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看向荀彧,看向郭嘉,看向程昱,这些智谋高绝之士,怎么就没有提醒他一下?
荀彧低头,郭嘉扭头,程昱挠头,他们被曹操看得十分不自在,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
曹仁跪在地上,说道:“这次大军覆灭,是因为我没有识破吕布的计谋,还请主公赐我一死。”
曹仁伏身不起,请罪求死。
曹操看在眼里,一声不吭。
这时,大帐外,沉重的脚步声响起。
一人大步流星的走进大帐。
众人一看,原来是许褚。
曹仁抬头,看见许褚,面现惊慌,心虚不已。
许褚跪倒在曹仁的旁边,对曹操说道:“主公,我回来了,吕布不肯杀我,放我回来了。”
许褚的话震惊了大帐中的所有人,他们品味着许褚话里的意思,琢磨着吕布这么做的用意。
曹操从短暂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不由自主的看向曹仁,他并没有细问曹仁是如何离开战场的。
曹仁见曹操盯着他,寒意遍布全身,脑袋向后缩了缩,低声说道:“我是吕布放回来的。”
来曹仁已经和逃回的身边众将说好,如果主公问起,就说是杀出战场的。
毕竟被敌人释放,也是身为主将的一种奇耻大辱,他并不准备对曹操说出实情。
可是他没想到,许褚竟然也被吕布给放了回来。
他在心中细想,吕布多半会把释放他的事情告诉许褚,因此主动对曹操说出了实情。
曹操用手抚上了额头,闭上了眼睛。
他的头痛病又犯了,非常难受。
他摆摆手,让众将离去,只留下了荀彧和郭嘉两人。
曹仁和许褚见此情形,悄悄站起身,随着众人,离开了大帐。
离开大帐之后,曹仁狠狠的瞪了许褚一眼,没有说话,匆匆离去。
许褚和等在一旁的典韦一起离去,他们俩现在又多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都被我释放过,自然要对吕布品评一番。
曹操侧躺在座位上,眯着眼睛问荀彧:“我们是否应该回许都了?”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后路被截
荀彧急忙说道:“主公,千万不能撤兵啊,吕布尚未知悉夏侯将军率兵堵截他们的后路,一定以为我们还有五万大军。此时陈留被大火烧成废墟,他们没有阻挡我军的屏障,多半会撤往虎牢关,我军此时追击,与夏侯将军夹击,必然可以击败吕布。”
曹操稍微恢复了一点精神,点头说道:“文若说得有理。”
他又问郭嘉:“奉孝认为我们该如何行动?”
郭嘉和荀彧同为曹操身边倚重的谋士,暗地里也有较劲之心。
荀彧一直以来都高过郭嘉一头,职位俸禄高过郭嘉,曹操的信任程度,重视程度也高过郭嘉。
郭嘉心有不甘,凭什么荀彧要高过他?
论智谋,论文采,他哪一点比荀彧差?
荀彧不过就是比他早一步进入曹营而已。
郭嘉的意见一般都和荀彧有些差别,很少有完全相同的时候。
不过这一次,郭嘉完全同意了荀彧的意见,说道:“我认为荀军师说的很对,我们不能撤兵,应该趁吕布骄胜之时,全军出击,不然夏侯将军孤军奋战,难以阻挡吕布大军。”
让曹操分兵,派夏侯惇绕路堵截我军归路的主意,就是他出的。
若是曹操撤兵,夏侯惇难以完成任务,他的一番心思也就白费了。
况且夏侯惇没有什么事还好,若是夏侯惇遭遇惨败,最后曹操多半就会怪罪他。
所以他无论如何不能让曹操撤兵。
曹操比较诧异,郭嘉今天为何没有异议,让手下谋士相互竞争,相互比拼,正是他的用人之道。
诧异归诧异,曹操还是觉得荀彧说的是正确的。
他的精神好多了,头也不是那么痛了。
他下令,全军前进,赶奔陈留。
这回他派了曹洪担当先锋主将,徐晃、于禁、李典、乐进四人担当副将。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这回有五个人一起,不会再上吕布的当了吧?
