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夏-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省在握之后,首先调整的就是官制。在张宗昌时代,山东已经开始真真假假的开始了“乡老制度”,并据此罢免了几十位县长,貌似很有威力,陈晓奇也继承了这一制度,在乡村偏远地带,便是以当地农民和乡镇商民自主推举信得过的人来主持当地的一些基本政务管理和诉讼工作。

这样的做法具有极大地好处,首先,中国是一个几千年历史的帝国,从上到下弥漫的都是家族意识,而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老人通常都是受到周围大家尊敬的,拥有非法定授予的话语权,这些人的号召力之大绝不是其他文化所能理解,而中国的村落大部分又是以宗族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基本上每一任宗族长地决策就是一个村子地决策,这些人是无冕之王,他们占据了下层民众的统治。

陈晓奇没打算跟这个制度对抗,相反他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只要他和他们控制了这些头脑人物,就能控制一个村子,这样地工作简单了太多!处理乡村之间的那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事情,地方官远不如一个乡老来的便宜,要是到了官府那里不但增加大量的行政工作,还会因为大量的诉讼催生腐败,这根本不划算。

所以首先选举各村乡老作为一寸之长,负责行政号召,然后给他们以官方的授权,承认他们的权威,这一举就抓住了绝大多数这些人的心,一向以来中国人都有官本位的思想,不管多大的官,只要是官方承认的,这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件!多大的老头都与有荣焉,做事情也有劲的多。

当然了,有付出得有回报,授权这些人“管”的权利,却要收回他们“法制”的权利。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宗族长拥有审判处决的权利,往往一些“不贞”的事情和偷盗之类的事情会闹出人命来,都是按照传统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视人命如草芥,这是被广泛诟病的腐朽传统之一。

所以在授权的同时,各地牵扯到刑法的大事件,决断劝被收归道县一级政府管辖,司法独立运作,而乡老们就是天然的陪审员,能够在县一级的地方跟大老爷一起决断官司,这是多么大的荣光!这个交换有价值!

第二卷 混世匪商 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云聚会

保持这些人的地方性权威,却又通过其他方式架空他们的某些权利,这是多套组合拳的做法。凭借几年的潜移默化,农民、农业已经被掌控了,除了日常生活之外,绝大多数农民的劳动都被详细分工组织合作,土地重新整合之后,大量的新村子建立起来。

陈晓奇对于后世中国的那些村子的存在非常疑惑,即使在百十年之后的漫长时间了,山东遍地是人口不过一千的小村子,他们零零散散的遍地都是,如同大棋盘上的零散棋子,数量巨大治理极为麻烦!而一家一户就那么两三亩地,除了把人拴在那里,也就是刚刚能养活自己而已,种地绝不可能发家致富。

所以他没有上来均贫富,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倡导建立新农村。山东的地形极其复杂,遍布全省的大平地几乎就只有黄河冲积平原那一带,其他绝大多数地方丘陵起伏沟河纵横。

很多的小村子就七八户人十几户人,零零散散既不利于组织又不利于守卫,所以他们派出一大批的工作组,配合各村各镇原来的工作组开始在一些靠近大路的地块上选择“风水宝地”重新规划新村子,那几乎都是一个个依山傍水据险固守的堡寨。

这时代的农村劳动力是极其充足了,没事干的人多了去了,不能让他们闲着,否则徒生事端。在各地工作组和民兵组织的带领下,大量种不出什么庄稼的地方被整理起来,建立新的聚居地,有山岭的地方就炸石头,没山岭的平原就烧窑夯土,所有没钱盖房的家庭可以贷款,超过一半的山东人忙碌起来,开始大搬家!

其实这样的搬家真正被波及的人口是少数,基本都是以大村子为核心,将周围地小村子合并过来。原本那些自立一方的“宗族”“宗祠”之类的一般不大好动,就以他们为主合并其他的村子,建立堡寨式的防御村落,在不损害他们利益的情况下,这种事情做起来不是那么地难………现在兵荒马乱的事情可不是以前那样不打到家门前不知道的时代了,每天大喇叭广播和收音机都在播放山东军的战绩呢。

有了陈晓奇携带的后世相近的交通地图。他们可以轻易的规划处各地块的最佳聚集地,凡是交通方便的大公路小公路节点上,便是小城镇地建设地点。将原来的乡中心,重新规划成集中大量手工业和轻工业的小城镇,农民在农闲地时候都被组织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和机加工技术,进行较为粗糙的生产工作。

不要以为中国的老百姓除了种地啥都不会,那是脑残的想法。别的地方不敢说,在山东,老一辈的人或多或少的手里面都有点手艺傍身。不管是泥瓦匠还是扎纸、剪纸、编制、刺绣、纺线、建筑、木工等等,不能说全部,绝大多数农村百姓男女为了生活。都学过一两种小手艺,代代相传。

这些小手艺被有目的有指标地引导了几年之后,现在已经可以接受中等规模手工艺品订单了,做出来的质量并不差,但却非常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闲置问题,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绝大部分用来出口,少量卖不掉的在国内也就消耗了,毕竟山东面对的是全国乃是全世界的大市场。

实在有些东西消耗不掉,便当做福利发到职工手中。同样可以换来忠诚度和热情的提高,不会没有用处。

除此之外,最最要紧地是全体民众的培训工作不放松,除了农村识字互助组已经走上正轨外,便是普遍性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培训。陈晓奇对于后世关于中国出口换汇的恶劣结果一片的大骂深有体会,那种耗尽了资源换取对广大民众全无用处的外汇的勾当他说不清好坏,但是肯定的一点,就是拿资源换纸钞的行为是不可取地,起码产品地附加值也太低了。

