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平定,天下尚待统一,更应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北方平定归来,皇上册封明公为永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此等荣耀足以表彰丞相的丰功伟业。须知大汉数百年来,也只有汉相萧何有此荣耀。汉相萧何,功盖天下,他也只不过被特封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而丞相比萧何还多了一个赞拜不名。足以证明,明公乃大汉第一人。当此之际,更应谦逊。不必要为了虚名而毁了一世英明。君子爱人,应砥砺他的德行,是万万不能采取这种行动。封公一事,万万行不得啊!明公!”
曹操狡辩道:“这并非是操的本意,文若应该听说,这是董昭上书给汉丰帝的。”
荀彧“咳、咳…”咳了一阵,正色道:“为君子有三为,五不为。远琐碎之人,远是非之人,远拉拢之人,远嫉妒之人,远功利之人;近大气之人,近报恩之人,近守信之人。此乃君子与小人之道。丞相英明神武,这个道理岂有不知之理。”
曹操见荀彧语气咄咄逼人,让他难堪不已,拂然不悦,谎称道:“操早已在铜雀台建成之时便自明心志,决不篡汉。况且,文若也知道操素以周公为榜样,要学他功成身退的至德。董胳上书,我也未曾答应!”
荀彧听了继续争风相对道:“丞相既以周公为榜样,就应该知晓周公之典故。以周公而论,其称王或者不称王,皆是在天下一统以后,在真正的成功以后。如今天下三分,孙权为一时之雄,安守则以,攻取不足。刘备为半世之雄,攻守皆备,却为名声,仁义所累,无法与丞相比美。但以丞相一世之雄.又何必视区区魏公如若至宝?称帝或不称帝,称公或不称公,也只能在天下一统,三分归一地时候,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刻称公,乃急功好利,弃多年来的理想而不顾,大不智也。以一统江山、匡扶汉室为动力.大可为之。何必安于做个魏国之尊,视皇上为虚设,却甘心与刘备、孙权之辈平起平坐,是何道理?”
曹操被荀彧教训了一通,怒由心声,脸青一阵、红一阵、白一阵。
荀彧见曹操不答话。心头涌起一股悲怆之情.凄谅的摇着头。叹道:“我不想今日见此事!”说着向府外走去。
由于荀彧的反对,曹操不敢勉强担任魏公一职。
这日,董昭持圣旨,前来相府宣读。
曹操召见董昭入书房,说道:“文若并不同意操任魏公一职,为之奈何?”
董昭不已为然道:“荀尚书心怀二意.并非一心向丞相尽忠!再说,此乃一人之言。怎能阻止众望!”
曹操深以为然。
先请郭嘉过府寻问。
郭嘉见曹操语气,就知道曹操的心意,他并不象荀彧那样对大汉心存敬畏之心,也不采荀彧那样正派。说道:“称公不称公.并无多大区别。此刻称公确实有些急噪!”
曹操点了点头。
接着荀攸又受到了曹操的邀请。
同样地问题。荀攸为人不似荀彧,荀彧敢于直柬,坚持大义。行为端正。而荀攸高风亮节,但他“深密有智防”善于保护自己。曹操曾经也说过: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可见荀彧做事较积极,而荀攸做事则倾向于保守。
荀攸说道:“凡是皆有两面,称王有利有弊,不称王也有利有弊。不过攸之意思。不称王为好!”
曹操让荀攸退下,又招来了贾诩。贾诩对外阴险毒辣,对内却勤勤恳恳,即不拉帮也不结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贾诩说道:“明公容智,此其中深意自有定断。诩一心想着如何破刘备的防线,并未在意此事,望主公勿怪!”
一个君主,最喜欢的就是贾诩这类人,有着出色的才华,却不与他人争风。即能为自己排忧又能让自己放心。曹操也不例外,他并不怪贾诩说谎,只是对他一笑,让他下去。
接着就是程昱。程昱听了曹操的问题,说道:“主公长期居于丞相之位,自己乐于保全名节,却反而使人以大事怀疑于主公。但主公有了正式的爵位,就不只是朝廷官员,在宫中也有了公开的位置,还会有谁来怀疑主公对大汉的真心呢?”
曹操最后召见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讨好的说道:“丞相功高震天,别说称公,称王也不在话下。此刻称公,正是最好时机。”
曹操微笑着问道:“怎么说?”
司马懿自信的说道:“称公可以让军中所有不满丞相作为的叛臣,提前露出马脚。不然,若是在丞相出征在外时.他们再反,我军危矣!”
曹操闻言,大笑。
曹操本就野心极大,他心中早就同意了董昭的意见。毕竟,丞相地位再高,仍是皇帝的属僚,而巍王却拥有着独立的政治权力,在名义上也脱离了皇帝的直接管辖,这和皇帝分国而治,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曹操听了众谋士的意见,本就动摇的心,这下摇得更快了。
接着他又召见了军中所有大将前来询问。
这些大将,领兵打战还行,在这种大事情上,哪里出得了主意。
他们都认为官大就是好的。
众人就瞎起哄的嚷着让曹操当魏公。
曹操见将领们几乎各个都同意,也就拿定了主意。接了汉丰帝的圣旨,自称魏公,定都幽州范阳。
3…266下卷 第266章 三大军师齐出
“曹操称公”的消息,以讯雷之势,在短短数日之内,传遍了大江南北。
远在长安的罗灵风等人更是先一步的由“疾风”传来的消息中,得知了这个信息。
长安议事厅中。
罗灵风奇怪的问道:“不是说封王吗?怎么现在是称公了?”
