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鸿此次返程,送行之人数不胜数。就连魏王李泰也放下手头事务,特地赶来相送。

此外如孔颖达、褚遂良、颜师古、谷那律、马嘉运等人也纷纷到来,卢承庆兄弟和卢修、卢齐、卢平三兄弟以及祖述、褚行毅等均在其列。

孔颖达此次对卢鸿离去,最是难舍。他前些时候已经与国子监中几位同仁相商,欲荐卢鸿入国子监中为国子博士,颜师古更道便直荐为司业为是。商议未定,却因不久后卢鸿遇刺一事而耽搁。此次卢鸿伤势方好,又要返回范阳,入国子之事怕又要延期再议了。

更有数不清的长安士子,自发到霸桥边相送,场面颇为热闹,为萧瑟的天气,也染上了一抹热烈地颜色。

案上的酒杯满了又空,卢鸿面对着众人或欢笑或伤感的面庞,一杯杯浊酒下腹,总有几分浇不开的离愁别绪。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泰信手由一边地一株高大柳树上,折下一枝柳条对卢鸿道:“卢公子,虽然此时天寒地冻,万物萧疏,但只须来年春回之时,虽只一条残枝,亦能抽条吐绿。今本王以此枝赠别,愿君千里万里,身体康健。待春日暖时,复回长安,饮酒作赋,再叙别情。”

卢鸿哈哈一笑,双手接过柳枝,拱手向众人作别,洒然登车而去。

众人远望车行渐远,尚能遥闻骊歌轻唱:

聚散匆匆不偶然。一年遍历秦山川。但将痛饮酬***,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灞桥寒水碧连天。今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终南衡阳别业书房中,佳人白衣胜雪,悄然独坐。案上书卷横斜,墨香依然,只心绪却再无往日的宁静喜悦。

一边的衡阳公主幽幽叹道:“上官姐姐,你这又是何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出行不久,竟然彤云密布,飘飘扬扬地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此时天气尚不是非常寒冷,白雪落地既化,一路之上,泥泞难行。卢鸿在车内,看着窗外乱舞地雪花,回首长安,想着一年来的苦辣酸甜,心中别是一番滋味。

回乡的路,总是一般漫长。(第五卷完)

第六卷 故园风月

第一章 谁言寸草心

打梨花雪打萍,青衫薄酒任平生。

剑气销磨颜色改,江畔依然老竹亭。

别前上官玥竟然未作一言,就连衡阳公主也只是淡然作别。离开之时,二人均未相送,卢鸿心中对上官未始不有隐隐的歉意。

一路之上,卢鸿心中更是不断闪现长安一年来诸生态。敌友难明的魏王李泰,却一直热情亲切,难辩真伪;衡阳公主更是飘忽难定,令人心惊。再想想一心回护的孔颖达以及率直天真的褚遂良等人,这一年可说杂彩纷呈。经历的种种,想来竟让人如十年一般。如今再回故园,回首前尘,直有恍然如梦之叹。

近乡情怯。终于见到范阳城远处的身影,卢鸿心中竟有几分波动难耐。

虽然只离开了一年的时间,卢鸿觉得已经离开得太久了。

车子穿入高大的城门,进入范阳城内。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耳边传来熟悉的乡音,卢鸿心中倍觉亲切。只因范阳在前几年由太极书院及义学带动,故一时文风大盛,郡中无论老幼,均以入学识字为荣。家中但有聪明的后生,便是节衣缩食,也要想方设法供他读书才好。若一旦鱼跃龙门,被太极书院取了,一家人都要视为天大喜事,更是在左邻右舍中最有面子之事,少不得要被街坊一再夸耀,以为荣光。

太极书院的名声,随着算学竞赛中的成绩,更为响亮,直有天下学子归望之意。崔三醉与郑家三老,均常驻与此。更有多名海内名儒,或慕名而来,或应邀而至,一时士林之盛,尽集于斯。

卢鸿此次归来,知道的人不多,不然会不会倾城相迎。也很难说。

马车拐过大街,行入卢府,自角门停下,卢鸿下了车,早有家人迎了过来。一个个见了卢鸿,都笑着道是“少爷好”。卢鸿看着家人,也都一一应着,又见卢多迎了上来。连忙上前几步,接着卢多双手。

卢多甚是激动,颤声道:“少爷你可回来了。那时听说你受了伤,老爷和夫人都急死了。唉。看今天少爷没事,大家可是都放心了。”

卢鸿连忙笑着说:“让大家操心了。我父母身体都好么?”

