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帝国风云-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世雄暗自惊悚之前他对皇帝和zhōng yāng颇有信心对中土和帝国的未来也颇为乐观虽然他从伽蓝的嘴里获知帝国各地的叛乱愈演愈烈。但帝国国力强悍。军队庞大只待东征结束后全力戡乱那么一切都将恢复正常帝国将在繁荣昌盛的大道阔步前进然而伽蓝对大势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判断。把当前帝国的危机无限制扩大了把帝国所存在的优势彻底摧毁了。以致于最终演变成为崩溃之局。
    这怎么可能?这是谁的判断?这是伽蓝本人的判断还是裴世矩的判断?假如这是裴世矩的判断。那么足以说明帝国中枢核心持不同改革立场的派系正在分裂之中一派是坚持既定政策信心十足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另一派则是信心崩溃对未来十分悲观已经开始未雨绸缪预先布局要力挽狂澜要拯救帝国于坍塌之中。
    如果帝国中枢分裂如果皇帝所信任和依赖的改革势力大分裂那么可以想像皇帝和zhōng yāng必然陷入内讧两派将自相残杀由此祸及整个帝国。
    薛世雄没想到伽蓝的到来给了自己如此一个大大的惊人“意外”。
    相信?还是不相信?
    “那么皇帝和中枢对第三次东征的预期战果是什么?”
    薛世雄不得不继续试探下去他必须要确认这番话是源自裴世矩还是伽蓝本人。在他看来从伽蓝的地位身份和立场来说是绝无可能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胡言乱语所以这番话只能来自裴世矩而裴世矩绝不会公开自己的政治立场他只能通过伽蓝这个幼稚、蛮横、骄恣的“无知小儿”的嘴把自己的想法和策略告诉薛世雄让薛世雄自己做出判断然后依据他们之间的秘密政治联盟做彼此应该做的事情这就需要双方的大智慧和高度默契了。
    “从目前国内危机四伏的局势来说从皇帝和行宫这次坐镇北平以兼顾国内政局和远征战场来说从当前整个北部边疆的镇戍重任和军队数量、粮草辎重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来说我们和高句丽一样都是浑身下鲜血淋漓根本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了。退一步说就算我们还能发动一次攻击攻占平壤但我们也没有足够力量长期占据高句丽。就像我们在西疆一样我们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足够力量去长期占据西海广袤的土地最终不得不撤回陇西把西征的全部战果尽数丢弃。”
    伽蓝叹了一口气“这是事实很残酷的事实所以皇帝和行宫之所以迅速的、大张旗鼓的、马发动第三次东征其真正的目的是向高句丽施加他们无法抵挡的巨大压力最终迫于他们不得不主动投降。只要高句丽投降了皇帝和行宫也就取得了所谓的东征大捷。”
    伽蓝的预测与薛世雄对东征战局的判断完全吻合只是在听了伽蓝的那番“胡言乱语”后薛世雄意识到这样的东征大捷实际是皇帝和中枢的自欺欺人之举这样的军事的胜利根本无助于解决政治的危机相反它的“虎头蛇尾”会导致极其恶劣的后果会加剧政治的失败速度。皇帝和中枢一旦在政治陷入失败困境失去威权与地方势力形成直接对抗那国内还谈什么稳定?国内陷入混乱野心勃勃者割据称霸必定会进一步孤立皇帝和中枢于是分裂之势一发不可收拾帝国崩溃在即。
    难道真如伽蓝的危言耸听帝国正在步入崩溃的绝境?
    “我们在辽东距离中原有数千里之遥我们能做甚?”