法正不解的回答道:“这个……正也不太清楚。可能是情报出了一些问题吧?”法正的语气充满了遗憾。
诸葛亮也遗憾的说:“曹操称公符合他的性格,称王就有一些荒谬了,看来我们的情报网还需要加强啊!曹操称公或者称王对我军来说,并不是一件大事,出了纰漏也不需要太过在意。可万一这是一个军事机密,如果在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那我军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小小的误差.从而导致了全军覆灭的危险。”
管理情报的费袆上前受教道:“臣下知错了,日后一定好好改进!”
在汉朝,刘邦的话可谓是圣旨中的圣旨。“白马之盟”刘邦曾经亲口颁下号令“非刘氏子孙不得称王!”
若曹操称王,就等于破了高祖祖训。届时,刘备称王或孙权称王就不会惹人非议。
可是九州之内,重爵不得过公。封公是得朝廷允许的,只要功高者,皆可受封为公。曹操封公,在意义上说来是合情合理!
除非刘备公然反对朝廷,不然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刘备是不可能称公的。毕竟.在理论上而言.曹操并没有错。
罗灵风知道刘备在短时间内,是无法称王了,也露出了遗憾的神态。稍后,罗灵风问出了他最为关心的事情:“荀彧先生怎么样了,是否被曹操暗害了?”
荀彧的一生坚持大义,行为端正,而又极有智谋,且喜爱推荐贤能。训练武装部队,掌握机会。制定谋略,征战四方,连获胜利,辅佐曹操复兴汉室,转弱为强,化乱为治。曹操十分天下,其一人之功,就占有五分,作为曹操最有力的臂膀,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与此同时。又能为汉王朝尽节。他的仁德。尚在管仲之上。
作为他的敌人,荀彧是罗灵风最敬重的一位先生。故而荀彧的生死,是罗灵风此时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费袆答道:“没有,荀彧先生被曹操放置在了涿郡,找了一些借口将荀彧留住.不令其再回邺城。并免除了他原有的尚书令之职.而以荀攸代之。荀彧则改任侍中、光禄大夫,并参丞相军事。”
罗灵风想了一想,历史上。荀彧就是因为劝说曹操不要称公,从而被贬到焦县劳军。后曹操疑心病发作,将荀彧逼死于寿春。想到这里.心中叹息道:“希望有用吧?”
刘备这时道:“曹操封公,不知原先的计划,是否需要更改?”
诸葛亮肃然道:“计划不用更改,这个计划我们几人商议了许久,并没有什么漏洞。曹操封公、还是称王,都会引起境内的忠汉臣子的不满。只要我们在人事上做一些变动,死守虎牢关和宛郡这两个地方就可以了。”
刘备点了点头,对着罗灵风问道:“军师,你怎么看?”
刘备见罗灵风有些呆滞的站在那里,大声的叫着:“军师……军师……灵风……”
“啊……在!”罗灵风回过神来,见刘备紧张的眼神,急忙说道。
刘备关心的说道:“灵风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请大夫来看一看!”
罗灵风笑道:“主公放心,麟只是在想一些事情,没有大碍的。”
刘备点了头,在重复了一遍先前的问题:“曹操封公,不知原先的计划,是否需要更改?”
罗灵风沉吟了一会儿,道:“大体上不用。曹操纵横一身,惟独没有领过水军。自从上次水军被破以来,就未在练习水军,显然他也明白了北方人不适合水战。因此他们可进攻的路线只有虎牢关和宛郡。虎牢关乃天险,曹操动不得的。宛郡就应该是曹操的目标。曹操称公,所产生的效果远不及称王。称公虽会引起忠于汉室的人不满,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参与。毕竟称公是说得过去的,不像称王那样违背祖训。只要主公将元直调至宛郡,然后再多运一些‘轰天雷’到宛郡和虎牢关就可以了。”
正在商议间,一名亲兵突然匆匆进帐,报道:“秦侯大人,不好拉!孙家鲁肃突袭了三江城,木牛首领不加防备,战死在三江城下,三江城落陷。益州牧沮授大人已经谴卓鹰、王累两位大人前去支援。沮授大人担心孙家会两面夹击西川,特写书信,前来求援。”
罗灵风吃了一惊,道:“没想到孙权居然说服了山越,我们还是小瞧了他了!”
刘备也有些心惊,道:“现在应该怎么办?原计划是否要施行?”
“当然,此次战略方针,是我军平定江南至关重要的一战,绝对不能输,更别说放弃了。”法正明白这次战斗的关键。
不等刘备说话.庞统喝了口酒,大大咧咧地道:“鲁肃,这个小屁孩,让老庞带个六万武陵战士去收拾他!看我怎么打回去,将他们的交州抢过来。”
庞统在江东呆过一段日子,知道鲁肃的厉害,军中可以稳胜过鲁肃的人并不多。于是他就打算自己前往益州对付鲁肃。
刘备当即招来沙摩柯,让庞统领大军入川去支援。
众人商量一毕。就决定让罗灵风领大军十二万前去攻打江夏、寿春。诸葛亮领军五万攻打南郡。不日出征!
此次出征偷袭为上,并不急于出发,等十七万士兵.一部分秘密潜入荆北以后,才轮到了他这位主帅出发。罗灵风也就放开怀抱.享受着与娇妻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众人的关系已经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甚至深夜众人殷殷话别之时,那短暂的分开对他们来说,也似乎成了长久的离别.虽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也似乎有千山阻隔。
沉醉在爱的世界里,大家已经忘记了身边的一切.甚至聪明如罗灵风、甄宓也变得愚笨起来。一日的三餐成了一种累赘,长夜里的休息也成了多余的事,他们似乎永远有说不尽的话要说,有太多的事可做。
其他闲杂人等也知趣的不打扰他们了。
出征的日子终究还是来了。
罗灵风告别了家人,跨上的卢,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