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汉末年中国人口超过了七千万,而到了三国时期中国人口才七八百万,简直是十不存一。

怎么办?

到底该怎么办?

他能怎么办?

这事就象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压在张涵的心头,令他不得安生。一气之下,他化悲愤为食欲,饭量猛增。可这不是办法,也不解决问题,一根刺扎在嗓子眼里,吃的再多也不香,睡的再久也不沉。

几天下来,张涵的精神状态明显下降了。面对家人的关心,他总是说没事,可黑眼圈都出来了,就象个熊猫。

与前世不一样,张涵对新生的家人的感情,是颇为复杂的。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张王氏与张何是他的父母双亲,这是毫无疑义,无可置疑的——他是他们的骨肉,他身上流淌着他们的血,他的DNA源自他们的DNA。

从感情心理上讲,张王氏与张何待他极好,那真是当成了亲儿子(这话有点别扭)。就拿他在之前不断的给张何找麻烦的时来说,不是自己的孩子,谁会这么惯着,早就一脚踢飞了。可张何呢,笑笑也就过去了。

张昭夫妇,即他祖父母,有点儿好吃的就惦记着他。他倒不在乎那三个鸡蛋两块饴糖。说句不客气的,在现代社会,他吃的比这好的多。然,时移事异,东西不同,此中的心意却别无两样。

张涵也是有感情的,虽然在很多时候,他都是从功利角度去考虑问题。但别人对他那么好,他就是块石头,也捂热了。时间一长,他对新生的家人就有了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可能不能够与前世相提并论。

新生里唯有张王氏,是与众不同的,张涵是真的把她当作母亲了——他吃着她的奶长大,初至的震惊、恐惧、不安……令他本能地想要抓住一个倚靠,一切的一切都在她怀里得到安慰,张涵对她的感情自然大不一样。

除此之外,把两世家人放在一起,肯定是前世的亲。

然而,家人就是家人,失去前生的家人,令他就更珍惜现有的。况且,胳膊肘向里弯,张涵当然要护着他们。

一定得做点什么!

折腾来,折腾去,张涵终于受不了了,他决心做些什么。

懒散嘛,无非是由于缺乏动力。

动力嘛,无非是前面的胡罗卜、后面的狼狗。

……

总而言之,在被命运戏弄了一番,张涵萎靡不振,苟且好几年之后,终于被迫再次振作起来,要为自己的新生做些努力了。

无论如何,他不会坐以待毙,他不希望自己象埃塞俄比亚人那样成为难民,不希望家人被人屠杀,不希望子孙后代不如驴,不如猪狗,拖着根猪尾巴……

想到激动处,他咬牙切齿,痛不欲生;想到得意处,他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少年时他曾读过《常遇春传》,当读到“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不禁悠然神往。

他也知道,给他十万兵,多半也不可能持之横行,但这并不妨碍他遐想一番。

第七章 未来'下'

曹操、诸葛亮……又算的了什么,早知三日事,富贵万万年,张涵怎么样也是提前知道了一千年,难道还会搞不定这几个家伙?!

对古人,张涵有着莫名的骄傲,没有来由的信心。这种骄傲和信心,也许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类似于小市民对民工,城里人对农民,上海人对外地人,富人对穷人……却出人意料的坚定。

习惯性笑笑,露出八颗小白牙,张涵眯着眼睛,淳朴天真笑容可掬,但眼中却有什么在燃烧,散发出炽热的光芒。

谁没有过憧憬,谁没有过希望,谁没有过冲动,谁没有过梦想,谁不曾青春年少,谁不曾热血飞扬,谁不曾慷慨激昂,……

心脏激烈地跳动,有如战鼓轰鸣,鼓声高亢,惊天动地,有如一巨兽在他心中咆哮,就算张涵抱紧手臂,也无法抑制身体的颤抖。

机会千载难逢,怎么能放过?

时势造英雄,何不奋力一博?

那英雄未必就不是他?

所过处人尽伏首,一怒下伏尸百万,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张涵YY中)

他是没有多大本事,可有眼光也就够了。

况且,他还有时间,还有张氏。

张涵抬头一笑,说不完的骄傲与自信,从容和大度(继续YY中)——他觉得,自己此刻的形象足以流传千古。

后来,他无数次的想起这一刻,都不禁叹息自己的天真,世事哪儿有如此简单。不过,他却从没有后悔过。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是要做些什么的!

曹操、刘备、孙权……大地、海洋、新大陆……倭寇、蒙元、满清……一起涌动在他的脑海里,他在心中呐喊,他在心里咆哮……

在这一夜,张涵绝对是个理想主义者。

————————————————————————————————

“夫君,很忙吗?”

张何坐在案几前,左边是一堆简书,足有二尺半高,右边也是如此,听见这个问题,他没回头,随手指了指那堆两公文。

“嗯,都还没处理呢!”

“啊~”惨叫的,还是张何。张王氏听见如此不识趣的回答,不由怒从心头起,手向胳膊伸,别看女人力气小,掌握技巧后,掐人是很痛的。

“有事?”无奈地放下手里的笔,张何回身抱住妻子,“妇为夫纲,娘子,你说!”

“哼!别把我说的跟悍妇似的”,

“啊呀~”口不择言,张何又挨了一下,只是这回温柔了许多,他夸张地叫了一声,做出被逼无奈、忍辱负重地神情,“怎么会呢?娘子误会了。娘子自然不是,娘子是天下最温柔的……”

说着说着,他就凑了过去,大口准确无误的封住妻子的话,手上也不规矩起来。

耳鬓厮磨了好一会儿,张王氏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事,好不容易挣脱出来,已是鬓乱钗横,面红耳赤,她抓住作怪的大手,“等~等~,你最近怎么这么忙?”

