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来的晚了,要是巫妖大劫期间,直接能拜入圣人门下多好,又或者龙凤大劫期间,直接拜入鸿钧老祖门下。”
想到自己的师傅将是玉鼎真人,王旭有些贪心不足的想到。
玉鼎真人虽然厉害,现在就是金仙大能,日后必定是准圣级存在。
但是跟元始天尊一比,又差了十万八千里,更别说比之道祖鸿钧了。
只可惜来的太晚,眼下都是封神大劫了,别说道祖,就是圣人收徒的可能性都很小。
再加上他是命中准定的道教三代首徒,不是注定的圣人弟子,哪怕王旭跳得欢,也不敢去赌拒绝了玉鼎真人,会不会被元始天尊收徒。
毕竟,赌对了,元始天尊也不能让他成为圣人,成圣不是那么简单的。
而他,只要所料不差,以道教三代首徒的身份,混日子也能混个准圣。
赌错了,违背了命运的安排,还是这么大的违背,会怎么样很难说。
“走,我们进去。。。”
压下心中的思绪,王旭深吸一口气,带着杨婵往大殿中而去。
大殿内,两位道人盘膝而坐,背后供奉着三清神像。
这两位道人,左边那位王旭叫不上名字来,右边那位,不是指点他来玉泉山的道人还能是谁。
“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感受到有人到访,左边的道人徐徐开口道。
王旭一听便知道,这位道人应该才是玉鼎真人,因为只有主人家才会这么问。
坐在右边那位,指引他来玉泉山学艺的道人,应该是与玉鼎真人同辈的阐教众仙,只是不知道是哪位当面。
“小子杨戬,来自灌江府,杨家庄,是来拜师学艺的。”
王旭单膝跪下,此跪一为道家先贤,二为自己的未来老师,成道授业之恩,担得起他的大礼。
“哦,原来是这样。”
玉鼎真人面不改色,又看向一旁的杨婵,开口道:“你呢?”
“我叫杨婵,也,也是来学艺的。”
杨婵没想到还会问她,磕磕巴巴的回答道。
玉鼎真人再次点头,接下来却没有再问王旭,而是转头看向了身边的道人,开口道:“广成子师兄,你怎么看?”
广成子,也就是在木亭之中,指引他们来拜师的道人,闻声后微微点头:“善!”
玉鼎真人沉默少许,上下打量着王旭二人,片刻后说道:“杨婵,你道缘浅薄,当不得我入室弟子,暂且算你做记名弟子,跟随众人修炼去吧。如果你耐不住寂寞,许你随时下山离去,不必跟我说辞。”
“谢老师。。。”
杨婵到底是年纪小,根本不知道玉鼎真人再说什么。
王旭却是听懂了,这是在告诉杨婵,你的名字我记下了,咱们有个师徒名分,你却不是我的亲传弟子。
要是想学,可以跟着大家一起学,不想学随时可以走人,走的时候也不用跟我辞行,你走你的就行了,大家就当没见过。
“至于你。。。”
说完了杨婵,玉鼎真人眉头微皱,又看向了一旁的王旭。
王旭是命中注定的道教三代首徒,而且跟他有师徒缘分,当为亲传弟子,此乃天机所示。
只不过,王旭却是早来了四年,很多地方与计划根本对不上。
在早先的道教诸位圣人的推算中,王旭应该历经磨难,一路摸爬滚打的来到玉泉山才对。
而现在,出门就认识了梅山六圣,一溜烟就坐着祥云来了,哪有什么磨炼。
变数,都是变数。
玉鼎真人有心请示老师,可天机混乱,元始天尊也算不出个所以然来。
唯一能肯定的是,王旭便是杨戬,未来的道教三代首徒,天生的大气运者。
除此之外,为什么出了这些差错,诸位圣人也不清楚,所幸变化不是太大。
“你与我有师徒缘分,命中注定,当为我亲传弟子,只不过。。。”
玉鼎真人语气微顿,又道:“你命中该受劫难,如今虽然上得山来,却没有经过历练,难免道心不稳。这样吧,你去挑三个月的水,劈三个月的柴,再打扫三个月的庭院,然后再来听我讲法。”
“谢老师。。。”
王旭一听,只要干九个月的杂活就能得传正法,与原始大道相比,这点磨难算得了什么。
要是把这个要求说出去,想要拜师学艺的人,能从玉泉山排到灌江府去。
看来,玉鼎真人也在为难,毕竟,他比规定时间早了四年来,总不能让他挑水扫地的过上四年吧。
道教收的是三代首徒,不是三代首仇,也怕让他浑浑噩噩的过上四年,磨炼暂且放在一边,心生不满就得不偿失了。
说起来,杨戬在历史上,前往玉泉山用了四年时间。
这里面除了打磨筋骨,锻炼心智以外,更多的还是给天庭机会,让天庭有时间派下追兵,从而加深天庭与杨戬之间的仇恨。
此时王旭到都到了,再整这些反而显得小家子气。
ps
不知不觉一千章了,撒花。。。
第1001章 玉泉山上
打点了行装,王旭暂且在玉虚山住下。/全本小说网/https://。/
玉虚山上阁楼庙宇无数,人却没有多少,上山时看到的数百弟子,全都是杨婵这样的记名弟子,别说亲传了,连正式的都没有一个。
再往下,还有道童上百人,负责端茶倒水,打扫庭院。
道童看着是人类,实则不然,全都是玉鼎真人点化的草木精灵,
这些道童是没有资格学法术的,仆人一样维持着玉泉山的正常运转,最大心愿便是得了玉鼎真人的眼缘,当上一名记名弟子。
王旭与杨婵的到来,让玉泉山多了几分色彩。
其他人也不知道,王旭是来当亲传弟子的,只以为跟大家一样都是记名弟子,心里说不上喜欢来,却也算不上讨厌,更多的是无视。
