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崩坏系统-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又是什么地方?”太宗忍不住又问道。

    “这是阴山背后的一十八层地狱。”崔判官道。

    “哪十八层地狱?”

    看着那些在衙门中被不断折磨鞭打、承受酷刑无比凄惨的鬼怪,太宗感觉到一阵心惊肉跳。

    恍惚之间,仿佛自己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阳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太宗皇帝已经落入了算计当中,他眼见十八重地狱种种惨象,已经开始恐惧了。

    阿尘则是冷眼旁观,并没有改变这一切。

    正如泾河龙王所言,能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世!

    阿尘不可能时时刻刻守护在太宗皇帝身边。

    “十八层地狱分别是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血池狱、阿鼻狱和秤杆狱。”崔判官一一道来。

    太宗皇帝看着十八层地狱中层层惨象,心中惊惧。

    四人又向前走了一阵,一伙鬼卒执着幢幡前来迎接,跪在路旁道:“桥梁使者来接。”

    崔判官便引领着太宗,从一座金桥上走过。

    金桥旁边则是一座银桥,也有几人正从银桥上走过,都是一身正气、公平正大之人,也有执着幢幡的鬼卒在前面引路。

    太宗突然看到远处有着第三座桥,寒风滚滚、血浪滔滔,不时传来嚎叫哭泣之声。

    “那是什么桥?”太宗不由问道。

    这座桥与金银二桥的景象截然不同,桥长数里,宽一丈,高有百尺,深有千重,上面还没有扶手栏杆,桥下却盘踞着无数鬼怪,不时飞跃桥上掠食,阴气逼人,寒气透骨。

    “陛下,那叫做奈河桥。”崔判官道。

    太宗皇帝惊惶不已,点头暗叹,默默悲伤。

    “现在我阳寿未尽,又位极人王,所以能在金桥上行走,等到二十年阳寿尽时,上的也不知是否是那奈河桥?”

    正思索时,四人已经沿着宽敞明亮的金桥过了奈河,来到了一座大城之前。

    大城之上挂着一个大铁匾,上面镌刻着三个大字“枉死城”。

    枉死城中,熙熙攘攘,吵闹不休。

    太宗仔细听去,只见其中无数声音叫嚷,分明是在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

    太宗顿时不由心惊胆战起来。

    刚刚进城,便见到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拦到了前面,齐齐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却是那些曾经被太宗皇帝下令斩首的人,其中自然有罪大恶极之人。

    不过,其中亦是不乏忠孝贤良者。

    “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太宗赶忙躲到了阿尘身后。

    “陛下,那些人都是六十四处叛贼,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全都枉死,没有地方收管,不得超生,也无人烧纸钱给他们,都是些孤寒恶鬼,陛下给他们些钱钞,我才能救得你。”崔判官道。

    太宗皇帝正要应允,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那些鬼怪在走近一丈之内,便再也前行不了。

    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屏障,阻拦住了他们。

    太宗仔细看去,才发现是从阿尘身上散发出淡淡的血红气息,似有似无,阻拦住了这些鬼怪。

    这些鬼魂仿佛对这血红气息极为恐惧,这才不敢上前。

    “此人的血煞之气竟然如此浓郁?”崔判官冷眼旁观,不由暗暗皱眉。

    崔判官上前,吩咐几位鬼卒取来一库金银,让朱太尉分散给这群鬼魂,道:“这些金银,给予你们均分,放唐王过去,他的阳寿未尽,我奉阎君命令,送他还魂,等他到了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超度汝等,你们退下吧!”

    众鬼闻言,又得了金银,冷冷地看了太宗皇帝半晌,最终默默退下。

    “水陆大会……”太宗心中默念,“……此次有王将军守护,诸鬼不得近身,等到来日阳寿一尽,到时再面对这些冤魂债主,岂不是苦也,做一个水陆大会超度他们也好。”

    朱太尉再次摇动引魂幡,领着太宗、阿尘两人离开了枉死城,向前而去。

    很快,四人便来到了“六道轮回”之所。

    何谓六道轮回?