曹操起兵赶往陈留之时,我军已经在前往虎牢关的路上。
一场大胜让我军所有将士都士气高昂。
我的心也舒坦了很多。
袁绍失败的如此迅速,是我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按我的预想,只要袁绍拖住曹操的主力,逐步蚕食曹操的地盘,而我和张绣、刘表一起合力,压迫曹操,那么曹操终将走向灭亡。
可是事情向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一面发展,袁绍和历史上一样,虽然拥有绝对优势,但是仍然败给了曹操。
我的努力无法挽回袁绍的败势,曹操击败了袁绍,成为了整个北方最大的霸主。
从整体形势上来说,我在冬天建立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化为乌有。
我们又处在了劣势的一方。
陈留的大胜总算将这种劣势减轻了一些,我的心也轻松了一些。
正在行军期间,前方探路的军中斥候,快马回报,前方发现一支曹军。
我心中一惊,急忙召来陈宫和张辽商议。
我说:“前方发现一支曹军拦路,人数不清,看来我们遇上麻烦了。”
陈宫说道:“这必是曹操派来,堵截我们后路的军队,为今之计,我军只能尽快强行突破。避免曹操从后追击,两方夹击,使我军前后受敌。”
张辽直接说道:“主公,你就放心吧,突破敌军是事情就交给我吧,凭我们天下最强的骑军,一定可以击溃拦路的敌军。”
我点点头,说道:“那么拜托你了,如今我身上有伤,不便在战场上冲杀,不然就可以亲自去会会曹军,不过你也莫要大意。曹军此来,多有防备,也许会设下路障,陷坑之类。一定要小心为上。”
张辽领命,前去准备。
我们大军加快了行军速度,前往曹军所在之处。
虎头山,以形态俊秀而闻名。
陈留通往虎牢关的道路,大都经过旷野平川,唯有虎头山是必经的一处山区。
此山因为山形酷似一个张大嘴的虎头而得名。
而去往虎牢关的道路就在虎嘴的中央。
若是卡住了虎嘴,也就卡断了陈留通往虎牢关的道路。
曹军恰恰就是在虎嘴中央扎营下寨。
这种情况,要么我们放弃马匹,全军翻山越岭,要么就得冲开曹军的堵截,才能回到虎牢关。
曹军已经在大道上,设置了众多的据马,尖刺,准备万全。
我们到了近前,张辽拍马叫阵,前方曹军出营列阵,军中大旗两个大字“夏侯”。
阵前一员主将,银盔银甲,白马钢枪,背挎一把黑背大铁弓。
张辽喝道:“敌将通名!”
“夏侯渊是也!”
夏侯渊?敌军大将竟然是夏侯渊,这令我们大吃一惊。
曹操派夏侯渊率领五万大军留守许都,按说此时他应该呆在许都才是。
他出现在这里,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支拦截我们的曹军,就是从许都派出的曹军。
难道曹操要置许都的安危于不顾?只为消灭我军吗?