一问,类似这种记名弟子,玉泉山上有三百一十四人。
有的是玉鼎真人从外面带上来的,有的是家里长辈与三教有旧,其中来的最早的那位,已经在此学艺三百载。
还有没有更早的,大家说不清楚。
应该有,但是早已下山去了,往常众人在山上学道,学个几百年要是没有成就,都会下山去寻找自己的机缘。
到了山下,或为一观道主,或为闲散修士,就跟还俗的少林僧人一样,下了山就再也回不来了。
王旭就此住下,每日挑水劈柴,混迹于这些弟子之间。
虽然大多数弟子一心修仙,不为外物所动,但是总有耐不住寂寞的人。
一来二去,王旭也跟很多人混了个脸熟,并且从众人口中听到了很多隐秘。
比如说,他们这些记名弟子,一般来说是很难见到玉鼎真人的。
玉鼎真人对记名弟子并不上心,大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意,极少会为众人讲法。
大家想要学习法术,唯一的机会便是参悟星辰图。
星辰图截取天道一角,大道三千尽在其中。
因为机缘不同,悟性不同,每个人参悟出的东西也不一样。
有人悟出了呼风唤雨之术,有人悟出了撒豆成兵之法,有人悟出了飞天驾云的神通,有人悟出了金丹岐黄之术。
虽然玉鼎真人不出面教导弟子,却不反对弟子们私下里交流法术。
只是法不轻传,你想学别人的法术,就要用自己的法术来换,而且要对等才行。
所以在场的数百人,大多只有几手法术傍身,除了烂大街的呼风唤雨之术,谁也不愿意将自己悟出的高级法术交与别人。
王旭观之,整个玉泉山,就是个缩小的社会。
看似无为,实际上无所不为,如果不是玉鼎真人压着,很难说会发展成什么样。
一开始,王旭也好奇,玉鼎真人为什么不出面教导弟子,而是任由这些人挥霍青春。
后来想想,或许是看不上眼吧。
阐教不是截教,没有有教无类的说法。
以玉鼎真人的眼光,只有日后有望成就大能的,兴许才能被他看在眼中,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弟子与草木无异。
能成就大能的人,参悟星辰图时,也能悟出极其厉害的神通来。
悟不出来,说明你没有这份悟性,连悟性都不够,又何谈成就大能,为师门分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估计在玉鼎真人眼中,这记名弟子也与草芥无异,想要出头唯有拿出能打动玉鼎真人的悟性来。只可惜,在场的数百弟子,大多只有中人之姿,却是不值得下一番苦功。”
王旭挑着水桶,一边给水缸注水,一边看着苦苦参悟的弟子们。
而且在冥冥之中,他也能感受到若有若无的窥视,要是所料不差,这半个月来的表现,一直在玉鼎真人的观察下。
玉鼎真人看似没有出面,实际上一直在暗中观察,了解他的心性。
也就王旭神魂强大,玉鼎真人又没有掩饰,他才能感应一二。
换成别人过来,恐怕都不会发现自己被监视了。
“师兄辛苦了,不如我替你挑一会吧。”看到王旭在挑水,一名本体为仙鹤的道童,一脸辛勤的凑上来。
这半个月来,王旭一直在观察众人,反过来,他又何尝不是众人观察的对象。
尤其是那些地位低下,只是被当做仆人点化,实际上根本没有前途可言的道童们,一个个盼星星,盼月亮,哪怕盼不来玉鼎真人的青睐,也想入一位师兄的眼缘,从而被提携着一飞冲天。
仙鹤道童便是其中之一,它已经在玉泉山上效力上百年。
在它看来,山上的这群弟子大多碌碌而为,哪怕再修几百年,也逃不过灰溜溜的下山结局。
唯有王旭它看不透,王旭表面上和蔼可亲,实际上有种打骨子里的傲然。
他哪怕挑着水桶,干着只有杂役才会干的活,依然犹如闲云野鹤,仿佛在自家花园里散布的贵公子。
与这些整日待在山上,表面上看似平静,实际上,内心诚惶诚恐的弟子比起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奇货可居,便是仙鹤童子对王旭的定义。
犹豫许久之后,仙鹤童子决定提前下注,争取早日抱上一条粗大腿。
“不可不可,师尊让我挑水劈柴,磨炼道心,这是师尊他老人家对我的考验,我怎么能假于他人之手。”
听到仙鹤童子要帮忙,王旭连连摆手拒绝。
开玩笑,玉鼎真人可是一直在暗中观察他的,他每一次开口,每一次决定,都在玉鼎真人眼中,明知如此,又怎么会玩这些投机取巧的花样,平白在玉鼎真人那里减分。
“师兄,这玉泉水一滴便有千斤重,一桶水少说也有百万斤。这里有三十口大缸,你每次下山取水,两次才能灌满一口,三十口便是六十次上下山。
挑着两桶水,一天跑上六十趟,铁打的汉子也承受不起。
而我不同,我会五鬼搬运之法,只有一个口诀,就能将三十口大缸填满,师兄何乐而不为呢?”
仙鹤童子还要再劝,王旭却还是拒绝。
拒绝之后,身上的窥视感一松,显然看到这一幕的玉鼎真人很是满意,连带对他的监视都松懈了几分。
有此感觉之后,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