卢多点头道:“都好,都好。老爷夫人都在里边等你呐,咱们快进去吧。”说罢引着卢鸿快步向内行去。脚步却略有蹒跚。

卢鸿紧着几步,早到了后堂院前。抬头看时,只觉脑中轰然一响。只见卢夫人以手扶门,已然在门外翘首相望。

看着一年未见。母亲却苍老了不少,眼角皱纹已然更是深密,两鬃俱见斑白。看母亲注视自己眼含热泪。嘴角微动。卢鸿再也忍不住。急跑两步跪下道:“娘亲,不孝子卢鸿回来了。”

卢夫子眼中热泪长流。连忙把儿子扶起来,双手紧紧地抓住卢鸿的手,用力点头,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知何时卢祖安也站在了一旁,眼中也有泪光闪烁。卢鸿双手被卢夫人攥住,无法行礼,只得唤声“爹爹”。卢祖安点着头,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别在门口站着了,快进来吧。”

卢鸿扶着卢夫人,一家三口慢慢进院。卢多擦去眼角泪花,又敲了一下还在一边抽泣的洗砚的头,这才笑着说:“咱们快忙咱们的吧。今天老爷和夫人总算是高兴了。”

今天卢鸿归来,也算是卢府中一件大事。只是各房都是至亲,知道卢祖安夫妻担惊受怕,爱子归来,必有的是话要说。因此都只派人送了信来,约定日期来访,当天却无人上门打扰。一家三口便在屋内相聚,其乐融融。

卢夫人自从卢鸿进了门,便拉他到榻上坐下,听卢鸿为自己讲长安中的所见所闻。听到高兴时,只是看着儿子微笑;听到受伤惊险之时,又忍不住掉下泪来。还是卢鸿不断相劝,又给娘亲看了肩上伤口,道已然大佳,一点也不疼了。卢夫人伸手轻轻抚摸儿子肩上伤痕,眼泪如线般落下,连卢祖安也劝了半天才止住了眼泪。

卢鸿初进长安,便名声大著。创制新篇、精辨古物、王府题壁,一时名动长安。待提出格物新说,首创书法新风,更是名扬天下。卢祖安与卢夫人,自然是喜动颜色,深以为傲。

只是对卢鸿不愿出仕,欲游于士林之事,卢夫人心下总有些不喜。卢祖安虽然也不愿儿子如此,但他为一族之长,又看得长远,倒还可接受。卢夫人却总要卢祖安写信相劝卢鸿,终觉得男儿事业,总要有个功名才是正途。卢祖安也只是唯唯答应,心中却想自己那儿子主意比世人都大,哪是自己这个当爹地劝得了的。

卢鸿为世家谋划一事,卢祖安也没和卢夫人说

兹事体大,也不便什么都告诉她。后来卢鸿名声更极书院也在竞赛中出彩,卢夫人慢慢想开了,也就不再唠叨。

待卢鸿与上官玥携手同游之事传来,卢祖安大为生气,暗责卢鸿行事莽撞,还是孔颖达与卢承庆都有书信到来,专门解释此事,卢祖安才略略平息。卢夫人想法与丈夫不同,一边向亲家母传信解释,要郑夫人放心,道卢鸿识得大体,绝对不会做对不起郑柔之事;一边心中也暗暗有些得意,心道自己这儿子当然是天下最好的男子,但凡女子,哪有不倾心的,有美相伴也是很正常。定是那上官玥纠缠卢鸿,可是不关儿子的事。

