璐缓缓登台。
宋倩:“感谢金老师和任学姐为我们带来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
王小璐:“接下来将会有一位朋友为大家表演一种乐器的独奏,在听这首歌曲的同时,大家不妨先听上一首古体诗。”
就在王小璐话音刚落,舞台上灯光忽然黯淡,在她们身后的屏幕上开始显现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于此同时,吟诵声开始响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就在吟诵声响起之后,屏幕上开始有江海相连波涛浩瀚的景象出现,随着吟诵声的持续,屏幕上不住有夜月、春花、长江、大海、雾气、飞霜等等景象闪过。
直到最后一句吟诵完毕之后,整首诗完全呈现在屏幕之上。
屏幕上的长诗以毛笔字写就,占据了整个屏幕的上方一块空间。
但再往下看,字体下面上显现的却是一副华夏传统的水墨画卷,这首长诗只是被人题写在了画卷的留白之处。
诗文下面才是扁舟夜归,明月照江的春夜景象。
整幅画意境悠远,用笔老到,极为传神的将诗文中所描写的景象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尤其是这幅画上面的诗文题字,肆意张狂却又收发自如,有一种说不出的狂放意味。
这幅画的左上角还有题跋印章,但不待台下观众看清楚是谁的名字时,一缕筝音青烟薄雾般从台上袅袅升起,引的众人同时心中一动,齐刷刷将眼睛从屏幕上挪开,全都看向了舞台之上。
此时昏暗的灯光逐渐变亮,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架古筝,古筝后面端坐着一名身穿长衫之人,此时正在轻轻拨弄筝弦。
随着筝音越来越响亮,舞台上的灯光也越来越亮,渐渐的众人已经看清了弹筝之人的面目,顿时一阵骚动。
第一百章 定调子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看清了舞台上弹筝之人的真面目之后,非但台下观众一阵骚乱,便是观看网络直播的观众也是诧异无比。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相比于台下观众的视野,其实看直播的观众比现场的观众看的更清楚明白。
摄像机多角度近镜头的拍摄,使得看直播的观众更能清晰的看清楚舞台上的一切。
一身长衫,脚踩老式布鞋的郭大路端坐在古筝之前,双目微微闭起,少了之前的精明灵活的之气,多了阔达深邃之情。
此时他双手按在筝弦之上,筝音叮叮咚咚的便从他指尖清溪般倾泻而出,灌注进听众的心灵。
在看清郭大路面目的一霎时,直播屏幕上弹幕飞起,留言再一次刷满整个屏幕。
“瞎了我的狗眼!我是不是看瞎眼了,弹筝的好像是郭爷啊。”
“卧槽,肯定是郭爷啊,就算是换了一身长衫,也瞒不过我的24k黄金眼!”
“搞事情,搞事情!”
“嗨呀,好气啊!不是说好的吹唢呐吗?怎么弹起筝来了?郭爷怎么连古筝也会弹啊?”
“难道这次上台的人是郭爷的双胞胎兄弟郭小路?”
“你妹,郭爷啥时候有双胞胎兄弟了?”
“但他也没说他没有啊!”
“卧槽,你这么说,我竟然无言以对!”
弹幕刷了一阵之后,慢慢的静了下来,因为古筝的曲子如同有魔力一般,将听众的心神全都慢慢的吸引进去,已经舍不得分心再去作别的事情。
就好比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为了将一部电视毫无间隔的看完,硬生生憋尿憋到广告时间才去茅厕一般,电脑前传来的筝音也有这种吸引力。
即便电脑前有很多观众并不是音乐爱好者,甚至本身对音乐一窍不通,但在听到郭大路弹奏的古筝曲时,也不自禁的安静下来,默默体会音乐中所描绘的景象。
之前的《春江花月夜》在吟诵之时,已经为众多观众展开一幅山水花卷,而且这首诗本身的画面感也极强,现在郭大路在弹奏起来之时,听众很容易就代入了诗歌中所营造的气氛与场景之中。
在乐曲的流淌之中,郭大路背后的大荧屏也随之不断变化,从第一声筝音开始时,屏幕上就显现了夕阳落山水波粼粼的傍晚江景。
随着郭大路古筝的弹奏,天空中风卷云涌,晚霞消散,明月升起,江面上隐现归舟。
筝音响个不停,画面也随之变幻不停。
直到最后月满中天,清光映照四野之时,画面慢慢停止了变幻。
郭大路弹奏的筝音忽然发出几声萧瑟叹息之意,似乎是在疑惑,又是在叹息,或者是在凭吊怀古。
刚才诗文中的“明月何时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以及“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几句感叹时空岁月的句子不由自主的从众人心头浮现。
曲子到了这里,已经开始了升华,随后便是一缕幽思从筝音中淡淡流露,“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情思之意明明白白的被众人所体会。
整首曲子起承转合,如同诗文一般情绪不断变换,哀而不伤,中正平和,这才是最为文人墨客毕生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但能达到这个水准的少之又少。
一曲弹罢,台下众人悄然无声,连一声掌声也没有响起全都沉浸在这首曲子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郭大路从台上站起身后,看到这种情形不由得笑了笑,这种无言的情形才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他摆手制止了王小璐与宋倩的上台,示意她们两个等上一会儿。
一首曲子听罢之后,回味余韵也是一种享受,郭大路不想让两女破坏了这种气氛。
他对着台下默默的弯腰鞠躬,随后大步离开。
过了几分钟后,台下开始有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随后整个剧场如同被惊醒了一般,掌声轰然爆发,震的后台的乐器都隐隐发颤,发出低声鸣叫。
汤海望走到郭大路面前,“郭先生,您这首《春江花月夜》,我已经听了好多遍,可是我怎么听着有点琵琶的曲调在里面?这明明是一首古筝曲啊。”
郭大路大笑:“汤老师,还是瞒不过您!”
他笑着解释道:“其实这首曲子海真是由琵琶曲子演化而来的,古琵琶的曲子名字叫做《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汤海望疑惑道:“说句不知深浅的话,我这一派流传下来的琵琶曲子,上千年来基本上就没有失传的曲目,但我却从未听说过《夕阳箫鼓》这首曲子。”
他看向郭大路,“郭先生,该不会是您自己创出来的吧?”
郭大路挠了挠头,“我说是我创出来的,您信不?”
“信!必须信!”
汤海望笑道:“别人这么说我可能会有点怀疑,但这句话从郭先生嘴里说出来,我还真觉得没有怀疑的必要。”
他笑道:“您根本就没必要说这个谎,您不差这点名声。”
旁边的白清羽听着有点不乐意,“哎哎哎,老汤,就算是琵琶曲,但现在已经改成了古筝曲,你激动什么?难道还能改回去?”
汤海望眼睛一翻,“改回去?改什么改?郭先生不是说了么,这首曲子在琵琶曲里叫做《夕阳箫鼓》,那是有着现成的曲子,根本用不着改,一会儿跟郭先生要过来就是。”
白清羽有点着急,“我说,这首琵琶曲你可以向郭先生要,但你可别对外说我们这古筝曲是由琵琶曲改编的。”
他对郭大路不好意思道:“郭先生,我还想着将这首《春江花月夜》作为我古筝曲子的代表作呢,这要是被人知道是由琵琶曲改编的,两家以后可能会生出比较之心,难不保会出现什么龌蹉事情。”
汤海望看了白清羽一眼,“你个老东西,你直接就说,您不想让琵琶压你古筝一头就行了呗,说话怎么这么多弯弯绕绕?你累不累?”
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