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不出半个时辰高统便带着百十名较为强壮的军士从偏门逃窜。
攻下汉口城池几乎不费吹飞之力,赵烁清点了下士兵,留下牛霸扼守汉口,自己则率领主力奋力追击,前面逃窜的是他的大仇人高统、不,准确的说是宗门的余孽假面郎君!
“别管旁人,给我直取那穿长袍的将领,杀了他为我们死去的龙翔禁军报仇雪恨。”大军狼骑追赶,黄土大地上激起了层层巨大的沙浪,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赵烁也不好不客气,给将士们下了军令。
关山军队不比财大气粗的朱氏大军,在这里将军的命令高于一切,跟朱氏大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战斗策略大不相同。
军令如山,两万大军快速的奔跑,百米开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扇型军阵,侧翼向两边大幅度包抄,采取迂回战术,这样下去愣是那假面郎君有天大的能力也是插翅难逃。
原来跟随假面郎君出城的百来名壮士看到身后气势磅礴的大军,早有一半吓尿了裤子,他们大多是些不受重用的低级士兵,没有背景没有特殊的战斗技能,眼下的情况死不足惜,与其死在联军手下还不如弃暗投明拿生命做一次赌注。
听闻赵烁点名道姓指着自己,假面郎君慌忙脱去了身上的长袍,外观上与别人大同小异。
追击的路途中顿时发现目标消失,赵烁奋力骑马飞驰并指着前面的人群大喊道:“戴发簪那人是大仇人,别管别人直取那领将。”
前面狼狈逃窜的壮士也许是听到了后方敌将的呼叫,顷刻间便有四十多人下马伏地跪拜投降,对这些没有骨气的士兵,关山军连拔刀的激情都没有,投降着匍匐在地听着耳边轰隆隆的马蹄声,恨不得挖个洞钻到地下。
庆幸的是这些人活下去了,也给了继续跟随假面郎君的壮士一次彷徨的机会;而那假面郎君听到赵烁认出了自己,惶恐之下也显得泰然自若,只见他大袖一挥,原来的面貌荡然无存,头上的发簪也已消失,此时的摸样跟寻常的士兵一般无二。
又是一波投降者从大军的铁蹄下逃过,前面依然有二十多名拼命逃跑。
追了半天,赵烁越发觉得不对劲,因为自己已经在前面的人群中找不到那假冒高统的身影;喝住了马匹,怀疑的向后方望去,只见一人一骑朝着徐州方向驰去。
此时赵烁才发现自己中了那贼厮的金蝉脱壳之计,军中杨业建议赵烁暂时退军汉口,赵烁也无奈的策马回军,倘若朱孝天沿途返回,那单单靠李响的五千人马好似以卵击石。
却说朱孝天在江东战线上僵持了数日,军中也已断粮,无奈之下只好下令班师回城;汉口败军四散溃败,路上有遇到几人跟上将军朱孝天说明了局势。
眼看着汉口是回不去了,朱孝天郁闷的率军进入与汉口遥想辉映的汉阳城中,想到丞相朱温目前挂帅汉阳,朱孝天怀着揣测不安的心情进入大殿……
赵烁回到汉口,为了保全李响,下令将其调令到自己身边。
而在联军总部的元帅府中,陈涉跟齐王正在密谋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齐王,根据线人来报,太子殿下明日午时便可到达成都,太子的安危你可要多费心思了,这可是我们最关键的后牌,危难之时可保我等安然无恙。”
刘度赞同的点点头,若有所思,突然问道:“那赵烁该如何处置?我可听说他已经攻下汉口城了,倘若让他知道抢夺太子是我等所为,还能绕过我们么?”
太师陈涉在大厅内来回踱步,齐王所言倒是不假,赵烁武艺高强,且有三万精锐的兵权,此时天下大势尚不明确,要是弄不好会闹出兵变;到时候祸起萧墙,恐怕会酿成大祸。
“齐王有何良策?”