知道卢鸿遇刺的消息,便如晴天霹雳一般,一下子便将卢祖安夫妇吓呆了。虽然来信说卢鸿已然无大碍,但卢夫人怎放得下心。当时便要收拾出发,赶往长安探视儿子。还是卢祖安冷静下来后,劝住了卢夫人。道儿子既然已经无恙,信中说也照顾得甚好,就不要再去给他添乱了。何况估计到了长安,他都也恢复好了。不如写信让他先回家,反正也快到了过年的时候了。

卢夫人听了,这才慢慢转回了主意。更与卢祖安商议,闻说朝廷要出新法令,男子成婚之期,要从十五岁,改为二十岁。不如趁新令未行,紧着把卢鸿叫回来,把他与郑柔的亲事办了,从此便留在自己身边,不要再放他出去了。

卢祖安想想也是,既然卢鸿无意入仕,在长安在范阳,总也差不多。再说卢鸿与上官玥之事,也实在让卢祖安不放心。还是早早把郑柔娶过门,拴了他地心,稳稳当当的,也不求什么了。当下便派人与郑家商议,又修书要卢鸿回家成亲。

当天家中晚饭,卢夫人特别吩咐厨房多准备卢鸿爱吃的饭菜。饭席上卢夫人不停地给卢鸿夹菜,将卢鸿面前碗中堆得如小山一般相似,口中还直说看卢鸿好象瘦了,一定要多吃几口。

卢鸿愁眉苦脸地道:“娘亲,孩儿确实吃不下了。再说我哪瘦了,我这是长个儿显得……”

卢夫人笑着打断道:“我生的儿子,胖瘦我还看不出来么?快吃快吃,一会凉了就不好了。再尝尝这道鱼,可是吴妈跑了半天才给你买到地呢。这大冬天的真是不容易,在长安,再没有咱们家做的味正。”说着,不由分说,又把大半条鱼夹到了卢鸿碗里。卢祖安本来也爱吃鱼,才举筷子,就看卢夫人素手闪过,盘中只剩下一个鱼头看着自己,只得咳嗽两声,闷头吃饭罢了。

晚饭过后,卢鸿又陪着二老呆到很晚。还是卢祖安看儿子略有些累了,道他长途跋涉,还是早早休息为宜,卢夫人这才赶着他快回房睡觉去。

第二天一早起来,卢鸿早早过来请了安,用罢早饭,卢鸿这才有机会向卢祖安禀明自己遇刺后,衡阳与自己两次相谈所说之事。

卢祖安沉吟半晌才道:“此事鸿儿你定要守口如瓶,万万不可以丝毫泄露。说来却是奇怪,衡阳公主一介女流,却有何目的?难不成她还能当太子么?”

父子二人商议片刻,也是无法想通,只能想其背后或尚有其他势力,以为支持。

正商议之时,门外已经有人来报,范阳地方郡守,竟然来拜会卢鸿。

按说以卢鸿地年龄身份,怎么也轮不到郡守来拜会他。只是卢鸿本是魏王、衡阳公主等看重之人,在士林中地位颇高,郡守本也要与卢家拉好关系,又能得个礼贤下士之名,也就不顾屈尊前来了。

之后各房之中兄弟都一一登门,还有奚老大、卢安、黄晖等人均先后到来,一时甚是热闹。

次日卢鸿一一回拜,又到太极书院拜会崔三醉及郑家三老,以及诸位特聘而来的名儒。据说那崔三醉与郑诚,天天辩个不休,从天地阴阳演化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杂题,无所不包。后来众人嫌他二人噪,专门为二人找了一个对门小院,请他二人搬进去。他二人乐得如此,天天争论不休。更一人收了一堆弟子,分别以“博陵派”与“阳派”自称。老的对老的,小地对小的,天天辩,日日辩,一个个练得铁嘴钢牙,死人也能说活了。尤其到了书院经辩之日,更是一个个争先恐后,务要将对方折于坛上而后快。

后来这一批弟子入仕后,多为外交人才,出使外藩,均无往而不利。一个个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常常兵不血刃而建奇功,成为大唐历史上一支独特的力量。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第六卷 故园风月

第二章 群英荟萃

鸿到太极书院,先派人通禀,前去拜见朝廷派驻于此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