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指着照片左侧的一个房间说道:“那里有专人来接待你们,办好手续后会给你们分配宿舍。”
周云笙看到这两个女孩走后,她叹了口气说道:“我就知道他们不能这么老实,没有利益的事情谁会费尽心思。
他们不会真给我们派‘老弱病残’科研人员,看来还是靠我们自己。”
李浩安慰道:“千万不要小瞧青年科研人员,我国人才培养机制很健全,现在国家重要的项目都是青年人在挑大梁。
女性科研人员和男性相比,也几乎没有差别。搞科研是脑力劳动,不会因为男女的体力差别而出现差异。何况女性更心细,在某些项目上还超出男性许多。”
李浩刚说完,他接到前方发来的报告后。无奈的说道:“真让你说中了,他们给我们派来的还真是‘老弱病残’没有一个中年专家。
但这也没有问题,他们能进入中科院,我相信还有一些能力。真正走后门的人也不会被派到我们公司。
这种高质量的人才来多少我们都不嫌多,不行就靠科研辅助系统锻炼,我们公司把它们培养出来。”
李浩话锋一转,自信的说道:“再说本来就没有指望这几家研究所,现在他们的地位已经不重要。有上面大佬关注这个项目,我们想要什么单位配合,都可以上门合作。
这个项目最主要的专家是何万明和王容哲。他们也只是打下手,能力稍微弱些不影响项目。”
第260章 项目稳步开展
光刻机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几天时间,各个单位汇集在一起的科技工作者都在一起,为这个项目成功而努力。
李浩查看着手中的新型技术,他这几天一直在图书馆中查找技术。不负众望终于找到这项技术。
光刻机最关键的两个配件,一个是加工芯片的光源。一个是引导光路径的光栅。
现在光栅的材料郭建濯主任正在努力制造。
周云笙向上面提出要求后,中科院马上就给他们配备了一台大型离心机。
原来李浩还以为国家要监视这台设备。结果他们只把这个离心机加上定位系统。固定上之后不允许移动,每次移动都需要报备。
李浩本来不想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寻找光源这种简单技术上。但是中科院光学研究所太不给力,派来的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
一点技术储量都没有,现阶段只能打下手。一看就是让他们给培养人才。这个所长太鸡贼。
光刻机选择何种光源,何万明院士也没有办法,只能一个一个的去试。
李浩不想这么费劲的等下去,他主动去图书馆中寻找外星文明类似的技术。
他之所以这么急的原因就是朱烟波和他说过。现在再不研发出有价值的光刻机。真拖十多年之后,那时量子技术也迎来蓬勃发展的时候。真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李浩看着手中刚翻译出来的技术,他露出自信的笑容。这是一种光波叠加技术。
用两种不同频率的光波,通过一定技术手法,让它们发出的光波进行叠加。这项技术完美的解决现在光刻机对于光源选择的难题。
李浩现在完全可以把这种技术研发成果揽在自己身上。这全靠自己公司现在的科研辅助系统。
他花费大力气组建科研辅助系统。它现在还处在基础阶段,付出的资源和得到的成果完全不对等。
但李浩依然持续投入的原因,除了以后人工智能水平起来之后。特别是量子技术突破之后,这个系统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拿出图书馆中的技术,可以说是用科研辅助系统研发出来的。
这项技术完全可以给他拿出技术打掩护。科研辅助系统研究出一个真实的技术需要数万次的实验,只是电量消耗就需要20多万元。
这还是完全看运气,但它确实可以凭空研发出一项技术。哪怕就是几率很小,但也足够给他打掩护。
但李浩通过鹦鹉操作后台,制作出一个假的技术实现路径很简单。
李浩准备好这个技术后,就让保镖带着他去实验室。
实验室就在朝阳区也是在市中心。他们开车之后不久就到了。
李浩没有打扰项目的科研人员,他直接走进实验室中。
实验室百分之九十五九的人员,都是他们公司招聘的员工。其中负责研发的科研人员,主要是郭建濯带领的材料与化学实验室成员。
研发设备的工程师主要是孙凯负责的电子公司职工。
李浩直接找到光刻机项目的负责人孙凯。任命他来当负责人,主要是光刻机是一台复杂的机器。
像郭建濯,何万明他们搞定材料之后,就不会再关注光刻机是怎么制造。
李浩来到孙凯的办公室,看到他正坐在电脑前,不断的查看着资料。
孙凯看到李浩进来后,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恭敬的对李浩说道:“李总,你来实验室有什么事情。”
李浩没拿出来技术,而是向孙凯问道:“光刻机项目现在进展怎么样?中科院支援的专家,在我们这里工作顺利吗?”