“如若不能为我所用,就一并斩草除根免得留下祸患。”刘度咬牙说着,眼中露出一丝残忍之色。
“军营之中大多将士衷心于他,怕不好下手吧。”
“太师放心,我等只需静等时机。”
看着齐王如此胸有成竹,太师脸上也容光满面,跟天下共主、万世大业比起来,儿子陈广亮的死似乎是值得的。
次日清晨,赵烁整顿大军,三万军士仅仅损伤一千七百余人,昨夜一站可谓大获全胜;如今士气高涨,关山军大有一鼓作气拿下国贼朱温的意图;赵烁也知道太师跟齐王名义上为讨藩联军,可是两人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无量、中饱私囊;此刻的形势犹如箭在弦上,哪怕就剩下自己一人,也该死在沙场报效皇帝;为了附和将士们的热血之心,天色大亮,赵烁率军一路南下,在距离汉阳城三十里的地方排兵布阵安营扎寨。
汉阳城外地势崎岖跟汉口宛如两个世界,到了这里赵烁才发现麾下的骑兵消耗惨重,军中大多战骑的铁蹄都磨损过度,有不少马匹在长途跋涉中腿部受伤已经无法作战;这些看似小的细节却成了关山军的战略弱点。
朱温大军雄踞中原以步兵为重,此时朱温已经居高临下站在汉阳高大的城墙之下,心狠手辣、慧眼如炬的他,当然知道北方骑兵的最大弱点。
“汉阳城外二十里处是落燕坡,地势起伏连绵不断适合我军步军作战,这次我命令你率领本部兵马到那里布阵,要是再败了就不要回来见我了。”城口上的朱温头也不回直视远方,此时依稀还能看到百里外蒸腾的汉口炊烟。
身后的朱孝天再也不敢信誓旦旦,乖巧的低头说道:“请丞相放心,末将愿立下军令状。”
朱温一言不发,朱孝天尴尬的退去。
城楼上只剩下百官跟朱温还有一位衣着褴褛,满脸泥土的中年人,这边是辗转反侧逃回汉阳的冒牌高统。
“唐家亲军战力如何呐?你是从关山过来的,没人比你了解了吧!”朱温淡淡的说着话,不怒自威。
“丞相!末将毫无怯战之意,望丞相明察啊!”高统素来了解朱温的手段,这样询问于他定是多疑自己引狼入室了。
“丞相问你什么呢?真是前言不搭后语。”说话的是朱温的长子。
“回禀丞相,那赵烁用兵如神,三万精锐是势不可挡啊;不过这次丞相亲自出马,下官断定那赵烁这次有来无回。”高统点头捣蒜的吹捧着,还不忘添油加醋的给自己增添点汉口守城时一马当先奋勇杀敌的光辉事迹。
“你且退下吧。”朱温平静的转身扫视了一眼,在百官的拥簇中走下城楼。
落燕坡!听名字就知道有多不吉利了,他赵烁不是号称常胜将军么?今天就让他葬身此处,朱孝天自言自语,这次亲率全部精锐二十万下榻落燕坡。
这正是:神兵天降三万魂,虎啸龙腾落燕坡!
【102】 水淹三军 '本章字数:3026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12 12:29:23。0'
赵烁军营;负责先锋军情的杨业前来报道,将朱孝天大军驻所讲述的详详细细;看着帅帐墙壁上的攻防地图,赵烁眉头紧皱陷入苦思。
看来自己真的太小看朱温了,这巨贼能称雄战场数十载能运筹帷幄到现在,其眼光异常的毒辣,本来对赵烁来说看似微笑却致命的弱点,被对方尽收眼底;赵烁风头正劲率军南下汉阳,朱温则反其道而行之,派遣主力大将不守反攻,战术上赵烁陷入被动。
杨业为人机敏,看出了主将的烦恼,在一旁中肯的说道:“将军,要不我们先退军,引诱朱孝天到汉口再做打算?”