曹操可真看得起我们啊。
从时间上来算,夏侯渊能到这里,应该是曹操从白马前往延津时就下达了命令。
曹操早已想到要断绝我们的后路,将我们围困在陈留一地。
幸好我们在陈留消灭了他的三万大军,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即使我军提前撤离陈留,也会遇到挡路的夏侯渊大军,那时曹操从后追来,我军只有灭亡一途。
不过此时我们还是不容乐观,看夏侯渊军营的规模,足有三万大军。
我们飞骑大军三万人,与夏侯渊大军人数相当,并不占任何优势。
曹操现在还有五万大军,如果追来,我军还是难逃败亡的命运。
形势变化之快,真是令人难以预料。
刚才我们还在为消灭曹操的三万余人,欣喜不已,转眼我们就面临被消灭的命运。
我们两军阵前,布满了倒插在地上的尖刺,骑兵根本无法形成冲锋之势。
而曹军阵前布置了一排排的据马,曹兵躲在据马后面,张弓持弩,对准了我们的士兵。
夏侯渊专门针对我们骑兵做足了防卫措施。
我们看得头疼不已。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筹莫展
骑兵擅长冲锋,利用速度冲击敌阵。
我们面对夏侯渊率领的曹军,要想发挥我们骑兵的优势,就得先将我们两军之间的一切阻拦之物除去。
我们派了一千名士兵下马,清除障碍。
幸好我们军中还带着收缴而来的装备,其中就有盾牌。
这种盾牌约有一人高低,能将持盾之人整个掩盖起来,是曹军列阵之时,用来防御敌方弓箭所使用的盾牌。
我军士兵手持盾牌,缓步的向前靠近。
在他们的前方,有一根粗壮的树干,被推着向前滚动。
树干滚动,压折了地面上插着的尖刺,士兵们小心的清理着地面,探查是否还有陷坑。
夏侯渊看着,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我们军中预备了盾牌。
一般骑军是不携带盾牌的,那些沉重的装备会影响骑兵的行军速度。
凑巧的是,我军火烧陈留之后,收缴的很多曹军的装备,算是无意中的所得。
现在却派上了用场。
夏侯渊命令士兵放箭,压制我们士兵。
我军士兵虽然受到影响,但是仍然缓慢的向前推进。
夏侯渊有些后悔,为了赶时间,他们轻装疾行,并没有携带重型武器。
此时若是有几台投石车在,一定不会让我军破坏他的设置。
不过夏侯渊命士兵准备了几支火箭,亲自用黑背弓射出,支支命中我军士兵前方的树干。
树干被火箭引燃,开始熊熊燃烧,我军士兵躲在盾牌后面,无法进行灭火,只能放弃了树干,先行退后。
一直等到树干烧成灰烬,我军士兵才能重新上前。
没有树干,士兵们清理起地面,更加费事。
我军士兵以一个时辰数米的速度向前推进。
夏侯渊也派出了一支手持盾牌的队伍。
曹兵躲在盾牌后面,向我军清理地面的士兵靠近。
这可不妙,两方士兵相遇,必然会进行短兵相接,我们清理地面的意愿也就泡汤了。
可是对面的曹军弓箭手,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又如何能够击退那些躲在盾牌后面的曹兵呢?
战局陷入了僵持的状态,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不利之极。
曹操率领大军,随时都会追上我们,我们不能让夏侯渊把时间拖下去。
看来需要出动我们的秘密武器了,我们派士兵手持连环弩,向前突进。
我们希望依靠连环弩的齐射威力,压制曹军的弓箭手,利用空隙,消灭前面持盾的曹兵。
刚进入射程,我们两军的弩箭就开始对射,漫天都是弩箭来往穿梭。
令人不解的是,曹军的弩箭威力,一点都不比我们弱。
难道是他们射箭的人多?我上到阵前细看。
就见远处曹兵手中所持竟然是和我们连环弩相似的弓弩。
我一拍头顶,心中暗叫曹操够绝。
我们的连环弩早在宛城保卫战中,就开始在战场上使用。
后来的多场战役,连环弩都是我军必然使用的武器。
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让曹操吃了很大的亏。
因此曹操早已惦记上了连环弩。
这会曹兵手中所持就是仿制我们的连环弩。
也许是我们士兵遗落在战场上的连环弩被曹兵捡到,也许是我方内部有人将连环弩的图样卖给了曹军,总之曹操造出了连环弩,|Qī+shū+ωǎng|还在他的军队中装备上了。
秘密武器连环弩,不再秘密,成为了我们双方都持有的武器。
我们的计划失败了,曹军的远程攻击能力,没有被我们压制。
我看着远方,静立在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