所以他掌控了山东之后。一切地基础资源别想出口了。只有进口。本地地农业产出。从基本地小麦开始。便从开始地基本粮食。到面粉加工。到面食。到油炸花式面食。到精加工精包装地面食。整个工作队可谓是循循善诱事无巨细地帮助指导。而原先就是烧火用地秸秆被用来制造饲料。玉米皮做工艺品。麦秸草被用来造纸。人粪人尿被集中起来搞沼气沤肥。山地上种植药材。河沟里圈起来养鱼。总而言之就是鼓励广大农民。便是从地上捡起一块土坷垃。都要想办法将它地最高价值挖掘出来。深加工。再深加工。直到想不出办法来为止。

如此造成地结果。是同样地基本资源售出之后。产生地附加值何止翻了十倍!

深受郎咸平“产业链”理论影响地陈晓奇从一开始就埋头将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产业地产业链抓在手中。一个个地去经营。然后再学着流水线生产体系建立模块化地组合型生产加工区域。将宏观调控能力搞到细微地程度。在工农业生产上绝对不搞粗放式地管理办法。而是始终按照大规划下地分工模式。掌控每一部分地生产。务使他们不要出现过剩或者过少地偏颇。

这种以大集团公司地运转模式来搞经济。在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是很有效地。特别是山东这种完全自给自足式地独特区域内。各行业各种产品都可以进行互补。自成一个小王国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把他们海岸和陆路交通全面围死。只要不出现全省性地绝收。山东人绝对不可能被困死饿死、穷死!

这也是日本人那么渴望得到山东地另一个原因。他们早就勘查明白了!

为了完成这样地巨大构想。山东增长最迅猛地是高级会计人员。因为一切都建立在“计算”上面。无数地数据一刻不停地汇聚到越来越大地计算中心。数以千计地工作人员手把着算盘。疾风暴雨一般地算珠撞击声在整个计算中心日夜不停地回响。

而那两台已经建立起来地电子管计算机也一刻不停的在工作着,无论是研究中心需要的大型计算,还是计算中心扛不住的复杂运算,都排队交到这里来进行处理,除了极少数人外。没人知道他们的数据是交给了谁去计算的,计算机地存在是绝密。

但是研究人员们就苦了,他们在各种越来越庞大的计算任务面前,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想尽办法让这些耗电的大家伙运转起来,越来越快越来越“聪明”,数量庞大的计算任务催生了计算机的高速发展。

自从对日战斗开打。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纷纷涌过来,原先对革命军抱有巨大希望的青年们,学子们,学者们,对孙中山死后愈演愈烈的党争和权利纷争非常失望,更对这次事件中他们表现出来地软弱和妥协愤恨不已,而蒋总司令反其道而行,一力压制民众的喉舌和抗日热情,更为人所不齿。所以原本向着他们的心都开始打退堂鼓,而陈晓奇不失时机地挑起大旗,却又重新给了他们新的希望!

一时之间。从全国各地到东南亚,再到世界各地,优秀青年蜂拥而至,严阵以待的陈晓奇和他的团队们暗地里差点笑歪了嘴巴,他们期盼已久的人才啊!终于不缺了!

构成一个文明社会最中坚的力量是什么?有文化有思想有知识的人!这些人散布在全国看不出来,跟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比较起来也少得可怜,但是汇集到一处的时候,却是人山人海令人叹为观止!

想当初孙中山要建立革命军,挥手之间成千上万地优秀青年蜂拥而至。要没有那么多极品中的极品,精英中的精英,革命军怎么可能崛起那么快那么强大!

今天陈晓奇的做法也是一样!事后统计,在28年29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光慕名而来的有为青年和学者们总数超过十万人!这些人极大的补充了山东最为缺乏的知识层次,从教育、科研、军事、政治、经济等等各个方面充实起来,将这边最头疼的问题都解决了!

除了这些人之外,更令陈晓奇高兴地是,他遍撒英雄帖的行为得到了回报。且是巨大的回报!他在千佛山下建立的“国学堂”,将章太炎、钱穆、陈寅恪、赵元任、胡适等人请来讲学,并在1930年时彻底将他们留在济南,加上原来山东名家济济一堂,国学之风顿时鼎盛!

陈晓奇不失时机的请他们领导青年学子们发起“重新解读中国经典”的运动,将传世千年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儒学抛开,专一从先秦诸子时代的古文原文开始进行断句、解读,同时邀请海内外对百家学说有研究的学者一起参与到这个宏伟地计划当中,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地灿烂篇章重现辉煌而努力。

这样的口号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具有冲击力地。自从清末以来。以留日学生为班底的那些名人学者们。恨不得将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化从地球上彻底抹掉,全盘学习西方。但是具体学习那一家,学习什么,他们确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光知道在那里吆喝痛骂中国文字,这里头也包括大名鼎鼎的鲁迅。

但是在这股风潮中,有辜鸿铭、章太炎、王国维等人逆流而上,更有1925年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惜乎到现在一大批的国学大师已经相继去世,但是中坚力量仍在!

陈晓奇有感于在后世数十年间国学被极大的歪曲破坏,导致在21世纪初一大堆的歪嘴名人出来胡猜乱解,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复兴没有任何帮助,反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