“年中家里事多,就累积下些儿公文,再过几天,就要到县里上计的时间了,我总得提前预备好不是。”

郡国每年都要将地方各方面的情况登记造册,而且还要将有关物品一并送上京师,以供考核,这便是“上计”。每年秋冬,县里县令、长、丞尉也都要到郡国上计的。

张何是驺县功曹,县中众吏之首,关于考绩的大事,他是责无旁贷。

张何的话,不禁令张王氏想起了当初宝宝生病的事情,眼圈忍不住就红了。张何见此立刻心痛了。

“怎么?家里出事了?宝宝,还是囡囡?”——宝宝就是张涵,囡囡则是他妹妹张清。

“……”,张王氏不由破凄为笑,“没事,我就是想起,当初宝宝生病……”

“哎~”张何抱紧妻子,轻拍了她后背几下,“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不都过去了吗?宝宝已经没事了……我们再给他生个弟弟吧!”

“呸~”尽管结婚多年,又有了两个孩子,但丈夫说的如此轻薄,还是令张王氏羞红了脸,软弱无力象征性抵抗了几下,她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宝宝最近有点儿怪……”

说到孩子,张何停下动作,“怎么?”

“前一阵,我不是得了卷蔡公的手书吗?”

“嗯,有这事,你还跟我炫耀了好几天呢!”

此事张何记忆犹新,当时他真是羡慕的流口水。

张王氏气的捶了下丈夫的胸膛,“咚!”

“别打岔,你怎么一点儿都不关心宝宝?”

“怎么会?宝宝也是我儿子,只是看你的样子,就知道宝宝没什么事,有事也已经解决了。要不然,你可得(dei读三声)是这个模样。”

张何连忙替自己辩驳,但说着说着便又调笑起来。

“……”,知妻莫若夫,被丈夫如此说,张王氏也满高兴的,“宝宝最近好象有心事……”

“哈!”张何一听就笑了,“小孩子家家,哪来那么些心事?”

“啊~”发出此声痛呼的,还是那个笨蛋。

“宝宝和别的孩子一样吗?”张王氏大怒。

“是是是”,张何连声答应着,“宝宝是独一无二,是最聪明……不过,这小子也确实和别人不大一样,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

他很想把‘聪明’换成‘记仇’,到现在他也没搞明白,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人这个小东西了。但孩子妈正卧在怀里,手指‘温柔’地放在他胸口,他也多少长了点儿记性。

“宝宝以前不爱练字,直到我上回给他看了蔡公书,他恍惚了好些时候……”

“嗯,”这事是有,过后宝宝终于发愤图强,开始用功了。

“用功是好事,可他也太用功了,每天一点儿都不耽误时间,早上天亮就起,晚上也睡的很晚,我很担心他的身体”,张王氏声音有些忧郁。

“他的精神怎么样?身体呢?睡的好不好,白天磕睡吗?……”

一连问了好些儿问题,张何放下心来。

“没事!你看,他是戌时睡,寅时中起,有四五个时辰,也不算少。再说,他身体早就好了,你也不用太担心。宝宝嘴谗,习惯中午也要吃一顿,多给他预备点儿好吃的,也就行了。没事的!

我们还是做点儿其它事吧~”

张何的声音暧昧起来,让张王氏心里痒痒的,这回可不会有人叫停了……

第八章 筹谋'上'

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张涵坐在案几前,小手拿着毛笔,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一个“汉”字,然后是“董(卓)、曹(操)、刘(备'自称正统')……”

热血沸腾过后,张涵重新回到了现实世界,诧异自己的‘青春热血’,内心深处却也觉得,人生在世总是要做点儿什么的。

征战天下,必然伴随着血与火——这个,张涵能够接受。为了更多的人更好的活下去,或者说,为了他能更好的活下去,诸位就安息了吧!但是,杀戮从来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之一。

“杀一是为罪,屠万即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这诗读起来很有气势,张涵却无法产生共鸣——大汉一共七千万人口,你自己干掉九百万,你倒是熊了,别人还活不活了——他对杀人不感兴趣。说白了,他连个鸡都没杀过,吃的饱,穿的暖,杀气不足。

比起杀戮,张涵更喜欢“仁义”。

“仁义”是个好东西,“讲仁义”和“讲政治”一样重要,在古代不讲“仁义”,是很愚蠢的。

“仁”并不是不杀,那是佛教的“仁”,是“妇人之仁”。中国的“仁”如同春狩秋猎般,不滥杀,不无意义的杀戮,而是有节制的杀戮。

具体的说,就是“交枪不杀”。

单纯的“不杀”不过是读书读傻了,就如同“以德报怨”一样,是阿Q精神的伟大体现,迟早会被下属所抛弃。

《论语》上记载,孔子的弟子问他:“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回答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夫子笔削春秋,结果,后人来了个断章取义。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张涵想当皇帝,想成就一番事业,想……他想的多了,实现的却屈指可数。所以,激动过后,他就开始脚踏实地,制订备用规划。对于将来,他已有了点儿想法。然而,没有任何计划是一定成功的,他需要考虑的还有许多许多。

没学历史真是个错误,他有点儿后悔当初选择了中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个乱世之中,学历史总比学中医强。那时要是熟悉了秦汉历史,现在不就用上了。搞到现在,他光知道何进啊,张让啊,曹操啊,董卓啊,这些历史名人,呃,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