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牛角的带领下,肆虐冀、青、兖、幽四州,为祸达一年之久。朝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平叛,其损耗之大,甚至超过了中平元年的平叛所需。天子为此曾经埋怨过大将军,而皇甫嵩更是恼火。回京后,他一直拒绝拜见大将军,而且还在不同的场合对大将军的行为表示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皇甫嵩自从被天子重新征召为尚书令之后,就一直待在尚书台没有回过家,天子不允许他回去,他和朝中的大臣已经很久没有交流过了。今天这事,没有谁会天真地认为这道圣旨都是天子的主意。从众臣看向皇甫嵩的目光就知道,大家毫无例外,都认为这一切是他皇甫嵩的杰作。
皇甫嵩通过这件事,首先可以换取天子的信任和重用,其次可以报复奸阉和大将军。
在李弘累累军功和战无不胜的神话面前,没有人会认为大将军还有胜算,除了大将军自己。看看天子脸上的强横和自信,看看站在天子身后中常侍张让那张皱巴巴的笑脸,看看小黄门蹇硕那双得意洋洋的眼睛,看看太尉崔烈、司徒许相、司空丁宫和一帮九卿大臣的惊愣和忧虑,看看大将军何进泥塑一般的身躯,就知道京畿的形势霎时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的确不是他皇甫嵩的杰作,但谁会相信?
皇甫嵩冷笑几声,傲然挺直了身躯,高高地仰起了头。就算是我皇甫嵩的主意,我又怕了谁?
猛然,朝堂之上发出了一声惊天狂呼。
太尉崔烈“扑通”跪倒,连呼不可。他涨红了脸,激动地大声说道:“陛下,讨虏将军李弘入我大汉不足三年,从卢龙塞大战开始直到现在,虽然历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出身下贱,年纪尚小,资历太浅,如何能当大任?”
“臣闻他在军营里茹毛饮血,披头散发,为人粗鄙野蛮,嗜杀残忍,而且他不能断文识字,脑子也曾在鲜卑时被打坏过,这种人用他打打仗可以,怎么能付之以守疆重任?”
“我大汉国人才济济,文韬武略卓越者比比皆是,陛下用这种人统军守疆,岂不是让外夷四邦耻笑我大汉国无人?”
崔烈话音未落,随其跪倒者已经挤满朝堂,大家狂呼小叫,弹劾之声不绝于耳。
天子听来听去就那么几句话,无非抨击李弘是鲜卑人的奴隶出身,下贱野蛮,不识经文,不知忠义,也没什么新鲜东西。天子不怒反笑。
“我大汉国一个下贱的奴隶都可以做守疆重臣,那岂不更显示我大汉国人才济济吗?”
崔烈和大臣们头一晕,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如今李弘战功赫赫,名震天下,做一个守疆大臣,士族官僚们也认为没什么不妥。但关键是此时此刻,天子无论让谁去统领黄河以北的三地兵马,无论是李弘还是刘博,只要是天子的心腹,大臣们都会反对,都要寻找各种借口强烈反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天子的皇权,大汉国的皇统,各方权势的平衡,甚至更严重一点说它危及到了大汉国的命运,这才是大臣们极力反对的真正原因。
然而这些理由不能放到朝堂上来说,所以他们虽然忧心如焚,却没有任何办法劝谏天子放弃重用李弘的念头。
“陛下还记得光武皇帝时期的逆贼卢芳吗?”司空丁宫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人。
“卢芳诈称自己是武皇帝的曾孙刘文伯,骗得更始皇帝的信任,领军镇抚西凉,然后自称上将军,西平王,领军到了并州。他联合西羌、匈奴,割据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还在匈奴人的帮肋下自称皇帝。后来光武皇帝为了收复并州北方,和他打了十几年的仗,最后才在大将军杜茂,并州牧郭汲为的努力下击败了卢芳,收复了北方五郡。”
“如今李弘和卢芳一样,也是手握重兵,也是坐镇并州,其权势之大,在大汉国也是无出其右。然而其出身蛮夷,残忍狡猾,手下将士大半也是胡人,如果他要像逆贼卢芳一样,意欲图谋不轨,拥兵自重,与鲜卑人、匈奴人、羌人联合反叛,我大汉国如何抵挡?我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如何保存?我洛阳京师,关东京畿如何保全?”
