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有勤王大功;黄天荡一战,他率领八千兵马,险些把十数万金国大军困死在芦苇荡之中。在此之前,宋军被金兵打得一败涂地,常常是望风而逃。这是两国开战以来的第一场恶战与硬仗。当时,他那位出身妓女、却真正不让须眉的夫人梁红玉,冒着锋镝,亲自擂战鼓激励将士杀敌。最后,虽然在两个小汉奸的帮助下,素不习水的金兵转败为胜,但韩世忠夫妇的英雄气概却相当令人敬仰。就连金国将士也特别佩服他。
韩世忠派杀手刺杀金国和谈使节,曾经惊出赵构与秦相公一身冷汗。后来,在战与和的问题上,由于韩世忠坚决主战,赵构屡屡斥责他没有文化,不识大体。韩世忠出身贫寒,确实没有文化,而且特别瞧不起读书人,经常轻蔑地称之为“子曰”。赵构知道后,问他是否确有其事?韩世忠回答说:曾经有过。但现在已经改了。赵构很高兴,以为他知道尊重读书人了。不料,韩世忠接着补充说:如今我叫他们“萌儿”,大概是当时嘲笑人的一个说法,或者类似于今天的“傻冒儿”一类。结果,赵构大笑而止。
战国末年,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发生过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征伐楚国时,秦王嬴政嫌威望素著的老将军王翦保守,派李信统兵出征。王翦便称病回家了。不久,李信大败。秦王嬴政亲自跑到王翦家,请求王翦挂帅复出。王翦临出发时,狮子大开口,向嬴政要求赏赐众多的上等田宅,嬴政很不以为然,说是只要打赢了,还愁不能富贵吗?王翦却说出一番惊人的话来:“趁着大王还用得着我,我得为子孙早做打算。”秦王嬴政大笑。后来,在行军的路上,王翦一连派出五拨信使,不为公事,就是一再请求封赏田园。嬴政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有人嫌王翦丢人,讽劝他别这么掉价儿。结果,王翦说出了一番更加惊人的话:“秦王猜忌多疑。如今几乎把全国的兵马都交给了我,我不请求田园加深他的信任,难道要让他疑心我吗?”
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但从种种迹象上判断,韩世忠很有可能也是这一套思路。这位大将军治军有方,连岳飞都很钦佩。他并不把钱财放在眼里,朝廷赏赐下金银珠宝,每次他都是分给部下,自己不拿分毫。因此深受拥戴,威望极高。后来,随着功劳越来越大,韩世忠突然发生变化: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并且要求用低价购买官府没收的庄田。先是要买临江的一处庄园,赵构索性赏赐给他,并且亲笔题名曰:“旌忠庄”以示表彰;后来,又提出要买北宋末年大奸臣朱勔的庄园和另外一千多亩田,赵构又顺水推舟地全部赏赐给了他。最后,大将军终于在西湖边上买了个大庄园,索性全家都住到了皇帝的眼皮底下。这些,可能是赵构后来网开一面放过他的重要原因。
被夺去兵权之后,韩世忠成为宰相秦相公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岳飞发现张俊按照宰相的意图,在军中收集韩世忠谋反的证据时,大吃一惊。因为,这位张俊是韩世忠的儿女亲家,而且是双重的儿女亲家。就是说,双方的儿女互相嫁娶了对方的儿女。岳飞连夜派人给韩世忠送去一封急信,使他在天罗地网合拢之前,侥幸逃出。韩世忠接到密报后,立即单身一人来到皇宫求见皇帝。他跪伏在地,脱下衣服,请赵构看自己胸前背后的累累伤疤,又举起双手,请皇帝看自己两只手上残存的四个手指,他伏地大哭,告诉皇帝,那是中了金人的毒箭之后,自己用双手去拔,也被毒所伤而导致的。
此时的赵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拉着韩世忠的手,委屈得大放悲声的皇帝了。十数年惊涛骇浪,他已经心如铁石。可能毕竟想起了这双手曾经对于自己的巨大意义,且今日已经无害。于是,终于还是放了韩世忠一马。