孙凯立刻回复道:“现在光刻机项目稳定前进,还没有遇到重大的难关。现在遇到的技术问题,我们都能解决。
整个项目的人员还处在磨合阶段,就是有人工智能分配每个人的任务。但一些协同工作,进展还是很慢,需要他们慢慢熟悉配合。
中科院支援我们的专家,合淝那几个就是来学习的,他们非常好学打打下手还行。
沪市那几位搞材料的开始迷上科研辅助系统,一直在系统内研发新的材料,现在还没有收获。
风凤逢这个女人水平很高,现在已经基本解决光刻机芯片传送问题。
最令我们惊喜的就是天珒来的朱二毛大爷,这位老专家理论水平不太好,但实验操作真是强。
我让好多理论丰富的工程师辅助他,他们用土方法配合现在的科技理论,已经搞出光刻机很困难的定位系统。
虽然这个系统很粗糙,但经过工程师优化之后,应该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李浩听着的同时不住点头,他赞许道:“光刻机项目你们搞的有声有色,这样就很不错了。
我们和清华大学王容哲教授联系的怎么样。”
孙凯无奈的说道:“王教授一门心思都在他的碳基芯片上。对我们光刻机项目只有要求,他的要求大多数还太难实现。
主要是对光源的要求极高,既要穿透力强的激光。它作用在芯片上还要柔和,加工用时必须控制在七个碳原子振荡周期之内。
就是何万明院士对这个要求都束手无策,实在是要求太高了。现在所有激光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李浩露出笑容,他双手在空中画一个图案。只看到虚拟光幕立刻显示在他的身前。
上面显示出一个激光发射器,它发出激光的指标和王容哲教授需要的激光完全相同。
孙凯看到这个情况,他瞪大眼睛说道:“李总,最困难的光刻机光源部分,你竟然悄悄解决了。”
李浩笑着说道:“这也是赶巧了,我用科研辅助系统计算,无聊时看到窗外的彩虹。突然想到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
我就在想光既然可以互相融合,那么激光也一定可以。
通过科研辅助系统进行数十亿次的运算,再加上我在实验室中不断的实验校正数据。
还算幸运,真的研发出这种可以互相叠加的特殊激光。”
孙凯查看这个技术,激动的手都在颤抖,惊喜的说道:“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光刻机几项核心科技都有了突破。
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完成光刻机项目。”
李浩对他鼓励道:“不要怕花费资金,要克服所有困难。尽量研制出高性能的光刻机,这可是我们公司的争气机。”
第261章 无线充电高铁
7月11日,李浩在在办公室中用虚拟光幕看着从燕京到雄安新区的高铁。
这个高铁列车和平常的高铁列车没有什么区别。但它最关键的就是没有上方的电刷,高铁线路上也不架设电线。
这是采用铁石墨烯电池和无线充电技术相配合的高铁。
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月,运用铁石墨烯电池的手机还没有发布。
没想到铁石墨烯电池第一个成熟的商业化应用,竟然是用在高铁列车和高铁车站。
燕京到雄安新区的高铁线路京雄线本来正在建设中,还没有等到他们进行线路网络的架设。清瓷科技就发布铁石墨烯电池和无线充电设备。
那时铁路总公司的董事长陆和海就找到周云笙,说是要建立一条运用无线充电技术的高科技高铁线路。
在周云笙和他商量时,李浩听到这个好消息他立刻同意。这个项目要是成功,可是清瓷科技的一张名片。宣传作用非常重大,这就是一个活广告。
为了打消他们的担忧,他还提出所有费用他们公司出。等到验收合格运行良好后,铁路总公司再付款。
实在是李浩已经把目标瞄向华夏总和在十多万公里的高铁和常规铁路网络。
如果这些线路都进行无线充电方式改造,使列车更加便捷的同时节省相应的电能。他做梦都会笑醒。
周云笙看到这个惟妙惟肖的景象,她感慨地说道:“要是能把虚拟现实成像设备做成手机大小,这一定是改变通信产业的重大成果。”
“这个就看毕野主任的能耐了,我估计受限于材料,想要达到这个技术标准很困难。”李浩自己分析道。
他扫了一眼云智能平台,和周云笙说道:“袁定方经理已经在外面等着,我们现在就走吧。
希望今天正式通车完美通过,千万别出现意外。这也是对我们公司产品进行宣传。真没想到铁路总公司这么好说话,我还以为国企都是很僵硬,反应速度很慢。”
周云笙捂着嘴笑道:“你那是不了解内情,这个铁路的建设,由于供应的线缆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项目延期。
但它开通晚了会影响雄安新区这个国家战略。建设方和铁路总公司都急得直冒汗。
正好在新闻中看到我们的产品不需要电缆,建设时间又很短。只需要改变一下车站和列车,就能完成整个线路的改造。
它对列车性能也没有影响,只需要在车头前两节车厢放上铁石墨烯电池。这样充一次电它可以运行一整天。”
李浩感慨地说道:“原来还有这么多内情,我说他们怎么像后面有人用鞭子抽似的,达成合作这么快速。”
他们一起走出办公室,和袁定方汇合之后。向着燕京火车站赶去。这是高铁线路的始发站。
李浩看着袁定方有些憔悴的面容,他感慨道:“袁经理,你们智能工厂这几天辛苦了。不止要加工大量的铁石墨烯电池。
还要制造好无线充电设备,并派工程师辅助他们进行安装工作。”
袁定方笑着说道:“不算太累,但还是要感谢毕野主任,他设计的无线充电装置,80%的配件都可以在市场上采购。
要是全部由我们智能工厂生产,那就是累死我们也无法完成铁路总公司的订单。”
他们这一路讨论着,来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