大臣们顿时就象抓到救命稻草一样,争先恐后地出言上奏,好象李弘就象卢芳一样,已经在并州拥兵造反了。
天子冷笑,问道:“那好,诸位爱卿说说,谁可以担此重任?”
朝堂上再次哑雀无声。
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皇甫嵩了,但他在众臣的眼里,现在是天子的人,不能用。其次就是将作大匠朱俊了,但他受到司徒许相和大将军何进等人的排挤,最近日子很不好过,已经告病回家了。
并州的形势谁都知道,外有鲜卑人陈兵雁门关外和匈奴人蓄势要反,内有张燕和杨凤的黄巾叛军,西河郡的蚁贼也在蠢蠢欲动,此时没有点真本事,谁都不敢去。打败了,自然要被天子重责,但如果把性命丢在了并州,那就划不来了。而且,要想到并州统领李弘,不是九卿以上的重臣,谁能镇得住?九卿以上的重臣,朝廷就这么几个,除了车骑将军何苗还真没有人。但何苗是什么货色谁都知道,而且,谁要是推荐了,必定要得罪皇后和何苗的母亲舞阳君,那真是没事自己找祸事了。
大家面面相觑,摇头苦笑。
看看高高上座的天子那一脸的不屑,崔烈心灰意冷,站起来退到了一边。他觉得自己已经为大汉国尽力了,大汉国将来兴也好,败也好,他都无能为力了。看看满朝文武,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王侯权贵、门阀士族的子弟,他们一个个养的膘肥体壮,油光满面,然而都是酒囊饭袋。有本事的受排挤,遭打击,再加上没钱买官,该走的都走了,没走的也就挂个议郎等小吏名头,站在朝堂上混混日子而已。
想想这几年大汉国在风雨飘零之中挣扎到现在,真正的中流砥柱也就那么几个人,但就是这么几个人,现在也因为各种权力倾轧的原因,没剩下几个了。张温不在了,刘虞不在了,王瀚也不在了,崔烈心里一酸,几乎想哭。如果没有皇甫嵩,没有李弘,没有董卓,没有郭典,没有无数的忠烈将士在各个战场上浴血奋战,大汉国早就物是人非了。然而如今的朝堂上,上至天子,下至百官,还在为权势而殊死相残,根本没有人顾及到大汉国的将来,也没有人想到要为大汉国的中兴而殚精竭虑。
天子等了很长时间,然后问道:“诸位爱卿,你们想好了吗?”
“崔爱卿,你不是认为讨虏将军不合适吗?那你说说,谁合适啊?”
崔烈暗自长叹。这大汉国是天子的大汉国,这江山社稷是天子的江山社稷,这大汉子民也是天子的子民,是福是祸,随他去吧。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二节
大将军府司马何颙回到了京城,他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酒泉和张掖两郡的羌人趁着西疆战乱不止之际,举兵叛乱了。
天子没有太在意。酒泉和张掖两郡距离洛阳有四五千里之遥,他对那么偏远的地方没有什么印象,因此他也没有任何的危机感。
天子仔细询问了一下西疆的情况。
何颙到了西凉之后,和叛军首领王国、韩遂就招抚的事商谈了多次。当时鲜卑人的大军势不可挡,连下三关和高平等关隘城池,关西关中一带形势危急。王国趁机要挟,提出了许多过分要求,其中最不能让何颙忍受的就是王国要做凉州牧,他要督西凉军政,要任意任命各郡县的太守和都尉,要组建五万人的西凉边军。何颙心想你这也叫受抚?你这不就是割据一方,为所欲为嘛,这还要朝廷干什么?朝廷就是给你提供粮饷的库房啊?