此时的梁红玉,也已经不是那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豪杰了。当年,黄天荡一战先胜后败,梁红玉一气之下上书皇帝,痛斥韩世忠贻误战机,要求皇帝治自己丈夫的罪。一时间,朝野内外举国上下为之震撼。
韩世忠的大军开进楚州创建宣抚司时,遍地荆棘,一片废墟。梁红玉亲自动手编织草帘子搭建营房,深受兵士爱戴。如今,已经被册封为杨国夫人。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只能长叹一声,说:“唉,明哲保身吧。”
从此,夫妇二人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军事,绝不和老部下来往。居家十数年,淡泊自如,就像从来没有过权位一样。此时,韩世忠自号清凉居士,喜好释、老,甚至开始填词做诗,而且所填之词居然相当有味,感觉很是到位。史书说:在西湖边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他带几个童子,骑着一头小毛驴的身影。
与韩世忠比较,张俊走的则是另外一个路数。史书记载说,张俊“好骑射,负才气”,投身军旅后,屡立战功,升迁得很快。早在赵构做河北兵马大元帅时,张俊就投奔到了他的麾下,据说,赵构第一眼看到张俊,就很欣赏他的英俊魁伟。再加上这厮表现得有勇有谋,战功卓著,所以,极迅速地成了一路大军的统帅。在南宋初年所谓“中兴四将”中,张俊是声望仅次于韩世忠的一员大将。
与张俊早期赫赫战功同样有名的,是他的贪财敛财。这位将军只是一个行伍出身的军人,却在十几年时间里,使自己既跻身大将军之列,又跻身于大地主的行列;而且是极有名、极富有的大地主。据说,他一个人拥有的田地,每年光是田租就能收进三十多万石,相当于当时南宋帝国最富裕的绍兴府全年征收的秋税。我们这里看到的数字,还是最保守的一个;有史家认为,应该是六十多万石;最极端的一个数字,则认为至少应该不低于一百万石。其实,这个最保守的数据已经足够吓人了。因为,其含义已经意味着这是几万个普通家庭整整一年的收入了。
张俊的部队里,有一支特种兵,专门挑选了一批年轻力壮、身材高大的士兵,从手臂以下一直文身到脚,号称“花腿军”。人们在形容喜欢摆花架子的状态时,经常用的一个成语叫做“花拳绣腿”,那个“绣腿”,大约就是指的这个样子。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张俊就让自己的部下,无偿地为自己家从事各种劳役。包括耕种庄园和大兴土木,搭屋盖搂。据说当时极有名的太平楼酒家就是张俊的产业。这座酒楼以经营高档酒菜和极其富丽豪华的气派闻名于时。有一首打油诗讲的就是这件事:“张家楼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他作过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极其富有创意,从而应该使他享有不朽的名声:为了防止家中的财宝被窃贼偷走,他把家里的白银统统作成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取名为“没奈何”,意思是不管什么样的窃贼都拿这大家伙毫无办法、无可奈何。过细想想,还真是如此,而且还俗得有趣。
这位大将军后来被封为循王。在时人的笔记中,记载了一件趣事:有一次,赵构在宫中大宴群臣,照例由优伶演出助兴。一个类似今天说单口相声的优伶自称善观天文,能够看出在座的诸位都是上天什么星宿下凡的。结果,引起大家极大兴趣,纷纷要求他给观测一下。于是,这位优伶掏出一枚铜钱,装神弄鬼一番后,对准了皇帝,观察片刻,声称看到了帝星;又对准宰相,说是看到了相星;最后,他将铜钱对准张俊,左看右看,都说看不到星星。众人大急,张俊更急,请他无论如何过细观察一下。他煞有介事地仔细看了半天,最后叹口气,严肃地对大家说道:“确实看不到星宿,只能看到一个坐在钱眼里的将军。”众人大笑,一时成为京城笑谈。
