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位面游轮-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四十米,两人的距离只有五米左右,最后的大高潮终于是来了,陈堪的对手也将这个当做是最后的冲刺,使出了全力,毫无保留。

    最后三十米,两人相差两个身位。

    二十米,两人就差一个身位。

    十五米,两人肩并肩,体育学院的老师咬咬牙想要再次加速。

    八米,他能看到陈堪的后脑勺……

 第三七八章 推开历史新大门

    “陈老师,你是不是该考虑请客了啊!”

    “主任,你这个就不厚道了吧,我们为系争得了这样的荣誉,难道不应该是你请客吗?”陈堪说着还转身问旁边的人道:“大家说对不对!”

    “对!”有陈堪的带头,众人高声齐呼道。

    在这次的校运会中,历史系的最终总成绩排名是全校第三名,这个总成绩是不分教师学生的,都是一起算的,当然体育学院不算在内,第一名是经管学院,第二名是计算机与数学学院。

    这两个都是中师大最庞大的学院,他们一个年段的学生比历史系整个系的学生还要多,拿下最好的成绩很正常,每一届运动会他们的成绩都是前列的。

    而这次历史系异军突起,直接干掉其他的院系,成为总成绩的第三名,其中陈堪贡献了三个第一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是没有陈堪贡献出来的这三十分,那会直接降落到第七名。

    本来王主任还是想坑一下陈堪,陈堪连破三个记录,这是妥妥的六千块到手了,可是没想到他却被陈堪反将一军,而且还调动广大群众的力量,众人直勾勾地看着他,陈堪给他一个“你自己看着办”的眼神。

    “我……”

    还没等他开口,陈堪就抢先说道:“主任,其他话就不要多说了,西北汉子,给个爽快的,主任你就说请不请吧,这次我们的运动员门可是为系争光了啊,你摸着良心,你说!”

    王主任苦笑了一下,平时怎么没有发现,陈堪还有这口才,这直接就上纲上线了,本来按照传统,不管成绩怎么样,系里面一定要请运动员庆祝一下的,做为中师大很小的一个院系,不管成绩再差也不奇怪,毕竟人少。

    成绩好的话就叫做“庆祝”,成绩不好那就当做是“安抚”,可是被陈堪这一搅局,同学也就忘了什么系的规矩了,能坑一次系主任,这个多荣耀啊,况且带头人还是陈堪算账也算不到他们的身上。

    “好吧,我请,但是陈……”

    “不要但是,这个伤感情啊,请就请了,我们那么努力了,这个没条件的啊,不然就不好了啊!”陈堪笑眯眯地指着王主任说道。

    “好吧,不但是中行了吧。”王主任耸耸肩,“我请,就今天晚上了,大家到时候一起来。”

    “好!”

    当天晚上,陈堪也到场,喝了不少的酒,不过完全没影响,陈堪最后主要的功能还是作为一个清醒者算账,然后保证所有的学生全部安全回到宿舍之后,陈堪也回去,继续做他的研究。

    就这样,为期三天的运动会结束了,对陈堪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第二天收到了学校打来的六千块钱的奖金,没有扣税的,这可能是陈堪在现实世界拿到的最大的一笔巨款了。

    不过影响远远不仅是这样,陈堪的名气在学校就彻底传开了,成为了所谓的“男神”,陈堪对于这个称号只是笑了笑,根本没当一回事。

    不过很多学生对陈堪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了,陈堪一些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都被翻出来,虽然看不懂,但是不妨碍他们对陈堪的崇拜,中师大的学生很神奇的知道了很多研究生就不知道的“论文百佳”。

    最大的变化就是陈堪的课经常会多出一些旁听的学生,而且“用户粘性”极高,基本上来过一两次的以后都会经常来。

    “东汉末年这个时代,很特殊,也很神奇,要是排序的话,大家最了解的历史就是这个时代,通过游戏、小说、电视甚至是易中天老师,知道了很多三国的事情。”运动会之后,陈堪的第一节课就到了东汉末年。

    陈堪问道:“三国这段历史,如果我们要是真正要找一个‘开创者’,大家认为会是谁?”

    “贾诩!”陈堪的问题刚刚结束,就有同学回答道,当然还有各种答案,曹操、刘备、吕布、袁绍等等一系列的人都上榜了。

    陈堪摆摆手说道:“易中天老师说过,在汉代,支撑皇权的是三大支柱,外戚、宦官和士大夫,其实我认为易老师还忽略掉了一个,那就是地方势力,这个势力在东汉这个时代起到的作用虽然不明显,但是不可忽略,这四支力量相互制约,达成了一种平衡。”

    “而真正打破这个平衡的人是谁?”陈堪环视一圈,说道:

    “袁绍,袁本初。”

    “袁绍大家都很熟悉,他本身是士大夫的代表,当初给何进提了一个主意,大家都知道,就是请地方军队进京清君侧,这在当时看起来不奇怪,但是我们站在现在,回首那个历史,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首先因为这个原因,外戚消失了,或者说维系汉王朝的外戚消失了,本来汉朝的外戚就是想要依附于皇权得到权利,但是汉朝之后,外戚都在干什么?想想隋文帝,他就是外戚,这点日后我们还会再提,大家先留个心眼。”