双方虽然谈不拢,但何颙禀承天子的旨意,天天低声下气地跑到叛军大营讨价还价,希望拖一天是一天。只要汉军击败了鲜卑人,事情就有转机。
谁都没有想到鲜卑人败得那么快。何颙在接到汉军薄落谷大捷之后,立即神气起来,他不去叛军大营和王国等人商谈招抚了。王国等人有点心慌,急忙派人进城去请他。何颙说,要谈可以,进城来谈。王国无奈,只好让马腾护着黄衍进城商谈。
这个时候,何颙已经无心谈判了。谈成了,京城里关于大将军私通西凉叛逆的谣言可能流传得更厉害。他想杀死黄衍,除掉这个心头大患。于是他蓄意挑衅,激怒了黄衍,两人大吵起来。
黄衍很愤怒。过去他在京城勉强混得还不错,但就是因为上了大将军何进和何颙的当,才弄到如今这种地步。翼城大败后,大将军对他的承诺自然不能兑现,他也认了,谁叫自己当初贪图富贵,鬼迷心窍。但大将军数次派人杀他,非要置他于死地,他就不能忍受了,欺人太甚嘛。
黄衍气怒攻心,失去理智,拔剑就要杀何颙,他忘了何颙乃是用剑的高手,武功不比学问差。何颙不待马腾跑过来阻止,随手一剑就把黄衍杀了,然后他叫马腾带着黄衍的人头回去了。双方撕破脸,随即开打。
此时叛军军心涣散,士气低迷,人人都担心李弘的铁骑会随时出现在翼城城下,所以叛军攻了几天城池后,撤了。等董卓的大军赶到翼城,王国和韩遂都已经回到金城和陇西了。
何颙没有立即回京,他留在翼城和董卓、李儒等人盘桓了一段时间。他和董卓、李儒都认识,董卓私下和大将军来往还是李儒通过何颙的关系,由何颙引荐的。他留下来的目的很简单,他想看看董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何颙和卢植一样,不喜欢一个外戚做大将军。外戚大将军掌权之后对大汉社稷的危害非常大,本朝的惨痛教训实在太多。何颙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不得不投靠大将军,以借助大将军的力量铲除奸阉,但他也想趁着大将军和奸阉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借助另外一股力量推倒大将军。
这另外一股力量仅仅依靠门阀世族肯定不够,需要有手握重兵的武将做后盾。何颙当初不顾大将军何进的反对执意要到冀州,就是想当面了解一下李弘,但李弘的出身和年轻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个出身蛮荒之地的奴隶,一个失去记忆的贱民,一个涉世不深甚至不懂朝政的武夫,一个年轻的浑身充满杀气的军官,只配做一只看家护院的豹子,实在不足以与其谋大事。他把目光转向了董卓。董卓出身小吏家庭,自小饱读经文,虽然久居边塞,沾染了胡人的彪悍和残忍,但他久历官场,深谙其中的阴险和黑暗。董卓明里和奸阉来往,暗里却主动投靠大将军,毫无顾忌地表明了自己对权势和财富的渴望。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何颙需要的就是这种老奸巨猾而又利欲熏心的人。但何颙一直没有和董卓接触过,他要和董卓深入谈谈,仔细地了解一下。
何颙为了大汉国的将来,殚精竭虑,而董卓为了自己的将来,何尝不是煞费苦心。
董卓一直和朝中的中官来往密切,这谁都知道。但和中官来往,对董卓来说,只是借此升官的捷经,如果长久下去,对自己的声名没有任何好处,西凉大将前太尉段颎的结局就是自己最好的前车之鉴。董卓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士族官僚的认可,跻身三公之列,但以他的出身和依靠中官晋升的事实,要想得到那些眼高于顶,目空一切的士族支持,几乎不可能。于是李儒告诉他,去投靠大将军吧,以皇后和大将军的势力,完全可以帮助他做上三公之位。
李儒一心要杀奸阉,于公于私,他都希望董卓羽翼丰满之后,转投士族或者大将军。他甚至希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