和韩世忠娶了京口即今天的镇江名妓梁红玉一样,张俊则是在兵荒马乱中,娶了钱塘即今日杭州名妓张秾。假如没有金山战鼓那一段的话,这位张秾的名气可能要比梁红玉大许多。原因是此女的人品、相貌、才情加上琴、棋、书、画、诗、词、乐、赋、歌、舞等诸多技艺都很出众。据说,她惊鸿一瞥之下,常被文人骚客们惊为天人,当时的名士为她看破红尘的亦有记载。
娶了这么一位倾国倾城的名姝回家,张俊这厮却并没有稍稍风雅些许,满脑袋惦记的还都是他那些大银球“没奈何”。有一次,前线大战在即,我们这位前敌总指挥百忙当中,抽时间给张秾写了封信,里面既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豪言壮语,通篇都是再三再四地叮嘱自己这位满腹才情的如夫人,怎么样照管好他那些宝贵的家财田产,哪些账必须收回来,哪笔钱可以放出去等等。张秾的心理感受如何,很难想像。只是在回信里,她相当温婉地鼓励自己的丈夫,希望他能像霍去病等古代名将那样,做个一心杀敌的大丈夫,不必过多地牵挂家里的财物,云云。
不久,赵构找张俊谈了一次话,皇帝很随意似的问张俊:“你可读过《郭子仪传》?”张俊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才寡识浅,未尝读过。”赵构教导他说:“我对这个传记百读不厌。为将之道,应当是不与民争利,不大兴土木,你要切记。”张俊唯唯。突然灵机一动,从怀里掏出了张秾写给自己的信,请皇帝过目。赵构读罢,相当欣赏,又递给宰相秦相公,宰相看后,连连夸赞这位女子识见不凡。于是,赵构当场赐封张秾为雍国夫人,亲手书写奖谕状赐给她。
这件事情发生在淮西之战兵败之后,紧接着就发生了剥夺三大将兵权的重大军制改组。从后来发生的情况看,认为宰相秦桧与张俊之间进行过交易、并且达成了某种默契的说法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据说,秦桧答应张俊,如果配合好这次杯酒释兵权,今后就将兵权全部交给张俊。张俊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从他一边当着将军,频繁地在战场上厮杀,一边还能聚集、经营起偌大一份产业来看,此人的脑子肯定足够机灵。他不会不明白,皇帝决意求和,对于自己这种手握重兵的职业军人意味着什么;他当然也会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迈错步子意味着什么。因此,他将自己与如夫人的通信拿给皇帝看,恐怕并非一时急智之下的“灵机一动”;倒是很有可能出于一种韬晦之计和早已做好的策划,以此解除皇帝对自己的戒心,并进而取得皇帝的信任。此种推测应该不算过分。否则,一位并不那么儿女情肠的大将军,时间不算短地把这样一封信揣在怀里,想一想,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何况,从种种迹象判断,张俊这厮似乎也不是一个愿意用信上的情操来激励自己的人。这里,最无从猜测的人是张俊的新封雍国夫人。她如果知道了自己寄予厚望的夫君,利用自己进行了如此一番算计的话,不知会作何感想。荣华富贵能否平衡这位素有才情盛名的美貌女子,倒是可以给文学家们提供不小的想像空间。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张俊与如夫人共同策划了这场喜剧,以此在皇帝面前共图富贵,也未可知。
《宋史》中提到,在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的这次历史转折点上,有一、二大将,阿附秦桧,终为人所不齿。应该指的就是张俊。
秦桧代表皇帝宣布任命三大将之后,张俊立即率先表态,感谢皇帝的重用;并表示愿意将自己所统帅的八万大军立即无条件地交出来。在此之前,张俊已经改变自己准备与金兵决战到底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