    说着陈堪给众人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继续说道:“其次就是杀宦官,袁绍带兵杀入皇宫,只要是没有胡子的人,全部杀掉,这次确实是狠,宦官这个力量下次在登上历史舞台,那已经是五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四根支柱到了两根,还剩下两根,按照易老师的观点就是士大夫还在支撑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袁绍最后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地方军阀,原来泾渭分明的地方军人和士大夫已经分不清了。”

    “可以说,袁绍推开了一扇历史的新大门,在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历史要走向哪里,所有当时的有识之士都在寻找,这一找就是四百年的时间。”

    “而这就是我们之后讲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大方向,到时候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人到底是在寻找什么,怎么寻找的,最后这个果实怎么落在唐朝的手上。”

    “好,现在我们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袁绍这个人。”

 第三七九章 话袁绍

    “中国历史有句话,叫做胜者为王,败者寇,袁绍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现在对于袁绍,很多人都是看不起的,认为他就是一个富二代,只是因为有个好的出身,但是袁绍真的有那么差劲吗?”

    陈堪的上课老办法,就是讲述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不是为了平反或者是干什么的,只是因为这些人物大家都比较熟悉,心中对于这些人都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了,重新解读,如果能看到一个人的另外一面,那么对于同学的思维是能起到冲击的作用,当然前提是立足于史料的基础上。

    “我们知道,在古代都是极其注重出身的,袁绍出身袁家,袁家在当时号称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绝对的豪门氏族,这点就不用多说,但是我们知道,古代真正有继承权的是嫡长子,袁绍是嫡长子吗?”

    “不是!”众人一致摇摇头。

    “没错,不是。”

    “袁绍的身世其实比较复杂,在史学界仍然有争论,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他一定不是嫡长子。”

    “所谓的嫡长子是正妻也就是大老婆的第一个儿子,当时的家主袁逢的嫡长子是谁?是袁基,这个人的风评很好,不过可惜命不好,袁基在关东诸侯发动董卓讨伐战中受到牵连被董卓杀死,按照继承制度,之后是二儿子袁术,和袁绍没什么关系。”

    “袁绍能走到后来的位置上,得到那些成绩,可以想象是多么困难,不说其他,就说嫡长子继承制,他的成功,就是意味着在挑战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当时的世家大族绝对不允许的。”

    “嗯!”很多同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就是陈堪讲历史的方法,就像是一个侦探一样,不用什么高大上的史料,先讲一些大家都掌握的东西,然后进行一个逻辑的推导。

    “我经常说成功是带有运气成分的,袁绍和曹操一样,正好碰到了一个能让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时代,否则这两人基本上不可能有后来的成绩。”

    “我们看看袁绍放发小,曹操,曹操是谁?那是宦官之后,宦官受到士大夫和外戚的集体抵制,想要得势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依赖于皇帝,曹操有可能吗?除非他自己来一刀,才有点可能。”

    说最后一句的时候,陈堪用手比了一个动作,很多同学“噗呲”一声笑了。

    “现在知道曹操和袁绍为什么是发小,是死党了吧!”陈堪笑道。

    “因为两人的情况其实是差不多的,如果没有后来的董卓之乱,他们的未来是暗淡的,所以臭味相投,一起玩耍,看看两人做的那些都是什么事情,那不就是两个没有未来的富二代,在找刺激嘛!”

    “袁绍真正起家是离开京城之后,成为渤海太守,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然后一路征战,打下了北方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个假富二代袁绍,他的基础好吗?”

    “说实话,一般,在东汉群雄中只能是属于中等偏上,袁家真正的资源都是用在袁术身上了。”

    “现在我们看看袁术起兵之地在哪里?在宛城,在汝南,首先这两个城市都是东汉时期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东汉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五千万,就这两个城市占据了总人口的二十五分之一,和现在的那些大城市一样,大城市不仅仅代表着人口,还代表着经济和文化实力,简单讲就是钱和人才都很多。”

    这个不难理解,就以首都为例,在这个超级大城市中有多少一流高校,有多少的人才,经济就看看每年的排名就好了,这就是超级大城市的实力,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一样,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综合实力绝对超过二十个人口为十万的城市。

    “而汝南是什么地方,那是袁家的大本营,将大本营交给袁术,这也就意味着将袁家培养起来的大部分资源交给了袁术。”

    “袁绍其实没捞到什么东西,没有得到太多袁家的支持,那你说后来袁绍手下的那么多的谋臣武将是哪里来的?当然是就地取材了,你看看这些人的户籍所在地,不管是田丰、沮授这些文臣,还是张郃、高览等武将,都是北方四州的人,那他们自然是要投奔袁绍,不然还能怎么样。”

    “三国的那些人才大多数是那些世家大族培养起来的,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自然要留在本地了,这基本上适用于这段时期任何一个人,除了曹操早期,之前说过曹操是宦官之后,出身实在太差,士大夫都看不上他,曹操实在没办法,只能是‘唯才是举’,那个时代‘唯才是举’可不是什么好词,但是曹操没办法啊,后来曹操根基稳了,再来看看他手下的那些人才,大多数也都是出身名门了,寒门子弟很少。”

    “在这点上,袁绍要好过曹操,所以在袁绍的事业做得比曹操来得大,拿下了四州之地,站在那个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