赵烁看着年少的杨业,微微点点头,仍旧怀疑着,那朱孝天会上当吗?
根据前几次的战斗,赵烁也对朱孝天之人了解了不少,这些日子的观察,看得出朱孝天是一员虎将,不过也是有勇无谋,永远无法成为镇守一方的统帅,杨业的这个想法不妨一试。
赵烁答应了杨业的提议,这让年轻的将士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出头的希望。
上午时分,赵烁三万大军侧退的毫无踪迹;光天化日这下这等侧退速度实在出乎意料,朱孝天得知情况顿时大喜,在营中张狂的大笑道:“无胆鼠辈,区区三万乌合之众竟敢来围攻汉阳,想那赵烁小儿见我二十万大军铺天盖地,吓得屁滚尿流侧回汉口了吧。”
唐军侧退,朱孝天本部士气大振,麾下将领纷纷请命趁机夺回汉口;这里所有人都知道汉口对于河南属地的重要性,朱孝天也不例外,转念一想自己前翻吃了两个败战都是轻敌所致,还是不追为妙。
高统低着身子凑上前来在朱孝天耳边细语,后者听后立刻精神大震连连赞叹道:“先生此言,本将如梦初醒啊。”
原来高统屡次遭受赵烁的围追堵截,上次太师寿宴上幸运逃脱,昨日兵败汉口诈计回城,他清楚的知道赵烁不死自己永无宁日,因而一心想除掉赵烁这个心头大患,军权不再他手中,只有挑唆朱孝天来个借刀杀人。
“传令下去,营中留下一万精兵驻守,其余将士随我一同追击叛贼。”
朱孝天下令,高统的目的达到了。
“将军不可!”朱温长子朱友裕适时走上营楼出言制止,朱孝天见之面带惶恐之色。
这次朱温为了大计,不惜让自己的儿子随大军出征,目的明了就是在关键容易犯错误的时候给朱孝天泼壶冷水让其清醒。
“公子在上,末将有失远迎,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君臣之礼。”朱孝天弯腰参拜了下,如今胜券在握的他怕是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告。
“将军免礼,依我看那贼军突然侧退,其中必定有诈。”
朱孝天听后言语空白,只好给献计的高统使了个眼色。
高统很反感朱孝天这样的做法,每次有难堪时都让自己开言,为此也惹下不少官员,更是在朱温父子面前讨不到任何好处;怎奈诛杀赵烁的计划确实是自己提出来的,于是俯身跪拜誓言道:“长公子修要恐慌,那赵烁三万余众之所以能打败我军,实则是将军轻敌之错,今日将军小心应战,我军二十万、叛军三万不足,就算是围而不杀也会将叛军活活累死,再者二十万对三万,胜算巨大没有悬念,依下官推迟,那叛军也是不知深浅,探清了我军战力这才落荒而逃;如若我军趁胜追击,不出两日便可将叛军全数歼灭,收复河口指日可待。”
“将军可有把握?”朱友裕挑了挑眉毛,认真的问道。大功一件唾手可得,作为朱温长子,如今父亲年迈,后世基业还有三位跟自己年纪相仿的兄弟明争暗斗,至于五弟、六弟年仅四岁对自己无法构成威胁,朱友裕作为长子理应顺承纲常,要是战场有功的话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朱孝天平日里知道朱氏兄弟之间的密事,忙着诚恳说道:“长公子无忧,末将已立下军令状,这次出征不为功劳但求公子日后回城跟丞相多多美言几句。”
听到这,朱友裕立即明白,秀手高举镇声下令全军出城追击叛军,为了贪功不惜抢去了朱孝天的先锋之位,只给他保留了本部军权。
朱孝天大军气势浩荡的追逐了一整天,终于看到了汉口城上屡屡飘起的青烟,而此刻远在长安东郊大本营中的太师陈涉跟齐王刘度已经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等待赵烁跟朱孝天汉口对垒之时炮轰黄河岸堤!
汉口城外三十里处,这里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