    伽蓝毫不犹豫把自己那套“潜龙在渊”之策如实相告。说白了此策也就是变相的割据称霸一旦帝国陷入崩溃危机则举兵南下中原推翻皇帝和中枢重建皇统继而拯救帝国于危难拯救中土的统一大业于即倒。
    “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军队而若想赢得更多的军队就必须在短期内攻占高句丽驻兵高句丽并以整个大辽东为根基经略大辽东蓄积实力等待时机。”
    薛世雄沉思不语。
    姑且不论伽蓝对未来的预测是不是危言耸听单以攻占高句丽长期占据高句丽经略大辽东这一策略来说是符合中土和帝国的利益符合皇帝和中枢的利益更符合帝国北部边疆的镇守策略。目前北方大漠的突厥人和铁勒人正在崛起对帝国的灵朔、代晋乃至燕北都形成了巨大威胁假若此刻帝国能在大辽东形成强大力量从侧翼威胁北方大漠的突厥人和铁勒人必然能起到有效的钳制作用有助于帝国边疆防御和中土安全。
    如此一来东渡辽水便已迫在眉睫。
    =
    =
    =(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八章 攻击之前
    薛世雄非常果断第二天便召集诸卫府将军商议攻击之策。  无弹窗 更新快
    薛世雄建议各军于四月中或四月底横渡辽水展开攻击于五月底或六月初攻占高句丽中部重镇乌骨城接着强渡鸭绿水和萨水于七月前后杀到平壤城下然后会同从海路杀来的帝国水师向平壤城发动致命一击。
    这一攻击策略帝国远征军已经实施了两次第一次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无功而返帝国远征军因此元气大伤士气低迷不过高句丽人也因此遭到了沉重打击他们打赢了仗却付出了国力不堪重负几近崩溃的惨重代价只要中土人再发动一次攻击高句丽必败无疑。这一事实高句丽人心知肚明帝国远征军的将军们也一清二楚而帝国肯定要发动第三次攻击因为第一次败得太惨了近三十万帝国将士战死沙场这一血海深仇如果不报帝国还拿什么威临四海?又如何去威慑北虏维护中土的统一和稳定?
    薛世雄的建议得到了卫府将军们的一致赞同不过这一攻击策略能否得到皇帝和中枢的同意能否得到帝国政治和经济的全力配合却是一个未知数由此也给第三次远征蒙了一层yīn霾。
    卫府将军们均出自高门大族有着灵通的消息渠道对杨玄感兵变后帝国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政治派系之间的血腥厮杀以及zhōng yāng和以各贵族集团为主的地方势力之间的激烈抗衡有着清晰的认知很显然当前帝国形势并不适合发动第三次东征但皇帝和被改革势力所cāo控的中枢硬是强行通过了远征决策可以预见这种情况下第三次远征过程中国内外的局势都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所以皇帝和行宫留在了北平以便兼顾国内外两个“战场”。
    既然如此。皇帝和中枢的第三次东征策略必然有所调整考虑到第三次东征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赢得国内政治的胜利由此不难预测到。皇帝和中枢可能只要求征服高句丽换句话说只要高句丽宣布投降皇帝和中枢就算达到了目的至于占据其领土。奴役其子民屠杀其贵族和军队把高句丽王国彻底抹杀从而达到威慑外虏和蛮邦小国的军事和政治目的则被选择xìng地放弃了。
    一旦皇帝和中枢“知难而退”迫于无奈下只求得最低最少的战争成果那对帝国远征军的将士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一次远甚于萨水惨败的沉重打击。帝国耗尽国力发动三次远征。结果仅仅就是为了求得一张名义的投降书。这太荒谬了荒谬到了极致。难道在发动东征之前高句丽人没有向帝国臣服纳贡?或者他们已经崛起于辽东威胁到了帝国并打算摆脱藩属国的地位。要与帝国正面抗衡了?