    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此处人头攒动,有腾云驾雾的仙人,有腰挂金鱼的贵人,也有身披枷锁的罪人,僧尼道俗,贩夫走卒,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尽皆进入了轮回,进入了六扇大门其中之一。

    崔判官将唐王送到其中一道大门之前,却是超生贵道门。

    “陛下,这里便是还阳之处,小判这便回了,让朱太尉再送一程。”崔判官道。

    “有劳先生。”唐王谢道。

    “陛下到了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些无主冤魂,切勿忘了。只有阴司里无抱怨之声,阳世间才可得享太平。”崔判官叮嘱道。

    “朕知晓。”唐王应了下来。

    正要进入贵道门时,阿尘突然停住了脚步。

    “将军,快随朕一起回返阳间吧!”唐王呼唤道。

    “陛下便随着朱太尉去吧,我却是不能行走此门。”阿尘笑道。

    “为何?”唐王奇怪问道。

    阿尘微笑不答。

    其实他与唐王不同,唐王是灵魂进入阴曹地府,而阿尘却是真身进入,不能进入六道轮回之门,否则元神躯体有分离崩溃的风险。

    “如此,将军保重。”唐王无奈,只得独自一人跟着朱太尉,进入了贵道门中。

    这一进入,却就是脱了阴司,径直回到了阳世。

    ……

    长安城皇宫,白虎殿上棺木之中突然传来了响动。

    众臣大惊,几个勇猛的文臣武将上前打开了棺木,却发现唐王赫然还魂复生了。

    次日,唐王上金銮宝殿,聚集两班文武,召开朝会。

    “朕欲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诸位贤卿可推举有道高僧,主持大会。”

    众臣闻听,面面相觑,一时都不做声。

    唯有太史丞傅奕上前启奏道:“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第四百九十六章 玄奘

    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星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教他用心再拜明僧,排次庠黎班首,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玄奘再拜领旨而出,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多僧,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毕竟不知圣意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诗曰:龙集贞观正十三,王宣大众把经谈。道场开演无量法,云雾光乘大愿龛。

    御敕垂恩修上刹,金蝉脱壳化西涵。普施善果超沉没,秉教宣扬前后三。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那皇帝早朝已毕,帅文武多官,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宝殿,径上寺来拈香。怎见那銮驾?真个是——

    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常。千官环佩分前后,五卫旌旗列两旁。执金瓜,擎斧铖,双双对对;绛纱烛,御炉香,霭霭堂堂。龙飞凤舞,鹗荐鹰扬。圣明天子正,忠义大臣良。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又见那曲柄伞,滚龙袍,辉光相射;玉连环,彩凤扇,瑞霭飘扬。珠冠玉带,紫绶金章。护驾军千队,扶舆将两行。这皇帝沐浴虔诚尊敬佛,皈依善果喜拈香。

    唐王大驾,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下了车辇,引着多官,拜佛拈香。三匝已毕,抬头观看,果然好座道场。但见——

    幢幡飘舞,宝盖飞辉。幢幡飘舞,凝空道道彩霞摇;宝盖飞辉,映日翩翩红电彻。世尊金象貌臻臻,罗汉玉容威烈烈。瓶插仙花,炉焚檀降。瓶插仙花,锦树辉辉漫宝刹;炉焚檀降,香云霭霭透清霄。时新果品砌朱盘,奇样糖酥堆彩案。高僧罗列诵真经,愿拔孤魂离苦难。

    太宗文武俱各拈香,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又见那大阐都纲陈玄奘法师引众僧罗拜唐王。礼毕,分班各安禅位,法师献上济孤榜文与太宗看。榜曰:

    至德渺茫,禅宗寂灭。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太宗圣命: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凡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

    诗曰:一炉永寿香,几卷超生箓。无边妙法宣,无际天恩沐。

    冤孽尽消除,孤魂皆出狱。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

    太宗看了满心欢喜,对众僧道:“汝等秉立丹衷,切休怠慢佛事。待后功成完备,各各福有所归,朕当重赏,决不空劳。”那一千二百僧,一齐顿首称谢。当日三斋已毕,唐王驾回。待七日正会,复请拈香。时天色将晚,各官俱退。怎见得好晚?你看那——

    万里长空淡落辉,归鸦数点下栖迟。满城灯火人烟静,正是禅僧入定时。

    一宿晚景题过。次早,法师又升坐,聚众诵经不题。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你道他是何宝贝?有一件锦蝠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俟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长安城里,有那选不中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见菩萨变化个疥癞形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