    所以薛世雄的这次军议进行得非常及时。辽东前线的卫府将军们对第三次东征的攻击策略和战役目标有了统一认识虽然大家各有立场和利益。但都同意尽快渡过辽水尽快杀进平壤竭尽全力在战场为帝国和皇帝赢得最大的主动权。可以设想一下一旦远征军在战场陷入被动必然会让皇帝和中枢在政治陷入被动最终会把这场战争推向一个让帝国蒙羞、让皇帝耻辱、让帝国将士们痛悔终生、死不瞑目的绝望结局。
    薛世雄以帝国远征军前线最高统帅和东北道大本营的名义向皇帝和中枢奏攻击之策恳皇帝和中枢允许远征军于四月底之前渡过辽水向高句丽发动第三次攻击。
    为此薛世雄需要更多的军队需要燕北道大使、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火速赶赴辽东战场需要左候卫大将军、检校涿郡郡丞赵才火速赶赴辽东战场但是薛世雄不想要左翊卫大将军宇述和骁果军进入辽东战场因为宇述一旦进入辽东战场他这个前线最高统帅即便不让位也要受到极大的钳制和掣肘。为此薛世雄找了个理由认为赵才和李景进入辽东战场后幽燕兵力空虚若北虏乘机扰边则必然威胁到皇帝和行宫的安全所以宇述和骁果军都要留在北平以确保皇帝和行宫的安全。
    皇帝和中枢正担心远征军将士士气低迷缺乏攻击**假如他们就像山东各地的官府和鹰扬府一样对皇帝和行宫的命令阳奉yīn违甚至蓄意拖延、推诿那就麻烦了不但无法对高句丽形成巨大威胁皇帝和行宫也将陷入更大的政治危机。薛世雄的奏章让皇帝和中枢大员们大为兴奋当即下旨同意薛世雄所奏授予其临机处置之大权并命令赵才、李景火速率军赶赴辽东战场。又诏令黎阳、洛口、太原诸仓全力以赴向涿郡运送粮草武器等战争物资同时诏令征发所有辽东前线和幽燕诸郡民夫rì夜不停地从涿郡的临朔宫、北平的临渝宫和柳城的望海顿等宫城仓储向辽东战场运送物资。
    皇帝又诏令东莱水师统帅来护儿、周法尚命令他们尽快渡海作战全力配合薛世雄。为避免重蹈第一次东征因为配合不利导致水师孤军深入之覆辙皇帝命令来护儿和周法尚率水师主力选择最近的路线登陆高句丽先打毕奢城先与薛世雄的陆路大军会师于乌骨城然后一起横渡鸭绿水、萨水直杀平壤。
    第一次东征来护儿率水师直接攻打平壤这条路线中海路程较远危险xìng很大而最让人失望的是来护儿到了平壤竟然发现从陆路进攻的远征军主力还未到。考虑到粮草不足来护儿只能独自攻击结果孤军深入掉进了高句丽人的陷阱三万多将士因此战死。
    这次皇帝和中枢汲取了血的教训放弃了水陆夹攻平壤之策让来护儿和周法尚率军从海路进入高句丽的毕奢城以最快速度加入远征战场这样一来水师就能得到充足的粮草补充而远征军的总兵力也多了更重要的是到了平壤城下后水师还是可以配合陆路主力作战同时远征军还能利用水师庞大的战船船队运输粮草武器可谓一举多得。
    皇帝圣旨送达怀远镇之后辽东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远征军全力备战随时准备渡河。
    伽蓝主动找到杨恭仁和崔逊恳他们与自己一起联名向统帅部命以龙卫军为远征选锋第一个渡河作战。
    伽蓝年轻有壮志其建功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而龙卫军新建左龙卫府的西北籍军官们对皇帝感恩戴德愿意为皇帝效命为帝国战斗至于右龙卫府的河北籍将士至此已经知道了帝国历时两年东征的真相当年葬身萨水河畔的帝国将士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河北人那都是自家的血脉亲人此仇不报枉为燕赵儿郎于是义愤填膺舍生忘死也要杀过辽水。龙卫军的士气高昂兵强马壮又是皇帝亲手所建帝国禁军编制以这支军队为远征先锋的确能够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假如建下战功甚至在这场旷rì持久的战争中发挥出决定战局胜负的关键作用那么不但可以为皇帝增光为禁军添加荣耀也能为皇帝和中枢所发动的这场战争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杨恭仁必须考虑到统帅部的整体策略和顾及到辽东大本营的整体利益他不能单纯地为了皇帝、伽蓝和龙卫军的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而给统帅部施加压力毕竟第三次东征的结局是可以预见到的即便中途可能会遇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